用于COF手动调整治具的二节摆臂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84599发布日期:2019-03-22 21:14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用于COF手动调整治具的二节摆臂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晶显示器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COF手动调整治具的二节摆臂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是一种将液晶显示器件、连接件、集成电路、PCB线路板、背光源、结构件装配在一起的一体化组件。

一个完整的液晶显示器件在行业内又称open cell,open cell由液晶面板玻璃、偏光片、驱动IC(又称COF)以及PCB线路板组成,驱动IC通过ACF(异方性导电胶膜)经热压绑定后与液晶面板内部的半导体元件形成电器导通,这种将COF绑定到液晶面板玻璃的过程在open cell的生产中是一种全自动化作业,全自动化作业中绑定的COF有不良品的或正常使用中的液晶显示屏由于COF损坏造成故障的需要通过手动绑定设备来更换COF,手动绑定设备包括可调整COF位置的手动调整治具。

传统的COF手动调整治具包括XYR微调底座、通过安装座安装在XYR微调底座上的R摆动臂、与R摆动臂连接的二节摆臂,XYR微调底座用于实现前、后、左、右以及水平旋转的位置调节,R摆动臂用于实现竖直平面内一定角度范围内的位置摆动调节,二节摆臂用于实现竖直平面内一定角度范围内的位置摆动调节,以及连接COF固定结构。

传统COF手动调整治具的二节摆臂的调节结构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是通过波珠螺丝实现,其连接方式如图1所示,波珠螺丝是由球形钢珠、弹簧和螺丝壳体组成,利用装在螺丝壳体内部的弹簧将钢珠顶出起到一个定位的作用,当弹簧弹出的压力足以让钢珠对被定位的工件起到一定制动力时,被定位的工件(二节摆臂)利用自身的重量以定位点为中心做旋转运动时被阻碍,起到让工件(二节摆臂)固定的作用,常见的COF调整治具其中一种便是采用此种方式对二节摆臂进行固定的,这时需要转动二节摆臂时需要人为施加外力给二节摆臂进行摆动角度调整,此种方式在一定使用量之后由于二节摆臂定位孔受磨损或由于弹簧弹出压力下降之后需要再次紧定或更换波珠螺丝;

第二种是螺栓紧固方式,其连接方式如图2所示,在二节摆臂的一侧装有可将二节摆臂紧定的螺栓,二节摆臂调整到合适位置后拧紧螺栓将二节摆臂固定,此种方式有一操作缺陷,每次调整或小范围调整位置时都需要反复松动和拧紧螺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COF手动调整治具的二节摆臂调节机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用于COF手动调整治具的二节摆臂调节机构,包括R摆动臂以及二节摆臂,所述二节摆臂的后端与所述R摆动臂的前端通过铰接机构连接;

所述铰接机构包括联动轴、制动轴、制动套以及制动螺母;

所述二节摆臂的后端设置有凹槽,所述联动轴置于所述凹槽内,且两轴端分别垂直固定连接在所述凹槽的两侧壁处;

所述制动套与所述R摆动臂刚性连接,其内部设置有十字腔,所述十字腔由开设在所述制动套上的X向通孔和Z向通孔交汇而成;

所述制动轴置于所述制动套的Z向通孔内并可沿孔长方向移动,且上端伸出所述制动套后与所述制动螺母螺纹连接,其中段位开设有X向通孔,所述制动螺母抵接在所述制动套的顶面;

所述联动轴同时贯穿所述制动套的X向通孔和所述制动轴的X向通孔。

作为本专利选择一定一种技术方案,所述二节摆臂的凹槽的两侧壁开设有X向通孔,所述联动轴过盈连接在该凹槽两侧壁的X向通孔内,所述制动轴与所述制动套的Z向通孔之间、所述联动轴与所述制动套的X向通孔之间、所述联动轴与所述制动轴的X向通孔之间均间隙配合。

作为本专利选择一定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十字腔的Z向通孔包括大径孔段和小径孔段,所述制动轴包括置于大径孔段内的大径轴段和贯穿小径孔段的小径轴段,所述制动螺母螺纹连接在所述制动轴的小径轴段。

作为本专利选择一定一种技术方案,所述二节摆臂与所述R摆动臂之间留有1mm以上的活动间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二节摆臂与R摆动臂之间的铰接机构不会因零件磨损而长期失效,当因零件磨损而失效时,只需要稍微紧定一下制动螺母即可,操作方便,结构使用寿命更长;通过制动螺母将制动轴拉至适当位置时,二节摆臂在非人为扳动状态下相对于R摆动臂能够保持静止,但是却可通过人为的多次扳动二节摆臂,实现二节摆臂相对于R摆动臂的多次位置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种传统二节摆臂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二种传统二节摆臂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二节摆臂调节机构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二节摆臂、所述联动轴、所述制动套、所述制动螺母之间的装配平面剖视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1-R摆动臂,2-二节摆臂,3-波珠螺丝,4-螺栓,5-联动轴,6-制动轴,7-制动螺母,8-制动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结合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R摆动臂1以及二节摆臂2,二节摆臂2的后端与R摆动臂1的前端通过铰接机构连接;

铰接机构包括联动轴5、制动轴6、制动套8以及制动螺母7;

二节摆臂2的后端设置有凹槽,联动轴5置于凹槽内,且两轴端分别垂直固定连接在凹槽的两侧壁处;

制动套8与R摆动臂1刚性连接,其内部设置有十字腔,十字腔由开设在制动套8上的X向通孔和Z向通孔交汇而成;

制动轴6置于制动套8的Z向通孔内并可沿孔长方向移动,且上端伸出制动套8后与制动螺母7螺纹连接,其中段位开设有X向通孔,制动螺母7抵接在制动套8的顶面;

联动轴5同时贯穿制动套8的X向通孔和制动轴6的X向通孔。

作为本专利选择一定一种技术方案,二节摆臂2的凹槽的两侧壁开设有X向通孔,联动轴5过盈连接在该凹槽两侧壁的X向通孔内,制动轴6与制动套8的Z向通孔之间、联动轴5与制动套8的X向通孔之间、联动轴5与制动轴6的X向通孔之间均间隙配合,间隙配合是为了保证能够相对活动,而过盈连接是为了实现相对固定,且便于拆装。

作为本专利选择一定一种技术方案,十字腔的Z向通孔包括大径孔段和小径孔段,制动轴6包括置于大径孔段内的大径轴段和贯穿小径孔段的小径轴段,制动螺母7螺纹连接在制动轴6的小径轴段。

作为本专利选择一定一种技术方案,二节摆臂2与R摆动臂1之间留有1mm以上的活动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二节摆臂2的后端与R摆动臂1铰接,而前端是以该铰接点为中心进行摆动的,即可以联动轴5为中心进行摆动;

二节摆臂2与联动轴5属于联动性质,且相对静止;

通过转动制动螺母7,能够紧定或松开制动轴6,即能够实现制动轴6沿制动套8的Z向通孔移动,从而实现联动轴5与制动套8之间的相对静止或者相对可活动、联动轴5与制动轴6之间的相对静止或者相对可活动;

制动轴6在完全松开状态下,联动轴5相对于制动套8和制动轴6可以转动,由于联动轴5与二节摆臂2固定为一体,制动套8与R摆动臂1固定为一体,因此二节摆臂2相对于R摆动臂1可以摆动;

制动轴6在完全紧定状态下,在联动轴5与制动套8的摩擦阻力足够大、联动轴5与制动轴6之间的摩擦阻足够大,联动轴5、制动套8、制动轴6相对静止,即二节摆臂2相对于R摆动臂1不能摆动;

制动轴6的完全紧定和完全松开状态之间存在中间状态段,即联动轴5与制动套8的之间的摩擦阻力大小、联动轴5与制动轴6之间的摩擦阻力大小可以通过制动螺母7进行调节的,当摩擦阻力调节至适当值时,二节摆臂2相对于R摆动臂1既能够自身保持静止,也能够人为的扳动二节摆臂2,使其摆动,即无需多次调节制动螺母7,便能够多次摆动二节摆臂2。

按照上述实施方式,便可很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值得说明的是,基于上述结构设计的前提下,为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即使在本实用新型上做出的一些无实质性的改动或润色,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实质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样,故其也应当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