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47026发布日期:2019-03-30 08:52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背光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光板。



背景技术:

导光板是一种重要的光学元件,用于将灯发出来的光吸取,并使光从其表面射出,形成面光源,以便用于照明或者显示设备的背光模组。

为了提高背光模组的辉度,目前现有的导光板上表面具有平行设置的多个条状凸起。若凸起自前向后设置,当光线射入导光板时,凸起只能将向左右发散的光进行汇聚收集,并向表面发光,从而提高背光模组的辉度;而平行于凸起的光则无法被汇聚和集中,所以现有的导光板对于光源的安装位置,是有位置要求的,使用不便。另外,凸起具有方向性,也使导光板的加工具有方向性要求以及加工精度的要求,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不具有方向性,光线汇聚收集效果好,生产方便且效率较高的导光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导光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两侧的表面分别为第一导光面和第二导光面;

所述第一导光面上设置有小于半球状的凸点,所述第二导光面上设置有小于半球状的凸镜;

所述凸点位于板体内,所述凸镜位于板体外;

所述凸镜的下方具有多个凸点,凸点均位于对应凸镜在第一导光面的正投影内,并位于以对应凸镜的轴线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

作为优选,同一凸镜下方的凸点,相邻凸点之间相互外切,凸点均与对应凸镜在第一导光面的正投影相内切。

作为优选,所述凸镜呈矩阵设置,横向和纵向上相邻凸镜之间的间距均为A;

横向排列的多个凸点组成点排,所述点排纵向设置多排;

点排中相邻凸点之间的间距均为A;

相邻点排中的凸点交错设置,并相互交叉,用以使相邻点排的凸点边缘相外切;

所述凸镜下方与四个呈十字排列的凸点对齐,且凸点均与对应凸镜在第一导光面上的正投影相内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导光板中的凸点和凸镜均具有球面,使凸点能够将导光板内传导的各个方向的光,扩散向第二导光面,也使凸镜能够将各个方向的光汇聚,从而提高导光面表面射出光线的数量和密度,提高了面光源、背光模组的亮度,即提高了辉度。凸点以上方凸镜的中轴线为心轴向分布,使凸镜一侧与凸点对齐,从凸点的球面扩散的光,大部分射向凸镜球面的一侧进行聚光,另一部分射向凸镜另一侧进行聚光,从而使凸镜能够对每个凸点扩散出的光充分的进行聚光,进而提高光线的分布密度,增强导光板的辉度。

2、凸点与上方对应凸镜的投影相内切,使凸镜完全覆盖凸点,能够对凸点扩散的光进行充分的汇聚,同时也便于对导光板进行切割,凸镜完整的情况下,切割不会造成凸点的缺损,保证光路完整。

3、凸点分成交错的多排,间距与凸镜的间距相同,使凸点的排列整齐、紧凑,并能够保证与凸镜对齐后,凸镜下方的凸点与其投影内切,并以其轴线为中心同一圆周设置,保证凸镜能够对凸点扩散出的光线进行充分的汇聚。同时也使凸点和凸镜的排布较为对称,能够分成多个相同结构的单元,以便导光板切割后,凸镜保持完整,凸点和凸镜的排布仍然较为整齐,光路完整,导光板的辉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导光板的侧视透视示意图;

图2为导光板的俯视透视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板体;1.1、第一导光面;1.2、第二导光面;3、凸点;4、凸镜;3X、点排;5、入光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图1的左侧为前侧,右侧为后侧,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至2所示,导光板包括板体1,板体1上下两侧的表面分别为第一导光面1.1和第二导光面1.2。

第一导光面1.1上设置有小于半球状的凸点3,第二导光面1.2上设置有小于半球状的凸镜4。

凸点3位于板体1内,即内嵌在板体1中。凸镜4位于板体1外,即位于板体1的外表面上。

凸镜4的下方具有多个凸点3,凸点3均位于对应凸镜4在第一导光面1.1的正投影内,并位于以对应凸镜4的轴线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

当光源设置在导光板的前侧时,导光板的前侧面为入光面5。光源射出的光线由入光面5射入到板体1内,并在板体1内自前向后,射向导光板的后侧面。由于光源具有发光角度,板体1内的一部分光线会偏向第一导光面1.1,直接射到凸点3的表面上;另一部分光线偏向第二导光面1.2,经过第二导光面1.2的反射,再射向第一导光面1.1,射到凸点3表面上。

照射到凸点3上的光线,一部分经过凸点3的表面反射,射向第二导光面1.2以及其上方的凸镜4;另一部分经过凸点3的折射,射入到凸点3中。

经过折射由一侧射入凸点3的光线,由凸点3的另一侧通过折射射出,射向相邻另一个凸点3的表面,由该凸点3将光线反射向第二导光面1.2以及其上方的凸镜4。

通过凸点3的反射,射向第二导光面1.2以及其上方的凸镜4的光线,一部分通过第二导光面1.2直接射出,另一部分通过凸镜4汇聚后射出。

由于凸点3和凸镜4均为小于半球状,即其结构不足半球,但表面具有球面,从而使凸点3能够对从各个方向射来的光进行反射,从而使更多的光通过导光板表面射出,提高辉度;凸镜4能够对来自各个方向射入的光进行汇聚,从而提高光线的密度,提高辉度。

凸点3位于凸镜4的下方,并在同一圆周设置,使凸点3相对于凸镜4的中轴线中心对称,并且使凸镜4一侧倾斜的弧形表面能够与一个凸点3完全对齐,凸点3反射的光能够尽可能多的射到凸镜4一侧倾斜的弧形表面,由该侧倾斜的弧形表面能够将光线汇聚,然后射出;凸点3反射的光线还有一部分反射向凸镜4另一侧倾斜的弧形表面,由该侧倾斜的弧形表面能够将光线汇聚,然后射出;凸点3折射的光线能够射向与其对称的另一个凸点3,该凸点3也位于同一凸镜4下方,使该凸点3将光线反射向同一凸镜4,使凸镜4对光线进行汇聚,然后射出。

凸镜4两侧倾斜的弧形表面结构,能够充分覆盖对应的凸点3,将凸点3反射的光线充分汇聚,从而提高射出光线的密度,提高导光板的辉度。凸点3中心对称,能够使一侧凸点3折射的光线能够射到与其对称的另一个凸点3上进行反射,从而使射向凸点3的光线,能够直接或通过另一凸点3间接的,充分射向第二导光面1.2以及第二导光面1.2上的凸镜4,尽可能多的使光线通过导光板表面直接射出或通过凸镜4汇聚后射出,提高导光板的辉度。

同一凸镜4下方的凸点3中,相邻凸点3之间相互外切,凸点3均与对应凸镜4在第一导光面1.1的正投影相内切,使凸镜4能够完全覆盖下方凸点3,且凸点3能够位于凸镜4中轴线同一圆周的情况下,凸点3的直径能够最大化,其表面积也能够最大化,从而充分的对射向的光线进行反射,最大程度的将光源射出的光线,射向第二导光面1.1以及第二导光面1.1上的凸镜4。

为了使导光板4结构整齐且紧凑,能够分成多个相同结构的单元,为分割使用提高便利性。

如图2所示,凸镜4呈矩阵设置,在横向相邻凸镜4之间的间距与在纵向上相邻凸镜4之间的间距相同。

横向排列成一排的多个凸点3组成点排3X,点排3X纵向设置多排。

相邻点排3X中的凸点3交错设置,并相互交叉,即一个点排3X中的凸点3位于另一点排3X相邻凸点3之间的间隔中。

凸点3的直径均相同,同一点排3X中相邻凸点3之间的间距小于凸点3的直径,相邻点排3X的凸点3边缘相外切,从而使多个凸点3能够在纵向上也能够位于同一直线,且纵向同一直线上相邻凸点3之间的间距等于同一点排3X中相邻凸点3之间的间距。

在横向和纵向上相邻凸镜4之间的间距均为A,同一点排3X中相邻凸点3之间的间距均为A,A小于凸点3的直径,使凸镜4下方的凸点3为四个,并能够保持在以凸镜4中轴线为心的同一圆周,还能够保持凸点3与凸镜4的正投影内切。同时,板体上的凸点3和凸镜4排列整齐、紧凑,能够将导光板分成多个相同结构的单元,以便导光板切割后,在凸镜保持完整的情况下,凸镜4与其下方的凸点3的排布仍然保持原先的位置关系,保证光路稳定,切分后使用,仍能保证光线能够被凸镜充分作用,射向上方凸镜4,使导光板的辉度提高,切割后使用无影响,从而提高了导光板使用的灵活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