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64186发布日期:2019-08-30 23:47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显示面板技术应用日趋广泛。一些显示面板由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对盒设置,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设有框胶,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框胶围成封闭的容置空间。如由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对盒形成的液晶显示面板等。其中,框胶一方面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粘附,以防止液晶溢出和水汽侵入,起着密封容置空间的作用;另一方面用以支撑并维持容置空间的边缘厚度。

一般地,为了实现第一基板上的公共电极与第二基板上的公共电极连通,需要在框胶内掺入一定比例的导电胶球,导电胶球的两端分别与板第一基板上的公共电极和彩膜基板上的公共电极抵接。然而,由于导电胶球的掺入,降低了框胶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粘接强度,严重的导致显示面板产生气泡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增强框胶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粘接强度的显示面板。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基板;

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对盒设置;以及

框胶,设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述框胶、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围成封闭的容置空间;

所述第一基板的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表面具有与所述框胶对应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基板的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具有与所述框胶对应的第二区域;

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区域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二区域上设有可部分插入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一凸起;且/或,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区域上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二区域上设有可供所述第二凸起部分插入的第二凹槽。

上述显示面板,第一凸起与第一凹槽配合,可以起到对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纵向支撑和横向限位的作用。同样的,第二凸起和第二凹槽的配合,也可以起到对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纵向支撑和横向限位的作用。从而能够防止框胶外溢,增加框胶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粘接强度,有效避免显示面板产生气泡现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设置的无机膜层,所述第一凹槽贯穿所述无机膜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的外表面为锥面,且/或所述第二凸起的外表面为锥面,且/或所述第一凹槽为锥形凹槽,且/或所述第二凹槽为锥形凹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的外表面呈不平坦状;且/或所述第二凸起的外表面呈不平坦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呈不平坦状;且/或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呈不平坦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不接触,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凹槽之间的间隙具有所述框胶;且/或,所述第二凸起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不接触,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二凹槽之间具有所述框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嵌入所述框胶内的导电胶球,每个所述导电胶球两侧均设有所述第一凸起和/或所述第二凸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的最大内径小于所述框胶厚度的三分之一;且/或所述第二凹槽的最大内径小于所述框胶厚度的三分之一。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阵列基板;

彩膜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对盒设置;以及

框胶,设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之间,所述框胶、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围成封闭的容置空间;

所述阵列基板的靠近所述彩膜基板的表面具有与所述框胶对应的第一区域;所述彩膜基板的靠近所述阵列基板的表面具有与所述框胶对应的第二区域;

所述阵列基板的第一区域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彩膜基板的第二区域上设有可部分插入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不接触,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凹槽之间的间隙具有所述框胶;

所述彩膜基板的靠近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与所述第一凸起的材质相同。

上述显示面板,第一凸起与第一凹槽配合,可以起到对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纵向支撑和横向限位的作用。同样的,第二凸起和第二凹槽的配合,也可以起到对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纵向支撑和横向限位的作用。从而能够防止框胶外溢,增加框胶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粘接强度,有效避免显示面板产生气泡现象。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

上述显示装置,第一凸起与第一凹槽配合,可以起到对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纵向支撑和横向限位的作用。同样的,第二凸起和第二凹槽的配合,也可以起到对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纵向支撑和横向限位的作用。从而能够防止框胶外溢,增加框胶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粘接强度,有效避免显示面板产生气泡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显示面板的第一基板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显示面板的第二基板的仰视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至图3所述,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基板110、与第一基板110对盒设置的第二基板130以及设于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30之间的框胶150。框胶150、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30围成封闭的容置空间。

第一基板110的靠近第二基板130的表面具有与框胶150对应的第一区域111,第二基板130的靠近第一基板110的表面具有与框胶150对应的第二区域131。第一基板110的第一区域111上设有第一凹槽113,第二基板130的第二区域131上设有可部分插入第一凹槽113的第一凸起133。

显示面板100中,第一凸起133与第一凹槽113配合,可以起到对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30的纵向支撑和横向限位的作用。具体地,第一凸起133位于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30之间,可以起到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30的纵向支撑作用,即能够有效保持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30的间距。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凸起133对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30的纵向支撑,指对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30的靠近容置空间的边缘位置的支撑。另外,第一凸起133部分插入第一凹槽113中,从而可以起到对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30的横向限位的作用,即能够防止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30的横向错位现象。

故第一凸起133与第一凹槽113的设置,可以有效防止框胶150外溢,增加框胶150与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30的粘接强度,从而有效防止外界水氧通过框胶150与第一基板110或第二基板130的间隙进入容置空间,以有效避免显示面板100产生气泡现象。

另外,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凸起133的设置,还增加了框胶150与第二基板130的接触面积。同样地,第一凹槽113的设置,也增加了框胶150与第一基板110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框胶150与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30粘接力,即提高框胶150与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30的粘接强度,防止框胶150外溢。

再者,第一凸起133的设置还能有效阻挡框胶150的流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框胶150的外溢。第一凹槽113的设置,使得框胶150部分陷入第一凹槽113内,从而限制陷入第一凹槽113内的框胶150的流动。另外,减弱第一凹槽113内的框胶150的流动的同时也能减弱与第一凹槽113内的框胶150临近的框胶的流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避免框胶150外溢。

可以理解的是,防止框胶150外溢,指框胶150处于未固化状态时,防止框胶150外溢。

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为液晶显示面板,第一基板110为阵列基板,第二基板130为彩膜基板,容置空间用以容置液晶。

一般地,在完成框胶150的涂布后,为防止液晶扩散接触到未固化的框胶150,需首选使用紫外光等快速对涂布后的框胶150进行预固化,再通过加热烘烤等方式对框胶进行加固固化处理。

第一凹槽113的设置,减小了第一基板110的相应位置的厚度,从而在对框胶150进行预固化的过程中,可以使得紫外光等通过该位置更快速的作用在框胶150上,以更快速对框胶150进行预固化。

另外,更快速的对框胶150进行预固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框胶150外溢,从而增加框胶150与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30的粘接强度。

同样的,第一基板110的与第一凹槽110对应的位置的厚度减小,故在对框胶150进行加固固化的过程中,热量也能通过该位置快速的传递给框胶150,增大框胶150的固化效率。

参图1,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10包括位于第一基板110的靠近第二基板130的一侧设置的无机膜层112,第一凹槽113贯穿无机膜层112。一方面,第一凹槽113贯穿无机膜层112,不会影响位于无机膜层112下侧的金属走线114的结构,从而不会影响第一基板110中的信号传递或电连接性能;另一方面,第一凹槽113贯穿无机膜层112,使得第一凹槽113的深度达到最大,更大的增大框胶150与第一基板110的接触面积,更好的减小框胶150的流动,以更好的防止框胶150外溢。

相应地,第一凹槽113的深度较大,可以将第一凸起133的高度设置的较大,能更大的增大框胶150与第二基板130的接触面积,更好的阻挡框胶150的流动,从而更好的防止框胶150外溢。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无机膜层112包含两层子无机膜层1121。当然,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无机膜层112还可以根据第一基板110的结构需要,包含一层或多于两层的子无机膜层。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基板110包括无机膜层112、金属走线114以及设于金属走线下侧的衬底116。

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133的外表面为锥面,从而使得第一凸起133的外表面的面积更大,增大框胶150与第一凸起133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框胶150与第二基板130的接触面积。

同样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13为锥形凹槽,从而使得第一凹槽113的内壁具有更大的面积,增大框胶150与第一凹槽113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框胶150与第一基板110的接触面积。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第一凸起的外表面不限于锥面。例如,设置第一凸起的外表面相对第二基板的厚度方向倾斜即可增加框胶与第一凸起的接触面积。

同样的,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第一凹槽也不限于呈锥形凹槽。例如,设置第一凹槽的内壁相对第一基板的厚度方向倾斜即可增加框胶与第一凹槽的接触面积。

参图1,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133的外表面与第一凹槽113的内壁不接触,即第一凸起133与第一凹槽113之间具有间隙,从而使得框胶150可以进入第一凸起133与第一凹槽113之间的间隙,即第一凸起133与第一凹槽113之间的间隙具有框胶150,进而确保框胶150能够与第一凸起133的外表面和第一凹槽113的内壁具有尽可能大的接触面积。

可以理解的是,虽然第一凸起133与第一凹槽113之间具有间隙,但第一凸起133同样可以协助框胶150实现对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30的纵向支撑。

需要说明的是,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增加其它结构以配合第一凸起来实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纵向支撑。

参图1,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嵌入框胶150内的导电胶球190,每个导电胶球190两侧均设有第一凸起133,以更好的缓解因导电胶球190而导致的框胶150与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30的粘接强度较低的现象。

详参图2,转接区115即为用以设置导电胶球190的位置。

相应地,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凸起133与第一凹槽113对应设置,故每个导电胶球190两侧均设有第一凹槽113。

本实施例中,每个导电胶球190两侧均设有一个第一凸起133和一个第一凹槽113。相邻两个导电胶球190之间均设有一个第一凸起133和一个第一凹槽113。而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在相邻两个导电胶球之间设置至少两个第一凸起和至少两个第一凹槽。

可选地,第一凹槽113的最大内径小于框胶150厚度的三分之一。从而避免因为第一凹槽113和第一凸起133的设置而占用了框胶150较多的位置,即能有效保证框胶150的厚度,从而避免对框胶150的密封作用的影响。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板110为阵列基板,第二基板130为彩膜基板;第二基板130的靠近第一基板110的一侧设有支撑柱,支撑柱与第一凸起133由相同材质形成。故在第二基板130上形成支撑柱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形成第一凸起133,从而使得第二基板130的制程简单。

如图4所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200,其与显示面板100不同的是,第一凸起233的外表面呈不平坦状,以增大框胶250与第一凸起233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框胶250与第二基板230的粘接力,即提高框胶250与第二基板230的粘接强度,防止框胶250外溢。

同样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213的内壁呈不平坦状,以增大框胶250与第一凹槽213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框胶250与第一基板210的粘接力,即提高框胶250与第一基板210的粘接强度,防止框胶250外溢。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233的外表面呈波浪状,第一凹槽213的内壁也呈波浪状。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第一凸起的外表面和第一凹槽的内壁不限于呈波浪状,还可以呈齿状等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

如图5所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300,其与显示面板100不同的是,第一基板310的第一区域上设有第二凸起313,第二基板330的第二区域上设有可供第二凸起部分313插入的第二凹槽333。

同样的,第二凸起313和第二凹槽333的配合,也可以起到对第一基板310和第二基板330的纵向支撑和横向限位的作用。从而能够防止框胶350外溢,增加框胶350与第一基板310和第二基板330的粘接强度,有效避免显示面板300产生气泡现象。

同样地,本实施例中,第二凸起313的外表面为锥面,以使得框胶350与第二凸起313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第二凹槽333为锥形凹槽,以使得框胶350与第二凹槽333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二凸起313的外表面设置为呈不平坦状的表面,以增加框胶350与第二凸起313的接触面积。同样地,也可以将第二凹槽333的内壁设置为呈不平坦状的内壁,以增加框胶350与第二凹槽333的接触面积。

本实施例中,第二凸起313的外表面与第二凹槽333的内壁不接触,从而使得框胶250可以进入第二凸起313与第二凹槽333之间的间隙,即第二凸起313与第二凹槽333之间的间隙具有框胶350,进而确保框胶350能够与第二凸起313的外表面和第二凹槽333的内壁具有尽可能大的接触面积。

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300还包括嵌入框胶350内的导电胶球390,每个导电胶球390两侧均设有第二凸起313,以更好的缓解因导电胶球390而导致的框胶350与第一基板310和第二基板330的粘接强度较低的现象。

可选地,第二凹槽333的最大内径小于框胶350厚度的三分之一。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基板的第一区域上同时设置第一凹槽和第二凸起。相应地在第二基板的第二区域上同时设置第一凸起和第二凹槽,以更好的对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进行纵向支撑和横向限位。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

上述显示装置,第一凸起与第一凹槽配合,可以起到对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纵向支撑和横向限位的作用。同样的,第二凸起和第二凹槽的配合,也可以起到对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纵向支撑和横向限位的作用。从而能够防止框胶外溢,增加框胶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粘接强度,有效避免显示面板产生气泡现象。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