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板及其制备方法、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9153920发布日期:2019-11-16 00:26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灯板及其制备方法、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灯板及其制备方法、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装置中,液晶分子本身并不发光,将背光模组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通过背光模组发出的光透过液晶分子实现发光,以进行图像显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灯板及其制备方法、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用以解决背光模组中灯板的散热和光效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灯板,包括灯板本体,所述灯板本体包括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多个发光二极管,每个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出光方向均朝向远离所述基板的方向,多个所述发光二极管间隔排列,且任意相邻的两个发光二极管之间的间隙中均设置有反光膜,所述反光膜用于对从所述反光膜远离所述基板一侧入射的光线中的可见光进行反射,并允许从所述反光膜远离所述基板一侧入射的光线中的红外光透过。

可选的,所述反光膜包括层叠设置的多层透明膜层;多层所述透明膜层中的,任意相邻的三层透明膜层中,位于中间的透明膜层的折射率大于或小于位于其两侧的透明膜层的折射率。

可选的,多层所述透明膜层包括沿远离所述基板的方向,依次交替的第一透明膜层和第二透明膜层,所述第一透明膜层和所述第二透明膜层中其中之一的折射率大于另一层的折射率。

可选的,在沿远离所述基板的方向,单数层透明膜层的折射率大于双数层透明膜层的折射率的情况下,该单数层透明膜层的材料包括二氧化钛、二氧化铪、五氧化二钽和三氧化二铋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材料,该双数层透明膜层的材料包括二氧化硅、氟化镁和六氟铝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材料;在沿远离所述基板的方向,单数层透明膜层的折射率小于双数层透明膜层的折射率的情况下,该单数层透明膜层的材料包括二氧化硅、氟化镁和六氟铝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材料,该双数层透明膜层的材料包括二氧化钛、二氧化铪、五氧化二钽和三氧化二铋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材料。

可选的,所述透明膜层的总层数为30-70层,多层所述透明膜层的总厚度为3-7微米。

可选的,所述透明膜层的总层数为55-60层,多层所述透明膜层的总厚度为4.3-5.0微米。

可选的,所述灯板本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发光二极管远离所述基板一侧的透明保护层,所述透明保护层的光线透过率大于98%。

可选的,所述灯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基板远离所述发光二极管一侧的辐射散热层,所述辐射散热层用于以红外辐射的形式对所述灯板本体进行散热。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如上所述的灯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灯板的出光侧的光学膜片。

可选的,所述光学膜片包括量子点膜,所述量子点膜用于在灯板所发出的光的照射下发出全光谱的光。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面板;所述背光模组设置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入光侧。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灯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在基板上形成多个发光二极管,每个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出光方向均朝向远离所述基板的方向,多个所述发光二极管间隔排列;在任意相邻的两个发光二极管之间的间隙中均形成反光膜;所述反光膜用于对从所述反光膜远离所述基板一侧入射的光线中的可见光进行反射,并允许从所述反光膜远离所述基板一侧入射到所述反光膜上的光线中的红外光透过。

可选的,在所述反光膜包括层叠设置的多层透明膜层的情况下;在基板上形成多个发光二极管和反光膜,包括:在所述基板上形成多层所述透明膜层,并通过光刻、刻蚀工艺在多层所述透明膜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形成多个凹槽,多个所述凹槽间隔排列;将每个所述发光二极管一一对应的形成在一个所述凹槽内。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灯板及其制备方法、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由于该反光膜除了能够对从反光膜远离基板一侧入射的光线中的可见光进行反射以外,还允许从反光膜远离基板一侧入射的光线中的红外光透过,因此,当背光模组将其所发出的光提供给液晶显示面板时,一方面,当从反光膜远离基板一侧的光线照射到该反光膜上时,通过该反光膜对照射到其上的可见光进行反射,能够避免可见光发生损失,从而能够提高光利用率。另一方面,与反光膜对从反光膜远离基板一侧入射的所有光线均进行反射相比,通过使红外光透过,能够将对显示无贡献的红外光导出,与反光膜采用金属银膜,使得蓝光段存在吸收,造成显示模组发黄相比,能够在对可见光进行反射的同时,避免红外光被反射所带来的提供给液晶显示面板的光线中蓝光比例降低,造成显示模组发黄的问题。同时,与相关技术中利用油墨涂层作为反光膜,反射率偏低,以及对红外光透过率很低,无法实现散热相比,还能够将红外光所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从而实现散热。能够解决背光模组中灯板的散热和光效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图2中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光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反光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反光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光膜对可见光的反射光谱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光膜的红外光谱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辐射散热层的散热原理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衬底上形成发光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衬底上形成反光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在衬底上形成反光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图15形成发光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图16形成透明保护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图17形成辐射散热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框架1、盖板玻璃2、液晶显示面板3、背光模组4等其他电子配件。

其中,框架1的纵截面例如呈u型,液晶显示面板3、背光模组4以及其他电子配件设置于框架1内,背光模组4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3的下方,盖板玻璃2位于液晶显示面板3远离背光模组4的一侧。

继续参见图1,液晶显示面板3包括阵列基板31、对置基板32以及设置于阵列基板31和对置基板32之间的液晶层33,阵列基板31和对置基板32通过封框胶对合在一起,从而将液晶层33限定在封框胶围成的区域内。

在此基础上,该液晶显示面板3还包括设置于阵列基板31背离液晶层33一侧的下偏光片34和设置于对置基板32背离液晶层33一侧的上偏光片35。

如图2所示,该液晶显示面板3包括显示区a和周边区s,显示区a设置有多个亚像素p。周边区s用于布线,也可将栅极驱动电路设置于周边区s。

这里如图2所示,以多个该亚像素p呈矩阵形式排列为例进行说明。在此情况下,沿水平方向x排列成一排的亚像素p称为同一行亚像素,沿竖直方向y排列成一排的亚像素p称为同一列亚像素。同一行亚像素p可以与一根栅线连接,同一列亚像素p可以与一根数据线连接。

如图3所示,阵列基板31在每个亚像素p所在的区域均设置有位于第一衬底310上的薄膜晶体管10和像素电极20。薄膜晶体管10包括有源层、源极、漏极、栅极(gate)及栅绝缘层(gateinsulator,简称gi),源极和漏极分别与有源层接触,像素电极20与薄膜晶体管10的漏极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阵列基板31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衬底310上的公共电极30。像素电极20和公共电极30可以设置在同一层,在此情况下,像素电极20和公共电极30均为包括多个条状子电极的梳齿结构。如图3所示,像素电极20和公共电极30也可以设置在不同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对置基板32包括公共电极。阵列基板31还包括栅线和数据线,薄膜晶体管10的栅极与栅线电连接,源极与数据线电连接。阵列基板31上的薄膜晶体管10用于控制向像素电极20施加信号与否,在栅线输入信号时,与该栅线连接的薄膜晶体管10导通,数据线上的信号通过导通的薄膜晶体管10施加到像素电极20上。

如图3所示,对置基板32包括设置在第二衬底320上的彩色滤光层321,在此情况下,对置基板32也可以称为彩膜基板(colorfilter,简称cf)。其中,彩色滤光层至少包括红色光阻单元、绿色光阻单元以及蓝色光阻单元,红色光阻单元、绿色光阻单元以及蓝色光阻单元分别与阵列基板31上的亚像素一一正对。对置基板32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衬底320上的黑矩阵图案322,黑矩阵图案322用于将红色光阻单元、绿色光阻单元以及蓝色光阻单元间隔开。

基于以上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如图1所示,在显示时,背光模组4发出白光,经过下偏光片34形成有特定偏振方向的白色偏振光,射入阵列基板31。当该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与上偏光片35的偏振方向垂直时,偏振光不能穿过上偏光片;当该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与上偏光片35的偏振方向平行时,偏振光可以穿过上偏光片35,此时出射光的光强最强。由于液晶分子对偏振光有旋光特性,在外电场作用下通过控制液晶分子旋转,控制偏振光从上偏光片35出射的多少,实现多灰阶的画面显示,再搭配彩色滤光层,最终显示出彩色图像。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4,如图4所示,该背光模组4包括灯板41,以及设置在该灯板41的出光侧的光学膜片42。

其中,如图4所示,该光学膜片42可以包括量子点膜421,该量子点膜421用于在灯板41所发出的光的照射下发出全光谱的光。

全光谱的光是最近似自然光线的光,因为其所发出的光是全谱的,也就是所有波段的光波都有,其中包括了所有颜色的可见光,与部分紫外光和红外光。

量子点膜作为一种具有独特光特性的全新纳米材料,可精确高效地将高能量蓝光转换为红色和绿色光,因此,用蓝色发光二极管照射就能发出全光谱的光,通过对背光进行精细调节,可以大幅提升色域表现,让色彩更加鲜明。

基于此,在本发明的一示例中,如图4所示,该发光二极管4112可以为蓝色发光二极管。

可选的,如图4所示,该光学膜片42还可以包括与该量子点膜421层叠设置的扩散片和/或增光膜等。增光膜可以包括棱镜膜(brightnessenhancementfilm,bef)或反射型偏光增亮膜(dualbrightnessenhancementfilm,dbef),两者也可以结合使用。

如图5所示,该灯板41包括灯板本体411,该灯板本体411包括基板4111,以及设置于该基板4111上的多个发光二极管4112,每个发光二极管4112的出光方向朝向远离基板4111的方向,多个该发光二极管4112间隔排列,且任意相邻的两个发光二极管4112之间的间隙中均设置有反光膜4113,该反光膜4113用于对从该反光膜4113远离基板4111一侧入射的光线中的可见光进行反射,并允许从反光膜4113远离基板4111一侧入射的光线中的红外光透过。

其中,可见光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可见光谱没有精确的范围,一般人的眼睛可以感知的电磁波的波长在400~760nm之间,但还有一些人能够感知到波长大约在380~780nm之间的电磁波。红外光,又叫红外线,是波长比可见光要长的电磁波,波长在770nm~1mm之间,光谱在红光的外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该反光膜4113除了能够对从反光膜4113远离基板4111一侧入射的光线中的可见光进行反射以外,还允许从反光膜4113远离基板4111一侧入射的光线中的红外光透过,因此,当背光模组4将其所发出的光提供给液晶显示面板时,一方面,当从反光膜4113远离基板4111一侧的光线照射到该反光膜4113上时,通过该反光膜4113对照射到其上的可见光进行反射,能够避免可见光发生损失,从而能够提高光利用率。另一方面,与反光膜4113对从反光膜4113远离基板4111一侧入射的所有光线均进行反射相比,通过使红外光透过,能够将对显示无贡献的红外光导出,与反光膜采用金属银膜,使得蓝光段存在吸收,造成显示模组发黄相比,能够在对可见光进行反射的同时,避免红外光被反射所带来的提供给液晶显示面板的光线中蓝光比例降低,造成显示模组发黄的问题。同时,与相关技术中利用油墨涂层作为反光膜,反射率偏低,以及对红外光透过率很低,无法实现散热相比,还能够将红外光所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从而实现散热。能够解决背光模组中灯板的散热和光效问题。

其中,对该反光膜4113的材料和结构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该反光膜4113能够对可见光进行反射,并允许红外光透过即可。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该反光膜4113包括层叠设置的多层透明膜层100。多层透明膜层100中,任意一层透明膜层100的折射率大于或小于与之相邻的透明膜层100的折射率。

示例性的,当该透明膜层100为2层时,如图7所示,该2层透明膜层沿远离基板4111的方向,依次为第一透明膜层和第二透明膜层,则该第一透明膜层和第二透明膜层分别为高折射率膜层和低折射率膜层,或者,该第一透明膜层和第二透明膜层分别为低折射率膜层和高折射率膜层。

再示例性的,当该透明膜层100为3层时,如图8所示,以该3层透明膜层沿远离基板4111的方向,依次为第一透明膜层、第二透明膜层和第三透明膜层为例,由于任意一层透明膜层的折射率大于或小于与之相邻的透明膜层的折射率,因此,针对第二透明膜层而言,第一种情况下,该第二透明膜层的折射率大于第一透明膜层和第三透明膜层的折射率。或者,第二种情况下,该第二透明膜层的折射率小于第一透明膜层和第三透明膜层的折射率。即该第一透明膜层、第二透明膜层和第三透明膜层分别为高折射率膜层、低折射率膜层和高折射率膜层,或者,该第一透明膜层、第二透明膜层和第三透明膜层分别为低折射率膜层、高折射率膜层和低折射率膜层。

再示例性的,当该透明膜层100为4层时,如图9所示,以该4层透明膜层沿远离基板4111的方向,依次为第一透明膜层、第二透明膜层、第三透明膜层和第四透明膜层为例,在这4层透明膜层中,由于任意一层透明膜层的折射率大于或小于与之相邻的透明膜层的折射率,因此,针对第二透明膜层而言,第一种情况下,该第二透明膜层的折射率大于第一透明膜层和第三透明膜层的折射率,且在此情况下,该第三透明膜层的折射率相应地小于第二透明膜层和第四透明膜层的折射率。第二种情况下,该第二透明膜层的折射率小于第一透明膜层和第三透明膜层的折射率,在此情况下,该第三透明膜层的折射率则相应地大于第二透明膜层和第四透明膜层的折射率。即第一透明膜层、第二透明膜层、第三透明膜层和第四透明膜层分别为高折射率膜层、低折射率膜层、高折射率膜层和低折射率膜层。或者,该第一透明膜层、第二透明膜层、第三透明膜层和第四透明膜层分别为低折射率膜层、高折射率膜层、低折射率膜层和高折射率膜层。

依次类推,该多层透明膜层沿远离基板4111的方向,包括依次交替的高折射率膜层和低折射率膜层,或者依次交替的低折射率膜层和高折射率膜层。

即,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高低折射率的透明膜层堆叠成反光膜,即可达到可见光高反、红外光高透的技术效果。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上所述的多层透明膜层100以高低折射率膜层交替堆叠的情况下,高折射率膜层的折射率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低折射率的透明膜层的折射率也可以相同或者不同。

本发明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沿远离该基板4111的方向,单数层透明膜层100的材料和折射率均相同,双数层透明膜层100的材料和折射率均相同。

即,高折射率膜层的材料和折射率相同,低折射率膜层的材料和折射率相同。

基于此,单数层透明膜层100的折射率可以大于双数层透明膜层100的折射率,或者,单数层透明膜层100的折射率小于双数层透明膜层100的折射率,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在沿远离该基板4111的方向,单数层透明膜层100的折射率大于双数层透明膜层100的折射率的情况下,该单数层透明膜层100的材料包括二氧化钛、二氧化铪、五氧化二钽和三氧化二铋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材料,该双数层透明膜层100的材料包括二氧化硅、氟化镁和六氟铝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材料。在沿远离该基板4111的方向,单数层透明膜层100的折射率小于双数层透明膜层100的折射率的情况下,该单数层透明膜层100的材料包括二氧化硅、氟化镁和六氟铝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材料,该双数层透明膜层100第二透明膜层102的材料包括二氧化钛、二氧化铪、五氧化二钽和三氧化二铋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材料。

其中,示例性的,该单数层透明膜层100的材料可以包括五氧化二钽(折射率为2.1),此时,该双数层透明膜层100的材料可以包括二氧化硅(折射率为1.46)。或者,该单数层透明膜层100的材料可以包括二氧化硅,该双数层透明膜层100的材料包括五氧化二钽。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该反光膜4113对可见光的反射率以及对红外光的透过率,与该透明膜层100的层数和厚度均有关,并不是层数越多越好。

基于此,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透明膜层100的总层数为30-70层,多层该透明膜层100的总厚度为3-7微米。

通过实验发现,通过将透明膜层100的总层数控制在30-70层,多层该透明膜层100的总厚度控制在3-7微米,能够尽可能的减少透明膜层100的数量和厚度,减少光学吸收,实现可见光波段的高反射率,以及红外光波段的高透过率,减少因光学吸收产生的热量,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可选的,该透明膜层100的总层数为55-60层,多层该透明膜层100的总厚度为4.3-5.0微米。

通过将透明膜层100的总层数和总厚度控制在以上范围内,能够最大程度上实现可见光波段的高反射率,以及红外光波段的高透过率,减少因光学吸收产生的热量,提高散热效果。

这里,以该单数层透明膜层100的材料包括二氧化硅,该双数层透明膜层100的材料包括五氧化二钽为例,在该透明膜层100的总层数为57层的情况下,该透明膜层的总厚度为4.7微米,此时,通过实验发现,如图9所示,该反光膜能够实现400-700nm的可见光波段95%以上的高反射率,以及如图10所示,700-3000nm红外光波段平均98%以上的高透过率。并且,由图9可知,在400-700nm的可见光波段内,不同颜色的波段范围的反射率较为均匀,不会导致显示模组出现较大的色差。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该灯板41还包括设置于该基板4111远离发光二极管4112一侧的辐射散热层412,该辐射散热层412用于以红外辐射的方式对该灯板本体411进行散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辐射散热层412,由于该辐射散热层412能够以红外辐射的形式对灯板本体411进行散热,与相关技术中利用石墨片的导热作用进行散热,和采用水雾循环散热进行散热相比,一方面,能够将热量以红外辐射的形式散发出去,同时,根据热量从高温到低温传递的原理,该辐射散热层412慢慢吸热升温,最后通过辐射散热层412将绝大部分的热量散发出去,具有较高的散热效果,另一方面,与水雾循环散热相比,还能够避免水雾循环散热(需要配置管道、微型泵等)的结构复杂性。

基于以上的结构,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该辐射散热层412包括树脂材料4121和分散于该树脂材料4121中的纳米散热粒子4122。该纳米散热粒子4122可以为能够将热量以红外辐射的形式散发出去的纳米粒子。

示例性的,该纳米散热粒子4122可以为氧化铟锡(ito)纳米粒子、氧化铜纳米粒子、氧化锌纳米粒子、二氧化钛纳米粒子和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粒子。

可选的,该纳米散热粒子4122的粒径可以为10-200nm。

其中,该树脂材料4121可以为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乙烯基酯树脂、酚醛树脂、双马来酰亚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材料,在将该辐射散热层412涂覆在该基板4111上时,该树脂材料4121可以保持一定的流动性。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辐射散热层412还包括分散剂,该分散剂包括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低分子离聚物、阴离子聚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能够提高无机纳米散热粒子在树脂材料中的分散性,使得纳米散热粒子4122均匀分散于树脂材料4121中,从而能够提高散热均匀性。

在本发明的一可选实施例中,在该辐射散热层412包括树脂材料4121、纳米散热粒子4122和分散剂的情况下,该树脂材料4121为20-30重量份,该纳米散热粒子4122为40-60重量份,该分散剂为10-30重量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辐射散热层412具有60%-90%的热反射率和10%-40%的热吸收率,且在散热时,该辐射散热层412的热辐射发射率可以达到90%以上,具备50-100w/m2的被动式辐射制冷功率,可实现该辐射散热层下的表面温度下降5-10℃。

在以上结构基础上,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该灯板本体411还包括设置于发光二极管4112远离基板4111一侧的透明保护层4114,该透明保护层4114的光透过率大于或等于98%。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透明保护层4114一方面能够对发光二极管4112进行保护,防止发光二极管4112发生脱落,另一方面,还能够尽可能的提高红外光的透过率,从而能够提高散热效果。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灯板的制备方法,参见图12,包括:

s1、如图13所示,在基板4111上形成多个发光二极管4112,每个该发光二极管4112的出光方向均朝向远离基板4111的方向,多个该发光二极管4112间隔排列。

s2、如图14所示,在任意相邻的两个发光二极管4112之间的间隙中均形成反光膜4113,该反光膜4113用于对从反光膜4113远离基板4111一侧入射的光线中的可见光进行反射,并允许从反光膜4113远离基板4111一侧入射的光线中的红外光透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灯板的制备方法的有益效果与与上述的灯板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在该反光膜4113包括层叠设置的多层透明膜层100的情况下;在基板4111上形成多个发光二极管4112和反光膜4113,包括:

在基板4111上形成多层透明膜层100,并通过光刻、刻蚀工艺在多层该透明膜层100远离基板4111的一侧形成多个凹槽m,多个该凹槽m间隔排列,得到如图15所示的结构。将每个发光二极管4112一一对应的形成在一个该凹槽m内,得到如图16所示的结构。

其中,该透明膜层100的材料可以为氧化物材料,这时,可以通过磁控溅射工艺在基板上形成该透明膜层100,相应地,可以采用激光刻蚀或湿法刻蚀工艺在多层该透明膜层100远离基板4111的一侧形成多个凹槽m。

示例的,可以采用含有两种材料(如二氧化硅和五氧化二钽)的靶材,在基板4111上交替形成二氧化硅膜层和五氧化二钽膜层。

根据二氧化硅膜层和五氧化二钽膜层的厚度不同,可以通过调节该磁控溅射设备的射频功率来实现。

示例性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五氧化二钽的总厚度为1.35微米,二氧化硅的总厚度为2.89微米,二氧化硅的总厚度较厚,单位时间的流速下沉积的厚度对应的射频功率可以为0.8kw,五氧化二钽的射频功率为0.4kw。

其中,可以通过将凹槽m的形状与发光二极管4112的形状相匹配的方式,将每个发光二极管4112一一对应的嵌设于一个该凹槽m内。也可以通过粘贴的方式,将发光二极管4112一一对应的固定在一个该凹槽m内。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该制备方法还包括:如图17所示,在该发光二极管4112远离基板4111的一侧形成透明保护层4114,该透明保护层4114的光线透过率大于或等于98%。

该透明保护层4114一方面能够对发光二极管4112进行保护,防止发光二极管4112发生脱落。另一方面,能够使红外光尽可能多的透过,从而有效散热。

其中,该透明保护层4114的材料可以为透明胶黏剂材料。

这样一来,可以在该发光二极管4112远离基板4111的一侧表面涂覆透明胶黏剂,并在180-220℃下烘烤,对其进行固化,以形成该透明保护层4114。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该制备方法还包括:在该基板4111远离该发光二极管4112的一侧形成辐射散热层412,得到如图18所示的结构;该辐射散热层412用于通过红外辐射的形式对该灯板本体411进行散热。与相关技术中利用石墨片的导热作用进行散热,和采用水雾循环散热进行散热相比,一方面,能够将热量以红外辐射的形式散发出去,同时,根据热量从高温到低温传递的原理,该辐射散热层412慢慢吸热升温,最后通过辐射散热层412将绝大部分的热量散发出去,具有较高的散热效果,另一方面,与水雾循环散热相比,还能够避免水雾循环散热(需要配置管道、微型泵等)的结构复杂性。

在该辐射散热层412包括树脂材料4121和纳米散热粒子4122的情况下,在所述基板4111远离所述发光二极管4112的一侧形成辐射散热层412,包括:

将该树脂材料4121和纳米散热粒子4122与有机溶剂混合,通过辊涂的方式在基板4111上形成该辐射散热层412,并在70-90℃下固化。

其中,为了使纳米散热粒子4122均匀分散于树脂材料中,可选的,在将树脂材料4121和纳米散热粒子4122与有机溶剂混合前,还包括:在有机溶剂中加入分散剂,该分散剂包括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低分子离聚物、阴离子聚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