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的增光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72796发布日期:2020-09-29 09:28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光模组的增光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背光模组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但不限于一种背光模组的增光膜。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终端显示屏的屏占比,目前,通过在背光模组的光学膜片上设置与传感器、摄像头等光学组件的结构向适应的通孔,用于将传感器、摄像头等的光学器件安装在背光模组的通孔内,从而增大了终端屏幕的屏占比,实现了真正完整的全面屏终端。

由于背光模组各光学膜片上的通孔结构,使得背光光源将会从背光模组的通孔处漏出少部分的光线,从而导致整个背光模组显示效果不均匀,降低了终端用户的使用体验度。因此,如何避免通孔结构的背光模组的漏光,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增光膜,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孔结构的背光模组的少部分光源从通孔处漏出,导致显示屏显示不均匀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的增光膜:

一种背光模组的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光膜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增光膜的下表面在通孔边缘区域往光源方向丝印有遮光层。

其中,所述遮光层为丝印的油墨层;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其中,油墨层为黑色的油墨层;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其中,油墨层为灰色的油墨层;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中,其中,油墨层为白色的油墨层;

可选的,当所述增光膜包括上增光膜和下增光膜时,在所述增光膜的至少一片增光膜的下表面通孔边缘区域往光源方向丝印遮光层;

可选的,当所述增光膜包括上增光膜和下增光膜时,在所述下增光膜的上表面通孔边缘区域往光源方向丝印遮光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增光膜,通过在增光膜的下表面的通孔边缘区域往光源方向丝印一层遮光层,在某些实施过程中使得背光源的光线不会从增光膜的通孔处漏出,保证了通孔结构的背光模组能够均匀地进行光学显示,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度。

本实用新型其他特征和相应的有益效果在说明书的后面部分进行阐述说明,且应当理解,至少部分有益效果从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的记载变的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增光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增光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为了避免通孔结构的背光模组的背光源的部分光线从通孔处射出,导致背光模组的显示不均匀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的增光膜,所述增光膜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增光膜的下表面在通孔边缘区域往光源方向丝印有遮光层。

如图1所示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增光膜101,增光膜上设置有通孔102,该通孔102是根据传感器、摄像头等光学组件相适配而设置的通孔结构,在背光模组中,各光学膜片均设置与图1示出的相同的通孔结构,以用于在背光模组的通孔内安装传感器、摄像头或其他的光学组件。通过这种通孔结构的背光模组,将传感器、摄像头或其他的光学组件安装在背光模组中,增大了终端屏幕的屏占比例,实现了真正的完整的全面屏终端。然而,在这种通孔结构的背光模组中,背光源的有少部分光线会从通孔出漏出,从而导致了背光模组的显示不均匀的问题。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的增光膜,所述增光膜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增光膜的下表面在通孔边缘区域丝印有遮光层。本实施例中的遮光层设置在增光膜的下表面的通孔边缘区域,所述遮光层为通过丝印机构丝印在所述增光膜的下表面的通孔边缘区域。

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中,所述遮光层为通过丝印机构丝印在通孔边缘区域的一层油墨层。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遮光层还可以是丝印的其他的具有与油墨层同等遮光效果的丝印介质,本实施例并不对丝印的具体的丝印介质进行限定,可根据需要,灵活地选择丝印的遮光层的丝印介质。

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中,所述丝印的油墨层的颜色为黑色的油墨层,本示例中,选择黑色的油墨,丝印在增光膜下表面的通孔边缘区域,能够达到较好的遮光效果。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颜色的油墨作为丝印的油墨层,比如,灰色的油墨层或者是白色的油墨层,本实施例并不对油墨的颜色做限定,只要是能够起到良好的遮光效果,使得背光源的光线不会通过增光膜上的通孔射出的其他颜色的油墨都可以,可根据需要灵活地选择。

本实施例的上述示例中的增光膜仅为一片增光膜,也即为复合膜,将所述丝印的油墨层设置在所述增光膜往背光源的光源方向的下表面的通孔边缘区域。

本实施例的另一种示例中,当所述增光膜包括有两片增光膜,即包括上增光膜和下增光膜时,在所述增光膜的至少一片增光膜的下表面通孔边缘区域往光源方向丝印遮光层。

本实施例中,可以在下增光膜的下表面通孔边缘区域通过丝印机构丝印一层油墨层,也可以是在上增光膜的下表面丝印一层油墨层,或者可以在下增光膜和上增光膜的下表面同时丝印一层油墨层。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具体在其中的某一块增光膜的下表面丝印遮光层。

本实施例的又一示例中,当所述增光膜包括上增光膜和下增光膜时,在所述下增光膜的上表面通孔边缘区域往光源方向丝印遮光层。当增光膜包括有下增光膜和上增光膜时,可以仅在下增光膜的上表面丝印一层油墨层,也可达到同样的遮光效果,防止背光源从增光膜的通孔处射出部分光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的增光膜,通过在增光膜的下表面的通孔边缘区域丝印一层遮光层,使得背光源的光线不会从增光膜的通孔处漏出,保证了通孔结构的背光模组能够均匀地进行光学显示,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度。

实施例二:

为了避免通孔结构的背光模组的背光源的部分光线从通孔处射出,导致背光模组的显示不均匀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的增光膜。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本实施例以手机的背光模组为例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的增光膜,请参见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在通孔边缘区域丝印一层黑色油墨层202的增光膜201。本实施例中的油墨层202设置在增光膜201的下表面的通孔边缘区域,所述油墨层202为通过丝印机构丝印在所述增光膜201的下表面的通孔边缘区域。

实施例的另一种示例中,当所述增光膜包括有两片增光膜,即包括上增光膜和下增光膜时,可以在下增光膜的下表面通孔边缘区域通过丝印机构丝印一层油墨层,以达到良好的遮光效果,避免了背光源的光线从增光膜的通孔处射出到手机的液晶显示屏上,造成发光不均,导致显示效果均匀的问题。

本实施例的又一示例中,当所述增光膜包括上增光膜和下增光膜时,在所述下增光膜的上表面通孔边缘区域往光源方向丝印遮光层。当增光膜包括有下增光膜和上增光膜时,在下增光膜的上表面丝印一层油墨层,也可达到同样的遮光效果,防止背光源从增光膜的通孔处射出部分光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的增光膜,通过在增光膜的下表面的通孔边缘区域丝印一层遮光层,使得背光源的光线不会从增光膜的通孔处漏出,保证了通孔结构的背光模组能够均匀地进行光学显示,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度。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