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条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92799发布日期:2020-09-23 01:10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灯条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灯条及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由于具有体积小、厚度薄、重量轻、耗能少、工作电压低且辐射低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但是液晶显示面板本身是不能发光的,需要借助额外光源,所以由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面板提供光源,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源,背光源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面板的视觉效果。

但是,现有的背光模组中,如图1所示,采用的侧入式光源1(例如led灯)为单面发光,因光源1发出的光线11存在发光角度的限制,导致两个相邻的光源1发出的光线11之间有一部分是光线未照射到的暗区,进而会导致背光模组中的导光板2上存在暗区21,进而会使得显示画质出现亮暗不均的现象(称之为hotspot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的灯条和背光模组,用以改善单面发光光源之间的光线暗区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的灯条,其包括电路板和设于所述电路板上的多个子光源,灯条还包括多个反光部,所述反光部与所述子光源间隔设置;所述子光源包括第一发光面以及第二发光面,其中,所述第一发光面发出的光朝向远离所述电路板方向射出,且所述第二发光面发出的光经所述反光部反射后朝向远离所述电路板方向射出。

进一步地,所述反光部包括反光面,所述反光面与所述子光源的第二发光面相对设置,所述反光面与所述第二发光面形成的夹角为锐角。

进一步地,所述反光部为三棱柱结构,其沿所述电路板长度方向的截面为等腰三角形。

进一步地,所述反光部的反光面与所述第二发光面夹角为45°。

进一步地,所述反光部的表面上设有多个凸棱,所述凸棱包括第一斜面,所述第二发光面发出的光经所述凸棱的第一斜面反射后朝向远离所述电路板方向射出。

进一步地,所述凸棱的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发光面的夹角为45°,所述第二发光面发出的光经所述凸棱的第一斜面反射后垂直所述电路板且朝向远离所述电路板方向射出。

进一步地,所述反光部的高度小于等于所述子光源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子光源包括外壳及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容置空间内的灯珠,所述外壳远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开口以形成第一发光面;所述外壳朝向所述反光部的一侧设有第二开口以形成第二发光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灯条,其通过将设置多面发光的子光源且在灯条上设置反光部来提高光的利用率。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上述灯条。

进一步地,背光模组还包括导光板,所述灯条位于所述导光板入光侧,其中,所述导光板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子光源间隔设置,所述凸块上设有容置腔,所述反光部容纳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子光源嵌设在所述导光板的凸块形成的凹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条,其间隔设置了多个子光源以及多个反光部结构,通过子光源的第二发光面发出的光经反光部反射后朝向远离电路板方向射出,可以提高光的利用率,实现对第一发光面发出的光的补偿,进而改善单面发光光源之间的光线暗区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该灯条的背光模组,可以有效改善显示画质出现亮暗不均的现象。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中的光源进入导光板的光路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灯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灯条中子光源的光线经反光部反射的光路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灯条中子光源的光线经反光部反射的光路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背光模组中的灯条发出的光线进入导光板的光路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背光模组中灯条与导光板组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相同的标号在整个说明书和附图中可用来表示相同的元件。此外,在图中可能未示出某些公知的部分。

实施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灯条中子光源的光线经反光部反射的光路示意图。

如图2所示,灯条100包括电路板130、子光源110以及反光部120,多个子光源110和多个反光部120间隔设置在电路板130上,灯条100可设置于背光模组中给显示装置提供光源,但不限于此。其中,子光源110与电路板130电性连接,反光部120可以但不限于采用粘贴方式固定于电路板130上,电路板130可以但不限于是fpc(flexibleprintedcircuit,柔性电路板),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弯折性好等优点。子光源110以及反光部120的数量不限,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选择,图2中示例性地示出子光源110的数量为5个,反光部120的数量4个。

进一步地,结合图2和图3,子光源110包括第一发光面111以及第二发光面112,第一发光面111发出的光朝向远离电路板130方向射出,且从第二发光面112发出的光经反光部120反射后朝向远离电路板130方向射出;反光部120包括第一侧面121、底面123以及反光面124,该底面123设于电路板130上,反光面124与子光源110的第二发光面112相对设置,从子光源110的第二发光面112发出的光线经反光部120的反光面124反射,图2中示例性地示出,每个子光源110具有两个第二发光面,每个反光部120则对应具有两个反光面124;反光部120的第一侧面121(指反光部在沿着电路板的长度方向上的侧面)的面积沿着远离电路板130方向逐渐减小。优先地,如图2所示,反光部120为三棱柱的结构,其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反光面124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以及一个底面所组成的五面体结构,其中,反光部120的第一侧面121为等腰三角形,则其反光面124为平行四边形,但反光部也不限于此,其也可以为三棱锥或者圆锥结构等。

进一步地,反光部120的高度小于等于子光源110高度。

进一步地,反光部120的反光面124与子光源110的第二发光面112相对设置,反光面124与第二发光面112形成的夹角为锐角;优选地,反光部120的反光面124与子光源110的第二发光面112夹角优选为45°,即反光部120的第一侧面121的顶角为直角,这样可以将从子光源110的第二发光面112发出的平行于电路板130的光(可称之为平行光)通过反光部120的反射后以垂直于电路板130的方向射出光线。若当反光部120的第一侧面121为锐角等腰三角形或钝角等腰三角形时,根据光线的反射原理,从子光源110的第二发光面112发出的平行光被反光部120反射后的光线无法垂直射出,会呈现不同角度的反射光线;当该等腰三角形顶角角度过小时,部分光线还会被反射回子光源110的第二发光面112,造成光的损失,而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直角时,根据光线的反射原理,光线对暗区的补偿效果最佳。

进一步地,子光源110包括外壳以及灯珠,外壳具有容置空间,灯珠设置于外壳的容置空间内,在外壳远离电路板130的一侧设有第一开口形成第一发光面111,外壳靠近反光部120的一侧设有第二开口形成第二发光面112。其中,灯珠可以但不限于为led灯。

实施例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灯条中子光源的光线经反光部反射的光路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中的不同在于:反光部120靠近子光源110一侧的反光面上设有若干凸棱122,子光源110的第二发光面112发出的光经凸棱122反射后朝向远离电路板130方向射出。优选地,凸棱122的第一斜面1221与第二发光面的夹角为45°,第二发光面112发出的光经凸棱122的第一斜面1221反射后能垂直电路板130且朝向远离电路板130方向射出。将反光部120的反射面上设置为若干具有第一斜面1221的凸棱122的微结构,可以使得反光部120的第一侧面121的顶角不受直角的限制,可以更加充分利用好两个子光源110之间的空间,可以最大范围反射子光源110的第二发光面112发出的光线,提高光的利用率,进而补强现有技术中两个子光源发出的光线之间存在的暗区。

实施例三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中的灯条发出的光线进入导光板的光路示意图。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具有上述实施一或者实施二中所提供的灯条的背光模组,将上述灯条用于背光模组中可以改善显示画质出现的亮暗不均的现象。具体地,参见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其包括灯条100以及导光板200,灯条100与导光板200相对设置,灯条100位于导光板200的入光侧,用于为该液晶显示装置提供光源,导光板用于引导光的散射方向,用来提高面板的亮度,并确保面板亮度的均匀性。灯条100包括间隔设置的子光源110以及反光部120。结合图5和图6可知,灯条100的子光源110的第一发光面111面对导光板200的入光侧,第二发光面112与第一发光面111相邻且与反光部120的反光面相对,如图6的光路图可知,子光源110的第一发光面111发出的光直接进入导光板,子光源110的第二发光面112发出的光经过反光部120的反光面反射后进入导光板120,这样相当于在现有的单面发光的子光源中间增加了一个同等的子光源,不仅提高光的利用率,补强现有技术中两个子光源发出的光之间受到光线角度的限制使得导光板上存在暗区的问题,而且还不要增加功耗。

进一步地,背光模组还可以包括背板300,用于放置所述灯条100以及导光板200;还可以包括散热层400,位于灯条100与背板300之间,起到散热的作用。

本实施例二所提供的背光模组,通过增加子光源的发光面并将其发出的光在反光部的作用下实现该光反射进入导光板,而起到光补偿作用,这样可有效改善背光模组的光源发光不均的问题,有效改善hotspot不良。

实施例四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中灯条与导光板组装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背光模组,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三的不同在于:导光板的结构不同以及灯条与导光板组装结构不同。通过调整导光板的结构以及导光板与灯条之间的组装关系(考虑到组装需求可设定适当的间隙,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灯条与导光板的间隙),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光的利用率。具体地,如图7所示,导光板200’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凸块220’,凸块220’与子光源110间隔设置,子光源110嵌设在导光板200’的凸块220’形成的凹槽210’内,凸块220’上设有容置腔,反光部120容纳在容置腔内。设计导光板凸台的目的在于减小子光源第二发光面与导光板距离,减小光线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提高光的利用率,提高光线在导光板中的传导效率;进一步地,灯条与导光板这样的组装结构还能够实现窄边框的效果。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内容,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在本说明书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