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395321阅读:来源:国知局
2、GL4、…、GLM,用于反向驱动所述第二栅极线组,即从下至上依次驱动第一栅极线组。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栅极驱动器组100相连接的栅极线归属于第一栅极线组;与第二栅极驱动器组200相连接的栅极线归属于第二栅极线组。
[0035]另外,如图4和图5所示,数据线DL给对应的子像素pixel提供数据信号,也就是充电,一般以列为单位,相邻数据线DL提供的数据信号极性相反。在一帧画面扫描时间(T0-T1)内,前半帧(Ttl-Tv2)数据线DL提供的数据信号与后半帧(IV2-T1)数据线DL提供的数据信号极性相反。即在后半帧OV2-T1)时间内,数据线DL的数据信号Data施加到子像素pixel使得子像素极性反转,也就是数据信号Data的极性呈现出“半列反转”,如图1中的“半列反转”的驱动信号波形。
[0036]由于第一栅极驱动器组100是采用正向驱动第一栅极线组,如自上而下的扫描方式;第二栅极驱动器组200是采用反向驱动第二栅极线组,如自下而上的扫描方式,也就是说两者呈现的是一种大体上的呈现出逐行交替的“对扫”的驱动形式,即至少部分第一栅极驱动器组100中的第一栅极驱动器Gl、G3、G5、…、GN与第二栅极驱动器组200中的第二栅极驱动器G2、G4、…、GN逐一被开启,来扫描栅极线。如图4所示,具体栅极驱动器对栅极线的驱动扫描顺序依次可以为:第一栅极线GL1,第二栅极线GLM,第一栅极线GL3,……,第一栅极线GLN,第二栅极线GL2。
[0037]如图5所不,具体来说,一般在一帧画面扫描时间(Tq-T1)的前半帧(Tq-T1Z2)时间内,第一栅极驱动器组100是自上而下正向扫描完位于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上半部分的第一栅极线;第二栅极驱动器组200是自下而上反向扫描完位于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下半部分的第二栅极线;在后半帧OV2-T1)时间内,数据线DL所提供的数据信号Data极性发生反转,也就是说当扫描到布置所有所述栅极线的中央位置的栅极线,图5中以栅极线Gn+Ι为例,从扫描到栅极线Gn+Ι开始,数据线DL所提供的数据信号Data极性反转,施加到该条栅极线上所连接的对应的子像素上的数据信号Data极性发生反转,与上一行被扫描栅极线上的对应的子像素上数据信号Data的极性是相反的。如此“对扫”的驱动形式和数据线DL上数据信号Data的极性呈现出“半列反转”,如图5所示。从而使得液晶显示面板上,在第一栅极线与第二栅极线逐行交替布置区域中的子像素pixel会呈现整体出“点反转”形式,如图4所示,即在一帧画面中,该区域的每个点(子像素)与其相邻的上下左右四个点(子像素)保持相反的极性,由于点反转方式在闪烁的空间融合上做的最细腻,细化到每个子像素,所以具有最佳的闪烁抑制效果,故可以实现高质量的显示画面。又由图1可知,“半列反转”的极性反转次数远远小于“点反转”,故功耗远远小于点反转所需的功耗。
[0038]继续参考图5,对于依次相邻被开启的所述第一栅极驱动器和第二栅极驱动器,以第一栅极驱动器Gl和第二栅极驱动器GM为例。当第一栅极驱动器输出第一驱动信号Gout1后,第二栅极驱动器输出第二驱动信号GoutM。第一驱动信号60此1与第二驱动信号Gout μ具有交叠时间Δ t,具体来说,第一驱动信号Gout1的下降沿与第二驱动信号Gout M上升沿具有交叠,且交叠时间At小于第一驱动信号Gout1*于高电平状态的时间Tg。
[0039]由于第一栅极驱动器Gl被启动工作时对相应行的栅极线进行扫描到关闭前,第二栅极驱动器GM也被启动,故会出现交叠时间At。在此交叠时间At内,数据线DL可以为第二栅极驱动器GM所控制的第二栅极线GLM所对应行的子像素pixel提供数据信号,即对其进行预充电(pre-charge),来提前进行充电的动作,争取时间及时达成像素电压的设定。也就是说,在交叠时间At内第二栅极驱动器GM所控制的第二栅极线GLM上的TFT打开,数据线DL以相同极性的前一行的像素电压写入本行的像素电极。例如,当该行子像素所要显示的像素电压为+5V时,在预充电阶段,由于该行的栅极线上的TFT已经被打开,那么数据线可以对该行子像素进行预充电,假设可以在预充电阶段对该行子像素施加+2-3V的电压信号,这样可以减缓像素电压的衰减,从而保证了子像素的像素电压,使得显示画质优良。当然,对于交叠时间At的长短,可以根据具体的驱动电路设计如灰阶电压的大小、电压衰减程度等而调整的。
[0040]继续参考如图4、图5和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公开了一种上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该方法包括:
[0041]通过数据线DL给对应的子像素pixel以列为单位提供数据信号也就是充电,相邻数据线DL提供的数据信号极性相反;且在一帧画面扫描时间(Ttl-T1)内,前半帧(Ttl-Tv2)数据线DL提供的数据信号与后半帧(IV2-T1)数据线DL提供的数据信号极性相反。即在后半帧(I^2-T1)时间内,数据线DL的数据信号Data施加到子像素pixel使得子像素极性反转,也就是数据信号Data的极性呈现出“半列反转”。
[0042]S1:在前半帧(Ttl-Tv2)时间内,第一栅极驱动器100自上而下(如图4中箭头符号所示)驱动第一栅极线组中的第一栅极线,即依次逐行为显示面板上半部分的第一栅极线施加高电平信号;第二栅极驱动器200自下而上反向(如图4中箭头符号所示)驱动第二栅极线组中的第二栅极线,即反向依次逐行为显示面板下半部分的第二栅极线施加高电平信号;当该行子像素被开启后,数据线DL以列为单位给对应子像素提供第一数据信号。
[0043]S2:在后半帧(T1Z2-T1)时间内,第一栅极驱动器100继续自上而下正向(如图4中箭头符号所示)驱动第一栅极线组中的第一栅极线,即依次逐行为显示面板下半部分的第一栅极线施加高电平信号;第二栅极驱动器200继续自下而上反向(如图4中箭头符号所示)驱动第二栅极线组中的第二栅极线,即反向依次逐行为显示面板上半部分的第二栅极线施加高电平信号;当该行子像素被开启后,数据线DL以列为单位给对应子像素pixel提供第二数据信号,且数据线DL的Data施加到子像素pixel上第二数据信号与第一数据信号极性相反转(图5所示),即后半帧(I^2-T1)施加到子像素Pixel上第二数据信号使得子像素极性反转。
[0044]对于栅极驱动电路来说,对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形式采用的是,通过第一栅极驱动器组和第二栅极驱动器组逐行相互驱动所述栅极线,且在相邻被打开的栅极线的打开时间存在交叠,即上述的交叠时间AU如第一栅极线GLl和第二栅极线GLM存在打开时间交叠,在此交叠时间At内,数据线DL可以对后一被打开的栅极线上的子像素pixel进行预充电(pre-charge),当然此交叠时间Δ t的长短可以调整。
[0045]以下以像素分辨率为8*8的液晶显示面板为例,进一步详细阐述上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式:
[0046]如图6a_6g和图9所示,分别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左右两侧,纵向排布的第一栅极驱动器组100和第二栅极驱动器组200,其中第一栅极驱动器组100包括四个相互级联的第一栅极驱动器Gl、G3、G5和G7,第二栅极驱动器组200包括四个相互级联的第二栅极驱动器G2、G4、G6和G8 ;第一栅极线组包括第一栅极线GL1、GL3、GL5和GL7,第二栅极线组包括第二栅极线GL2、GL4、GL6和GL8,其中所有的第一栅极线与第二栅极线逐行交替布置,如图6a-6g所示,在液晶显示面板上依次逐行交替布置第一栅极线GL1、第二栅极线GL2、第一栅极线GL3、第二栅极线GL4、第一栅极线GL5、第二栅极线GL6、第一栅极线GL7和第二栅极线GL8。
[0047]其中位于显示面板左侧边纵向布置的第一栅极驱动器Gl、G3、G5和G7分别连接和控制第一栅极线GL1、GL3、GL5和GL7 ;位于显示面板右侧边纵向布置的第二栅极驱动器G2、G4、G6和G8分别连接和控制第二栅极线GL2、GL4、GL6和GL8。在扫描画面时,所有第一栅极驱动器与所述第二栅极驱动器逐一被开启。
[0048]另外,通过数据线DL以列为单位给对应的子像素pixel提供数据信号也就是充电,相邻数据线DL提供的数据信号极性相反。
[0049]具体驱动电路的工作顺序如图6a_6g和图9所示:
[0050]对于一帧画面扫描时间内(Ttl-T1)的前半帧(TQ-T1/2)时间内,数据线DL的数据信号Data为高电平,且相邻两列上的数据线DL所提供的数据信号极性相反,例如对于相邻两列的第一数据线和第二数据线,其中第一数据线给对应列的第一子像素输出正性数据信号,第二数据线给对应列的第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