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照相感光体、电子照相感光体盒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_5

文档序号:9349329阅读:来源:国知局
收量10. 81g、收率75%、纯度99. 5%)。需要说明的是,纯度由高效液相色谱 中谱图的单纯面积比求出。该化合物的IR谱图(JASCO FT/IR-350分光光度计)如图3所 不。
[0311] (实施例1 :电子照相感光体Al)
[0312] 使用在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膜(厚75 ym)的表面形成了铝蒸镀 层(厚70nm)的导电性支撑体,利用棒涂法将下述底涂层用分散液涂布在该导电性支撑体 的铝蒸镀层上并进行干燥,使其干燥后的膜厚为1. 25 ym,形成了底涂层。
[0313] 采用下述方法进行底涂层用分散液的制备。即,将平均初级粒径为40nm的金红石 型氧化钛(石原产业公司制造的"TT055N")和相对于该氧化钛为3质量%的甲基二甲氧基 硅烷(Toshiba Silicone公司制造的"TSL8117")加入到高速流动式混合混炼机(Kawata 公司制造的"SMG300")中,以34. 5m/秒的旋转线速度高速混合,并利用甲醇/1-丙醇的球 磨机使得到的表面处理氧化钛得以分散,由此获得了疏水处理氧化钛的分散浆料。对该分 散浆料、甲醇/1-丙醇/甲苯的混合溶剂、以及由e-己内酰胺[下述式(A)表示的化合 物]/双(4-氨基-3-甲基环己基)甲烷[下述式⑶表示的化合物]/1,6_己二胺[下述 式(C)表示的化合物]/1,10_癸二酸[下述式(D)表示的化合物]/1,18_十八烷二酸[下 述式(E)表示的化合物](摩尔组成比为60% /15% /5% /15% /5% )构成的共聚聚酰胺 的颗粒加热,同时进行搅拌、混合以使聚酰胺颗粒溶解,然后进行超声波分散处理,从而获 得固体成分浓度为18. 0 %的底涂层分散液,所述固体成分浓度为18. 0 %的底涂层分散液 中所含的甲醇/1-丙醇/甲苯的质量比为7/1/2,疏水处理氧化钛/共聚聚酰胺的质量比为 3/1〇
[0314] [化学式 54]
[0316] 利用绕线式刮漆棒(wire bar)将由此获得的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涂布在表面经 过铝蒸镀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上并进行干燥,使干燥后的膜厚为1. 25 ym,从而设置 了底涂层。
[0317] 然后,将10质量份进行X射线衍射(使用CuK a射线)时在布拉格角(2 0 ±0? 2) 为27. 3°处显示出强衍射峰、并具有图2所示的粉末X射线衍射谱图的钛氧酞菁添加到 150质量份1,2-二甲氧基乙烧中,并利用砂磨机(sand grind mill)进行粉碎分散处理,制 备颜料分散液。再将160质量份由此获得的颜料分散液、100质量份5%的聚乙烯醇缩丁醛 (电气化学工业制造,商品名为#6000C)的1,2-二甲氧基乙烷溶液、以及适量的1,2-二甲 氧基乙烷混合,最终制备了固体成分浓度为4. 0%的分散液。
[0318] 利用绕线式刮漆棒(wire bar)将该分散液涂布在上述底涂层上并进行干燥,使其 干燥后的膜厚为〇. 4 ii m,从而形成了电荷发生层。
[0319] 接着,在640质量份四氢呋喃和甲苯的混合溶剂(四氢呋喃80质量%、甲苯20质 量% )中混合50质量份烯胺化合物CT-3的电荷传输材料、100质量份具有下述结构的聚芳 酯树脂X、以及0. 05质量份作为流平剂的硅油,配制成电荷传输层形成用涂布液。利用涂 布器将该涂布液涂布在上述的电荷发生层上,并在125°C下干燥20分钟,使干燥后的膜厚 为25 ym,形成电荷传输层,从而制成了感光体片A1。需要说明的是,聚芳酯树脂X的粘均 分子量为51400。
[0320] 所使用的聚芳酯树脂的粘均分子量的测定方法如下所述。将聚酯树脂溶解在二氯 甲烷中,配制成浓度C为6. 00g/L的溶液。使用溶剂(二氯甲烷)的流下时间t。为136.16 秒的乌伯娄德型毛细管粘度计,在设定为20. (TC的恒温水槽中测定样品溶液的流下时间 t。并根据下式求出了粘均分子量Mv。
[0321] a = 0. 438 X q sp+l qsp=t/t0_l
[0322] b = 100 X q sp/C C = 6. 00 (g/L)
[0323] n = b/a
[0324] Mv = 3207 X q1'205
[0325] [化学式 55]
[0327] (实施例2 :电子照相感光体A2)
[0328] 除了使用具有下述结构的聚芳酯树脂Y和电荷传输物质CT-3来代替聚芳酯树脂 X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获得作为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感光体A2。需要说明的是, 聚芳酯树脂Y的粘均分子量为51700。
[0329] [化学式 56]
[0331] (实施例3 :电子照相感光体A3)
[0332] 除了使用具有下述结构的聚芳酯树脂Z和电荷传输物质CT-3来代替聚芳酯树脂 X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获得作为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感光体A3。需要说明的是, 聚芳酯树脂Z的粘均分子量为47100。
[0333] [化学式 57]
[0334]
[0335] (实施例4~15 :电子照相感光体A4~A15)
[0336] 使用的聚芳酯树脂和电荷传输物质如表2所示,除此之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 方法获得作为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感光体A4~A15。
[0337] (实施例16 :电子照相感光体A16)
[0338] 除了使用具有下述结构的聚芳酯树脂W和电荷传输物质CT-Il来代替聚芳酯树脂 X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获得作为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感光体A16。需要说明的是, 聚芳酯树脂W的粘均分子量为50300。
[0339] [化学式 58]
[0341] (比较例1 :电子照相感光体Pl)
[0342] 除了使用具有下述结构的电荷传输物质CT-23来代替电荷传输物质CT-3、并使用 聚芳酯树脂X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获得作为比较例的电子照相感光体P1。
[0343] [化学式 59]
[0344]
[0345] (比较例2~3 :电子照相感光体P2~P3)
[0346] 除了使用电荷传输物质CT-23、并使用表2所示的聚芳酯树脂以外,按照与实施例 1相同的方法获得作为比较例的电子照相感光体P2~P3。
[0347] (比较例4 :电子照相感光体P4)
[0348] 除了使用具有下述结构的电荷传输物质CT-24来代替电荷传输物质CT-3、并使用 聚芳酯树脂Y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获得作为比较例的电子照相感光体P4。
[0349] [化学式 60]
[0350]
[0351] (比较例5 :电子照相感光体P5)
[0352] 除了使用具有下述结构的电荷传输物质CT-25来代替电荷传输物质CT-3、并使用 聚芳酯树脂Y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获得作为比较例的电子照相感光体P5。
[0353] [化学式 6I]
[0354]
[0355] (比较例6 :电子照相感光体P6)
[0356] 除了使用具有下述结构的电荷传输物质CT-26来代替电荷传输物质CT-3、并使用 聚芳酯树脂Y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获得作为比较例的电子照相感光体P6。
[0357] [化学式 62]
[0358]
[0359] [特性评价]
[0360] 对制造的电子照相感光体Al~A16、P1~P6进行下述的电特性试验和磨损试验。 并将这些结果归纳在表2中。
[0361] (电特性试验)
[0362] 使用根据电子照相学会测定标准制造的电子照相特性评价装置(记载于《続電子 写真技術?基礎t応用(电子照相技术的基础与应用(续))》电子照相学会编,Corona公 司,404~405页),将上述感光体片贴合在外径80mm的铝制辊筒上,使其成为圆筒状,在 错制辑筒与感光体片的错基体之间实现导通的情况下,使辑筒以6 0 r p m的恒定转速旋转, 经过带电、曝光、电位测定、除电的循环,进行电特性评价试验。此时,使感光体带电至其初 期表面电位为_(负,下同)700V,利用干涉滤波器由卤素灯的光获得780nm的单色光,测定 在I. 0 y J/cm2的该单色光下曝光100毫秒后的曝光后表面电位(以下也称作VL)。在进行 VL测定时,将自曝光开始到进行电位测定所需要的时间设为100ms,将此作为高速响应的 条件。另外,求出了感光体表面电位从-700V达到-350V所需要的半衰曝光能量E 1/2 ( y J/ cm2)。作为测定环境,在温度25°C、相对湿度50% (以下也称NN环境)及温度5°C、相对湿 度10% (以下也称LL环境)的环境下进行测定。得到的结果如表2所示。
[0363] (磨损试验)
[0364] 将上述感光体片切割成直径为IOcm的圆形,采用TABER磨损试验机(Taber公 司制造)进行磨损评价。作为试验条件,在23°C、50% RH的气氛中、使用砂轮(磨耗輪) CS-10F、无负载(砂轮的自重)的条件下,通过对进行1000次旋转后的试验前后的质量进 行比较而测定了磨损量。其结果如表2所示。
[0365] [表 2]
[0366]
[0367] 由该结果可知:含有包含二苯醚-二羧酸残基或二苯硫醚-二羧酸残基的聚芳 酯树脂的本发明的感光体,如实施例1~16的感光体Al~A16及比较例1~6的感光体 Pl~P6,根据其TABER试验的结果所示,显示出了优异的耐磨损性。其中,通过比较AlO~ 12、A16可知,含有具有通式[9]表示的二苯醚-二羧酸残基的聚芳酯树脂的感光体的E1/2 及VL优异,并且具有优异的电特性。
[0368] 可是,正如比较例1~6所示,含有包含二苯醚-二羧酸残基或二苯硫醚-二羧酸 残基的聚芳酯树脂的本发明的感光体并非通常均具有优异的电特性。但与使用了本发明范 围之外的电荷传输材料CT-23~CT-26的比较例的感光体Pl~P6相比,使用了以通式[6]、
[7]或[7']表示的本发明的电荷传输物质(烯胺化合物)的感光体Al~A16显示出理想 的电特性。即,以通式[6]、[7]或[7' ]表示的本发明的电荷传输物质(烯胺化合物)使 得耐磨损性优异而电特性不良的含有包含二苯醚-二羧酸残基或二苯硫醚-二羧酸残基的 聚芳酯树脂的感光体在电特性方面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改善。其中,含有以通式[7]或[7'] 表示的烯胺化合物的感光体AlO~A16显示出尤其理想的数值。
[0369] 〈响应性的评价〉
[0370] 针对实施例8、10~15、比较例1~3、6中得到的感光体,利用TOF法对电荷传输 层在电场强度E = 2. 0+5E(V/cm)、温度21°C下的空穴漂移迀移率(hole drift mobility) 进行了测定。各电子照相感光体A8、AlO~A15、Pl~P3、P6的空穴漂移迀移率如表3所 不。
[0371] [表 3]
[0372]
[0373] 如表3所不,与电子照相感光体Pl~P3相比,电子照相感光体A8、AlO~A15的 空穴漂移迀移率更快。另外可知,含有传统的空穴漂移迀移率较快的电荷传输物质CT-26 的电子照相感光体P6、和含有与电子照相感光体P6相同的聚芳酯树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All、14相比,二者的空穴漂移迀移率处于同等水平。因此,与使用了本发明范围之外的电荷 传输材料CT-23或CT-26的比较例的感光体Pl~P3、P6相比,使用了以通式[6]、[7]或 [7']表不的本发明的电荷传输物质的感光体A8、A10~A15在响应性方面更适合于电子照 相设备。
[0374] 用于实施例的电荷传输材料的HOMO能级(E_homo)、极化率(a cal)如表4所示。 E_homo越高则VL越低,并且,a cal越大则迀移率越快,由此,本发明的CT-6、CT_11显示出 了良好的电特性。另一方面,a cal大但E_homo低的CT-23、以及E_homo高但a cal小的 CT-24未获得良好的电特性。E_homo和a cal处于特定范围内的本发明的电荷传输材料、 在高速打印机、高速复印机用途中尤其占据优势。
[0375] [表 4]
[0376]
[0377] *对于CT-23,示出了在日本特开2002-80432号公报中的实施例1所示的几何异 构体(存在比例)的结果。
[0378] (实施例17 :电子照相感光体BI)
[0379] 除了按照下述方法制作电荷传输层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电子照 相感光体。
[0380] 在640份四氢呋喃和甲苯的混合溶剂(四氢呋喃80质量%、甲苯20质量% )中 混合50份在制造例1中合成的电荷传输性材料(CT-9)、100份具有下述结构的聚芳酯树脂 M、以及0. 05份作为流平剂的硅油,配制成电荷传输层形成用涂布液。利用涂布器将该涂布 液涂布在上述的电荷发生层上,并在125°C下干燥20分钟,使干燥后的膜厚为25 ym,形成 电荷传输层,从而制成感光体片Bl。需要说明的是,聚芳酯树脂M的粘均分子量为32400。
[0381] [化学式 63]
[0382]
[0383] (实施例18 :电子照相感光体B2)
[0384] 除了使用具有下述结构的聚芳酯树脂N和电荷传输性材料CT-9来代替聚芳酯树 脂M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7相同的方法获得了电子照相感光体B2。聚芳酯树脂N可利用公 知的方法制备。聚芳酯树脂N的粘均分子量为34700。
[0385] [化学式M]
[0386]
[0387] (实施例19 :电子照相感光体B3)
[0388] 除了使用具有下述结构的聚芳酯树脂P和电荷传输性材料CT-9来代替聚芳酯树 脂M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7相同的方法获得了电子照相感光体B3。需要说明的是,聚芳酯 树脂P的粘均分子量为31000。
[0389] [化学式 65]
[0390]
[0391] (实施例20 :电子照相感光体B4)
[0392] 除了使用具有下述结构的聚芳酯树脂Q和电荷传输性材料CT-9来代替聚芳酯树 脂M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7相同的方法获得了电子照相感光体B4。需要说明的是,聚芳酯 树脂Q的粘均分子量为33500。
[0393] [化学式册]
[0394]
[0395] (实施例21~28 :电子照相感光体B5~B12)
[0396] 使用的聚芳酯树脂和电荷传输性材料如表5所示,除此之外,按照与实施例17相 同的方法获得了电子照相感光体B5~B12。
[0397] (比较例7 :电子照相感光体Ql)
[0398] 除了使用具有下述结构的聚芳酯树脂R和电荷传输性材料CT-9来代替聚芳酯树 脂M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7相同的方法制作了电子照相感光体Q1。需要说明的是,聚芳酯 树脂R的粘均分子量为37200。
[0399] [化学式 67]
[0400]
[0401] (比较例8 :电子照相感光体Q2)
[0402] 除了使用具有下述结构的聚碳酸酯树脂S和电荷传输性材料CT-9来代替聚芳酯 树脂M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7相同的方法获得了电子照相感光体Q2。需要说明的是,聚碳 酸酯树脂S的粘均分子量为40000。
[0403] [化学式 68]
[0404]
[0405] (比较例9 :电子照相感光体Q3)
[0406] 除了使用聚芳酯树脂N代替聚芳酯树脂M、并使用具有下述结构的电荷传输性材 料CT-27 (25份)和CT-28 (25份)的混合物来代替电荷传输性材料CT-9以外,按照与实施 例17相同的方法获得了电子照相感光体Q3。
[0407] [化学式的]
[0411] (比较例10 :电子照相感光体Q4)
[0412] 除了使用聚芳酯树脂N代替聚芳酯树脂M、并使用具有下述结构的电荷传输性材 料CT-29代替电荷传输性材料CT-9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7相同的方法获得了电子照相感 光体Q4。
[0413] [化学式 71]
[0414]
[0415] (比较例11 :电子照相感光体Q5)
[0416] 除了使用聚芳酯树脂N代替聚芳酯树脂M、并使用具有下述结构的电荷传输性材 料CT-30代替电荷传输性材料CT-9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7相同的方法获得了电子照相感 光体Q5。
[0417] [化学式 72]
[0418]
[0419] (比较例12 :电子照相感光体Q6)
[0420] 除了使用聚芳酯树脂P代替聚芳酯树脂M、并使用CT-29代替电荷传输性材料 CT-9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获得了电子照相感光体Q6。
[0421] (比较例13 :电子照相感光体Q7)
[0422] 除了使用聚芳酯树脂P代替聚芳酯树脂M、并使用CT-30代替电荷传输性材料
当前第5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