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686402阅读:来源:国知局
同时该 导光板又是一个整体结构,使得背光模组在组装过程中,操作非常简便,同时组装效率提 局。
[0034] 上述实施例中,增光层10可W采用与现有增光片一样的结构实现,也可W是采用 其他能实现其聚光功能的结构实现,在一优选实施例中,上述增光层10包括截面呈矩形设 置的基体11和设于所述基体11面向所述扩散层30-侧的多个聚光部12,其中基体11的四个 侧面可均为入光侧,多个所述聚光部12沿所述基体11的两相对入光侧形成,每一所述聚光 部12包括两聚光壁,两所述聚光壁的一端与所述基体11连接,两所述聚光壁远离所述基体 11的一端相互连接,两所述聚光壁自与所述基体11连接的一端至远离所述基体11的一端渐 缩,W与基体11形成中空且横截面为Ξ角形的聚光结构。其中,基体11为PET材质,其与聚光 部12配合实现聚光功能。其中两所述聚光壁自与所述基体11连接的一端至远离所述基体的 一端渐缩,用于提高聚光效果。优选地是,两所述聚光壁相互垂直时,聚光效果更佳。
[0035] 该实施例中,基体11的厚度可根据背光模组的尺寸进行相应设置,一般背光模组 的尺寸越大,基体11的厚度相应越厚,而一般尺寸的背光模组,基体11的厚度取值范围在 120至320微米之间。对应地,两所述聚光壁的连接位置至所述基体11的相对位置距离的取 值范围一般在25至30微米之间,两所述聚光壁与所述基体11连接位置之间的相对位置距离 的取值范围在50至56微米之间。而增光层10的整体厚度取值范围一般在150至350微米之 间。
[0036]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聚光部12包括两个第一尺寸聚光部121和多个第二尺 寸聚光部122,第一尺寸聚光部121的尺寸大于第二尺寸聚光部122的尺寸,W实现不同的聚 光效果,两个第一尺寸聚光部121-一对应基体11的两个相对入光侧的位置设置,多个第二 尺寸聚光部122位于两个第一尺寸聚光部121之间。可W理解的是,入光侧的光照强度大,通 过大尺寸的两个第一尺寸聚光部122可W提高聚光效果。
[0037] 参照图2,第一尺寸聚光部121和第二尺寸聚光部122的尺寸可参考如下,所述第一 尺寸聚光部121的高度hi比第二尺寸聚光部122的高度h2低h微米,其中h的取值范围为2至3 微米,所述第一尺寸聚光部121的宽度dl比第二尺寸聚光部122的宽度d2小d微米,其中d的 取值范围为4至6微米。
[0038] 上述实施例中,扩散层30可采用与现有扩散片一样的结构实现,本优选实施例中, 扩散层30包括中间层31、设于所述中间层31面向所述增光层10-侧的第一扩散粒子层32和 设于所述中间层31背向所述增光层10-侧的第二扩散粒子层33。
[0039] 其中,中间层31可采用PET材质,对光源进行雾化。第二扩散粒子层33中的粒子直 径可与第一扩散粒子层32中的粒子直径尺寸一致。该第一扩散粒子层32和第二扩散粒子层 33用于提高混光效果,同时第二扩散粒子层33还用于防止中间层31被刮伤,起保护作用。其 中第二扩散粒子层33中的粒子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扩散粒子层32中的粒子直径时,保护效果 更佳。
[0040]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上述导光板,该背光模组的具体结 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背光模组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具有上 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寶述。
[0041] W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 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 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 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顺序层叠设置的增光层、网点层及扩散层,其中, 所述增光层,用于将入射光线进行聚集; 所述网点层,用于将所述增光层聚集的光线进行混合; 所述扩散层,用于对所述增光层聚集的光线进行雾化。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光层包括截面呈矩形设置的基体和 设于所述基体面向所述扩散层一侧的多个聚光部,多个所述聚光部沿所述基体的两相对入 光侧形成,每一所述聚光部包括两聚光壁,两所述聚光壁的一端与所述基体连接,两所述聚 光壁远离所述基体的一端相互连接,两所述聚光壁自与所述基体连接的一端至远离所述基 体的一端渐缩。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两所述聚光壁相互垂直。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的厚度取值范围在120至320微米 之间;两所述聚光壁的连接位置至所述基体的相对位置距离的取值范围在25至30微米之 间,两所述聚光壁与所述基体连接位置之间的相对位置距离的取值范围在50至56微米之 间。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部包括两个第一尺寸聚光部和多 个第二尺寸聚光部,所述第一尺寸聚光部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尺寸聚光部的尺寸,两个所 述第一尺寸聚光部一一对应所述基体的两个相对入光侧的位置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尺寸聚 光部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尺寸聚光部之间。6. 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层包括中间层、设于 所述中间层面向所述增光层一侧的第一扩散粒子层和设于所述中间层背向所述增光层一 侧的第二扩散粒子层。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扩散粒子层中的粒子直径大于所 述第一扩散粒子层中的粒子直径。8. 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点层的厚度取值范围 在8至30微米之间。9. 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光层的厚度取值范围 在150至350微米之间。10. -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导光板。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模组,该导光板包括顺序层叠设置的增光层、网点层及扩散层,其中,增光层用于将入射光线进行聚集;网点层用于将所述增光层聚集的光线进行混合;扩散层用于对所述增光层聚集的光线进行雾化。本发明改善了导光板的结构,简化了背光模块的组装工艺。
【IPC分类】G02B6/00
【公开号】CN105445848
【申请号】CN201511034092
【发明人】鲁亮, 胡盛森, 张泰兴
【申请人】Tcl海外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3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