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圈马达及其弹片以及采用该音圈马达的相机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42551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音圈马达及其弹片以及采用该音圈马达的相机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音圈马达及其弹片以及采用该音圈马达的相机模组。
【背景技术】
[0002]音圈马达具有体积小、用电量少及价格低廉等优点,适合作为电子产品(如手机、平板等)中的相机模组的对焦元件。音圈马达中设置有容置腔,容置腔内壁上设有螺纹,该容置腔用于放置外壁具有螺纹的镜头。在容置腔内放置好镜头后,需要进行点胶将镜头固定于音圈马达上。然而在点胶的过程中,当点出的胶水过多时,将会导致多余的胶水流出,而流出的胶水有可能会将音圈马达的弹片粘住,不方便音圈马达在照相过程中移动,影响音圈马达的性能,导致拍出的画面不流畅,效果也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000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性能较好的音圈马达及其弹片以及采用该音圈马达的相机模组。
[0004]一种音圈马达的弹片,包括外框、内框以及连接所述外框与所述内框的弹力部,所述弹片还包括设于所述内框一端面上的挡胶环。
[000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框的一端的内壁向外延伸形成所述挡胶环。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框上设有贯穿其相对的两端面的定位孔。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框的外壁上设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与所述弹力部相独立。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框的内壁内陷形成第一凹槽,所述挡胶环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应的内壁内陷形成第二凹槽。
[0009]一种音圈马达,包括:
[0010]外壳,包括第一筒体及设于所述第一筒体一端的顶板,所述顶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靠近所述第一筒体,所述顶板上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一透光孔;
[0011]多个磁石,间隔分布于所述第一筒体上;
[0012]第一弹片,包括第一外框、第一内框、连接所述第一外框与所述第一内框的第一弹力部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内框一端面上的挡胶环,所述第一外框靠近所述挡胶环的端面与所述第一表面连接;
[0013]镜头载体,包括第二筒体及线圈,所述第二筒体的内壁设有螺纹,所述线圈绕于所述第二筒体的外壁上,所述镜头载体容置于所述第一筒体内,所述第二筒体靠近所述顶板的一端为第一端,另一端为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内框远离所述挡胶环的端面抵接;
[0014]底座,设有贯穿其相对的两端面的第二透光孔,容置于所述第一筒体内,且位于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筒体远离所述顶板的一端之间,且所述底座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筒体的内壁连接;以及
[0015]第二弹片,包括第二外框、第二内框以及连接所述第二外框与所述第二内框的第二弹力部,所述第二外框的一端面与所述底座靠近所述第二端的端面连接,所述第二内框与所述第二端的端面抵接。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筒体的内壁自所述第一端的端面处内陷形成防溢胶槽,所述第一内框与所述防溢胶槽对应的内壁内陷形成第一凹槽,所述挡胶环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应的内壁内陷形成第二凹槽。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垫圈,所述垫圈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一外框设于所述垫圈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端面上。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如下特征中的至少一个:
[0019]所述垫圈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端面上设有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外框上设有贯穿其相对的两端面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柱穿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孔内,且所述第一定位柱与所述第一定位孔之间设有第一环形胶层;
[0020]所述第一端的端面上设有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一内框的外壁上设有第一定位环,所述第一定位环与所述第一弹力部相独立,所述第二定位柱穿设于所述第一定位环内,且所述第二定位柱与所述第一定位环之间设有第二环形胶层;
[0021]所述底座靠近所述第二端的端面上设有第三定位柱,所述第二外框上设有贯穿其相对的两端面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三定位柱穿设于所述第二定位孔内,且所述第三定位柱与所述第二定位孔之间设有第三环形胶层;及
[0022]所述第二端的端面上设有第四定位柱,所述第二内框的外壁上设有第二定位环,所述第二定位环与所述第二弹力部相独立,所述第四定位柱穿设于所述第二定位环内,且所述第四定位柱与所述第二定位环之间设有第四环形胶层。
[0023]—种相机模组,包括:
[0024]上述的音圈马达;以及
[0025]镜头,外壁具有螺纹,一端容置于所述第二筒体内,并与所述第二筒体螺纹连接,且所述镜头与所述第二筒体的靠近所述顶板的接触处设有粘结胶层。
[0026]传统的第一弹片通常呈平板状,当胶水过多时,容易出现胶水漫过第一内框靠近第一表面的端面,并流至第一弹力部与第二筒体之间的情况,导致第一弹力部与第二筒体靠近的部分与第二筒体粘结,进而不能为镜头载体在沿光轴朝向或背向顶板移动提供足够的弹力,使得镜头载体移动的最大距离变短,进而影响音圈马达的性能。
[0027]通过在第一内框的一端面上设置挡胶环,使得第一弹片呈非平板状,当第一外框靠近挡胶环的端面与第一表面连接后,可以有效防止胶水流至第一弹力部与第二筒体之间,进而使得音圈马达具有较好的性能。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相机模组的俯视图;
[0029]图2为沿图1中的A-A线得到的剖面图;
[0030]图3为第一弹片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沿图3中的B-B线得到的剖面图;
[0032]图5为第一弹片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6为第一弹片、镜头及第二筒体组装后的俯视图;
[0034]图7为沿图6中的C-C线得到的剖面图;
[0035]图8为第一弹片、镜头及第二筒体组装后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9为第一弹片、镜头及第二筒体的分解图;
[0037]图10为相机模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11为图10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音圈马达及其弹片以及采用该音圈马达的相机模组进行进一步说明。
[0040]如图1所示,相机模组10包括音圈马达12及镜头14。
[0041]如图1及图2所不,音圈马达12包括外壳100、磁石(图未不)、第一弹片200、垫圈300、镜头载体400、底座500及第二弹片600。
[0042]外壳100包括第一筒体110及设于第一筒体110 —端的顶板120。顶板120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22及第二表面124,第一表面122靠近第一筒体110。顶板120上开设有贯穿第一表面122及第二表面122的第一透光孔126。
[004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筒体110呈方形,包括四块依次连接的侧板112。顶板120呈方形,且与第一筒体110—体成型。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筒体110也可以呈六棱柱形、圆柱体形等。
[0044]磁石的数目为多个,也即至少两个。多个磁石间隔分布于第一筒体11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磁石的数目为四个,四个磁石收容于四块侧板112形成的四个角落内。从而在保证外壳100具有一定的刚性的前提下,使得外壳100的空间利用率较大。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侧板112上开设安装口,将磁石安装于安装口内。而在侧板112上开设有安装口,会降低外壳的刚性,磁石暴露在外,容易受到电磁干扰,影响音圈马达12的性能。
[0045]如图2-5所不,第一弹片200包括第一外框210、第一内框220、连接第一外框210与第一内框220的第一弹力部230以及设于第一内框220 —端面上的挡胶环240。第一外框210靠近挡胶环240的端面与第一表面122连接。其中,第一内框220的外壁朝向顶板120方向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透光孔126内。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弹力部230的数目为四个。
[0046]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外框210通过垫圈300与第一表面122间接连接。其中,垫圈300设于第一表面122上,第一外框210设于垫圈300远离第一表面122的端面上。音圈马达12在进行对焦时,也即沿光轴朝向或背向顶板120移动时,顶板120与第一弹片200之间需要存在一段镜头14移动距离,设置垫圈300可以为音圈马达12提供镜头14移动距离。
[0047]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省略垫圈300,而通过改变顶板120的结构来提供镜头14移动距离。具体的,顶板120的第一表面122靠近第一透光孔126的部分朝向第二表面124所在的方向内陷形成台阶,此时第一外框210固定于第一表面122远离第一透光孔126的部分上。
[0048]在本实施方式中,垫圈300与第一表面122通过点胶的方式固定连接,也即垫圈300与第一表面122之间存在胶层。
[0049]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垫圈300远离第一表面122的端面上设有第一定位柱(图未示)。第一外框210上设有贯穿其相对的两端面的第一定位孔212。第一定位柱穿设于第一定位孔212内,且第一定位柱与第一定位孔212之间设有第一环形胶层(图未示)。可以理解,在其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柱及第一定位孔212可以省略。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表面122呈方形,第一定位柱的数目为四根,分别位于第一表面122的四个角落处。
[0050]如图2所示,镜头载体400包括第二筒体410及线圈420。第二筒体410的内壁设有螺纹。线圈420绕于第二筒体410的外壁上。镜头载体400容置于第一筒体110内,第二筒体410靠近顶板120的一端为第一端410a,另一端为第二端410b。第一端410a的端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