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尾纤插拔预警的光纤连接器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768129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备尾纤插拔预警的光纤连接器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备尾纤插拔预警的光纤连接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光纤连接器,光纤插入感应器及尾纤插头,光纤插入感应器包含柔性电路接触片及导电片;当所述尾纤插头紧密接入所述光纤连接器时,可致使导电片与柔性电路接触片紧密接触,并导通所述柔性电路接触片;柔性电路引出至光纤连接器外,通过外接焊接孔可与外接设备连接。本实用新型在不影响光纤连接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实现尾纤插拔预警信号输出,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效果好。
【专利说明】
一种具备尾纤插拔预警的光纤连接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备尾纤插拔预警的光纤连接器装置,属于光纤类设备的智能监测技术领域,其可实现光纤配线盘智能监测尾纤插拔。
【背景技术】
[0002]光纤配线盘作为光缆连接的重要部分,是光纤通信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长期以来尾纤的插拔判断主要依赖于现场人员视觉感觉,不利于智能化管控的实现,近年来智能光配的出现可以实现带电子标签的尾纤插拔监测。
[0003]例如现在市场上两种较为成熟的监测方法,一种是华为公司的10DN,另一种是采用射频识别元件,也即是RFID。
[0004]华为公司的1DN监测方法是通过给跳纤的二端增加一个固定的电子ID编号,通过配线架上的电路读取其电子ID来快速查找目标光纤。这样的方法固然可以监测出待查找光纤,根据专利CN201110233960.9的分析,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0005]首先,其ID的读取方式是接触式的,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增加了系统复杂性和成本。第二,线路二端必需存储固定的编号,只能对跳纤提供管理。如果要管理尾纤,必须为每个尾纤额外增加跳纤及其相关配线架。第三,单纯的编号和实际的物理位置不一致,系统初装时需要额外的辅助软件和人工的录入部分仍然很多。第四,光纤的变动不能实时被发现。
[0006]第二种监测方式是采用RFID的方式,很多专利都对此方式进行了描述,例如申请号为 CN200880014483.3、CN201110233960.9、CN200880014483.3 以及 CN201180002400.0。根据这些专利的描述,RFID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光分束器,换能器,以及和换能器工作的集成电路。其工作过程是当光纤传输光信号时,光分接器将部分光信号引导出光纤,然后这部分光进入换能器产生电信号并将该电信号发送至RFID元件的集成电路,然后集成电路驱动射频器件发出带有此光缆信息的射频信号。从CN200880014483.3这个专利的原理图来看,这种工作方式可能会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0007]一是光分束器分出的部分信号光耦合到换能器是通过空间光的形式进行的,这样的方式产生的电信号对冲击振动比较敏感,可靠性较差;二是光分束器实现方式复杂,同时难以耦合出固定功率的光。例如CN200880014483.3提到的几种光分束器的实现方式,I是对光纤施加微光纤弯曲,可将光纤波导定位在分接波导附近,使得光功率从光纤波导耦合至分接波导。这种方式实现起来比较困难,因为对光纤施加微弯的曲率半径以及将耦合光波导放在什么位置都需要精确调整,同时无法控制光漏出的位置。2是使光纤芯热膨胀,和/或可在芯上刻写光栅。这种方式也有问题,是因为在CN200880014483.3专利的结构中并没有加热器,因为此专利描述的RFID是采用无源的结构,所以没有电源供电给加热器。同时此专利还提到采用采用折射率匹配的流体改善从包层提取光或者向包层提供表面粗糙度或通过抛光提供刻痕或减薄以增强从光纤提取光。此种方式存在的问题就是破坏了光纤的凃覆层以及外部的保护层,这样会使得光纤很脆弱,及其容易发生断裂等损伤,使得系统的可靠性下降。
[0008]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将RFID技术应用到光缆系统识别中会存在系统相对较为复杂,工艺难度高,技术成本高,同时可靠性差的缺点,难以工程化。
[0009]上述所提及的【背景技术】中,还共同存在另一缺陷,即对于没有电子标签的尾纤,现有技术不能实现尾纤插拔监测,而光纤设备的联接、监测等向着更加简洁、轻量级的设计方向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这类通过附加过多的额外硬件设备以实现尾纤插拔监测的方式,已经渐渐不能适应现有的复杂要求,其增加的硬件成本、管理成本、维护成为也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0010]为此需要一种在不影响光纤连接功能的情况下实现尾纤插拔监测功能装置,以适应未来光纤连接器结构简化的发展趋势。
【实用新型内容】
[0011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备尾纤插拔预警的光纤连接器装置,它既能实现光纤的正常连接功能,又能实现尾纤插拔感知,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001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3]—种具备尾纤插拔预警的光纤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光纤连接器,光纤插入感应器及尾纤插头,所述光纤插入感应器包含柔性电路接触片及导电片;所述柔性电路接触片为不导通结构,所述导电片设置在与所述柔性电路接触片对应的位置上,当所述尾纤插头紧密接入所述光纤连接器时,可致使所述导电片与所述柔性电路接触片紧密接触,并导通所述柔性电路接触片;
[0014]所述柔性电路接触片与柔性电路连接,所述柔性电路引出至光纤连接器外,所述柔性电路通过外接焊接孔可与外接设备连接。
[0015]优选地,所述导电片为弹片结构,所述弹片与所述柔性电路接触片均嵌入至光纤连接器的中空位置中。更为优选地,弹片可采用例如薄不锈钢等导电材料一次成型为弯片弹簧,中间位置弯曲形成弹簧,正常情况下弹片的弯曲部分向外弯曲,当尾纤插头插入时向里挤压弹片的弹簧,使得弯曲部分接触到柔性电路接触片,当尾纤插头拔出时弹片的弹簧所存在的弯曲刚度促使弹片向外弯曲,脱离与柔性电路接触片的接触,也可采用具有弹簧功能的其它类型的弹片,例如其它形状的片弹簧、柱状弹簧等,可实现尾纤插入挤压变形功能的弹簧。
[0016]优选地,所述弹片与所述柔性电路接触片嵌入至光纤连接器的中空位置中,利用光纤连接器中空位置例如空腔位置等,该中空位置可以是例如连接器插口侧壁、连接器插口底部等不影响光纤正常连接使用的位置处,例如,光纤连接器插口壁存在一个凹陷的长方形槽,可作为弹片与所述柔性电路接触片嵌入位置。
[0017]优选地,所述导电片设置在所述尾纤插头插入光纤连接器部分的侧面上,所述导电片为弹片结构,在所述光纤连接器中与所述弹片对应处设置有所述柔性电路接触片,所述柔性电路接触片为互不接触的两个触点,所述两个触点连接柔性电路。
[0018]优选地,正常情况下光纤连接器内无尾纤插头插入,弹片正常情况下处于弹起状态,与柔性电路接触片脱离接触,形成关闭电路信号;当尾纤插头插入光纤连接器内后,尾纤插头挤压弹片,弹片与所述柔性电路接触片紧密接触,形成开启电路信号。
[0019]优选地,所述弹片设置为中间弯曲的弯片弹簧。材料可以是例如不锈钢材料等。
[0020]优选地,所述光纤连接器上设置有一个内凹槽或者钻内螺纹孔,所述尾纤插头上设置有一个外凹槽或者钻外螺纹孔,从而尾纤和光纤连接器可以通过槽结构或者螺纹结构进行紧密配合;所述柔性电路接触片设置为两个触点,所述触点分别设置在柔性电路互不导通的两端上,所述两个触点不接触;所述柔性电路设置在光纤连接器的端面上;所述导电片设置在尾纤插头的端面上。该导电片可以设置为例如铜片层等金属层。
[0021]优选地,所述导电片为圆环形;所述柔性电路为圆环形。导电片和柔性电路可以采用粘接等方式固定设置。
[0022]优选地,在尾纤插头没有插入光纤连接器中并且紧密接触前,柔性电路不导通,形成关闭电路信号;当尾纤插头插入并且尾纤插头上的导电片紧密接触所述两个触点时,柔性电路接通,形成开启电路信号。
[0023]优选地,所述所形成的关闭、开启电路信号通过柔性电路向外进行传输,起到利用外接设备实现尾纤插拔监测。
[0024]优选地,所述光纤连接器,其外壳呈矩形,中间采用插针与耦合套筒,其中紧固方式是采用插拔销闩式,为光纤连接必须的常用部件。
[0025]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满足光纤连接器正常使用情况下,利用弹片压触电路实现尾纤的插拔感知,且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效果好,不会为连接器带来过多的额外硬件设施,并且方便日常维护。
【附图说明】
[0026]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前视图;
[0028]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0029]附图4为弹片正视图;
[0030]附图5为弹片剖面图;
[0031]附图6为柔性电路示意图;
[0032]附图7为扣紧接触式结构示意图。
[0033]附图中的标记为:I光纤连接器、2光纤插入感应器、2-1弹片、2-2柔性电路、2-3柔性电路接触片、2-4外接焊接孔;7-1尾纤插头、导电片7-2、7-3柔性电路、7_4光纤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下述具体实施例或【具体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为进一步解释具体的改进内容而列举的一系列优化的设置方式,而该些设置方式之间均是可以相互结合或者相互关联使用的,除非在本实用新型明确提出了其中某些或某一具体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无法与其他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进行关联设置或共同使用。同时,下述的具体实施例或实施方式仅作为最优化的设置方式,而不作为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理解。
[0035]实施例1:
[0036]在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备尾纤插拔预警的光纤连接器装置,如附图1?3所示,包括至少一个光纤连接器I,光纤插入感应器2,其中光纤插入感应器2嵌入至光纤连接器I中。
[0037]该光纤连接器I为尾纤连接必须的设备,尾纤插入光纤连接器I两侧将尾纤连接为可以传输光信号的光纤通道,是光纤通信必用设备。
[0038]利用光纤连接器I内腔空余位置放置光纤插入感应器2,如附图4?6所示,弹片压触电路2由弹片2-1、柔性电路2-2以、柔性电路接触铜片2-3以及外接焊接孔2-4组成。
[0039]光纤连接器I处于空闲状态时,没有尾纤插入,其弹片2-1处于弹起状态,与柔性电路接触铜片2-3脱离接触,形成关闭状态,向外发送关闭电路信号。
[0040]光纤连接器I处于使用状态时,尾纤插入光纤连接器,其弹片2-1处于向下挤压状态,弹片2-1与柔性电路接触铜片2-3脱接触,形成开启状态,向外发送开启电路信号。
[0041]本实用新型原理:利用弹片压触电路实现尾纤插拔感知。
[0042]实施例2:
[0043]在又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头在插入连接器部分的侧面上设置有导体弹片(即导电片),所述导体弹片嵌入至所述插头中;在光纤连接器中对应所述导体弹片处设置有两触点,所述触点嵌入至光纤连接器中,并与所述触点连接有柔性电路,引出至光纤连接器外,所述柔性电路通过外接焊接孔与外接监测设备连接。
[0044]其优选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头上设置有至少一条滑槽,与所述插头对应插接的连接器连接口上,与所述滑槽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一凸起,在插头插接时,所述凸起分别与所述滑槽对准,以保证插头上的导体弹片与所述两触点准确接触。
[0045]其优选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末端底部低于凹槽的开口端,所述凸起可以吻合容纳于所述凹槽末端,以实现在插接后,可以实现插头的固定。更为优选地,所述凸起的截面设置为圆弧形。
[0046]实施例3:
[0047]—种具备尾纤插拔预警的光纤连接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光纤连接器,以及光纤插入感应器,该光纤插入感应器可以是一个弹片压触电路,其中弹片压触电路嵌入至光纤连接器中。
[0048]作为更为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还可以对尾纤插头与光纤连接器的插接结构进行进一步的固定结构改进。
[0049]在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器装置还包括实现插头、插座插接后防脱的防脱机构,插头包括插头壳体,插头壳体前端设有用于容纳插座的插接端的容纳腔。插座包括插座壳体,插座壳体的外周面上设有防脱槽,插座壳体上于防脱槽的前方设置有导向方向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向键槽,导向键槽与插座壳体的前端面连通。
[0050]所述插头在对应插口中弹片压触电路的弹片位置处,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可以是在插口的该对应弹片位置处设置一圈凸起,也可以是在对应弹片位置处设置一具有一定坡度的凸起等,以保证在插头插接并固定时,该弹片可以被有效地压紧;在又一具体的实时方式中,所处插口中的该弹片压触电路的弹片可以设置在插口中的一凹槽中,对应该凹槽位置,所述插头上设置有可容纳于该凹槽中的凸起,当光纤连接器完好连接时,该凸起可以有效将凹槽中的弹片压触电路的弹片有效压下,以形成回路,而当连接器虚接时,弹片不会被有效压下,从而保证了在虚接时,同样可以实现有效的外部监测。该凹槽的设置方式,可以是具有一定的宽度,或者具有一定的倾斜坡度,以能够较准确判断插接是否符合要求为准,即当虚接或位置未达到时,凸起不能嵌入凹槽中。
[0051]防脱机构包括设置于容纳腔中的弹性件,弹性件为一个弹性卡圈,弹性件具有与插头壳体相连的外端,和朝容纳腔的中心处向后倾斜弹性悬伸以在承受由前至后方向推力时单向向外翘起的内端,外端被垫圈压装在插头壳体上,具体而言是通过垫圈的收铆将外端压装于插头壳体上。
[0052]在插头、插座插接时,弹性件的内端用于与插座壳体上的防脱槽弹性限位配合而阻止插座的插接端由容纳腔中脱出,插头壳体上导向滑动套装有用于向弹性件的内端施加由前向后方向的推力以使弹性件的内端外翘而由防脱槽中脱出的解锁套,解锁套包括沿前后方向滑动套装于插头壳体前端的外套体及设置于容纳腔中的内套体,内、外套体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内、外套体与连接板一体设置,内套体的后端用于向弹性件的内端施加朝后方向的推力。插头壳体上于所述弹性件的后方安装有用于与相应插座壳体的插接端密封插接的密封圈,插头壳体上于弹性件的后方朝内凸设有用于与插座壳体上的导向键槽导向配合的导向键,导向键的前端面位于插头的插头插针前端面的前方。
[0053]实施例4:
[0054]在又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备尾纤插拔预警的光纤连接器插头,如附图7所示,包括至少一个尾纤插头7-1,导电片7-2,柔性电路7-3,光纤连接器7-4中,其中柔性电路7-3嵌入至光纤连接器7-4中。需要指出的是,在前述的实施例1?3中所提及的柔性电路接触片,在该实施例4中,可以设置为与柔性电路一体的,即成为柔性电路的一部分,且其材料可以采用与柔性电路相同的材料,而不再作为单独的结构。
[0055]该光纤连接器为尾纤连接必须的设备,尾纤插头7-1插入光纤连接器7-4两侧将尾纤连接为可以传输光信号的光纤通道,是光纤通信必用设备。
[0056]利用光纤连接器7-4开出的空腔放置柔性电路7-3。
[0057]光纤连接器7-4处于空闲状态时,没有尾纤插头7-1插入,光纤连接器7-4两端的柔性电路7-3不会发生接触,形成关闭状态,向外发送关闭电路信号。
[0058]光纤连接器7-4处于使用状态时,尾纤插头7-1通过内外螺纹插入光纤连接器7-4,在精密配合后尾纤插头7-1上的导电片7-2与柔性电路接触,形成开启状态,向外发送开启电路信号。
[0059]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该柔性电路上可以设置有突出的触点,例如在柔性电路的两部接触、不导通的端上分别设置一个触点,从而在不插入尾纤插头时,这两个触点是互不接触的,而当尾纤插头插入时,触点均与导电片接触,从而导通柔性电路。
[0060]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具备尾纤插拔预警的光纤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光纤连接器,光纤插入感应器及尾纤插头,所述光纤插入感应器包含柔性电路接触片及导电片;所述柔性电路接触片为不导通结构,所述导电片设置在与所述柔性电路接触片对应的位置上,当所述尾纤插头紧密接入所述光纤连接器时,可致使所述导电片与所述柔性电路接触片紧密接触,并导通所述柔性电路接触片; 所述柔性电路接触片与柔性电路连接,所述柔性电路引出至光纤连接器外,所述柔性电路通过外接焊接孔可与外接设备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为弹片结构,所述弹片与所述柔性电路接触片均嵌入至光纤连接器的中空位置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设置在所述尾纤插头插入光纤连接器部分的侧面上,所述导电片为弹片结构,在所述光纤连接器中与所述弹片对应处设置有所述柔性电路接触片,所述柔性电路接触片为互不接触的两个触点,所述两个触点连接柔性电路。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正常情况下光纤连接器内无尾纤插头插入,弹片正常情况下处于弹起状态,与柔性电路接触片脱离接触,形成关闭电路信号;当尾纤插头插入光纤连接器内后,尾纤插头挤压弹片,弹片与所述柔性电路接触片紧密接触,形成开启电路信号。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设置为中间弯曲的弯片弹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连接器上设置有一个内凹槽或者钻内螺纹孔,所述尾纤插头上设置有一个外凹槽或者钻外螺纹孔。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接触片设置为两个触点,所述触点分别设置在柔性电路互不导通的两端上,所述两个触点不接触.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设置在光纤连接器的端面上;所述导电片设置在尾纤插头的端面上。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尾纤插头没有插入光纤连接器中并且紧密接触前,柔性电路不导通,形成关闭电路信号;当尾纤插头插入并且尾纤插头上的导电片紧密接触所述两个触点时,柔性电路接通,形成开启电路信号。10.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为圆环形;所述柔性电路为圆环形。
【文档编号】G02B6/38GK205450354SQ201620207547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7日
【发明人】毛志松, 白金刚, 薛鹏, 朱惠君
【申请人】北京中科光讯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