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钢琴旋转式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26489阅读:1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钢琴旋转式阻尼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钢琴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电钢琴旋转式阻尼器。



背景技术:

市场上的电钢琴键盖基本上没有安装缓冲器,与传统钢琴一样没安装缓冲器的键盖或安装一些气压式缓冲效果前慢后快、不稳定的缓降器,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不练琴时,将键盘盖翻下,由于键盘盖又厚又重,翻下时快速落下,稍有不慎便会对钢琴造成损坏和发出噪音或砸伤练琴者手指,有的甚至留下终身残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钢琴旋转式阻尼器,以克服目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钢琴旋转式阻尼器,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内装有阻尼油,所述的壳体的底部设有过油槽,所述的过油槽逆时针方向为由浅到深的斜槽;所述的壳体内设有转轴,所述的转轴配合连接有转轴翅膀,所述的转轴翅膀的一侧设有开口槽;所述的壳体的开口处连接有密封座垫和螺盖,所述的转轴穿过密封座垫和螺盖上的通孔伸出所述的壳体,所述的转轴伸出所述的壳体的一端连接有传动齿轮,所述的传动齿轮与键盖上的齿轮配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密封座垫与转轴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二。

进一步的,所述的密封座垫与壳体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一。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具有缓降功能且速度前快后慢,越到角度小速度越慢,可以很好地起到保护练琴者的安全的作用;2)、缓降速度可以随意调节,性能稳定可靠安装方便的旋转式阻尼器;3)、单向的阻尼结构,开盖的时候很轻松,合盖的时候起到缓冲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电钢琴旋转式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电钢琴旋转式阻尼器的爆炸图;

图3是图1的A-A向视图;

图中:1、壳体;2、转轴;3、阻尼油;4、转轴翅膀;5、O型密封圈一;6、密封座垫;7、O型密封圈二;8、螺盖;9、传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钢琴旋转式阻尼器,包括壳体1,所述的壳体1内装有阻尼油3,所述的壳体1的底部设有过油槽,所述的过油槽逆时针方向为由浅到深的斜槽;所述的壳体1内设有转轴2,所述的转轴2配合连接有转轴翅膀4,所述的转轴翅膀4的一侧设有开口槽;所述的壳体1的开口处连接有密封座垫6和螺盖8,所述的转轴2穿过密封座垫6和螺盖8上的通孔伸出所述的壳体1,所述的转轴2伸出所述的壳体1的一端连接有传动齿轮9,所述的传动齿轮9与键盖上的齿轮配合连接,其中,所述的密封座垫6与转轴2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二7,所述的密封座垫6与壳体1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一5。

本实用新型的转轴2和转轴翅膀4把壳体1的阻尼油腔分为两个油腔,转轴翅膀4一边设有开口槽,起单向作用,转轴2逆时针旋转,也即合盖时,转轴贴紧转轴翅膀没槽的一侧,并继续旋转时形成液压力;转轴顺时针旋转,也即开盖时,转轴2贴紧转轴翅膀4有槽的一侧,阻尼油从转轴翅膀4的缺口槽通过,不形成液压力,起到单向阻尼作用。

如图2所示,所述的壳体1底部设有过油槽,过油槽逆时针由浅到深的斜槽,当键盖合盖时,在键盖与钢琴之间的角度位于120度至80度区间时,是不需要缓冲的,所以转轴2从起始角度逆时针旋转40度左右时,阻尼油3从过油槽通过,不形成阻尼力;当转轴旋转到大于40度时候,斜槽越来越浅,过油量逐渐减小,阻尼力逐渐增大,当转轴旋转到120度的时候阻尼力达到最大,也就是键盖即将合上的角度,此时下降的速度是最慢的。

通过旋转螺盖8的松紧度可调节液压力的大小,因为螺盖的松紧直接影响到转轴2和壳体1之间的配合间隙,螺盖松一点,间隙越大过油速度越快阻尼力越小,螺盖紧一点间隙越小过油速度越快阻尼力越大,所以键盖下降的速度可以通过螺盖8随意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阻尼器具有缓降功能且速度前快后慢,越到角度小速度越慢,可以很好地起到保护练琴者的安全的作用;缓降速度可以随意调节,性能稳定可靠安装方便的旋转式阻尼器;单向的阻尼结构,开盖的时候很轻松,合盖的时候起到缓冲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