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率高亮度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及其驱动方法

文档序号:2935943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分辨率高亮度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计算机、电视等的诸如等离子体显示板的气体放电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于高质量大屏幕电视诸如高清晰度电视(HDTV)的生产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已经导致旨在填补各种技术领域中的这项空白的显示板包括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以及等离子体显示板(PDP)的发展。
CRT广泛地用作电视显示器,并且显示了出色的分辨率和图像质量。但是,CRT的厚度和重量随着屏幕尺寸而增大,使它们不适合用于40英寸以上的大屏幕。同时,LCD具有低功耗和低驱动电压,但是大屏幕LCD的制造在技术上是困难的。
投影显示器采用要求精确调整光轴的、复杂的光学系统,这增加了制造费用。所述光学系统还对光学失真敏感,这导致图像质量惊人恶化和空间频率分辨率特性的恶化。这种问题使投影显示器不适合作为高分辨率显示器。
但是在PDP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大的平板屏幕,并且已经开发了在50英寸范围的产品。
可以把PDP大体上分为两类直流(DC)PDP和交流(AC)PDP。AC PDP适合于大屏幕使用,因而目前它是占优势的类型。
在传统的AC PDP中,把前衬底和后衬底与夹在它们之间的隔离肋条平行地放置。放电气体被封闭在由隔离肋条分开的放电空间中。把扫描电极和保持电极平行地放置在前衬底上,并且由铅玻璃的介质层覆盖。地址电极、隔离肋条和由通过紫外光激发的红、绿和蓝荧光体构成的荧光层被安排在后衬底上。
为了驱动PDP,驱动电路把脉冲加在电极上以导致在发出紫外光的放电气体中发生放电。荧光层中的荧光体微粒(红、绿和蓝)接收紫外光并且被激发,发出可见光。
但是,在这种PDP中的放电小区基本只能有两种显示状态,点亮和熄灭。因而,对于红、绿和蓝每种颜色执行寻址显示周期分开(ADS)子场驱动方法,在所述方法中一个场分成多个子场并且在每个子场中把亮和灭状态结合以表现灰度。
每个子场包括设置周期、寻址周期和放电保持周期。在设置周期中,通过把脉冲电压加在所有扫描电极上来执行设置。在寻址周期中,在脉冲电压依次加在扫描电极的同时,在所选中的地址电极上加脉冲电压。这导致在点亮的小区中积累壁电荷。在放电保持周期中,在扫描电极和保持电极上加脉冲电压,产生放电。这种产生要在PDP上显示的图像的操作顺序是ADS子场驱动方法。
对于电视图像的NTSC(国家电视系统委员会)标准规定每秒60场图像的速率,所以一场的时间设为16.7毫秒(ms)。
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目前,符合NTSC标准、(640×480个像素,0.43mm×1.29mm的小区像素,0.55mm2的各个小区面积)用于40-42英寸范围的电视机的PDP可以获得1.2Lm/W的玻屏效率和400cd/m2的屏幕亮度,如在1997年公布的“平板显示器”,部分5-1,第198页中所描述的。但是,希望有甚至更高的亮度。
现在正在引进具有高达1920×1080个像素的高分辨率HDTV。因而如对于其他类型的显示板一样期望PDP能够实现这种高分辨率显示。
但是,高分辨率PDP具有大量扫描电极,引起寻址周期长度的相应增加。这里,如果每个子场的长度和在每种情况下设置所需的时间是一致的,则寻址周期长度的增加把放电保持周期在每个子场所占的比例限制在一个更低的水平。
因而在高分辨率PDP中减小了放电保持周期在每个子场所占的比例。PDP的板亮度与放电保持周期的相对长度成比例,所以分辨率的增加会降低板亮度。
因而,在实现高分辨率PDP时,提高板亮度的必要性变得更高。
在本领域中利用了各种技术以试图解决这些困难。这包括通过用来提高荧光层的发光效率的方法、用于提高小区发光效率、提高整个板亮度的技术,以及采用双扫描方法、用于在寻址周期中执行扫描、使得在大约一半的时间内可以覆盖相同数量的扫描线的技术。
这些技术在克服上述问题上已经有一些效果,但是不能令人满意地响应同时具有高分辨率和高亮度的PDP的需求。因而,应该与这些技术结合、完美地应用其他技术以解决这些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体放电板显示装置和能够实现同时具有高亮度的高分辨率结构的气体放电板驱动方法。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括气体放电板和驱动电路的气体放电板显示装置,所述气体放电板由一对平行相对设置的衬底构成,其中以矩阵形式形成多个放电小区,通过用隔离肋条组把所述一对衬底之间的空间分成放电空间并且在每个放电空间中安排荧光材料来形成所述放电小区,而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用于通过施加电压来设置多个放电小区的设置单元;用于通过把寻址脉冲加到所述多个放电小区来写图像的寻址单元;和用于通过把保持电压加到所述多个放电小区来保持放电的放电保持单元,所述气体放电板在保持放电周期中显示图像,其中通过所述设置单元加至多个放电小区的所述电压的波形按下列顺序包括第一区间,其中所述电压上升至第一电压,100V≤第一电压<放电启动电压;第二区间,其中所述电压上升至不小于所述放电启动电压的第二电压,所述电压上升的斜率小于在所述第一区间中所述电压上升的斜率;第三区间,其中所述电压从所述第二电压下降到比所述放电启动电压更低的第三电压;第四区间,其中所述电压从所述第三电压进一步下降,所述电压下降的斜率小于在所述第三区间中所述电压下降的斜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气体放电板和驱动电路的气体放电板显示装置,所述气体放电板包括中间有一个空间的平行相对设置的第一和第二衬底;第一和第二电极组,每个电极组由多个电极线组成并且被介质层覆盖,在面向所述第二衬底的所述第一衬底的表面上平行、交替地设置了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组的电极线;第三电极组,它由多个电极线组成并且被介质层覆盖,以与所述第一电极组成直角的方向、平行地设置在面对所述第一衬底的所述第二衬底的表面上,所述衬底之间的空间被隔离肋条组分开,并且在隔离肋条之间设置了荧光材料,而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用于通过在所述第一电极组和所述第三电极组之间施加电压来执行设置的设置单元;用于通过在从所述第三电极组选择的电极线上加电压、同时在所述第一电极组的每条电极线上依次施加电压来写图像的寻址单元;以及通过在所述第一电极组和所述第二电极组之间加电压来保持放电的放电保持单元,其中通过所述设置单元施加在所述第一电极组和所述第三电极组之间的电压的波形按下列顺序包括第一区间,其中所述电压上升至第一电压,100V≤第一电压<放电启动电压;第二区间,其中所述电压上升至不小于所述放电启动电压的第二电压,所述电压上升的斜率小于在所述第一区间中所述电压上升的斜率;第三区间,其中所述电压从所述第二电压下降到比所述放电启动电压更低的第三电压;和第四区间,其中所述电压从所述第三电压进一步下降,所述电压下降的斜率小于在所述第三区间中所述电压下降的斜率。
本发明最后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气体放电板上显示图像的气体放电板驱动方法,所述气体放电板由一对平行相对设置的衬底构成,其中以矩阵形式形成多个放电小区,所述放电小区通过把所述一对衬底之间的空间分成放电空间并且在每个放电空间中设置荧光材料来形成所述放电小区,并且所述气体放电板驱动方法包括用于通过施加电压来设置多个放电小区的设置步骤;用于通过把寻址脉冲加到所述多个放电小区来写图像的寻址步骤;和用于通过把保持电压加到所述多个放电小区来保持放电的放电保持步骤,通过重复地执行上述顺序的步骤来显示图像,其中在所述设置步骤中加在所述多个放电小区的所述电压的波形按以下顺序包括第一区间,其中所述电压上升至第一电压,100V≤第一电压<放电启动电压;第二区间,其中所述电压上升至不小于所述放电启动电压的第二电压,所述电压上升的斜率小于在所述第一区间中所述电压上升的斜率;第三区间,其中所述电压从所述第二电压下降到比所述放电启动电压低的第三电压;和第四区间,其中所述电压从所述第三电压进一步下降,所述电压下降的斜率小于在所述第三区间中所述电压下降的斜率。
当驱动气体放电板时,在扫描和地址电极组之间施加电压以实现设置。所述电压波形具有四个区间,在第一区间中,该电压在短时间(小于10μs)内上升至第一电压,其中100V≤第一电压<起始电压。接着,在第二区间中,该电压升至不小于起始电压的第二电压,并且具有比在第一区间中电压上升的绝对斜率小的绝对斜率(不大于9V/μs)。接着,在第三区间中,电压在短时间(不大于10μs)内从第二电压下降至不大于起始电压的第三电压。随后,在第四区间中,所述电压以比第三区间中电压下降的斜率小的斜率进一步降低(从100μs至250μs)。整个电压波形所占的时间应该不小于360μs。
如果在设置期间使用这种电压波形,当电压逐渐上升和下降时的过程中(即当电压变化的斜率不大于9V/μs期间),壁电荷有效地积累。这意味着可以在设置周期中采用接近起始电压电平的壁电压。
采用接近起始电压电平的壁电压使壁电荷能适当地积累并且甚至在寻址周期中所加的脉冲短(不大于1.5μs)的情况下能执行稳定的寻址。
而且,从第一区间至第三区间的电压变化是短时间的(不大于10μs)。这使加设置电压的总时间能被限制在不大于360μs。因此,设置周期在驱动时间中所占的比例(设置周期在一场中所占的比例)缩短了。
因而设置和寻址周期占用的总时间缩短了,允许放电保持周期占用的时间相应地加长了。或者,设置和寻址周期可能与先有技术中的相同,而扫描电极线的数量增加了,所以获得了高分辨率的气体放电板。
带有具有80μm至110μm的高度和100μm至200μm的隔离肋条间距的隔离肋条组的气体放电板,当在设置周期中采用上述电压波形驱动时,在获得高分辨率显示方面特别有效。


图1表示在实施例中的AC PDP的结构;图2表示用于PDP的电极矩阵;图3表示当用ADS子场驱动方法表现256等级的灰度时对于一个子场的划分方法;图4是表示实施例中在一个子场中加在电极上的脉冲的时间图;图5是表示用于驱动PDP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图6是表示图5的扫描驱动器的结构的方框图;图7是表示图5的数据驱动器的结构的方框图;图8表示实施例中的设置脉冲的波形;图9表示对比当执行设置时加的脉冲波形的图;图10是实施例中形成设置脉冲的脉冲合并电路的方框图;图11表示当第一和第二脉冲被脉冲合并电路合并时的情形;图12表示实施例中PDP驱动方法的一个可选实例。
图13是脉冲产生电路U2的结构的方框图及其所产生的脉冲。
图14表示各个电势在建立周期中的变化方式。
具体实施例方式
对PDP结构、制造和驱动方法的一般说明图1是普通交流(AC)PDP的示图。
在这个PDP中,前衬底10是通过在前玻璃板11上放置扫描电极组12a和保持电极组12b,介质层13和保护层14而形成的。后衬底20是通过在后玻璃板21上放置地址电极组22和介质层23而形成的。前衬底10和后衬底20被平行放置,其间留下一个空间,电极组12a和12b与地址电极组22成直角。放电空间40通过用安排成条形的隔离肋条30把前衬底10和后衬底20之间的间隙分割而形成。放电气体被封闭在放电空间40中。
荧光层31在与后衬底20最接近的一边的放电空间40中形成。荧光层31由按顺序排列的红、绿和蓝荧光体组成。
扫描电极组12a、保持电极组12b和地址电极组22可由单一的金属诸如银、金、铜、铬、镍和铂形成。但是,扫描电极组12a和保持电极组12b应该最好采用组合电极,所述组合电极是通过把窄的银电极层压在由可导电的金属氧化物如ITO,SnO2或ZnO制成的宽的透明电极顶部而形成的。这是因为这种电极拓宽了每个小区中的放电面积。
构造所述板使得发红、绿和蓝光的小区形成于电极组12a和12b与扫描电极22交叉的点上。
介质层13是由绝缘物质形成的并且覆盖在上面已经安排了电极组12a和12b的前玻璃板11的整个表面。通常使用具有低软化点的铅玻璃,但是也可以使用具有低软化点的秘玻璃,或者具有低软化点的铅玻璃和铋玻璃的层压品。
保护层14是覆盖在介质层13的整个表面的氧化镁(MgO)的薄涂层。
隔离肋条30从后衬底20上的介质层23的表面伸出。
前衬底的制造前衬底10以下列方式形成在前玻璃板11上形成电极组12a和12b,并且在其顶部涂上铅玻璃层然后烧制以形成介质层13。在介质层13的表面上形成保护层14。然后在保护层14的表面中形成微小的凹凸。
电极组12a和12b可通过常规方法形成,在所述方法中通过溅射形成ITO薄膜并且通过蚀刻去掉薄膜的不需要的部分。然后,使用丝网印刷涂上银电极糊并将所得物烧制。或者,通过扫描喷射的、包括形成电极的物质的涂料可容易地获得精密制造的电极。
用于介质层13的铅混合物含有70%的氧化铅(PbO),15%的三氧化二硼(B2O3)和15%的二氧化硅(SiO2),并且可通过丝网印刷和烧制来形成。作为一种特殊方法,通过丝网印刷来涂敷与有机粘合剂(其中10%的乙基纤维已被分解的α-萜品醇)混合而得到的混合物并且将其在580℃烧制十分钟。
保护层14是由碱土氧化物(这里使用氧化镁)构成的并且是具有(100)或(200)的平面取向的晶体薄膜。可用例如汽化方法形成这种保护层。
后衬底的制造后衬底是用以下方式制造的通过采用丝网印刷以涂敷银电极糊并且烧制所得结果,在上部玻璃板21上形成地址电极组22。在这上面,用与介质层13所用的相同方式进行丝网印刷和烧制,由铅玻璃构成介质层23。接着,以指定的间距附上玻璃隔离肋条30。然后,红、绿和蓝荧光体之一被涂到隔离肋条30间形成的每个空间,然后烧制玻屏形成荧光层31。常规用于PDP中的荧光体可用于各种颜色。以下是这种荧光体的特定例子红色荧光体(YXGd1-X)BO3:Eu3+绿色荧光体BaAL12O19:Mn蓝色荧光体BaMgAl14O23:Eu2+把衬底固定在一起以制造PDP
PDP是以下列方法制造的首先,把如上所述制造的前衬底和后衬底用密封玻璃固定在一起,同时抽空由隔离肋条30形成的放电空间40,形成约为1×10-4Pa(帕)的高真空。接着,把特定混合物的气体以指定压力密封在放电空间40中。
所述密封放电气体的压强常规上不高于大气压,通常在大约1×104Pa至7×104Pa的范围内。但是,设置高于大气压的压强(即8×104Pa或以上)提高了玻屏亮度和发光效率。
图2表示PDP的电极矩阵。电极线12a和12b安排成与地址电极线22成直角。放电小区在前玻璃板11和后玻璃板21之间,在电极线的交点处形成放电小区。隔离肋板30把相邻的放电小区分开,防止在相邻的放电小区间的放电漫射,以便能够获得高分辨率的显示。
PDP用ADS子场驱动方法驱动。
图3表示当表现256等级的灰度时对一个场的划分方法。沿着水平轴绘制时间并且阴影部分代表放电保持周期。
在图3所示的划分方法实例中,一场由八个子场构成。放电保持周期对各个子场的比值分别设为1,2,4,8,16,32,64和128。子场的八位二进制组合表现256等级的灰度。对于电视图像的NTSC(国家电视系统委员会)标准规定每秒60场图像的速率,所以一场的时间设为16.7ms。
每个子场是按以下顺序组成的设置周期、寻址周期和放电保持周期。一场的图像显示是通过重复对于每个子场的操作八次来完成的。
图4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一个子场期间加在电极上的脉冲的时间图。
在本文中稍后将对每个周期中执行的操作进行详细说明。在寻址周期中,脉冲依次加在多个扫描电极线上并且同时加在所选中的地址电极线上,但是,为方便起见,图4仅示出一个扫描电极线和一个地址电极线。
驱动装置和驱动方法的详细说明图5是表示驱动装置100的结构的方框图。
驱动装置100包括预处理器101,帧存储器102,同步脉冲发生器103,扫描驱动器104,保持驱动器105和数据驱动器106。预处理器101处理从外部图像输出装置输入的图像数据。帧存储器102存储处理的数据。同步脉冲发生器103产生用于每个场和每个子场的同步脉冲。扫描驱动器104把脉冲加至扫描电极组12a,保持驱动器105把脉冲加至保持电极组12b,而数据驱动器把脉冲加至地址电极组22。
预处理器101从输入图像数据中抽取每场的图像数据(场图像数据),从所抽取的图像数据中产生每个子场的图像数据(子场图像数据)并且将其存储在帧存储器102中。然后预处理器101将存储在帧存储器102中的当前子场图像数据逐行输出至数据驱动器106,从所述的输入图像数据中检测诸如水平同步信号和垂直同步信号的同步信号并且把用于每场和每个子场的同步信号送至同步脉冲发生器103。
帧存储器102能存储分成用于每个子场的子场图像数据的每场数据。
特别是,帧存储器102是设有两个存储区的两端口帧存储器,所述每个存储区能够存储一个子场的数据(八个子场的图像)。在这些存储区上可以轮流地执行把场图像数据写入一个存储区而同时读出已写入其他帧存储区的场图像数据的操作。
同步脉冲发生器103产生指示设置、扫描、保持和消除脉冲中的每个应该出现的定时的触发信号。这些触发信号是在从预处理器101收到的用于每场和每个子场的同步信号的基础上产生的,并且被发送到驱动器104和106。
扫描驱动器104响应从同步脉冲发生器103收到的触发信号产生并施加设置、扫描和保持脉冲。
图6是表示扫描驱动器104的结构的方框图。
设置和保持脉冲加在所有的扫描电极线12a上。
作为结果,扫描驱动器104具有设置脉冲发生器111和保持脉冲发生器112a,如图6所示。两个脉冲发生器用浮动地的方式串联并且响应来自同步脉冲发生器103的触发信号,依次把设置脉冲和保持脉冲加在扫描电极组12a上。
如图6所示,扫描驱动器104还包括扫描脉冲发生器114,扫描脉冲发生器114和与之相连的多路复用器115一起,使扫描脉冲能按顺序加至扫描电极线12a1,12a2等等,直到12aN。响应来自同步脉冲发生器103的触发信号,在扫描脉冲发生器114中产生脉冲并由多路复用器115转接输出。或者,也可以使用其中对每个扫描电极线12a提供一个单独的扫描脉冲产生电路的结构。
开关SW1和SW2安排在扫描驱动器104中以选择性地把来自上述脉冲发生器111和112的输出和来自扫描脉冲发生器114的输出加在扫描电极组12a上。
保持驱动器105具有保持脉冲发生器112b和消除脉冲发生器113,响应来自同步脉冲发生器103的触发信号,产生保持和消除脉冲,并且把保持和消除脉冲加在保持电极组12b上。
数据驱动器106并行输出数据脉冲(也称为寻址脉冲)至地址电极线221至22M。输出基于对应于逐行连续地输入数据驱动器106的子场数据的子场信息而发生。
图7是数据驱动器106的结构的方框图。
数据驱动器106包括每次取出一个扫描行的子场数据的第一锁存电路121,存储一行子场数据的第二锁存电路122,产生数据脉冲的数据脉冲发生器123以及位于每个地址电极线221至22M的入口的与门1241至124M。
在第一锁存电路121中,与CLK(时钟)信号同步,每次按序取出依次从预处理器101发出的那么多比特的子场图像数据。一旦已经锁存了一个扫描行的子场图像数据(表明221至22M每个地址电极线是否要加数据脉冲的信息),将把所述数据传输给第二锁存电路122。第二锁存电路响应来自同步脉冲发生器103的触发信号,打开属于要加脉冲的地址电极线22的与门。数据脉冲发生器123同时产生数据脉冲,使得该数据脉冲加在带有开与门的地址电极线22上。
诸如这样的驱动装置如下所述在每个设置、寻址和放电保持周期中把电压加在每个电极上。
对每个周期中执行的操作的说明设置周期在设置周期中,扫描驱动器104中的开关SW1和SW2分别开和关。设置脉冲发生器111把设置脉冲加在所有扫描电极12a上。这导致在所有的放电小区中都发生设置放电。
设置放电发生在三个电极组两两之间;即,在扫描电极与地址电极之间和在扫描电极与保持电极之间。这使每个放电小区初始化并且在他们内部积累了壁电荷,引起壁电压。因此,在随后的寻址周期中发生的寻址放电能更早开始。
设置脉冲波形具有适合于在每个脉冲所占的短时间内(360μs或更少)产生接近于放电起始电压(以下称为起始电压)的电平的壁电压的特征。在本文中,稍后将更详细地说明这种特征。
注意,从设置周期的下半周期开始直至寻址周期完成,在保持电极组12b上加正电压。这使得在寻址周期中壁电荷更容易在介质层的表面积累。
寻址周期在寻址周期中,扫描驱动器104中的开关SW1和SW2分别开和关。由扫描脉冲发生器114产生的负扫描脉冲按顺序加在扫描电极的第一行12a1至扫描电极的最后一行12aN。在适当定时的条件下,数据驱动器106通过在要点亮的放电小区对应的数据电极221至22M上施加正数据脉冲、在这些放电小区中积累壁电荷来产生寻址放电。因而,通过在要点亮的放电小区中的介质层表面上积累壁电荷可以写出一屏隐藏图像。
应该把扫描脉冲和数据脉冲(或者说寻址脉冲)设置得尽可能短以使驱动能被高速执行。但是,如果寻址脉冲太短,很可能出现写缺陷(寻址放电缺陷)。另外,可能用到的电路类型上的限制意味着脉冲长度通常需要被设为大约1.25μs或更多。
如果寻址用双扫描方法执行,把图2所示的地址电极组22分为上半组和下半组,并且驱动装置100把分开的脉冲同时加到每个地址电极22的上半组和下半组。因而,在PDP的上半和下半并行地执行上述寻址。
放电保持周期在放电保持周期中,在扫描驱动器104中的开关SW1和SW2分别开和关。保持脉冲发生器112a把固定长度(例如1μs至5μs)的放电脉冲加在整个扫描电极组12a上和保持脉冲发生器112b把固定长度的放电脉冲加在整个保持电极组12b上的操作是重复交替的。
这个操作提高了放电小区的介质层表面的电势,这些小区中的壁电荷在寻址周期中从起始电压上已经积累了。这产生了持续放电,导致在放电小区内发出紫外光。当荧光层31把紫外光转变为可见光时,发出与每个放电小区中荧光层颜色相对应的可见光。
在放电保持周期的最后部分,在其上升时间有大约3V/μs至9V/μs的斜坡、与保持脉冲相同的电压,在大约20μs至50μs的短时间中加在保持电极12b上。这消除了在点亮的小区中残留的壁电荷。
在设置周期中所加的电压波形图8说明设置脉冲波形。如图中所示,这个脉冲波形可分为区间A1至A7。
在本实施例的设置周期中,把具有这种波形的设置脉冲加在扫描电极组12a上。
如图4所示,当把设置脉冲加在扫描电极组上时,地址电极组22的电势保持在0。这意味着,扫描电极组12a和地址电极组22之间的电势差具有与图8中波形类似的波形。
考虑到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在介质层表面上积累壁电荷的需要,这个设置脉冲波形是按以下方法设置的。所述壁电荷对应于接近起始电压电平的壁电压。
区间A1是时间调整阶段。
在区间A2中,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不多于10μs)把电压升至接近起始电压Vf的电平V1。这里电压V1设置在100≤V1<Vf范围内。注意,Vf是从内部(从所述驱动装置)来看的起始电压。
起始电压Vf是由PDP结构确定的固定值,并且可以例如用下述方法测量。
一直对气体放电板进行可视观察,逐渐地增加从板驱动装置施加在扫描电极组12a和保持电极组12b之间的电压。然后,当气体放电板中放电小区的一个或某个特定数字,比如三个,被点亮时所加的电压被读作起始电压。
接着,在区间A3中,把电压缓慢地升到电压V2,并且在区间A4中保持在电压V2。这里,电压V2是高于起始电压Vf的值,但是如果把V2设置得过高,当电压下降时可能发生自消除放电。因而,电压V2需要被设置使得不会发生自消除放电,即在450V至480V的范围内。
在区间A3中电压上升的斜率应该不大于9V/μs并且最好在1.7V/μs与7V/μs之间。通过以这种方式缓慢地升高电压,在I-V特性为正的区域中产生弱放电,放电是在接近低压模式的电压下产生的,并且在放电小区内部的电压保持在Vf*值附近,略低于起始电压Vf。因此,与电势差V2-Vf*相对应的负壁电荷积累在覆盖扫描电极组12a的介质层13的表面上。
分配给区间A3的时间量在100μs至250μs之间,并且应该最好在100μs至150μs的范围内。
对应于波形的峰值的区间A4应该最好设置得尽可能短,但是与板驱动装置的电路相关的条件意味着它实际上持续几微秒。
接着,在区间A5内,电压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不多于10μs)被降至至少为50V且不高于起始电压Vf的电压V3。
然后,在区间A6内缓慢地降低电压。在区间A6内电压下降的斜率不大于9V/μs,并且应该最好在0.6V/μs与3V/μs之间。当覆盖扫描电极组12a的介质层的表面的电势超过小区内的实际起始电压时,以这种方式缓慢地降低电压,在正特性的区域中产生弱放电,并且小区内电压可保持在Vf×,略低于起始电压Vf。因此,与起始电压Vf相对应的负壁电荷积累在扫描电极12a之上的介质层表面上的状况得以保持。
区间A7是时间调整周期。
通过以这种方式设置用于设置脉冲的电压波形,在不多于360μs的短脉冲施加周期中,接近起始电压电平的壁电压可以非常有效地加在每个小区中。另外,甚至在寻址周期中所加的脉冲为不超过1.5μs的短脉冲的情况下,能够积累寻址所需的壁电荷而不会导致任何放电延迟。
因此,甚至当显示具有1080条扫描线的高分辨率图像时,可产生图像显示,而保持与具有480条扫描线、符合VGA协议(视频图形阵列)的PDP类似的放电保持周期。
这里,比较图8中所示的本实施例的设置波形的使用与几个先有技术的设置波形的使用。
首先,图8中的设置波形的电压在区间A3和A6中被缓慢升高和降低,以避免产生强放电。这使大的壁电荷能积累起来。而且,因为在区间A2和A5中急剧升高和降低电压不影响壁电荷的积累,所以可通过设置高的电压斜率保持短的设置所需的时间。
当使用类似图9A中波形的简单方波,或者类似图9B中波形的基于指数或对数函数的波形时,在波形对应于间隔A3和A6的部分中发生电压突升或突降。这产生强放电,防止如同在所述实施例中一样积累壁电荷。
当仅在设置周期中积累少量壁电荷时,长约1.5μs的寻址脉冲的使用将导致放电延迟,产生不稳定寻址放电和屏幕闪烁。在这种情况下,寻址脉冲需要设置为不小于2.5μs的长度以确保寻址放电适当地发生。如果有1080条扫描线,这意味着寻址所需的时间将会为至少2.7ms。
或者,假设采用如图9C中波形的电压逐渐上升和下降的斜坡波形。可以在美国专利5,745,086中找到这种类型的波形的更详细说明。在这种情况下,施加与起始电压电平接近的壁电压,积累壁电荷,但是设置本身是耗时的且不能被限制在360μs左右。
但是,在图8的设置波形中,可应用接近起始电压电平的壁电压,使得甚至用不多于1.25μs的极短的寻址脉冲能稳定地进行寻址。因此,当扫描线数为1080时,可以在1350μs或更短时间内完成寻址。既然整个设置波形需要360μs或更少时间,设置和寻址合起来所要的总时间可以限制在1710μs或更短时间内。
这意味着甚至在有八子场的情况下,在一场内为放电保持周期保留的总时间至少为16.7-(1.71×8)ms,即3ms,所以可以给放电保持周期分配足够的时间。
考虑到上述原因,可以看出使用本实施例的设置波形使设置和寻址所需总时间能被限制在比先有技术中更低的水平。
换言之,甚至当扫描电极数高于先有技术中的扫描电极数时,设置和寻址所需的总时间被限制在同样的水平。这必然允许把放电保持周期所占的时间的百分比保持在与先有技术同样的水平。
因而,本实施例可有效地实现具有极好的玻屏亮度的高分辨率PDP。
另外,当用双扫描方法执行寻址时,放电保持周期所占时间的比例大于用单扫描方法时所占时间的比例。
假设有1080条扫描线,并且寻址脉冲是1.25μs。这里,如果执行双扫描方法,八个子场可用6倍速方式实现,十二个子场可用3倍速方式实现,而十五个子场可用1倍速方式实现。
这里,n倍速方式指的是其中在放电保持周期中、以在1倍速方式下所加保持脉冲次数的n倍施加保持脉冲的方式。随着保持脉冲数量的增加,玻屏亮度也增加了。
形成设置脉冲波形的电路脉冲产生电路,诸如图10中所示的那种,可用于图6中所示的设置脉冲发生器111,以把具有上述特征的波形作为设置脉冲加在扫描电极组12a上。
图10中所示的脉冲产生电路是由用于产生具有逐渐上升的斜坡的第一脉冲的脉冲产生电路U1和用于产生具有逐渐下降的斜坡的第二脉冲的脉冲产生电路U2构成。第一脉冲产生电路U1和第二脉冲产生电路U2通过浮动地的方式连接。
第一脉冲产生电路U1和第二脉冲产生电路U2响应发自同步脉冲发生器103的触发信号产生第一和第二脉冲。
这里,如图11所示,脉冲产生电路U1产生逐渐上升的斜坡的第一脉冲,而脉冲产生电路U2产生逐渐下降的斜坡的第二脉冲。而且,第一脉冲上升时间的起点与第二脉冲的上升时间实际上是一致的,第二脉冲下降时间的起点与第一脉冲的下降时间实际上也是一致的。通过把这两个脉冲的电压加在一起形成输出脉冲而产生具有与图8中波形同样特点的脉冲波形。
图12A和图13A是分别表示脉冲产生电路U1和脉冲产生电路U2的结构的方框图。
脉冲产生电路U1和U2具有下列结构。
如图12A中所示,脉冲产生电路U1是连接到IC1(例如由InternationalRectifier制造的IR2113)的推挽电路。IC1是三相桥路激励器,而推挽电路包括上拉FET Q1(场效应管)和下拉FET Q2。电容C1插在上拉FET Q1的栅极和漏极之间,而限流元件R1插在IC1的端子H0和上拉FET Q1的栅极之间。均匀电压Vset1加在推挽电路上。这个电压Vset1具有等于电压V2-电压V1的值,电压V1和V2已经在图8中作了说明。
在脉冲产生电路U1中形成包括上拉FET Q1,电容C1和限流元件R1的密勒积分器,使具有平缓斜坡的上升时间的波形得以形成。
图12B表示由形成第一脉冲的脉冲产生电路U1产生的码元。
如图12B所示,当脉冲信号VHin1输入Hin端且具有相反极性的脉冲信号VLin1输入IC1的Lin端时,推挽电路在IC1的控制下被驱动,从输出端OUT1输出第一脉冲。第一脉冲是上升至电压Vset1的平缓斜坡的斜坡脉冲。
这里,第一脉冲中平缓斜坡上升时间t1与电容C1的电容量C1、电压Vset1、IC1的Ha端和Vs端之间的电势差VH、以及限流元件R1的电阻值R1具有下列关系t1=(C1×Vset1)/[(Vset1-VH)/R1]=C1×R1×Vset1/(Vset1-VH)因此,通过改变电容C1的电容量C1和限流元件R1的电阻值R1可以调整上升时间t1。
如图13A所示,脉冲产生电路U2是连接到IC2(例如由InternationalRectifier制造的IR2113)的推挽电路。IC2是三相桥路激励器,而推挽电路包括上拉FET Q3和下拉FET Q4。电容C2插在上拉FET Q4的栅极和漏极之间,而限流元件R2插在IC2的端子H0和上拉FET Q4的栅极之间。均匀电压Vset2加在推挽电路上。这个电压Vset2具有等于图8中所示电压V1的值。
在脉冲产生电路U2中形成包括上拉FET Q4,电容C2和限流元件R2的密勒积分器,使具有平缓斜坡的上升时间的波形得以形成。
图13B表示由形成第二脉冲的脉冲产生电路U2产生的码元。
如图13B所示,当脉冲信号VHin2输入Hin端且具有相反极性的脉冲信号VLin2输入IC2的Lin端时,推挽电路在IC2的控制下被驱动,从输出端OUT2输出第二脉冲。第二脉冲是上升至电压Vset2的平缓斜坡的斜坡脉冲。
这里,第二脉冲中平缓斜坡上升时间t2与电容C2的电容量C2、电压Vset2、IC2的La端的电势VL、以及限流元件R2的电阻值R2具有下列关系t2=(C2×Vset2)/[(Vset2-VL)/R2]=C2×R2×Vset2/(Vset2-VL)因此,通过改变电容C2的电容量C2和限流元件R2的电阻值R2可以调整下降时间t2。
隔离肋条的高度与间距的要求当用上述设置脉冲波形来驱动具有约1080条扫描线的玻屏的高分辨率PDP时,应该如下设计所述玻屏的构成部分以获得尤其是在稳定寻址方面,对PDP令人满意的驱动。
隔离肋条30应该最好具有在80μm和110μm之间的高度。
这是因为不多于110μm的高度使甚至在寻址脉冲不多于1.5μs时,寻址能稳定地发生,而少于80μm的高度将使放电空间太狭窄,增加了寻址不稳定性的可能。
当隔离肋条30高为80μm至110μm时,甚至在寻址脉冲是大约1.25μs的极短脉冲时,确保了稳定寻址。
隔离肋条30的适当间距是在100μm至200μm之间(尤其在140μm至200μm之间)。
这是因为超过200μm的间距意味着更大的玻屏和对于每条电极线更高的阻抗值,使获得一致高的放电变得困难。同时,小于140μm的间距(尤其是小于100μm的间距)使放电空间更窄,并且寻址放电更不稳定。
每条扫描电极线12a与保持电极线12b之间的间隔的适当范围是在50μm与90μm之间。
这是因为把上述间隔设置在小于50μm使在生产过程中短路的发生更有可能,同时超过90μm的间隔使在高速驱动中放电的产生更加困难。
衬底上的荧光层31部分的厚度应该最好设为在15μm至30μm之间的厚度(尤其是在15μm至25μm之间)。
原因是如果这部分的厚度小于15μm,则紫外光转变为可见光的效率降低了,而如果厚度超过25μm(而且甚至更多所以如果它超过30μm),放电空间变得更窄,减少了产生的紫外光量。
每个地址电极线22的宽度应该最好在隔离肋条30间距的40%至60%之间(尤其希望在所述间距的30%至60%之间)。
原因是小于所述间距的40%的宽度(特别是小于其30%的宽度)太窄了,使稳定的寻址放电更加难以产生,而超过所述间距的60%的宽度使相邻小区间的串扰更加可能发生。
介质层13应该最好具有在35μm至45μm之间的厚度。
原因是,如果介质层13具有小于35μm的厚度,电荷趋于耗散,使得不稳定寻址更有可能。同时,超过45μm的厚度增加了驱动电压。
介质层23应该最好具有在5μm与15μm之间(尤其希望在5μm与10μm之间)的厚度。
原因是,如果介质层23具有小于5μm的厚度,电荷趋于耗散,使得不稳定寻址更有可能。同时,超过10μm的厚度,尤其是超过15μm的厚度,增加了驱动电压。
实施例的备选方案本实施例给出了图4所示的实例,其中,在设置周期中,具有上述特点的脉冲波形加在扫描电极组12a上,没有电压加在地址电极组22上(在设置周期中地址电极22的电势为0),或者在区间A1至A5中加在保持电极组12b上。但是,通过使用导致在扫描电极组12a与地址电极组22之间以及在扫描电极组12a与保持电极组12b之间电势差的、具有与上述在设置周期中波形相同的特点的电压,可以获得类似的效果。
例如,在设置周期中可加上图12B中所示波形。即,把具有正电压值V1的斜坡电压脉冲加在扫描电极组12a上,而具有负电压值(V1-V2)的斜坡电压脉冲同时加在地址电极组22上。这里,电压值V1和V2具有与所述实施例中相同的意义。在扫描电极组12a与地址电极组22之间所加的电势差波形具有与图8中所示波形相同的特点,因而获得类似效果。
另外,本实施例给出实例,其中在设置周期中加在扫描电极组12a和寻址电极组22间,以及在扫描电极组12a与保持电极组12b之间的电势差波形都具有类似图8中所示波形的特点。但是,如果在设置周期中仅加在扫描电极组12a和寻址电极组22的电势差波形具有类似图8中波形,具有与这个电压波形类似特点的电压波形将会加在每个小区上,能获得几乎相同的效果。
例如,如果具有与图8中波形相同特点的电压波形加在扫描电极组12a和保持电极组12b上,在扫描电极组12a与地址电极组22之间以及在保持电极组12b与地址电极组22之间仍然可以产生设置放电。这使得能够获得几乎一致的效果。
不限于在驱动所述实施例中描述的这类PDP时使用本发明,而且可以在由ADS子场驱动方法所驱动的气体放电板显示装置中广泛地利用本发明。设若具有与图8中相同特点的电压波形在设置周期中加在每个放电小区中,当用设置周期-寻址周期-放电保持周期的顺序驱动气体放电板时,可以获得如所述实施例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的实例表1

样本1至11号(除样本2号之外)表示当PDP中‘扫描线数’,‘寻址方法’,‘子场数’,‘方式数’,‘寻址脉冲长度’和‘设置脉冲长度’设置成不同值时,分配给‘放电保持周期’和‘保留周期’的时间量。
表1中‘寻址方法’栏表示在一个寻址周期中加的寻址脉冲数。对于样本1,在PDP的玻屏中扫描线总数为480,而对于样本1至10为1080。但是,样本5至11是用双扫描方法驱动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扫描线数’表示出1080的一半,或者540。
在‘设置周期(μs)’栏的值表示在一场(16.7μs)中设置周期所占的总时间。每个值都是通过把设置脉冲长度乘以子场数而得到的。
在‘寻址周期(μs)’栏的值表示在一场中寻址周期所占的总时间。每个值对应于寻址脉冲长度×扫描线数×子场数所得总数。但是,表1中的寻址周期的值也可包括紧随放电保持脉冲的施加之后加消除脉冲所占的时间。
在‘放电保持周期(μs)’栏的值表示在一场中分配给放电保持周期的总时间。
在‘保留周期(μs)’栏的值是通过从一场的时间(16.7μs)中减去设置周期、寻址周期和放电保持周期所占的时间而得到的。
注意,在样本2中,由寻址周期所占的时间大于一个子场的时间,所以保留周期为负值。因此,在样本2描述的条件下驱动实际上不能发生。
在表1的每个样本中(除样本2之外)描述的条件下驱动PDP和显示图像,在样本3至11的条件下驱动的PDP可令人满意地显示图像。
对比实例为了作对比,现在描述采用如设置脉冲的先有技术的矩形波的实例。
在这个对比实例中,PDP中的扫描线数为480,所用方法为双扫描,一场(16.7ms)中的子场数为十二,而对于每场的总设置周期为4.54ms。
这里,寻址脉冲具有2.5μs的长度。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一场的总寻址周期为2.5μs×12(子场数)×240(线)=7.2ms。
这意味着在一场中放电保持周期为3.825ms,对于上述样本10相同,并且保留周期为1135μs。
当此替换实例与样本10作比较时,可以看出,在每种情况下,放电保持周期所占时间的比例是相同的,但是用于样本10的扫描线数约为其两倍,意味着它具有大约两倍的分辨率。
换言之,本实例表明,采用本发明使甚至具有大量扫描线的高分辨率PDP能获得与具有少数扫描线的先有技术中PDP相同的亮度。
这些说明主要集中在当本发明用于具有大量扫描线的PDP时产生的效果。但是,当本发明用于具有小玻屏和少数扫描线的PDP时,放电保持周期可以相应地加长。这导致诸如超过先有技术的PDP的玻屏亮度的增加这种效果,以及甚至在使用单扫描方法时保持足够玻屏亮度的能力。
用所述驱动方法的PDP和本发明中所描述的气体放电板显示装置在实现用于计算机和电视尤其是高分辨率大屏幕装置的显示装置上是有效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包括气体放电板和驱动电路的气体放电板显示装置,所述气体放电板由一对平行相对设置的衬底构成,其中以矩阵形式形成多个放电小区,通过用隔离肋条组把所述一对衬底之间的空间分成放电空间并且在每个放电空间中安排荧光材料来形成所述放电小区,而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用于通过施加电压来设置多个放电小区的设置单元;用于通过把寻址脉冲加到所述多个放电小区来写图像的寻址单元;和用于通过把保持电压加到所述多个放电小区来保持放电的放电保持单元,所述气体放电板在保持放电周期中显示图像,其中通过所述设置单元加至多个放电小区的所述电压的波形按下列顺序包括第一区间,其中所述电压上升至第一电压,100V≤第一电压<放电启动电压;第二区间,其中所述电压上升至不小于所述放电启动电压的第二电压,所述电压上升的斜率小于在所述第一区间中所述电压上升的斜率;第三区间,其中所述电压从所述第二电压下降到比所述放电启动电压更低的第三电压;第四区间,其中所述电压从所述第三电压进一步下降,所述电压下降的斜率小于在所述第三区间中所述电压下降的斜率。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气体放电板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三电压不小于50V。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气体放电板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区间中的所述电压上升的斜率不大于9V/μs。
4.根据权利要求3的气体放电板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区间中的所述电压上升的斜率在1.7V/μs和7V/μs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的气体放电板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四区间中的所述电压下降的斜率不大于9V/μs。
6.根据权利要求5的气体放电板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四区间中的所述电压下降的斜率在0.6V/μs和3V/μs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2的气体放电板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区间和第三区间都不多于10μs。
8.根据权利要求2的气体放电板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区间在100μs和250μs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2的气体放电板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电压和第三电压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权利要求的气体放电板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三电压是正电压。
11.一种包括气体放电板和驱动电路的气体放电板显示装置,所述气体放电板包括中间有一个空间的平行相对设置的第一和第二衬底;第一和第二电极组,每个电极组由多个电极线组成并且被介质层覆盖,在面向所述第二衬底的所述第一衬底的表面上平行、交替地设置了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组的电极线;第三电极组,它由多个电极线组成并且被介质层覆盖,以与所述第一电极组成直角的方向、平行地设置在面对所述第一衬底的所述第二衬底的表面上,所述衬底之间的空间被隔离肋条组分开,并且在隔离肋条之间设置了荧光材料,而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用于通过在所述第一电极组和所述第三电极组之间施加电压来执行设置的设置单元;用于通过在从所述第三电极组选择的电极线上加电压、同时在所述第一电极组的每条电极线上依次施加电压来写图像的寻址单元;以及通过在所述第一电极组和所述第二电极组之间加电压来保持放电的放电保持单元,其中通过所述设置单元施加在所述第一电极组和所述第三电极组之间的电压的波形按下列顺序包括第一区间,其中所述电压上升至第一电压,100V≤第一电压<放电启动电压;第二区间,其中所述电压上升至不小于所述放电启动电压的第二电压,所述电压上升的斜率小于在所述第一区间中所述电压上升的斜率;第三区间,其中所述电压从所述第二电压下降到比所述放电启动电压更低的第三电压;和第四区间,其中所述电压从所述第三电压进一步下降,所述电压下降的斜率小于在所述第三区间中所述电压下降的斜率。
12.权利要求11的气体放电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组中的电极线与所述第二电极组中的电极线之间的间隔为50μm至90μm。
13.权利要求11的气体放电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中至少一个电极组的电极线是由透明的导电薄膜和不透明的导电薄膜层压在一起而构成的。
14.权利要求11的气体放电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肋条组包括多个以均匀间距排列的隔离肋条,并且所述第三电极组的每条电极线排列在相邻的隔离肋条之间的间隙中,且具有所述肋条间距的30%与60%之间的宽度。
15.权利要求11的气体放电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中的所述电极线被20μm至40μm厚的介质层覆盖。
16.权利要求11的气体放电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电极组中的电极线被5μm至15μm厚的介质层覆盖。
17.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气体放电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由所述设置单元施加的所述电压波形中所述电压在所述第二区间中上升的斜率和所述电压在所述第四区间中下降的斜率都不超过9V/μs;所述第一区间和所述第三区间都不多于10μs;所述第四区间在100μs与250μs之间;和从所述第一区间至所述第四区间的总时间不多于360μs。
18.权利要求17的气体放电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所述寻址单元施加的每个电压脉冲不长于1.5μs。
19.权利要求17的气体放电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肋条组不高于110μm。
20.权利要求19的气体放电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肋条组至少有80μm高。
21.权利要求20的气体放电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肋条组被设置成具有不多于200μm的肋条间距的长条。
22.权利要求21的气体放电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肋条组的肋条间距不小于100μm。
23.权利要求21的气体放电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肋条组的肋条间距不小于140μm。
24.权利要求17的气体放电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材料的至少一部分被设置成所述第二衬底的面对所述第一衬底的表面上的荧光层,所述荧光层厚度在15μm与30μm之间。
25.一种用于在气体放电板上显示图像的气体放电板驱动方法,所述气体放电板由一对平行相对设置的衬底构成,其中以矩阵形式形成多个放电小区,所述放电小区通过把所述一对衬底之间的空间分成放电空间并且在每个放电空间中设置荧光材料来形成所述放电小区,并且所述气体放电板驱动方法包括用于通过施加电压来设置多个放电小区的设置步骤;用于通过把寻址脉冲加到所述多个放电小区来写图像的寻址步骤;和用于通过把保持电压加到所述多个放电小区来保持放电的放电保持步骤,通过重复地执行上述顺序的步骤来显示图像,其中在所述设置步骤中加在所述多个放电小区的所述电压的波形按以下顺序包括第一区间,其中所述电压上升至第一电压,100V≤第一电压<放电启动电压;第二区间,其中所述电压上升至不小于所述放电启动电压的第二电压,所述电压上升的斜率小于在所述第一区间中所述电压上升的斜率;第三区间,其中所述电压从所述第二电压下降到比所述放电启动电压低的第三电压;和第四区间,其中所述电压从所述第三电压进一步下降,所述电压下降的斜率小于在所述第三区间中所述电压下降的斜率。
26.根据权利要求25的气体放电板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三电压不小于50V。
27.根据权利要求26的气体放电板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区间中的所述电压上升的斜率不大于9V/μs。
28.根据权利要求27的气体放电板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区间中的所述电压上升的斜率在1.7V/μs和7V/μs之间。
29.根据权利要求26的气体放电板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四区间中的所述电压下降的斜率不大于9V/μs。
30.根据权利要求29的气体放电板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四区间中的所述电压下降的斜率在0.6V/μs和3V/μs之间。
31.根据权利要求26的气体放电板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区间和第三区间都不多于10μs。
32.根据权利要求26的气体放电板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区间在100μs和250μs之间。
33.根据权利要求26的气体放电板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电压和第三电压相同。
34.根据权利要求25-33中任一权利要求的气体放电板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三电压是正电压。
35.根据权利要求25、31-34中任一权利要求的气体放电板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设置步骤中所施加的电压波形中所述电压在所述第二区间中上升的斜率和所述电压在所述第四区间中下降的斜率都不超过9V/μs;所述第一区间和所述第三区间都不多于10μs;所述第四区间在100μs与250μs之间;和从所述第一区间至所述第四区间的总时间不多于360μs。
36.权利要求35的气体放电板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寻址步骤中施加的每个电压脉冲不长于1.5μs。
全文摘要
当驱动气体放电板时,在扫描和寻址电极组之间施加电压以执行设置。所述电压波形具有四个区间。在第一区间中,电压在短时间内上升至第一电压,其中100V≤第一电压<启动电压。然后,在第二区间中,电压上升至不小于启动电压的第二电压,并且电压上升的绝对斜率小于在第一区间中电压上升的绝对斜率。接着,在第三区间中,电压在短时间内从第二电压下降到比启动电压低的第三电压。随后,在第四区间中,电压以小于第三区间中电压下降的斜率的斜率进一步减小,在100μs至250μs内。整个电压波形所占的时间应该不大于360μs。这意味着可以适当地积累壁电荷,使得甚至当寻址周期中所加脉冲短时可以执行稳定寻址。这加长了放电保持周期因而提高了亮度。
文档编号H01J17/49GK1892763SQ20061010142
公开日2007年1月10日 申请日期1999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1998年11月13日
发明者日比野纯一, 东野秀隆, 长尾宣明, 关泽卓, 宫下加奈子, 大河政文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