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2589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体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等离子体显示屏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平板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具有插指电极结构的等离子体显示屏。
技术背景
提高等离子体显示屏(PDP)的发光效率是等离子体电视能否取得更大的市场份 额的关键。当前市售产品已达到1.8流明/瓦,总体光效略高于液晶显示器,在能源日益紧 张的今天,这种平板显示的功耗还是显得非常大。以55英寸的电视为例,要达到高清晰度 所需要的高亮度,功耗超过500瓦。这一指标必须尽快得以改进,才能适合节能环保的大方 向。
影响等离子体显示屏发光效率的因素很多,包括放电效率、紫外利用率、紫外 线-可见光之间的转换效率和可见光出光效率,其中紫外线利用率和紫外线-可见光转换 效率提高的可能性很小,放电效率的提高受到最高工作气压和驱动电压的限制。许多年来, 提高放电效率的研究,一直沿着增加气压、提高氙气比例的方向进行,沿这一方向的研究导 致放电效率已经基本达到极限,继续提高的潜力已经不大,而且受到成本等的限制。
对于高清晰度等离子体显示屏,像素尺寸减小,放电空间边界的影响突出,导致放 电效率降低。通常42英寸高清等离子体显示屏的效率低于1流明/瓦,导致功耗很大,或者 亮度很低。在像素尺寸一定的情况下,增大有效放电空间是提高效率的一个有效措施。当 前市售等离子体显示屏中,电极之间的放电间隙一般为150 μ m左右,这是基于已有理论的 设计结果。对于像素由三基色子像素并行排列而成的结构,由于子像素沿竖直方向的长度 为水平方向长度的3倍,而X电极和Y电极都是沿水平方向设置,因此像素中有效面积的利 用率很低,导致放电效率也低。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当前流行的等离子体显示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具有插指电极结构的等 离子体显示屏。本发明中,X电极和Y电极的长边沿竖直方向设置,与沿水平方向的汇流电 极垂直交叉连接,这就形成了所谓的插指结构。这样的设计,X电极和Y电极的面积比传统 结构大得多,这就保证了本发明不但发光效率高,而且发光强度大。
本发明不仅具有结构简单、材料普通、工艺成本低等特点,而且发光效率高,使得 该器件可以用于大屏幕、高清晰、高亮度显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图1为第1种具有插指电极结构的等离子体显示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由前板和 后板封接并排气而成。前板包括前板玻璃11、前板电极、覆盖在前板电极上的前板透明介质 层16和覆盖在透明介质层上的氧化镁介质保护层17。前板电极也称为行电极,包括被称 为X电极的透明导电的维持电极12和被称为Y电极的透明导电的扫描-维持电极14,还包 括X电极的汇流电极13和Y电极的汇流电极15。后板包括后板玻璃111、被称为A电极的 寻址电极112、后板介质层113、障壁114、可见光反射层118,三基色荧光粉115、116和117涂覆在可见光反射层表面,形成子像素。图2为图1结构的前视图,清楚的表示了前板上的 电极和后板上的障壁、A电极之间的位置关系。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在于,前板上的汇流电极 沿水平方向设置,每个显示行中各设置一条X电极的汇流电极13和一条Y电极的汇流电极 15。矩形X电极12和Y电极14的长边沿竖直方向,在水平方向呈XX-YY-XX-YY-XX型双插 指结构排列,即两条并列的X电极垂直连接到X电极的汇流电极上,两条并列的Y电极垂直 连接到Y电极的汇流电极上。两条并列的X电极之间沿竖直方向的对称中心线位置和两条 并列的Y电极之间沿竖直方向的对称中心线位置与后板上沿竖直方向的障壁相对应,每个 子像素中各有一条X电极和一条Y电极,X电极和Y电极之间形成放电间隙18。
图3为第2种具有插指电极结构的等离子体显示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由前板和 后板封接并排气而成。前板包括前板玻璃21、前板电极、覆盖在前板电极上的前板透明介质 层沈和覆盖在透明介质层上的氧化镁介质保护层27。前板电极也称为行电极,包括被称为 X电极的透明导电的维持电极22和被称为Y电极的透明导电的扫描-维持电极M,还包括 X电极的汇流电极23和Y电极的汇流电极25。后板包括后板玻璃211、被称为A电极的寻 址电极212、后板介质层213、障壁214、可见光反射层218,三基色215、216和217涂覆在可 见光反射层表面,形成子像素。图4为图3结构的前视图,清楚的表示了前板上的电极和后 板上的障壁、A电极之间的位置关系。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在于,前板上的汇流电极沿水平方 向设置,矩形X电极22和Y电极M的长边沿竖直方向,在水平方向呈XX-YY-XX-YY-XX型 双插指结构排列,即两条并列的X电极垂直连接到X电极的汇流电极上,两条并列的Y电极 垂直连接到Y电极的汇流电极上。两条并列的X电极之间沿竖直方向的对称中心线位置和 两条并列的Y电极之间沿竖直方向的对称中心线位置与后板上沿竖直方向的障壁相对应。 每个子像素中有一条X电极和一条Y电极,X电极和Y电极之间形成间隙观。两个相邻的 行之间的X电极共用一条X电极的汇流电极,两个相邻行之间的Y电极共用一条Y电极的 汇流电极。对于奇数行,Y电极的汇流电极位于该行的上侧,X电极的汇流电极位于该行的 下侧,对于偶数行,X电极的汇流电极位于该行的上侧,Y电极的汇流电极位于该行的下侧, Y电极的汇流电极比X电极的汇流电极总数多一条。
图5为第3种具有插指电极结构的等离子体显示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由前板和 后板封接并排气而成。前板包括前板玻璃31、前板电极、覆盖在前板电极上的前板透明介质 层36和覆盖在透明介质层上的氧化镁介质保护层37;前板电极也称为行电极,包括被称为 X电极的透明导电的维持电极32和被称为Y电极的透明导电的扫描-维持电极34,还包括 X电极的汇流电极33和Y电极的汇流电极35 ;后板包括后板玻璃311、被称为A电极的寻址 电极312、后板介质层313、障壁314,三基色荧光粉315、316和317涂覆在可见光反射层表 面,形成子像素。图6为图5结构的前视图,清楚的表示了前板上的电极和后板上的障壁、 A电极之间的位置关系。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在于,前板上的X电极33的汇流电极和Y电极 的汇流电极35沿水平方向设置,每个显示行中设置一条X电极的汇流电极和一条Y电极的 汇流电极。矩形X电极32和Y电极34的长边沿竖直方向,在水平方向呈X-Y-X-Y-X型插 指结构排列,X电极垂直连接到X电极的汇流电极上,Y电极垂直连接到Y电极的汇流电极 上。对于每条X电极和每条Y电极,其沿竖直方向的中心线位置与后板上沿竖直方向的障 壁相对应,每个子像素与其在水平方向相邻的子像素共用一条X电极,而与另一侧相邻的 子像素共用一条Y电极。每个子像素中,X电极和Y电极之间形成放电间隙38。
图7为第4种具有插指电极结构的等离子体显示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由前板和 后板封接并排气而成;前板包括前板玻璃41、前板电极、覆盖在前板电极上的前板透明介 质层46和覆盖在透明介质层上的氧化镁介质保护层47 ;前板电极也称为行电极,包括被称 为X电极的透明导电的维持电极42和被称为Y电极的透明导电的扫描-维持电极44,还包 括X电极的汇流电极43和Y电极的汇流电极45 ;后板包括后板玻璃411、被称为A电极的 寻址电极412、后板介质层413、障壁414,三基色荧光粉415、416和417涂覆在可见光反射 层表面,形成子像素。图8为图7结构的前视图,清楚的表示了前板上的电极和后板上的障 壁、A电极之间的位置关系。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在于,前板上X电极的汇流电极43和Y电极 的汇流电极45沿水平方向设置,矩形X电极42和Y电极44的长边沿竖直方向,在水平方 向呈X-Y-X-Y-X型插指结构排列,X电极垂直连接到X电极的汇流电极上,Y电极垂直连接 到Y电极的汇流电极上。两条并列的X电极之间沿竖直方向的对称中心线位置和两条并列 的Y电极之间沿竖直方向的对称中心线位置与后板上沿竖直方向的障壁相对应。每个子像 素中各有一条X电极和一条Y电极,X电极和Y电极之间形成放电间隙48。相邻行之间的 X电极共用一条X电极的汇流电极,相邻行之间的Y电极共用一条Y电极的汇流电极。对于 奇数行,Y电极的汇流电极位于该行的上侧,X电极的汇流电极位于该行的下侧,对于偶数 行,X电极的汇流电极位于该行的上侧,Y电极的汇流电极位于该行的下侧,Y电极的汇流电 极比X电极的汇流电极总数多一条。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突出性效果发光效率高,特别适合高清 晰度电视显示,同时还具备器件结构和制备工艺简单,适合大规模生产的特点。


图1为第1种具有插指电极的等离子体显示屏的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前视图。
其中11-前板玻璃,12-前板上的X电极,13-X电极的汇流电极,14-前板上的Y电 极,15-Y电极的汇流电极,16-前板透明介质层,17-氧化镁介质保护层,18-X电极和Y电极 之间的放电间隙,111-后板玻璃,112-A电极,113-后板介质层,118-可见光反射层,114-障 壁、115、116、117-三基色荧光粉。
图3为第2种具有插指电极的等离子体显示屏的结构图。
图4为图3所示结构的前视图。
其中21-前板玻璃,22-前板上的X电极,23-X电极的汇流电极,24-前板上的Y电 极,25-Y电极的汇流电极,26-前板透明介质层,27-氧化镁介质保护层,28-X电极和Y电极 之间的放电间隙,211-后板玻璃,212-A电极,213-后板介质层,218-可见光反射层,214-障 壁、215、216、217_三基色荧光粉。
图5为第3种具有插指电极的等离子体显示屏的结构图。
图6为图5所示结构的前视图。
其中31-前板玻璃,32-前板上的X电极,33-X电极的汇流电极,34-前板上的Y电 极,35-Y电极的汇流电极,36-前板透明介质层,37-氧化镁介质保护层,38-X电极和Y电极 之间的放电间隙,311-后板玻璃,312-A电极,313-后板介质层,318-可见光反射层,314-障 壁、315、316、317_三基色荧光粉。
图7为第4种具有插指电极的等离子体显示屏的结构图。
图8为图7所示结构的前视图。
其中41-前板玻璃,42-前板上的X电极,43-X电极的汇流电极,44-前板上的Y电 极,45-Y电极的汇流电极,46-前板透明介质层,47-氧化镁介质保护层,48-X电极和Y电极 之间的放电间隙,411-后板玻璃,412-A电极,413-后板介质层,418-可见光反射层,414-障 壁、415、416、417_三基色荧光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就本发明的具体实施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42英寸高清晰度显示屏,1920X1080个像素,子像素尺寸为 160ymX480ymo在后板玻璃上用常规的丝网印刷制备A电极,用丝网印刷和烧结工艺制 备障壁和后板介质层,用丝网印刷方法涂覆三基色荧光粉。前板上透明导电的X电极和Y电 极为矩形双插指结构,采用标准光刻和刻蚀技术制备,X电极和Y电极的宽度都为30 μ m,它 们之间的间隙宽度为60 μ m,间隙长度为200 μ m ;X电极和Y电极的汇流电极采用丝网印刷 技术制备,宽度各为30 μ m,它们之间的间距为160μπι。用丝网印刷技术制备前板介质层, 用电子束蒸发技术制备700纳米厚的氧化镁介质保护层。将前后板封装并进行排气、充气 和封口,得到完整的显示屏。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的42英寸高清晰度显示屏,1920X1080个像素,子像素尺寸为 160ymX480ymo在后板玻璃上用常规的丝网印刷制备A电极,用丝网印刷和烧结工艺制 备障壁和后板介质层,用丝网印刷方法涂覆三基色荧光粉。前板上透明导电的X电极和Y电 极为矩形双插指结构,采用标准光刻和刻蚀技术制备,X电极和Y电极的宽度都为30 μ m,它 们之间的间隙宽度为60 μ m,间隙长度为360 μ m ;X电极和Y电极的汇流电极采用丝网印刷 技术制备,宽度各为30 μ m。用丝网印刷技术制备前板介质层,用电子束蒸发技术制备700 纳米厚的氧化镁介质保护层。将前后板封装并进行排气、充气和封口,得到完整的显示屏。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的42英寸高清晰度显示屏,1920X1080个像素,子像素尺寸为 160ymX480ymo在后板玻璃上用常规的丝网印刷制备A电极,用丝网印刷和烧结工艺制 备障壁和后板介质层,用丝网印刷方法涂覆三基色荧光粉。前板上透明导电的X电极和Y电 极为矩形插指结构,采用标准光刻和刻蚀技术制备,X电极和Y电极的宽度都为100 μ m,它 们之间的间隙宽度为60 μ m,间隙长度为200 μ m ;X电极和Y电极的汇流电极采用丝网印刷 技术制备,宽度各为30μπι,它们之间的间距为160μπι。用丝网印刷技术制备前板介质层, 用电子束蒸发技术制备700纳米厚的氧化镁介质保护层。将前后板封装并进行排气、充气 和封口,得到完整的显示屏。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的42英寸高清晰度显示屏,1920X1080个像素,子像素尺寸为 160ymX480ymo在后板玻璃上用常规的丝网印刷制备A电极,用丝网印刷和烧结工艺制 备障壁和后板介质层,用丝网印刷方法涂覆三基色荧光粉。前板上透明导电的X电极和Y电极为矩形插指结构,采用标准光刻和刻蚀技术制备,X电极和Y电极的宽度都为90 μ m,它 们之间的间隙宽度为70 μ m,间隙长度为360 μ m ;X电极和Y电极的汇流电极采用丝网印刷 技术制备,宽度各为30 μ m。用丝网印刷技术制备前板介质层,用电子束蒸发技术制备700 纳米厚的氧化镁介质保护层。将前后板封装并进行排气、充气和封口,得到完整的显示屏。
权利要求
1.具有插指电极结构的等离子体显示屏,由前板和后板封接并排气而成;前板包括前 板玻璃11、前板电极、覆盖在前板电极上的前板透明介质层16和覆盖在透明介质层上的氧 化镁介质保护层17 ;前板电极也称为行电极,包括被称为X电极的透明导电的维持电极12 和被称为Y电极的透明导电的扫描-维持电极14,还包括X电极的汇流电极13和Y电极的 汇流电极15 ;后板包括后板玻璃111、被称为A电极的寻址电极112、后板介质层113、障壁 114、可见光反射层118,三基色荧光粉115、116和117涂覆在可见光反射层表面,形成子像 素;其特征在于前板上的X电极的汇流电极和Y电极的汇流电极沿水平方向设置,每个显 示行中设置一条X电极的汇流电极13和一条Y电极的汇流电极15 ;矩形X电极12和Y电 极14的长边沿竖直方向,在水平方向呈XX-YY-XX-YY-XX型双插指结构排列,并列的X电极 垂直连接到X电极的汇流电极上,并列的Y电极垂直连接到Y电极的汇流电极上,两条并列 的X电极之间沿竖直方向的对称中心线位置和两条并列的Y电极之间沿竖直方向的对称中 心线位置与后板上沿竖直方向的障壁相对应,每个子像素中有一条X电极和一条Y电极,X 电极和Y电极之间构成放电间隙18。
2.具有插指电极结构的等离子体显示屏,由前板和后板封接并排气而成;前板包括前 板玻璃21、前板电极、覆盖在前板电极上的前板透明介质层沈和覆盖在透明介质层上的氧 化镁介质保护层27 ;前板电极也称为行电极,包括被称为X电极的透明导电的维持电极22 和被称为Y电极的透明导电的扫描-维持电极对,还包括X电极的汇流电极23和Y电极的 汇流电极25 ;后板包括后板玻璃211、被称为A电极的寻址电极212、后板介质层213、障壁 214、可见光反射层218,三基色荧光粉215、216和217涂覆在可见光反射层表面,形成子像 素;其特征在于前板上X电极的汇流电极23和Y电极的汇流电极25沿水平方向设置,矩 形X电极22和Y电极M的长边沿竖直方向,在水平方向呈XX-YY-XX-YY-XX型双插指结构 排列,并列的X电极垂直连接到X电极的汇流电极上,并列的Y电极垂直连接到Y电极的汇 流电极上,两条并列的X电极之间沿竖直方向的对称中心线位置和两条并列的Y电极之间 沿竖直方向的对称中心线位置与后板上沿竖直方向的障壁相对应,每个子像素中有一条X 电极和一条Y电极,X电极和Y电极之间构成放电间隙观;相邻行之间的X电极共用一条X 电极的汇流电极,相邻行之间的Y电极共用一条Y电极的汇流电极;对于奇数行,Y电极的 汇流电极位于该行的上侧,X电极的汇流电极位于该行的下侧,对于偶数行,X电极的汇流 电极位于该行的上侧,Y电极的汇流电极位于该行的下侧,Y电极的汇流电极比X电极的汇 流电极总数多一条。
3.具有插指电极结构的等离子体显示屏,由前板和后板封接并排气而成;前板包括前 板玻璃31、前板电极、覆盖在前板电极上的前板透明介质层36和覆盖在透明介质层上的氧 化镁介质保护层37 ;前板电极也称为行电极,包括被称为X电极的透明导电的维持电极32 和被称为Y电极的透明导电的扫描-维持电极34,还包括X电极的汇流电极33和Y电极的 汇流电极35 ;后板包括后板玻璃311、被称为A电极的寻址电极312、后板介质层313、障壁 314、可见光反射层318,三基色荧光粉315、316和317涂覆在可见光反射层表面,形成子像 素;其特征在于前板上的X电极的汇流电极和Y电极的汇流电极沿水平方向设置,每个显 示行中设置一条X电极的汇流电极33和一条Y电极的汇流电极35 ;矩形X电极32和Y电 极34的长边沿竖直方向,在水平方向呈X-Y-X-Y-X型插指结构排列,X电极垂直连接到X电 极的汇流电极上,Y电极垂直连接到Y电极的汇流电极上;对于每条X电极和每条Y电极,其沿竖直方向的中心线位置与后板上沿竖直方向的障壁相对应,每个子像素与其在水平方 向相邻的子像素共用一条X电极,而与另一侧相邻的子像素共用一条Y电极,X电极和Y电 极之间形成放电间隙38。
4.具有插指电极结构的等离子体显示屏,由前板和后板封接并排气而成;前板包括前 板玻璃41、前板电极、覆盖在前板电极上的前板透明介质层46和覆盖在透明介质层上的氧 化镁保护层47 ;前板电极也称为行电极,包括被称为X电极的透明导电的维持电极42和被 称为Y电极的透明导电的扫描-维持电极44,还包括X电极的汇流电极43和Y电极的汇流 电极45 ;后板包括后板玻璃411、被称为A电极的寻址电极412、后板介质层413、障壁414、 可见光反射层418,三基色荧光粉415、416和417涂覆在可见光反射层表面,形成子像素; 其特征在于前板上X电极的汇流电极43和Y电极的汇流电极45沿水平方向设置,矩形X 电极42和Y电极44的长边沿竖直方向,在水平方向呈X-Y-X-Y-X型插指结构排列,X电极 垂直连接到X电极的汇流电极上,Y电极垂直连接到Y电极的汇流电极上;对于每条X电极 和每条Y电极,其沿竖直方向的中心线位置与后板上沿竖直方向的障壁相对应,每个子像 素与其在水平方向相邻的子像素共用一条X电极,而与另一侧相邻的子像素共用一条Y电 极,X电极和Y电极之间形成放电间隙48。相邻行之间的X电极共用一条X电极的汇流电 极,相邻行之间的Y电极共用一条Y电极的汇流电极;对于奇数行,Y电极的汇流电极位于 该行的上侧,X电极的汇流电极位于该行的下侧,对于偶数行,X电极的汇流电极位于该行 的上侧,Y电极的汇流电极位于该行的下侧,Y电极的汇流电极比X电极的汇流电极总数多^^ O
全文摘要
具有插指电极结构的等离子体显示屏,属于平板显示技术领域。前板上X电极的汇流电极和Y电极的汇流电极沿水平方向设置,X电极和Y电极呈插指结构沿竖直方向设置,与各自的汇流电极垂直交叉连接。与已有技术相比,具备结构简单、发光效率高等特点。
文档编号H01J17/49GK102034661SQ200910093268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4日
发明者李德杰 申请人:李德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