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8623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光二极管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模块结构,特别涉及一种有助于掌控光线走向,并能够以相对较少的发光二极管组件产生连续光形表现效果的发光二极管模块。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凭借其省电、寿命长、驱动电压低,以及反应速率快等诸多优点,已渐渐成为一种发展最快的发光组件,随着发光二极管(LED)技术的突飞猛进,加上相关周边集成电路控制组件及散热技术的日渐成熟,使用发光二极管做为发光芯片的光电组件其应用领域日渐多元化。发光二极管光电组件的发光原理是藉由电光(Electro Luminescence)转换效应而发出特定波长的光;由于其具有耗电量低、组件寿命长、无须暖灯时间、反应速度快等优点,再加上其体积小、耐震动、适合量产,容易配合应用到需要制成极小或数组式的组件中, 因此发光二极管组件光电组件已普遍使用于信息、通讯及消费性电子产品的指示灯与显示装置,甚至于取代白炽灯泡或日光灯管,成为新世代光源的另一较佳选择。尽管如此,目前利用发光二极管光电组件作为照明用途时,仍必须有相当数量的发光芯片同时运作,方得以达到传统白炽灯泡或日光灯管的亮度表现效果。再者,由于发光二极管组件的发光芯片所产生的光源为呈现漫射形的光线走向; 故而,纵使将所有发光二极管组件以特定的走向排列,仍无法有效掌控整体所有发光二极管组件的光线走向。尤其是当所需要的光形表现效果为必须呈现连续的光形时,相邻的发光二极管组件则必须以非常紧密的方式排列,方得以使其光形构成衔接,因此必须使用大量的发光二极管组件,不但增加材料及加工组装成本,而且在实际使用时也不节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进现有技术及产品的缺点,而提供一种有助于掌控光线走向,并能够以相对较少的发光二极管组件产生连续光形表现效果的发光二极管模块。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模块,在一本体上设有复数个第一发光二极管组件,各第一发光二极管组件是在一基板上设有至少一发光芯片,以及一用以将发光芯片光源转呈长条光形的透光组件,各第一发光二极管组件是以足供构成长条光形连续衔接的间距排列配置。所述各透光组件为至少可以将所属第一发光二极管组件的光源转呈朝水平纵向拉窄,使其相对呈一长条状的光形,并得以相对增加光线朝向远方照射的能量;当然,所述各透光组件也可将所属第一发光二极管组件的光源转呈相对朝水平横向拉长、以及相对朝水平纵向拉窄的长条光形,并得以相对增加光线朝向远方照射的能量,而更有助于掌控整体发光二极管模块的光线走向。尤其是各第一发光二极管组件的光源经透光组件相对朝水平横向拉长之后,可藉以缩减各第一发光二极管组件的间距,故可相对缩减发光二极管组件的使用数量。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可能的实施方式当中各组件的结构、机能本发明于实施时,所述的各透光组件具有由两个相对应长边以及两个相对应短边所构成的基部,该基部顶缘为弧凸状。进一步的,所述各透光组件是由覆盖于发光芯片外部的封装材所构成。进一步的,所述各透光组件是由一设于基板上的光学镜片所构成。进一步的,所述各透光组件是由一设于基板上的光学镜片所构成,并在其基部设有一凹座,以便有效的接收发光芯片所产生的光源,并增加第一发光二极管组件的结构完整性。进一步的,所述各透光组件是由一设于基板上的光学镜片所构成,并于光学镜片与基板之间设有至少一组定位构造,以供快速固定透光组件与发光芯片的相对位置,进而获制较佳的光学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各透光组件是由一设于基板上的光学镜片所构成,并于光学镜片与基板之间设有至少一组安装构造,以方便进行光学镜片与基板的组装。进一步的,所述各透光组件是由一设于基板上的光学镜片所构成,该光学镜片的顶缘为相对沿着长边走向延伸的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各透光组件是由一设于基板上的光学镜片所构成,该光学镜片的顶缘是相对朝向中心隆起。本发明在实施时,所述发光二极管模块在相邻的第一发光二极管组件之间设有至少一第二发光二极管组件;各第二发光二极管组件是在一基板上设有至少一发光芯片,主要利用第二发光二极管组件所产生的漫射型光线走向,消弭有可能由于第一发光二极管组件光源衔接处所产生的亮区。与现有的发光二极管模块结构相比较,本发明的发光二极管模块因为可产生沿着各第一发光二极管组件排列方向延伸的连续长条光形,故而有助于掌控光线走向;尤其是能够以相对较少的发光二极管组件产生连续光形表现效果,除了相对减少材料、加工组装成本之外,更于实际使用时能够达到节能的功效。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发光二极管模块的外观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第一发光二极管组件配置方式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水平横向光线的走向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水平纵向光线的走向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第一发光二极管组件的外观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第一发光二极管组件的外观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第一发光二极管组件的结构分解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第一发光二极管组件的外观立体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5中水平横向光线的走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2、3、4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发光二极管模块,在一本体10上设有四个第一发光二极管组件20,各第一发光二极管组件20是在一基板21上设有至少一发光芯片22,以及一用以将发光芯片22光源转呈长条光形的透光组件23,各第一发光二极管组件 10是以足供构成长条光形连续衔接的间距排列配置。发光二极管模块在使用时,各透光组件23可以将所属第一发光二极管组件20的光源转呈朝水平纵向拉窄,使相对呈一长条状的光形,并得以相对增加光线50朝向远方照射的能量;当然,上述各透光组件23也可将所属第一发光二极管组件20的光源转呈相对朝水平横向拉长、以及相对朝水平纵向拉窄的长条光形,并得以相对增加光线50朝向远方照射的能量,而更有助于掌控整体发光二极管模块的光线50走向。尤其是各第一发光二极管组件20的光源经透光组件23相对水平横向拉长之后, 可藉以缩减各第一发光二极管组件20的间距,进而缩减发光二极管组件20的使用数量。实施例2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发明在实施时,各透光组件 23具有由两个相对应长边231以及两个相对应短边232所构成的基部,该基部顶缘为弧凸状,所述透光组件23为由直接覆盖于发光芯片22外部的封装材23a所构成。实施例3 如图6、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或2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透光组件23为由一设于基板21上的光学镜片2 所构成。在各透光组件23是由一设于基板21上的光学镜片2 所构成的结构型态下,各透光组件23可进一步在其基部设有一供容纳发光芯片22的凹座233,用以有效接收发光芯片22所产生的光源,并增加第一发光二极管组件20的结构完整性。在所述各第一发光二极管组件20的光学镜片2 与基板21之间设有两组分别由定位凸点234及定位孔211所构成的定位构造,以供快速固定透光组件23与发光芯片22 的相对位置,进而获制较佳的光学效果。甚至于,在所述各第一发光二极管组件20的光学镜片2 与基板21之间设有四组分别由螺丝穿孔235及螺丝孔212所构成的安装构造,以方便利用螺丝40锁固的方式快速完成光学镜片2 与基板21的组装。实施例4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2或3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各透光组件23为由一设于基板21上的光学镜片2 所构成的结构型态下,该光学镜片23b的顶缘为相对朝向中心隆起的结构。甚至于,所述各第一发光二极管组件20可设有复数个发光芯片,藉以增加第一发光二极管组件20的亮度表现效果,而且所有发光芯片并以沿着透光组件的长边延伸方向排列配置为佳,以致更能够掌控光线的走向。实施例5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任一个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相邻的第一发光二极管组件20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发光二极管组件30 ;各第二发光二极管组件30为在一基板上设有至少一发光芯片,主要利用第二发光二极管组件30所产生的漫射型光线50 走向,消弭有可能于第一发光二极管组件20光源衔接处所产生的亮区。与现有的发光二极管模块结构相较,本发明的发光二极管模块因为可产生沿着各第一发光二极管组件排列方向延伸的连续长条光形,故相对较有助于掌控光线走向,尤其是能够以相对较少的发光二极管组件产生连续光形表现效果,除了相对减少材料、加工组装成本之外,更于实际使用时能够达到节能的功效。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较佳可行的发光二极管模块结构,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仅提供一种最佳的实施方式,然而熟悉本项技术的人士仍可能基于本发明的揭示而作出各种不背离本案发明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故凡依本发明的形状、构造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光二极管模块,在一本体上设有复数个第一发光二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 各第一发光二极管组件是在一基板上设有至少一发光芯片,以及一用以将发光芯片光源转呈长条光形的透光组件,各第一发光二极管组件是以足供构成长条光形连续衔接的间距排列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透光组件具有由两个相对应长边以及两个相对应短边所构成的基部,该基部顶缘为弧凸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透光组件是由覆盖于发光芯片外部的封装材所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透光组件是由一设于基板上的光学镜片所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透光组件是由一设于基板上的光学镜片所构成,并在其基部设有一凹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透光组件是由一设于基板上的光学镜片所构成,并于光学镜片与基板之间设有至少一组定位构造。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透光组件是由一设于基板上的光学镜片所构成,并于光学镜片与基板之间设有至少一组安装构造。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透光组件是由一设于基板上的光学镜片所构成,该光学镜片的顶缘为相对沿着长边走向延伸的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透光组件是由一设于基板上的光学镜片所构成,该光学镜片的顶缘是相对朝向中心隆起。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模块在相邻的第一发光二极管组件之间设有至少一第二发光二极管组件;各第二发光二极管组件是在一基板上设有至少一发光芯片。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光二极管模块,所述发光二极管模块是在一本体上设有复数个第一发光二极管组件,各第一发光二极管组件上设有至少一发光芯片,以及一将发光芯片光源转呈长条光形的透光组件,各第一发光二极管组件是以足供构成连续长条光形的间距排列配置。该发光二极管模块可产生沿着各第一发光二极管组件排列方向延伸的连续长条光形,而更有助于掌控整体发光二极管模块的光线走向,并可藉以缩减发光二极管组件的使用数量。
文档编号F21Y101/02GK102155640SQ20101053738
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0日
发明者陈元杰 申请人:普照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