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座、圆管形壳体以及包括基座和圆管形壳体的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6853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基座、圆管形壳体以及包括基座和圆管形壳体的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领域,具体涉及基座、圆管形壳体以及包括基座和圆管形壳体的 灯。
背景技术
随着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LED)照明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 的用户想要利用LED的优点,诸如LED的颜色可控、亮度可控等。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开 发LED灯管来替代荧光灯(FluorescentLamp,简称FL)。在所开发的LED灯管中,广泛使用 塑料灯管。但是塑料灯管具有以下缺点塑料容易弯曲,尤其对于较长灯管来说弯曲显著; 以及由于塑料灯管导热性差而导致LED过热,并且导致LED灯管寿命变短。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相关技术的LED灯的主体的横截面图。如图1所示,该 LED灯的主体包括上壳体la、下壳体lb、印刷电路板(PrintedCircuit Board,简称PCB) 3、 LED 2等。塑料上壳体Ia具有截面为楔形的右侧端部la_a和左侧端部la_b,塑料下壳体 Ib具有截面为凹形的右侧端部lb-a和左侧端部lb-b。由于图1仅是横截面图,因此实际上 的LED灯的主体可以在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延伸一定长度。塑料上壳体Ia的右侧端部la-a 和塑料下壳体Ib的右侧端部lb-a接合,塑料上壳体Ia的左侧端部la_b和塑料下壳体Ib 的左侧端部lb-b接合。由于仅是通过楔形的右侧端部la-a插入到凹形的右侧端部lb_a 中以及楔形的左侧端部la-b插入到凹形的左侧端部lb-b中来接合上壳体Ia和下壳体lb, 因而上壳体Ia和下壳体Ib之间的接合不牢固并且易松动。此外,由于LED灯的主体可以 在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延伸一定长度,并且上壳体Ia和下壳体Ib均由塑料制成,因而LED灯 的主体易弯曲。进一步地,上壳体Ia和下壳体Ib均由塑料制成也易导致LED过热,这将缩 短LED灯的使用寿命。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发明内容
在下文中给出关于本发明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发明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 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发明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发明的关 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 以此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
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基座、圆管形壳体以及包括基座和圆管形壳体 的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座,基座被配置为承载发光体并被插入圆 管形壳体中,基座包括矩形部,被配置为在矩形部的第一面上承载发光体;以及第一固定 部和第二固定部,分别被配置为在矩形部的第二面所朝向的空间中、从矩形部的第一长边 缘和第二长边缘起延伸,使得当基座被插入圆管形壳体时,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中的 每个的至少一部分与圆管形壳体的内壁互相挤压并且矩形部的第一面中靠近第一长边缘的第一部分和靠近第二长边缘的第二部分分别与圆管形壳体的内壁上的第一突起部和第 ~■关起部相互挤压。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圆管形壳体,圆管形壳体被配置为在其中插入根据本发明的基座,圆管形壳体包括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分别在圆管形壳体的内壁上沿着圆管形壳体的轴面或与轴面平行的平面朝向彼此延伸;并且当在圆管形壳体中插入基座时,圆管形壳体的内壁与基座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中的每个的至少一部分互相挤压并且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分别与基座的矩形部的第一面中靠近第一长边缘的第一部分和靠近第二长边缘的第二部分相互挤压。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基座和根据本发明的圆管形壳体、设置于基座的矩形部的第一面上的发光体、用于驱动发光体的驱动部件、设置于圆管形壳体的第一轴向端的第一灯头、以及设置于圆管形壳体的第二轴向端的第二灯头。


参照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说明,会更加容易地理解本发明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附图中的部件只是为了示出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相同的或类似的技术特征或部件将采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相关技术的LED灯的主体的横截面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座的横截面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座与圆管形壳体配合前的截面示意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座与圆管形壳体配合后的截面示意图;以及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包括基座和圆管形壳体的灯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本发明的一个附图或一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征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其它附图或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征相结合。应当注意,为了清楚的目的,附图和说明中省略了与本发明无关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和处理的表示和描述。
以下将参照图2至图4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座5、圆柱形壳体I’。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座5的横截面图,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座5与圆管形壳体I’配合前的截面示意图,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座5与圆管形壳体I’配合后的截面示意图。
如图2至图4所示,基座5包括矩形部6、右侧固定部7a和左侧固定部7b。
由于图2至图4是横截面图,因而矩形部6沿着与纸平面垂直的方向延伸一定长度,即矩形的长边缘的长度。
在基座6的上表面上承载发光体。例如,在图2至图4所示的示例中,该发光体由PCB 3和多个LED 2组成。但是,应当理解到,由PCB 3和多个LED 2组成的发光体仅是示 例。根据需要,发光体可以是任意其他发光部件。
右侧固定部7a从矩形部6的右侧边缘起延伸,左侧固定部7b从矩形部6的左侧 边缘起延伸。当基座6被插入圆管形壳体I’时,右侧固定部7a和左侧固定部7b中的每个 与圆管形壳体I’的内壁相互挤压,并且矩形部6的上表面中靠近右侧边缘的部分9a与圆 管形壳体I’的内壁上的右侧突起部8a的下表面相互挤压,矩形部6的上表面中靠近左侧 边缘的部分%与圆管形I’的内壁上的左侧突起部Sb的下表面相互挤压,如图3和图4所/Jn ο
右侧突起部8a和左侧突起部8b分别在圆管形壳体I’的内壁上沿着圆管形壳体 I’的轴面或与轴面平行的平面朝向彼此延伸,如图3和4所示。
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右侧固定部7a和左侧固定部7b的横截面为弧形,该弧形的 曲率要小于圆管形壳体I’的圆形横截面的曲率。例如,右侧固定部7a和左侧固定部7b的 弧形的曲率可以略小于圆管形壳体I’的圆形横截面的曲率,从而基座5较容易被插入到圆 管形壳体I’中,并且右侧固定部7a和左侧固定部7b与圆管形壳体I’的内壁之间的挤压 力略小。或者,右侧固定部7a和左侧固定部7b的弧形的曲率可以比圆管形壳体I’的圆形 横截面的曲率小很多,从而基座5的右侧固定部7a和左侧固定部7b在被插入到圆管形壳 体I’时需要被更大地弯曲,并且右侧固定部7a和左侧固定部7b与圆管形壳体I’的内壁 之间的挤压力可能相应地增大。
右侧固定部7a和左侧固定部7b的横截面不一定是圆弧形。例如,在横截面图中, 右侧固定部7a可以与矩形部6呈一定角度(例如,90度)并且右侧固定部7a的横截面可 以呈直板形(未示出),而左侧固定部7b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弧形(如图2和图3所示)。或 者,在横截面图中,左侧固定部7b可以与矩形部6呈一定角度(例如,90度)并且左侧固定 部7b的横截面可以呈直板形(未示出),而右侧固定部7a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弧形(如图2 和图3所示)。或者,右侧固定部7a和左侧固定部7b均从矩形部6的相应边缘起延伸并且 右侧固定部7a和左侧固定部7b的横截面都呈直板形(未示出)。可以理解到,在右侧固 定部7a和左侧固定部7b的横截面呈直板形的情况下,当基座5被插入到圆管形壳体I’中 时,右侧固定部和左侧固定部7b可能不与圆管形壳体I’充分接触,换句话说,右侧固定 部7a和圆管形壳体I’内壁的接触区域以及左侧固定部7b和圆管形壳体I’内壁的接触区 域可能都是线状的。但线状的接触区域仍可以将基座5稳定地固定在圆管形壳体I’中。
可以理解,右侧固定部7a和左侧固定部7b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甚至是不规则形 状,只要右侧固定部7a和左侧固定部7b中的每个的至少一部分与圆管形壳体I’的内壁互 相挤压并且矩形部6的上表面中靠近右侧长边缘的部分9a和靠近左侧长边缘的部分9b分 别与圆管形壳体I’的内壁上的右侧突起部8a和左侧突起部8b相互挤压。
优选地,矩形部6、右侧固定部7a和左侧固定部7b可以一体形成。可选地,矩形部 6、右侧固定部7a和左侧固定部7b也可以被分体形成,然后被接合、粘合、或焊接在一起。
此外,圆管形壳体I’可以通过挤压工艺加工而成。圆管形壳体I’可以由适当材 料例如塑料(诸如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制成。
优选地,矩形部6、右侧固定部7a和左侧固定部7b可以由金属制成,金属诸如铜、 铁等。例如,可以通过弯曲工艺将金属薄片弯曲成基座5的形状。
当然,矩形部6、右侧固定部7a和左侧固定部7b也可以其他适当材料制成,例如塑 料(诸如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例如,可以通过挤出工艺将塑料加工成基座5 的形状。
以下将参照图5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包括基座5和圆管形壳体I’的灯 L0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包括基座5和圆管形壳体I ’的灯L的 分解图。如图5所示,灯L可以包括圆管形壳体I’、基座5、将被设置于基座5的矩形部上 的发光体(例如,安装有多个LED 2的PCB3)、用于驱动发光体的驱动器11、以及两个灯头 10。在安装好的灯L中,两个灯头10中的每个将被设置于圆管形壳体I’的相应轴向端。
可选地,如图5所示的灯L还可以包括两个环12。环12可以遮蔽灯头10的内部 结构,并可以使灯L看上去更加美观。
尽管如图5所示的灯L中的发光体为安装有多个LED 2的PCB 3,但根据需要,发 光体可以为任意其他适当的发光部件。
尽管基座5可能具有较长尺寸,但是由于基座5具有矩形部6和两个固定部(SP, 右侧固定部7a和左侧固定部7b),因而基座部5在被插入圆管形壳体I’之前和之后都不易 弯曲。
此外,在基座5由金属加工而成的情况下,由于金属的热导率高,因而金属可以将 来自发光体(例如,包括LED 2和PCB 3的发光体)的热量传导到圆柱形壳体I’,从而不会 将热量汇聚在发光体附近。通过这样的设计延长了发光体的使用寿命。
在右侧固定部7a和左侧固定部7b的横截面都是弧形的情况下,由于右侧固定部 7a和左侧固定部7b与圆管形壳体I’之间的接触表面积更大,因而基座5可以更好地固定 在圆管形壳体I’中,并且来自发光体的热量将被更多地传导到圆柱形壳体I’。通过这样的 设计也延长了发光体的使用寿命。
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以及“第N个”等表述是为了将所描述的特征在文 字上区分开,以清楚地描述本发明。因此,不应将其视为具有任何限定性的含义。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要素、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 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要素、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本发明及其优点,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超出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 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替代和变换。而且,本发明的范围不仅限于说明书 所描述的过程、设备、手段、方法和步骤的具体实施例。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从本发明 的公开内容将容易理解,根据本发明可以使用执行与在此的相应实施例基本相同的功能或 者获得与其基本相同的结果的、现有和将来要被开发的过程、设备、手段、方法或者步骤。因 此,所附的权利要求旨于在它们的范围内包括这样的过程、设备、手段、方法或者步骤。
权利要求
1.一种基座,所述基座被配置为承载发光体并被插入圆管形壳体中,所述基座包括 矩形部,被配置为在所述矩形部的第一面上承载所述发光体;以及 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分别被配置为在所述矩形部的第二面所朝向的空间中、从所述矩形部的第一长边缘和第二长边缘起延伸,使得当所述基座被插入所述圆管形壳体时,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中的每个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圆管形壳体的内壁互相挤压并且所述矩形部的第一面中靠近所述第一长边缘的第一部分和靠近所述第二长边缘的第二部分分别与所述圆管形壳体的内壁上的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相互挤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座,其中,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中的至少一个的、沿着与所述矩形部的短边缘平行的平面截取的截面为弧形,并且所述弧形的曲率小于所述圆管形壳体的横截面的曲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座,其中,所述矩形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一体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基座,其中,所述矩形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由金属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座,其中,所述金属为铜或铁。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基座,其中,所述矩形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由塑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座,其中,所述塑料为聚碳酸酯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8.—种圆管形壳体,所述圆管形壳体被配置为在其中插入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座,所述圆管形壳体包括 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分别在所述圆管形壳体的内壁上沿着所述圆管形壳体的轴面或与所述轴面平行的平面朝向彼此延伸;并且 当在所述圆管形壳体中插入所述基座时,所述圆管形壳体的内壁与所述基座的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中的每个的至少一部分互相挤压并且所述第一突起部和所述第二突起部分别与所述基座的所述矩形部的第一面中靠近所述第一长边缘的第一部分和靠近所述第二长边缘的第二部分相互挤压。
9.一种灯,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座;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圆管形壳体; 设置于所述基座的矩形部的第一面上的发光体; 用于驱动所述发光体的驱动部件; 设置于所述圆管形壳体的第一轴向端的第一灯头;以及 设置于所述圆管形壳体的第二轴向端的第二灯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灯,其中,所述发光体是安装有发光二极管的印刷电路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座、圆管形壳体以及包括基座和圆管形壳体的灯。根据本发明的基座被配置为承载发光体并被插入圆管形壳体中。基座包括矩形部,被配置为在矩形部的第一面上承载发光体;以及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分别被配置为在矩形部的第二面所朝向的空间中、从矩形部的第一长边缘和第二长边缘起延伸,使得当基座被插入圆管形壳体时,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中的每个的至少一部分与圆管形壳体的内壁互相挤压并且矩形部的第一面中靠近第一长边缘的第一部分和靠近第二长边缘的第二部分分别与圆管形壳体的内壁上的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相互挤压。
文档编号F21V21/00GK103017108SQ201110304989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7日
发明者叶泽生, 古念松, 米德尔·谢科, 刘全生 申请人:欧司朗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