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与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5542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光板与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模块,且特别是有关于可提高出光效率并改善视角与外观问题的导光板,以及应用此导光板的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在已知的导光板中,为了避免入射至导光板内部的光线于导光板内部进行全反射,进而导致较差的出光效率,一般会在与导光板的出光面相对的底面(亦可称之为反射面)设计有各式各样的微结构。在上述设置于导光板底面的各式各样的微结构中,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种微结构是以印刷或蚀刻方式所形成的凸点(亦即凸起微结构),通过凸点来改变光线于导光板内部的路径,进而减少产生全反射的机率,使导光板内部的光线能够由出光面射出。然而, 此微结构无法有效控制光线角度,仍有部分光线于导光板内产生全反射,所以出光效率依然不佳。此外,第二种微结构是以切削加工方式于导光板的底面形成多个具有特定角度的 V字型微型凹槽,其中这些微型凹槽的延伸方向是垂直于光源的入光方向。当光源产生的光线射入至导光板内部,光线会与上述的微型凹槽接触,通过这些微型凹槽的特定角度的设计,使光线与导光板的出光面接触时,其夹角的角度小于产生全反射的临界角,故导光板内部的光线可由出光面直接射出。虽然此微结构可有效控制光线角度,故其出光效率较高。 然而,采用此微结构的导光板通常会在出光面产生亮线或局部亮块等外观问题。因此,需要一种可同时兼顾出光效率并避免外观问题的新型导光板。

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种导光板及采用此导光板的背光模块,利用导光板的反射面所设置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入光面的多个凹槽,以及出光面上所设置的多个凸起或凹陷微结构,使导光板与采用此导光板的背光模块的辉度能够提升(提高出光效率),并改善视角与外观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导光板。此导光板包含本体及多个凸起或凹陷微结构,其中本体具有出光面、相对于出光面的反射面、以及邻设于出光面与反射面的入光面。而上述多个凸起或凹陷微结构是设置在出光面上,且反射面上设有连续或不连续形成的多个凹槽,其中这些凹槽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入光面。在一实施例中,每一该些凸起微结构或每一该些凹陷微结构是选自于由一柱状体、一角锥体及一半球体所组成的一群组。在一实施例中,每一该些凹槽的横切面为V字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块。此背光模块包含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中的导光板与光源。上述导光板包含本体及多个凸起或凹陷微结构,其中本体具有出光面、相对于出光面的反射面、以及邻设于出光面与反射面的入光面。而上述多个凸起或凹陷微结构是设置在出光面上,且反射面上设有连续或不连续形成的多个凹槽,其中这些凹槽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入光面。至于光源,除了设置在壳体中,还邻设于上述导光板的入光面。在另一实施例中,该导光板的每一该些凸起微结构或每一该些凹陷微结构是选自于由一柱状体、一角锥体及一半球体所组成的一群组。在另一实施例中,该导光板的每一该些凹槽的横切面为V字型。在另一实施例中,该光源为一冷阴极灯管、一热阴极灯管或一发光二极管。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透过提高导光板的出光效率,可降低采用此导光板的背光模块所需的光源数量,同时可减少膜片的使用数量,故可降低背光模块的成本,进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为了能够对本实用新型的观点有较佳的理解,请参照上述的详细说明并配合相应的附图。要强调的是,根据工业的标准常规,附图中的各种特征并未依比例绘示。事实上, 为清楚说明上述实施例,可任意地放大或缩小各种特征的尺寸。相关附图内容说明如下。图IA是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图IB是绘示沿着图IA中线1B-1B剖切的剖面示意图;图IC是绘示沿着图IA中线1C-1C剖切的剖面示意图;图ID是绘示图IA中导光板的反射面的底视示意图,其中凹槽是连续形成;图IE是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剖面示意图,其中凹槽是不连续形成;图2A是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导光板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图2B是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导光板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图3A是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图3B是绘示沿着图3A中线3B-3B剖切的剖面示意图;图3C是绘示沿着图3A中线3C-3C剖切的剖面示意图,其中凹槽是连续形成;图3D是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剖面示意图,其中凹槽是不连续形成。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0 背光模块102 壳体104 光源200 导光板202 出光面204 反射面206 入光面208 凸起微结构208a 凸起微结构208b 凸起微结构210 凹槽308 凸起微结构D 延伸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IA至图1D,其是分别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立体示意图、沿着图IA中线1B-1B剖切的剖面示意图、沿着图IA中线1C-1C剖切的剖面示意图、以及图IA中导光板的反射面的俯视示意图,其中凹槽是连续形成。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块100包含壳体102、导光板200及光源104。其中,壳体102主要是用以设置导光板200 与光源104,并提供保护的功能。因此,壳体102可利用金属材质加以制造,利用金属具有较佳强度的机械材料特性来达到保护的目的。另外,壳体102亦可由其它如强化塑料等材料制造而成,借此减少背光模块100整体的重量。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设置于壳体102中的导光板200包含有本体(未标示)及以下即将说明的多个凸起微结构208。然而,熟悉此技艺者在参照图IA至图ID后,应可无歧意地得知,在此实施例中,本体是实质为一立方体。在上述导光板200中,其本体具有出光面202、相对于出光面202的反射面204、以及邻设于出光面202与反射面204的入光面 206。其中,上述入光面206是用以接收来自于光源104的光线,当光线进入导光板200的内部后,部分光线由出光面202直接离开导光板200,而部分光线则与反射面204接触,并透过反射面204的反射,由出光面202直接离开导光板200。在上述的导光板200中,其出光面202上还设有多个凸起微结构208,其中这些凸起微结构208主要是用以分散由出光面202射出的光线。这些凸起微结构208的设计,可将由导光板200的出光面202离开的光线模糊化,避免光线过度集中产生亮线或局部亮块的外观问题。再者,导光板200反射面204上还设有多个凹槽210,其中这些凹槽210的延伸方向D(参见图1B)是垂直于入光面206。相较于已知技术中,反射面采用凸起微结构的技术,上述凹槽210的延伸方向D垂直于入光面206的设计,可较有效地控制由光源104射入导光板200中的光线的角度,而可提供较佳的出光效率。此外,相较于已知技术中,反射面采用延伸方向垂直于光源入光方向的V字型微型凹槽的技术,上述凹槽210的延伸方向D垂直于入光面206的设计,虽然无法对射入导光板200中的光线提供较佳的角度控制,亦即提供较差的出光效率。然而,相较于已知反射面采用V字型微型凹槽的技术,在本实用新型中,凹槽210的延伸方向D垂直于入光面206 的设计,可避免因出光角度集中所引发的亮线或局部亮块等外观问题。在此实施例中,凹槽 210是连续形成的,即两相邻凹槽210间没有间隔。然而,在又一实施例中,凹槽210亦可是不连续形成的,即两相邻凹槽210间有一间隔,如图IE所示。在图IA至图IE所示的实施例中,导光板200的每个凹槽210的横切面是实质为 V字型。然而,在其它特定的实施例中,导光板的每个凹槽的横切面可为其它如U字型的几何形状,其中每个凹槽的横切面的几何形状仅需能够将来自于入射面的光线反射至出光片即可,故其几何形状并不以第IA至IE图所示的实施例的几何形状为限。至于光源104,除了设置在壳体102中之外,其还邻设于上述导光板200的入光面 206(参见图1B),借此使得光源104所产生的光线能够入射至导光板200的内部。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光源104为多个发光二极管,其中发光二极管的数量,可根据背光模块100的设计需求加以调整。上述的光源104的种类并不以本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为限,在特定的实施例中, 光源104可为冷阴极灯管或热阴极灯管。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IA至图IC所示,导光板200的出光面202上的每个凸起微结构208是一半球体。然而,凸起微结构的几何形状并不以图IA至图IC所示的结构为限,其可例如为柱状体或角锥体。在图2A与图2B所示的实施例中,凸起微结构208a与凸起微结构208b是分别为圆形的柱状体与四角锥体。再者,上述凸起微结构208a与凸起微结构208b的柱状体与角锥体的亦可具有其它的几何形状,例如四方形的柱状体与三角锥体。在特定的实施例中,上述的凸起微结构208至208b是通过蚀刻方式加工所形成的结构。由于以蚀刻方式来形成上述的结构的技术已为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故不再于此加以详述。此外,上述的凸起微结构208至208b亦可以凹陷微结构来替代。请参照图3A至图 3C,其是分别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立体示意图、沿着图3A中线 3B-3B剖切的剖面示意图、沿着图3A中线3C-3C剖切的剖面示意图,其中凹槽是连续形成。 在又一实施例中,导光板200的出光面202更设有多个凹陷微结构308,其中这些凹陷微结构308的功用与前述的凸起微结构相同,主要是用以分散由出光面202射出的光线。这些凹陷微结构308的设计,可将由导光板200的出光面202离开的光线模糊化,避免光线过度集中产生亮线或局部亮块的外观问题。在此实施例中,凹槽210是连续形成的,即两相邻凹槽210间没有间隔。然而,在又一实施例中,凹槽210亦可是不连续形成的,即两相邻凹槽 210间有一间隔,如图3D所示。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200的出光面202上的每个凹陷微结构308是由出光面202向内凹陷的一半球体。然而,凹陷微结构的几何形状并不以图3A至图3D所示的结构为限,其可例如为由出光面202向内凹陷的柱状体或角锥体。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本体,其中该本体具有一出光面、相对于该出光面的一反射面及邻设于该出光面与该反射面的一入光面;以及多个凸起微结构或多个凹陷微结构,设置在该出光面上;其中该反射面上设有连续或不连续形成的多个凹槽,该些凹槽的延伸方向垂直于该入光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每一该些凸起微结构或每一该些凹陷微结构是选自于由一柱状体、一角锥体及一半球体所组成的一群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每一该些凹槽的横切面为V字型。
4.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壳体;一导光板,设置于该壳体中,其中该导光板包含一本体,其中该本体具有一出光面、相对于该出光面的一反射面及邻设于该出光面与该反射面的一入光面;以及多个凸起微结构或多个凹陷微结构,设置在该出光面上;其中该反射面上设有连续或不连续形成的多个凹槽,该些凹槽的延伸方向垂直于该入光面;以及一光源,设置于该壳体中,且邻设于该导光板的该入光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的每一该些凸起微结构或每一该些凹陷微结构是选自于由一柱状体、一角锥体及一半球体所组成的一群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的每一该些凹槽的横切面为V字型。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源为一冷阴极灯管、一热阴极灯管或一发光二极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导光板与背光模块,导光板包含本体与多个凸起或凹陷微结构,其中该本体具有出光面、相对于出光面的反射面、以及邻设于出光面与反射面的入光面。所述多个凸起或凹陷微结构是设置在出光面上,而反射面上则设有多个凹槽,且这些凹槽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的入光面。所述导光板可应用于背光模块中,其中导光板与光源是设置在一壳体中,且光源邻设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
文档编号F21V8/00GK202075447SQ20112020225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3日
发明者戴忠勇, 陈蔚轩 申请人:瑞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