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6078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光二极管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模块,尤其涉及一种使用多个不同电极而达到串联、并联效果的发光二极管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照明所需使用的灯源也越来越多元。传统上,照明的灯源以蜡烛、煤油灯为主,而随着科学的进步,灯泡、日光灯甚至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发光二极管 (Light Emitting Diode,LED)灯源,其技术也一日千里,逐渐取代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常用的必需品。以现今最热门的LED灯源来说,其使用的领域不再仅限于照明,其甚至可应用至广告、显示、检测或多媒体互动等领域,其可能应用的产品包括电视、笔记本电脑、电子书、 手机、MP3播放器等,非常多元。LED是一种半导体元件,其发光原理是外加电压,让电子与电洞在半导体内结合后,让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这个效果称做电致发光,其所发出的颜色是取决于组成的半导体原料其所释放的能量而决定。与传统灯源比起来LED有许多优点,包括低耗电量、更长的寿命、更坚固、体积较小并可更快速地被点亮而发光。然而,比起传统照明,多个LED结合而成的发光二极管模块即需要精准的电流与散热管理,因此在制造时,如何以统一规格的电极、电路布局方式来适用至不同产品、不同瓦数、不同LED数目的制造上需求,是本领域具有公知常识者努力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使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模块能以统一规格的电极、电路布局方式来适用至不同产品、不同瓦数、不同LED数目的制造上需求。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于加强发光二极管模块的电流、电压管理。为达上述及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模块,该发光二极管模块包括有多个互相间隔设置的灯体、多个第一电极及多个第二电极,该第一电极分布于多个灯体之间,每一灯体通过至少一导线而与至少一第一电极相耦接;每一第二电极均设置于两相邻第一电极之间,且该第二电极通过至少一导线而耦接于相邻的第一电极;其中,所述灯体、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分布于同一平面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模块,其中,该平面定义有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多个灯体于该第一方向上呈一直线排列,且于该第二方向上呈一直线排列或交错排列。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模块,其中,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互相垂直或相交呈一锐角。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模块,其中,该平面定义有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多个第一电极于该第一方向上呈一直线排列,且于该第二方向上呈一直线排列或交错排列。[001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模块,其中,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互相垂直或相交呈一锐角。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模块,其中,该平面定义有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多个第二电极于该第一方向上呈一直线排列,且于该第二方向上呈一直线排列或交错排列。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模块,其中,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互相垂直或相交呈一锐角。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模块,其中,该平面定义有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多个灯体沿该第一方向所设置的灯体数目与第二方向所设置的灯体数目不相等。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模块,其中,该平面定义有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多个第一电极沿该第一方向所设置的灯体数目与第二方向所设置的灯体数目不相等。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模块,其中,该平面定义有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多个第二电极沿该第一方向所设置的灯体数目与第二方向所设置的灯体数目不相等。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模块,其中,该平面定义有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该第一电极与该灯体沿该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呈一直线分布。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模块,其中,该平面定义有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沿该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呈一直线分布。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光二极管模块能使多晶设计的LED结构作各种连接方式的变化,因此在制造时能够以统一规格的电极或电路布局方式来适用至不同产品、 不同瓦数、不同LED数目的制造上需求,进而可以加强发光二极管模块的电流、电压管理。 其发光二极管模块的设置方法可视实际工厂生产作业条件而任意改变其顺序,故可适应于任意制程。为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示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图I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四晶设计的发光二极管模块示意图;图I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四晶设计的发光二极管模块立体图;图IC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四晶设计的发光二极管模块示意图;图ID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四晶设计的发光二极管模块示意图;图IE为本实用新型四晶设计的发光二极管模块在封装后的示意图;图2A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九晶设计的发光二极管模块示意图;图2B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九晶设计的发光二极管模块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十六晶设计的发光二极管模块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六晶设计的发光二极管模块示意图;图5A为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多晶设计的发光二极管模块示意图;图5B为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多晶设计的发光二极管模块在封装后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的多晶设计的发光二极管模块在封装后的示意图;[0033]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发光二极管模块的设置方法流程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2、3、4、6、7、8、9 发光二极管模块11、21、31、41、51、61、81 第一电极12、42、52、62、82 第二电极15,35 导线17A、17B、17C、17D、27、37、47、47A、47B、57、67、77、87 灯体18 基板Sl 第一方向S2:第二方向A、B、C、D:端点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A,图I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四晶设计的发光二极管模块示意图。如图IA所示,一发光二极管模块1,该发光二极管模块1包括有四个互相间隔设置的灯体(分别标示为17A、17B、17C、17D)、多个第一电极11及多个第二电极12。其中,四个灯体排列呈四边形结构(较佳为正方形),且每一灯体通常由一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所组成;一般而言,四个发光二极管群聚成一组,故通常称为四晶设计。该第一电极11分布于多个灯体之间,每一第一电极11可概略设计成长条棒状或 铃状,每一灯体均通过四条导线15而分别与两第一电极11相耦接。每一第二电极12均设置于两相邻第一电极11之间。如图IA所示,多个灯体、多个第一电极11与多个第二电极12分布于一平面(未标号)上,该平面定义有一第一方向Sl及一第二方向S2,该第一方向Sl与该第二方向S2互相垂直;多个灯体于该第一方向Sl上呈一直线排列,且于该第二方向S2上呈一直线排列;此外,多个第一电极11于该第一方向Sl上呈一直线排列,且于该第二方向S2上呈一直线排列;多个第二电极12于该第一方向Sl上呈一直线排列,且于该第二方向S2上呈一直线排列。如此,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模块1即可具有结构简单,规则重复排列的特点,故有利于大量生产制造,可收成本经济之效。而且,本实施例四晶设计的发光二极管模块1为了搭配不同产品或适用于不同的电路设计(Lay-out),其导线15的设计可具有多种不同的连接方式;例如该发光二极管模块1右下方的灯体17A可通过多条导线15而与右下方的两第一电极11相串联,并导通于A-A端点之间;左上方的灯体17B也可通过多条导线15而与左上方的另外两第一电极11相串联,并导通于B-B端点之间;而且, 右上与左下的两个灯体17C、17D即可通过多条导线15依次与第一电极11、第二电极12、第一电极11互相串联,并导通于C-C端点之间,因此该第二电极12分别通过四导线15而耦接于相邻的两第一电极11。如此,该四晶设计的发光二极管模块1在A-A端点、B-B端点、 C-C端点间,即可具有三组互相独立的串联线路。而且,如图IB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电极 11、第二电极12位于一基板18上,其可通过蚀刻、电镀或其他方法而设置于该基板18的上侧面;然后,四个灯体凸设于该基板18上,再通过多条导线15的连接,即可组装完成该发光二极管模块1。[0046]<第二实施例>当然,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实施例。请参阅图1C,图IC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四晶设计的发光二极管模块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相类似的结构便不再赘述。如图IC 所示,该发光二极管模块2下方的两灯体27通过三个第一电极21而串联于A-A端点的间, 因此,在A-A端点之间,其串接的顺序依次为第一电极21、灯体27、第一电极21、灯体27、第一电极21。还有,上方的两灯体27也通过三个第一电极21而串联于B-B端点之间,因此, 在B-B端点之间,其串接的顺序也与A-A端点间的串接方式相同。所以,该四晶设计的发光二极管模块在A-A端点、B-B端点间即可具有两组互相独立的串联线路。<第三实施例>又例如图ID的实施例,该发光二极管模块3右下方的灯体37可通过多条导线35 而与右下方的两第一电极31相串联,并导通于A-A端点之间;左上方的灯体37可通过多条导线35而与左上方的两第一电极31相串联,并导通于B-B端点之间;右上方的灯体37可通过多条导线35而与右上方的两第一电极31相串联,并导通于C-C端点之间;左下方的灯体37可通过多条导线35而与左下方的两第一电极31相串联,并导通于D-D端点之间。因此,该四晶设计的发光二极管模块3在A-A端点、B-B端点、C-C端点、D-D端点间即可具有四组互相独立的串联线路。最后,当不同结构设计的发光二极管模块3完成线路布局或组装后,即可进行封装制程,其封装制程后即如图IE所示。〈第四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在此还进一步揭露其他灯体数目的实施例。请参阅图2A,图2A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九晶设计的发光二极管模块示意图。该发光二极管模块4包括有九个规则且间距排列的灯体(分别标示为47、47A、47B),其因为由九个灯体47群聚成一组,故常通称为九晶设计。此外,除了多个灯体47在该第一方向Si、第二方向S2上呈一直线排列之外,多个第一电极41也在第一方向Si、第二方向S2上呈一直线排列,多个第二电极42也在第一方向Si、第二方向S2上呈一直线排列。所以,该第一电极41与该灯体47沿该第一方向Sl或第二方向S2呈一直线分布;该第一电极41与该第二电极42也沿该第一方向Sl或第二方向S2呈一直线分布。在本实施例中,该九晶设计的发光二极管模块4在A-A端点、 B-B端点、C-C端点、D-D端点间具有四组互相独立的串联线路;其中,D-D端间反复地通过多个第一电极41与第二电极42的互相连接而达到与该灯体47A、灯体47B相串联的目的。由此,本实用新型的发光二极管模块4可通过该第一电极41与该灯体47的直接耦接,或者第二电极42与该灯体47的间接耦接,而使多晶设计的LED结构作各种连接方式的变化,因此在制造时能够以统一规格的电极或电路布局方式来适用至不同产品、不同瓦数、不同LED数目的制造上需求,进而可以加强发光二极管模块4的电流、电压管理,非常实用。<第五实施例>请参阅图2B,图2B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九晶设计的发光二极管模块示意图。如图2B所示,该第一方向Sl与该第二方向S2相交呈一锐角(未标示),多个灯体57 沿该第二方向S2呈一直线排列,多个第一电极51沿该第二方向S2呈一直线排列,多个第二电极52也沿该第二方向S2呈一直线排列。[0056]<第六实施例>请参阅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十六晶设计的发光二极管模块示意图。如图3所示,十六个灯体67排列组成该发光二极管模块6。其中,所述灯体67、所述第一电极61、所述第二电极62均沿该第一方向Sl排列成一直线。另外,多个灯体67沿该第二方向S2呈现一左一右地交错排列,多个第一电极61也沿该第二方向S2呈现交错排列, 多个第二电极62也沿该第二方向S2呈现交错排列。<第七实施例>请参阅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六晶设计的发光二极管模块示意图。 如图4所示,该发光二极管模块7包括有六个灯体77,所述灯体77沿该第一方向Sl上设置 3个,沿该第二方向S2上设置2个,因此,多个灯体77沿该第一方向Sl所设置的灯体77数目与第二方向S2所设置的灯体数目不相等。<第八实施例>请同时参阅图5A与图5B,图5A为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多晶设计的发光二极管模块示意图。图5B为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多晶设计的发光二极管模块8在封装后的示意图。如图5A 5B所示,该发光二极管模块8的多个灯体87可排列在一直线上,因此,封装后的发光二极管模块8即可构成一长条状结构。而且,所述第一电极81沿该第一方向Sl所设置的数目可以是多个,而所述第一电极81沿第二方向S2所设置的数目仅为一个或两个,因此该第一电极81沿该第一方向Sl与沿该第二方向S2的设置数目并不相等。 相同的道理,该第二电极82沿该第一方向Sl与沿该第二方向S2的设置数目也不相等。<第九实施例>请参阅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的多晶设计的发光二极管模块在封装后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发光二极管模块9包括有排列于一平面上的多个灯体(未绘示),所述灯体可设置于一平面上而无限地延伸,因此若由远方看,本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模块9即可概略呈现为”面光源”。因此,如图7所示,上述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模块通过一发光二极管模块的设置方法而组装与设置,其步骤包括步骤Sl 将多个灯体间隔设置;步骤S2 将该第一电极分布设置于多个灯体之间;步骤S3 使每一灯体通过至少一导线而与至少一第一电极相耦接;步骤S4 使每一第二电极均设置于两相邻第一电极之间;步骤S5 将多个灯体于该第一方向上呈一直线排列;步骤S6 将多个灯体于该第二方向上呈一直线排列或交错排列;步骤S7 将多个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沿该第一方向呈一直线分布设置;步骤S8 将多个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沿该第二方向呈一直线分布设置。其中,图7所示的流程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设置方法的其中一实施例;实际上,上述步骤S2 S8还可视实际工厂生产作业条件而任意改变其顺序或省略其中某些步骤。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设置方法还具有适应于任意制程的优点。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发光二极管模块能使多晶设计的LED结构作各种连接方式的变化,因此在制造时能够以统一规格的电极或电路布局方式来适用至不同产品、不同瓦数、不同LED数目的制造上需求,进而可以加强发光二极管模块的电流、电压管理。其发光二极管模块的设置方法可视实际工厂生产作业条件而任意改变其顺序,故可适应于任意制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所作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发光二极管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互相间隔设置的灯体;多个第一电极,该第一电极分布于多个该灯体之间,每一该灯体通过至少一导线而与至少一该第一电极相耦接;及多个第二电极,每一该第二电极均设置于两相邻该第一电极之间,且该第二电极通过至少一导线而耦接于相邻的该第一电极;所述灯体、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分布于同一平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平面定义有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多个灯体于该第一方向上呈一直线排列,且于该第二方向上呈一直线排列或交错排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互相垂直或相交呈一锐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平面定义有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多个第一电极于该第一方向上呈一直线排列,且于该第二方向上呈一直线排列或交错排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互相垂直或相交呈一锐角。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平面定义有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多个第二电极于该第一方向上呈一直线排列,且于该第二方向上呈一直线排列或交错排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互相垂直或相交呈一锐角。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平面定义有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多个灯体沿该第一方向所设置的灯体数目与第二方向所设置的灯体数目不相等。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平面定义有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多个第一电极沿该第一方向所设置的灯体数目与第二方向所设置的灯体数目不相等。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平面定义有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多个第二电极沿该第一方向所设置的灯体数目与第二方向所设置的灯体数目不相等。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平面定义有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该第一电极与该灯体沿该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呈一直线分布。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平面定义有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沿该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呈一直线分布。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模块,该发光二极管模块包括有多个互相间隔设置的灯体、多个第一电极及多个第二电极,该第一电极分布于多个灯体之间,每一灯体通过至少一导线而与至少一第一电极相耦接;每一第二电极均设置于两相邻第一电极之间,且该第二电极通过至少一导线而耦接于相邻的第一电极;其中,所述灯体、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分布于同一平面上;藉此,本实用新型的发光二极管模块能够以统一规格的电极或电路布局方式来适用至不同产品、不同瓦数、不同LED数目的制造上需求。
文档编号F21V23/06GK202118629SQ20112021931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3日
发明者廖启维, 李恒彦, 王贤明, 陈逸勋, 黄建中 申请人:弘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