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灯条构造及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5511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光二极管灯条构造及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发光二极管灯条构造及背光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条构造及背光模块,特别是涉及一种使用两个互补色为一个光源组的发光二极管灯条构造及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是利用液晶材料的特性来显示图像的一种平板显示装置(flat panel display,FPD),其相较于其它显示装置而言更具轻薄、低驱动电压及低功耗等优点,已经成为整个消费市场上的主流产品。然而,液晶显示器的液晶材料无法自主发光,必须借助外在提供光源,因此液晶显示器中又另外设有背光模块以提供所需的光源。—般而言,背光模块可依其规模的要求,以灯管的位置做分类,发展出侧光式(Edge lighting)结构与直下型(Bottom lighting)结构。其中,侧光式结构的发光源为摆在侧边的单支光源;直下型结构的光源则放置于正下方。背光模块所用的灯管须具备亮度高及寿命长等特色,目前有冷阴极萤光灯管(Coldcathode fluorescent lamp, CCFL)、热阴极萤光灯管、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及电激发光(EL)等。其中,冷阴极萤光灯管具有高辉度、高效率、寿命长、高演色性等特性,加上圆柱状外形因此很容易与光反射组件组合成薄板状照明装置,因此,以冷阴极萤光灯管为主的背光源曾是背光模块的主流。然而,冷阴极萤光灯管由于管内含有汞蒸气,因此,在环保意识高涨的今天逐渐被趋势所淘汰。由于发光二极管(LED)做为背光光源比冷阴极荧光灯管(CCFL)具有节能环保等优势,因此以LED取代CCFL将是背光发展的趋势,业界通常称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构造为灯条(Light bar)。请参照图I所示,图I是一种现有发光二极管灯条构造的前视图。如图I所示,一发光二极管灯条构造90包含一约呈长条形的电路板91及多个发光二极管92,所述发光二极管92是排列在所述电路板91的上表面上,并通过多个焊点(未绘示)固定及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91。所述发光二极管灯条构造90的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92向一导光板(未绘示)的侧边射入光线,通过导光板特殊的反射作用后朝顶面输出光源,因此可以取代冷阴极萤光灯管的照射。虽然使用发光二极管作为背光源具有轻薄、环保、省电等等的优点,但是上述的现有发光二极管灯条仍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白光的发光二极管都是通过混光的手段形成的,例如用蓝色发光二极管激励发黄光的荧光体;用紫外发光二极管激励R. G. B荧光体;或利用红、绿、蓝3种发光二极管调整其个别亮度来达成白光。然而,由于制造上的各种条件及不易控制的因素,这样混光出来的发光二极管会具有色度的落差,因此在设计背光的时候,通常的做法是对发光二极管进行间隔混色,使达成白光。请参照图2所示,图2是另一种现有发光二极管灯条构造的前视图。如图2所示,一发光二极管灯条构造80包含一约呈长条形的电路板81,所述电路板81上替设有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82及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83。每一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82具有相同的色、度,每一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83也具有相同的色度,并且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82的色度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83的色度可混成白光。然而,按此现有方法,要使所混合的白色达到均匀一致,所选用的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82的色度必需要完成一致,以及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83的色度也必需要完成一致并能够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82的色度精准的调和,否则,在背光模块上会形成颜色出光不均的现象(Mura)。如此,使得发光二极管在材料上的挑选过于严格,容易形成材料的浪费,并且也难以控制不同背光模块间的色度一致。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条构造,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条构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背光模块的白色出光不均,以及色度难以控制的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条构造,所述发光二极管灯条构造包含一电路板;及多个光源组,排列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每个所述光源组包含一个第一发光二极管及一个第二发光二极管,在每个所述光源组中的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色度为互补。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另提供一种背光模块,所述背光模块包含一导光板;及一发光二极管灯条构造,所述发光二极管灯条构造设于所述导光板的侧边,并朝向所述导光板发射光线,所述发光二极管灯条构造包含一电路板;及多个光源组,排列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每个所述光源组包含一个第一发光二极管及一个第二发光二极管,在每个所述光源组中的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色度为互补。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色度在CIE坐标中偏蓝,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色度在CIE坐标中偏黄。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色度在CIE坐标中偏黄,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色度在CIE坐标中偏蓝。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光源组中的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呈上下接邻排列。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光源组中的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呈左右接邻排列。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光源组之间另插设有一第三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色度在CIE坐标中的白光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水平高度位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之间。本发明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灯条构造不必考虑其它的光源组所使用的色度,可使整个发光二极管灯条构造混成均匀一致的白光,不会在背光模块上形成颜色出光不均的现象。以及发光二极管的材料不致浪费,也能控制不同背光模块间的色度一致。

图I是一种现有发光二极管灯条构造的前视图。图2是另一种现有发光二极管灯条构造的前视图。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灯条构造的前视图。图4是本发明发光二极管灯条构造选用CIE坐标色度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灯条构造的前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上述目的、特征及优点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为让本发明上述目的、特征及优点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再者,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请参照图3所示,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灯条构造的前视图。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条构造10包含一电路板11及多个光源组12,所述多个光源组12排列设置于所述电路板11上。所述发光二极管灯条构造10设于一背光模块的一导光板(未绘示)的侧边,并朝向所述导光板发射光线。如图3所示,每个所述光源组12包含一个第一发光二极管12a及一个第二发光二极管12b。优选的,每一所述光源组12中的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12a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12b呈上下接邻排列;或者,每一所述光源组12中的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12a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12b也可呈左右接邻排列(未绘示)。关键之处在于,在每一所述光源组12中,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12a的色度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色度为互补。请参照图4所示,图4是本发明发光二极管灯条构造选用CIE坐标色度的示意图,此CIE坐标是业界普遍使用的色度标准,在此作为本发明选用互补色度的发光二极管的说明使用。图4中包含各种颜色光的的区域,主要是光的三原色红光R(Red)、绿光G(Green)及蓝光B(Blue)区域。另外,红光与绿光之间是偏黄光Y(Yellow)区域;绿光与蓝光之间是偏青光C(Cyan)区域;蓝光与红光之间是偏洋红光M(Magenta)区域;红光R、绿光G与蓝光B之间则是白光W(White)区域。白光发光二极管则是希望获得白光W区域的色度。请同时参照图3及图4所示,相对中间的白光W区域,图中偏蓝光的BI区域与偏黄光的Yl区域是对称的,也就是互为光的补色。因此,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12a的色度为BI,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12b的色度若为Y1,则可混合出两者之间的白光W。另外,相对中间的白光W区域,图中偏蓝光的B2区域与偏黄光的Y2区域是对称的,也就是互为光的补色。因此,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12a的色度为B2,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12b的色度若为Y2,则可混合出两者之间的白光W。再者,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灯条构造10中,由于每个单独的所述光源组12都可选择各自搭配的一组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12a及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12b的色度来混成所需的白光。也就是说,每一单独的所述光源组12可以不必考虑其它所述光源组12的情况,只要选用在CIE坐标中是互补的两种色度来组成所述光源组12,即可混成白光。因此,整个发光二极管灯条构造10可混成均匀一致的白光,不会在背光模块上形成颜色出光不均的现象(Mura)。并且,发光二极管材料不致浪费,也能控制不同背光模块间的
色度一致。本发明并不限定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12a的 色度及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12b的色度的具体数值,任何两种互补色混合可成为白光者,都可应用于本发明中。另外,本发明也不限定所述发光二极管12a,12b的种类,所述发光二极管12a,12b可以是用蓝色发光二极管激励发黄光的荧光体;用紫外发光二极管激励R. G. B荧光体;或利用红、绿、蓝3种发光二极管调整其个别亮度来达成的。请再参照图5所示,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灯条构造的前视图。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灯条构造10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灯条构造10大致相似,因此沿用相同的组件名称,但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源组12之间另插设有一第三发光二极管13,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13的色度在CIE坐标中的白光区。优选的,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13的水平高度位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12a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12b之间。通过在所述光源组12之间插设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13,可以进一步增加选用及排列发光二极管的弹性。另外,由于现有大尺寸液晶面板,若采用侧入式背光方式,发光二极管灯条的强度经常不足以满足发光强度的需要。因此,本发明第二实施例通过加强发光强度,使本发明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灯条构造10可以适用于大尺寸液晶面板的背光需求。综上所述,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发光二极管灯条混成白色容易形成颜色出光不均的现象。为使发光二极管灯条所混合的白色达到均匀一致,必需严格挑选材料,容易形成材料的浪费,并且也难以控制不同背光模块间的色度一致。本发明发光二极管灯条构造10设有多个光源组12,每个所述光源组12中包含一个第一发光二极管12a及一个第二发光二极管12b,并且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12a的色度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12b的色度为互补。因此,不必考虑其它的所述光源组12所使用的色度,可使整个发光二极管灯条构造10混成均匀一致的白光,不会在背光模块上形成颜色出光不均的现象;以及发光二极管的材料不致浪费,也能控制不同背光模块间的色度一致。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公开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包含于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及范围的修改及均等设置均包括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条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灯条构造包含一电路板;及 多个光源组,排列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每个所述光源组包含一个第一发光二极管及一个第二发光二极管,在每个所述光源组中的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色度为互补。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条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色度在CIE坐标中偏蓝,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色度在CIE坐标中偏黄。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条构造,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光源组中的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呈上下接邻排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条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之间另插设有一第三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色度在CIE坐标中的白光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条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水平高度位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之间。
6.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包含 一导光板;及 一发光二极管灯条构造,所述发光二极管灯条构造设于所述导光板的侧边,并朝向所述导光板发射光线,所述发光二极管灯条构造包含 一电路板;及 多个光源组,排列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每个所述光源组包含一个第一发光二极管及一个第二发光二极管,在每个所述光源组中的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色度为互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色度在CIE坐标中偏蓝,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色度在CIE坐标中偏黄。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光源组中的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呈上下接邻排列。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之间另插设有一第三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色度在CIE坐标中的白光区。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水平高度位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之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条构造及背光模块,所述发光二极管灯条构造设有多个光源组,每个所述光源组中包含一个第一发光二极管及一个第二发光二极管,并且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色度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色度为互补。因此,本发明发光二极管灯条构造不必考虑其它的光源组所使用的色度,可使整个发光二极管灯条构造混成均匀一致的白光,不会在背光模块上形成颜色出光不均的现象,以及发光二极管的材料不致浪费,也能控制不同背光模块间的色度一致。
文档编号F21S8/00GK102644880SQ20121009095
公开日2012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30日
发明者黄建发 申请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