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1463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照明装置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照明装置的结构,尤指基座以导热材质成型为薄片且呈卷轴的型式,并装设于由轻量材质制成的外壳内部的容置空间,达到辅助发光模块快速散热及轻量化的功效。
背景技术
现今环保意识高涨,各种装置及机具大多都以节省能源、效率高的方向发展。在照明设备上,过去被广为应用的灯泡,其极低的发光效率使耗电量居高不下,且运作时产生过高的废热,容易使灯丝烧毁造成折损率上升,而另一被广为应用的日光灯管,其发光时闪烁的情形亦会影响照明效果,且不论是灯泡或是日光灯管,主要材质均为玻璃,容易因拆装或 搬运不慎而破裂造成危险,且日光灯管破裂后,内部有毒的物质散至外部亦会造成污染。目前已有以发光二极管取代上述灯泡及日光灯管的趋势,因发光二极管拥有亮度足够且省电的优点,符合环保的要求,且主要材质为塑胶,拆装时亦较安全方便。请同时参阅图8及图9所示,分别为现有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及热传示意图,其图中所揭示的照明装置为具有散热座A、发光二极管模块B及外壳C,其散热座A是通过铝挤加工后制成断面为中空半圆形的铝质管体,并于其平壁面形成基板Al,该基板二侧分别设有扣轨A2,而基板Al的另侧形成半圆弧的散热壁A3,并于基板Al外侧表面装设有发光二极管模块B,再将外壳C的灯罩Cl通过分别凸设于灯罩Cl 二侧的凸条Cll嵌扣于二扣轨Al,最后将散热座A及灯罩Cl 二侧分别以盖体C2盖覆;当发光二极管模块B运作时,其所发出的热一部分扩散至灯罩方向,另一部分则会传导至基板Al,此部分的热沿着二扣轨A2继续传导至散热壁A3,另有一部分的热则通过空气对流被带至散热座A内部的中空部位,然而散热座A的管壁具有一定的厚度,热传导的效果不佳,且散热座A内部的中空部位没有对外的出口,使热气被累积在散热座A内,无法有效将热传至散热壁A3并散至外部,造成散热效果不佳,使照明装置较易烧毁,如果要增进此种结构的散热效能,则必需使用更多的材料,又将增加照明装置的体积及重量。因此,如何解决目前照明装置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与困扰,并造成照明装置容易烧毁的缺失及不便,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因此,创作人有鉴于上述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可降低照明装置重量的新型实用新型专利诞生。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照明装置的结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照明装置的结构,是包括有基座、至少一个发光模块及外壳,其中[0007]该基座是呈卷轴型式的薄片;及该至少一个发光模块装设于基座的表面,且包含有电路板,各电路板一侧表面设有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且各发光模块分别设有电性连接至外部电源的传输线;及该外壳包含有设置有收容基座及各发光模块的容置空间,并于外壳贯穿设有至少一个供各发光模块露出的开口。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基座为铝、铜或石墨的具有良好热传导性的材质。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至少一个发光模块是通过螺丝、铆钉、散热膏或焊接方式固
定于基座。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外壳为纸、竹、木、以金属或绝缘材质制成的网片或为铝合 金构成的材质。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外壳贯穿设有多个透孔。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外壳二侧分别装设有外盖。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各外盖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穿孔。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各外盖分别设有插接于电源插座的接头。本实用新型的基座以导热材质成型为薄片且呈卷轴的型式,并于基座表面设有至少一个发光模块,并利用传输线电性连接于外部电源,再将基座及各发光模块装设于由轻量材质制成的外壳的容置空间内,而外壳壁面贯穿设有使各发光模块露出的至少一个开口,及供空气流动的至少一个透孔,并于外壳二侧分别罩覆有外盖;通过薄片卷轴型式的导热基座,辅助各发光模块发出的热能够快速排散,且通过外壳的各透孔增加空气的流动性,提升导热基座的散热效果,而薄片卷轴型式的导热基座及轻量材质制成的外壳,能够使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的重量减轻,令拆装照明装置时更加方便、安全。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热传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使用状态参考图;图8为现有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9为现有技术实施例的热传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_基座;11-固定部;2_发光模块;21_电路板;22_发光二极管;211-固定元件;23_传输线;3-壳体;31_外壳;32_外盖;310_容置空间;311_开口 ;312-透孔;321_穿孔;322_接头;A_散热座;A1_基板;A2_扣轨;A3_散热壁;B_发光二极管模块;C-外壳;C1-灯罩;C11-凸条;C2-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结构装置及其构造,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便完全了解。请同时参阅图I至3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及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为包括有基座I、发光模块2及壳体3,故就本案的主要构件及特征详述如后,其中该基座I是以导热材质成型为薄片且呈卷轴的型式,其材质可为铝、铜、石墨或其他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的材料,并于外侧表面设有至少一个固定部11,各固定部11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发光模块2,各发光模块2包含有电路板21,并于各电路板21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22,且各电路板21分别设有传输线23,使各发光模块2通过传输线23电性连接于外部电源(如市电、发电机或蓄电池等),且各发光模块2是通过至少一个固定元件211固定于基座I的各固定部11,其各固定元件211为螺丝、铆钉或扣具等可供组装并固定的物件,而各发光模块2亦可通过散热膏直接粘合或直接焊接于基座I的表面,另,壳体3包含有外壳31及外盖32,其外壳31为纸、竹、木、铝合金或其他轻量材质,且呈中空的筒 状,于内部形成容置空间310,使基座I与各发光模块2装设其中,并于表面设有至少一个贯穿开口 311,令各发光模块2对正各开口 311并露出于各开口 311处,再于表面设有多个贯穿透孔312,使各发光模块2所发出的热传导至基座1,再利用各透孔312形成空气流通,使冷热空气交替,令热排散出照明装置,而各透孔312可呈圆形、椭圆形、矩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几何形状等造形,且外壳31 二侧分别装设有外盖32,并于各外盖32设有至少一个贯穿的穿孔321,使各发光模块2的各传输线23穿过穿孔321后延伸至本实用新型外部并电性连接于外部电源。上述的壳体3,其外壳31亦可以金属或绝缘材质制成的网片成型,其网孔拥有与各透孔312相同的空气流通辅助散热的功能。请参阅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3,其各外盖32分别设有日光灯管型式的接头322,令各发光模块2的各传输线23分别电性连接于各接头322,使本实用新型符合一般日光灯管的规格,供安装于日光灯座,能够加速普及率。请同时参阅图5-7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热传示意图、使用状态参考图及另一使用状态参考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发光装置运作时,发光模块2产生热,一部分的热直接扩散至外部,另一部分的热则传导并扩散至基座I的表层导热材料片,由于基座I为薄片状,能够快速将热传导并扩散至较大的面积,且基座I呈卷轴型式,各层导热片之间的距离不远,能够使表面的热通过空气对流至内层的导热片,同时导热片之间的空隙亦通过空气的流动将热排出基座1,而基座I的内层导热片的热再以相同的方式扩散并对流至更内层的导热片,使各发光模块2所发出的热被快速向外排散,且外壳31的各透孔312可使空气进出照明装置,以利热随着空气流动,形成冷热交替,辅助快速散热,使热不会堆积于各发光模块2,避免各发光二极管22烧毁;且薄片状卷轴型式的基座1,及以纸或网片制成的外壳31,可适时减少照明装置的重量,并依照需求组装于不同形式的预设灯座4,可方便拆装及调整照明方向。因此,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的结构,是通过导热材质成型为薄片且呈卷轴型式的基座1,并于基座I的固定部11装设有至少一个发光模块2,再将组合后的基座I及发光模块2装设于外壳31的容置空间310内,其外壳31是由轻量材质制成,并于表面设有贯穿的至少一个供发光模块2对正并露于外部的开口 311及多个供散热的透孔312,外壳31 二侧再分别以外盖32盖覆,可达到利用薄导热材料片将发光模块2所发出的热快速排散的目的,且基座I的导热片呈卷轴型式,各层导热片之间的空隙可令空气于其中对流,加速冷热空气交替作用,达到增加辅助散热的功效,并通过轻量材质制成的外壳31使照明装置的重量减轻,使拆装照明装置更加方便且安全,故举凡可达成前述效果的结构、装置皆应受本实用新型所涵盖,此种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 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合予陈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的结构,为可具有此项优点薄片状的铝、铜、石墨或其他具有良好热传导性的材质成型为卷轴型式的基座1,可将各发光模块2所发出的热快速排散,并利用外壳31的各透孔312使空气易于进出照明装置,加速冷热空气交替,令热能快速排散至照明装置外部,且薄片导热材料制成的基座I及纸、铝合金或其他轻量材质制成的外壳31,能有效降低本实用新型的重量,于拆装本实用新型时更加便利、安全。故,本实用新型为主要针对照明装置的结构进行设计,是通过薄片状的铝、铜、石墨或其他具有良好热传导性的材质成型为卷轴型式的基座,并于基座装设至少一个发光模块,再装设于由轻量材质制成的外壳内部的容置空间,而可达到薄片导热材料快速导热,且层状导热片之间的空隙可使空气对流为主要保护重点,且搭配设于外壳的各透孔增加空气流动性,乃仅使增加冷热空气交替,提升照明装置的散热效果的优势,并可通过以轻量材质制成的外壳降低照明装置的重量,但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合予陈明。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上述照明装置的结构于实施、使用时,为确实能达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实用新型诚为一实用性优异的研发,为符合新型专利的申请要件,依法提出申请。
权利要求1.一种照明装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是包括有基座、至少一个发光模块及外壳,其中 该基座是呈卷轴型式的薄片;及 该至少一个发光模块装设于基座的表面,且包含有电路板,各电路板一侧表面设有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且各发光模块分别设有电性连接至外部电源的传输线;及 该外壳包含有设置有收容基座及各发光模块的容置空间,并于外壳贯穿设有至少一个供各发光模块露出的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照明装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座为铝、铜或石墨的具有良好热传导性的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照明装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个发光模块是通过螺丝、铆钉、散热膏或焊接方式固定于基座。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照明装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外壳为纸、竹、木、以金属或绝缘材质制成的网片或为铝合金构成的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照明装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外壳贯穿设有多个透孔。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照明装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外壳二侧分别装设有外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装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各外盖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穿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装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各外盖分别设有插接于电源插座的接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照明装置的结构,包括有基座、发光模块及壳体,该基座是以导热材质成型为薄片且呈卷轴的型式,并于外侧表面设有至少一个发光模块,且各发光模块利用传输线电性连接于外部电源,再将基座及各发光模块装设于由轻量材质制成的外壳的容置空间内,而外壳壁面贯穿设有至少一个开口,使各发光模块位于各开口处,并于外壳二侧分别罩覆有外盖,其薄片卷轴状导热基座增加热扩散面积,达到辅助发光模块快速散热的目的,且薄片卷轴状导热基座及轻质外壳使照明装置的体积减小及重量减轻,使拆装照明装置更加方便、安全。
文档编号F21V29/00GK202546341SQ20122007514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日
发明者李克新 申请人:李克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