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装置及其散热片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1730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源装置及其散热片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光源装置及其散热片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光源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散热片组的光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科技的突飞猛进,计算机的运转速度不断地提高,连带地计算机主机内的电子元件(Electronic Element)的发热功率(Heat Generation Rate)亦不断地攀升。为了预防计算机主机内部的电子元件过热,导致电子元件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的失效,如何对计算机内部的电子元件提供足够的散热效能相形重要。[0003]举例来说,在计算机系统中,例如是中央处理器(Center Process Unit, CPU)、北桥芯片(North Bridge Chip)、南桥芯片(South Bridge Chip)或是其它发热源会配设于一主机板(Mother Board)上,现有技术为了能移除主机板上的在高速运转时所产生的热能, 通常会在这些发热源上配置散热模块,以对发热源进行散热。此外,随着节能科技的发展, 具有节能功效的LED模块或是其它发光模块上亦会配置散热模块。实用新型内容[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片组及应用其的光源装置,以期散热片组能有效地运用热对流作·业来对发光模块进行散热。[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片组,其适于沿一组装轴线来与一发热源(如发光模块、中央处理器等)相接,以对该发热源进行散热。该散热片组包括多个第一散热片以及多个第二散热片。各该第一散热片具有一第一本体、多个第一片体以及多个第一缺口,其中各该第一片体自该第一本体延伸出,且两相邻第一片体之间构成该第一缺口。 该些第二散热片沿该组装轴线与该些第一散热片相互叠合,各该第二散热片具有一第二本体、多个第二片体以及多个第二缺口,其中各该第二片体自该第二本体延伸出,且两相邻第二片体之间构成该第二缺口。[0006]承上所述,各该第一本体以及各该第二本体至少其中之一与该发热源相接,各该第二散热片是以该组装轴线为轴,且相对该第一散热片转动一第一角度来配置于所对应的该第一散热片上,使该第一缺口于该第二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与该第二缺口部分重叠,该第二缺口于该第一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与该第一缺口部分重叠。[0007]其中,各该第二散热片其第二片体投影于相邻的该第一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与该第一散热片其第一片体间的夹角为该第一角度。[0008]其中,两相邻的该些第一片体间的夹角大于该第一角度,两相邻的该些第二片体间的夹角大于该第一角度。[0009]其中,各该第一本体以及各该第二本体为圆形本体,而各该第一片体以及各该第二片体为长条状片体。[0010]其中,该第一缺口于该第二散热片的投影区域分别与该第二片体两侧的该第二缺口部分重叠,而该第二缺口于该第一散热片的投影区域分别与该第一片体两侧的该第一缺口部分重叠。[0011]其中,各该第一片体于该第二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位于该第二缺口中,各该第二片体于该第一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位于该第一缺口中。[0012]其中,该第二散热片为该第一散热片以该组装轴线为轴,且相对该第一散热片转动该第一角度的状态。[0013]其中,该些第一片体放射状地排列于该第一本体,该些第二片体放射状地排列于该第二本体,而两相邻的该些第一片体间的距离沿放射方向逐渐增加,两相邻的该些第二片体间的距离沿放射方向逐渐增加。[0014]其中,该第一散热片其第一本体于该第二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与该第二本体相重叠,而该第一片体自该第一本体延伸出的延伸长度大于该第二片体自该第二本体延伸出的延伸长度。[0015]其中,各该第一缺口为开放状缺口,而各该第二片体于该第一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使该第一缺口形成类封闭状态,各该第二缺口为开放状缺口,而各该第一片体于该第二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使该第二缺口形成类封闭状态。[0016]其中,该第一片体具有一第一部分以及一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的一端与该第一本体相接,该第二部分自该第一部分的另一端延伸出,该第二片体具有一第三部分以及一第四部分,该第三部分的一端与该第二本体相接,该第四部分自该第三部分的另一端延伸出。·[0017]其中,该第二部分于该第二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与该第四部分至少部分重叠,该第四部分于该第一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与该第二部分至少部分重叠。[0018]其中,两相邻的该第一片体其第二部分间的距离小于两相邻的该第一片体其第一部分间的距离,而两相邻的该第二片体其第四部分间的距离小于两相邻的该第二片体其第三部分间的距离。[0019]其中,与该第一本体相接的局部该第一部分于该第二散热片的投影区域和与该第二本体相接的局部该第三部分相贴近。[0020]其中,该第一片体以及该第二片体为“T”型片体、“Y”型片体、“干”型片体或是十字型片体。[0021]其中,该第二部分于该第二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使该第二缺口形成类封闭状态,该第四部分于该第一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使该第一缺口形成类封闭状态。[0022]其中,散热片组更包括多个第三散热片,沿该组装轴线与该些第一散热片以及该些第二散热片相互叠合,各该第三散热片具有一第三本体、至少一第三片体以及至少一第三缺口,各该第三片体自该第三本体延伸出,各该第三缺口位于两相邻的该些第三片体之间,各该第一本体、各该第二本体以及各该第三本体至少其中之一与该发热源相接,而各该第三散热片以该组装轴线为轴,且相对该第二散热片转动一第二角度来配置于所对应的该第一散热片或是该第二散热片上,使该第三缺口于该第一散热片的投影区域分别与该第一片体两侧的该第一缺口部分重叠,该第三缺口于该第二散热片的投影区域分别与该第二片体两侧的该第二缺口部分重叠。[0023]其中,各该第一缺口为开放状缺口,各该第二片体以及各该第三片体于该第一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使该些第一缺口形成类封闭状态,各该第二缺口为开放状缺口,各该第一8片体以及各该第三片体于该第二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使该些第二缺口形成类封闭状态,而各该第三缺口为开放状缺口,各该第一片体以及各该第二片体于该第三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使该些第三缺口形成类封闭状态。[0024]其中,各该第三散热片其第三片体与相邻的该第一散热片其第一片体间或是与相邻的该第二散热片其第二片体间的夹角为该第一角度或是该第二角度。[0025]其中,两相邻的该些第三片体间的夹角大于该第一角度或是该第二角度。[0026]其中,各该第三本体为圆形本体,而各该第三片体为长条状片体。[0027]其中,各该第三片体于该第一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位于该第一缺口中,且于该第二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位于该第二缺口中。[0028]其中,该第三散热片为该第二散热片以该组装轴线为轴,且相对该第二散热片转动该第二角度的状态。[0029]其中,该些第三片体放射状地排列于该第三本体,而两相邻的该些第三片体间的距离沿放射方向逐渐增加。[0030]其中,该第三散热片其第三本体于该第一散热片的投影区域至少部分与该第一本体相重叠,于该第二散热片的投影区域至少部分与该第二本体相重叠,而该第一片体自该第一本体延伸出的延伸长度大于该第二片体自该第二本体延伸出的延伸长度,该第二片体自该第二 本体延伸出的延伸长度大于该第三片体自该第三本体延伸出的延伸长度。[0031]本实用新型再提供一种光源装置,其适于对接于一电源接口。光源装置包括一发光模块以及一散热片组。发光模块适于发出光源,且产生热能。散热片组则沿一组装轴线来与该发光模块相接,以对该发光模块进行散热。该散热片组包括多个第一散热片以及多个第二散热片。各该第一散热片具有一第一本体、多个第一片体以及多个第一缺口,其中各该第一片体自该第一本体延伸出,且两相邻第一片体之间构成该第一缺口。该些第二散热片则沿该组装轴线与该些第一散热片相互叠合,各该第二散热片具有一第二本体、多个第二片体以及多个第二缺口,其中各该第二片体自该第二本体延伸出,且两相邻第二片体之间构成该第二缺口。[0032]承上所述,各该第一本体以及各该第二本体至少其中之一与该发光模块相接,而各该第二散热片是以该组装轴线为轴,且相对该第一散热片转动一第一角度来配置于所对应的该第一散热片上,使该第一缺口于该第二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与该第二缺口部分重叠, 该第二缺口于该第一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与该第一缺口部分重叠。[0033]其中,各该第二散热片其第二片体投影于相邻的该第一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与该第一散热片其第一片体间的夹角为该第一角度。[0034]其中,两相邻的该些第一片体间的夹角大于该第一角度,两相邻的该些第二片体间的夹角大于该第一角度。[0035]其中,各该第一本体以及各该第二本体为圆形本体,而各该第一片体以及各该第二片体为长条状片体。[0036]其中,该第一缺口于该第二散热片的投影区域分别与该第二片体两侧的该第二缺口部分重叠,而该第二缺口于该第一散热片的投影区域分别与该第一片体两侧的该第一缺口部分重叠。[0037]其中,各该第一片体于该第二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位于该第二缺口中,各该第二片体于该第一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位于该第一缺口中。[0038]其中,该第二散热片为该第一散热片以该组装轴线为轴,且相对该第一散热片转动该第一角度的状态。[0039]其中,该些第一片体放射状地排列于该第一本体,该些第二片体放射状地排列于该第二本体,而两相邻的该些第一片体间的距离沿放射方向逐渐增加,两相邻的该些第二片体间的距离沿放射方向逐渐增加。[0040]其中,该第一散热片其第一本体于该第二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与该第二本体相重叠,而该第一片体自该第一本体延伸出的延伸长度大于该第二片体自该第二本体延伸出的延伸长度。[0041]其中,各该第一缺口为开放状缺口,而各该第二片体于该第一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使该第一缺口形成类封闭状态,各该第二缺口为开放状缺口,而各该第一片体于该第二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使该第二缺口形成类封闭状态。[0042]其中,该第一片体具有一第一部分以及一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的一端与该第一本体相接,该第二部分自该第一部分的另一端延伸出,该第二片体具有一第三部分以及一第四部分,该第三部分的一端与该第二本体相接,该第四部分自该第三部分的另一端延伸出。[0043]其中,该第二部分于该第二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与该第四部分至少部分重叠,该第四部分于该第一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与该第二部分至少部分重叠。[0044]其中,两相邻的该第一片体其第二部分间的距离小于两相邻的该第一片体其第一部分间的距离,而两相邻的该第二片体其第四部分间的距离小于两相邻的该第二片体其第三部分间的距离。[0045]其中,与该第一本体相接的局部该第一部分于该第二散热片的投影区域和与该第二本体相接的局部该第三部分相贴近。[0046]其中,该第一片体以及该第二片体为“T”型片体、“Y”型片体、“干”型片体或是十字型片体。[0047]其中,该第二部分于该第二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使该第二缺口形成类封闭状态,该第四部分于该第一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使该第一缺口形成类封闭状态。[0048]其中,散热片组更包括多个第三散热片,沿该组装轴线与该些第一散热片以及该些第二散热片相互叠合,各该第三散热片具有一第三本体、至少一第三片体以及至少一第三缺口,各该第三片体自该第三本体延伸出,各该第三缺口位于两相邻的该些第三片体之间,各该第一本体、各该第二本体以及各该第三本体至少其中之一与该发光模块相接,而各该第三散热片是以该组装轴线为轴,且相对该第二散热片转动一第二角度来配置于所对应的该第一散热片或是该第二散热片上,使该第三缺口于该第二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与该第二缺口部分重叠,该第二缺口于该第三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与该第三缺口部分重叠。[0049]其中,该第三缺口于该第一散热片的投影区域分别与该第一片体两侧的该第一缺口部分重叠,该第三缺口于该第二散热片的投影区域分别与该第二片体两侧的该第二缺口部分重叠。[0050]其中,各该第一缺口为开放状缺口,各该第二片体以及各该第三片体于该第一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使该些第一缺口形成类封闭状态,各该第二缺口为开放状缺口,各该第一片体以及各该第三片体于该第二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使该些第二缺口形成类封闭状态,而各该第三缺口为开放状缺口,各该第一片体以及各该第二片体于该第三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使该些第三缺口形成类封闭状态。[0051]其中,各该第三散热片其第三片体与相邻的该第一散热片其第一片体间或是与相邻的该第二散热片其第二片体间的夹角为该第一角度或是该第二角度,该第三散热片为该第二散热片以该组装轴线为轴,且相对该第二散热片转动该第一角度的状态,且两相邻的该些第三片体间的夹角大于该第一角度或是该第二角度。[0052]其中,各该第三本体为圆形本体,而各该第三片体为长条状片体。[0053]其中,各该第三片体于该第一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位于该第一缺口中,且于该第二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位于该第二缺口中。[0054]其中,该些第三片体放射状地排列于该第三本体,而两相邻的该些第三片体间的距离沿放射方向逐渐增加。[0055]其中,该第三散热片其第三本体于该第一散热片的投影区域至少部分与该第一本体相重叠,于该第二散热片的投影区域至少部分与该第二本体相重叠,而该第一片体自该第一本体延伸出的延伸长度大于该第二片体自该第二本体延伸出的延伸长度,该第二片体自该第二本体延伸出的延伸长度大于该第三片体自该第三本体延伸出的延伸长度。[0056]其中,该发光模块包括一基板以及多个发光单元,该些发光单元配设于该基板的一面,该基板的另一面与该散热 片组相接。[0057]其中,该些发光单元为发光二极管(LED)。[0058]其中,光源装置更包括一连接件,该连接件的一端设有一导通部,另一端设有一对接部,该导通部耦接于该基板,而该对接部外露于该散热片组,且对接于该电源接口。[0059]其中,该第一本体以及该第二本体分别设有至少一导通穿孔,以供该导通部穿设。[0060]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片组由至少二种散热片相互叠合而组成,每一散热片主要是由一本体以及自本体延伸出的片体所构成。在本实用新型中,一散热片以组装轴线为轴,且相对该散热片转动一角度来配置于另一散热片上。其中,由于每一散热片上的两片体间形成有一缺口,而上述将一散热片转动一角度来配置于另一散热片上的设计使每一散热片上的片体的设计位置对应另一散热片的缺口的设计位置,即该散热片上的片体与另一散热片的缺口部分重叠。因此,当散热片受热时,本体与片体会遇热膨胀,连带地会使缺口面积收缩,进而驱使原存在于缺口区域的气体流动。同时空气遇热膨胀,(Vt=V0 (I + 1/273 t ),V t是气体在t度时的体积,V O是气体在0°C时的体积,如此一来,气体流动更快,立即产生一有效的热对流方式来对发光模块进行散热。此外,由于缺口左右两侧为同一散热片的片体,上下方为其它散热片的片体,因此更让原存在于缺口区域的气体受到更多外在环境影响,进而有更明显的流动现象,也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片组有更良好的散热效率。[0061]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62]图IA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光源装置的立体图。〔散热片相叠:散热片以及图2C的第三散热片相叠[0063]图IB绘示图IA的光源装置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0064]图IC绘示图IA的光源装置于R区域的放大图。[0065]图2A绘示图IA的散热片组其第一散热片的示意图。[0066]图2B绘示图IA的散热片组其第二散热片的示意图。[0067]图2C绘示图IA的散热片组其第三散热片的示意图。[0068]图2D绘示图2A的第一散热片、图2B的第二散热片以及图2C的第」 后的放大示意图。[0069]图2E绘示图2A的第一散热片、图2B的第后,第一片体、第二片体与第三片体间的放大示意图。[0070]图3A绘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散热片组其第一散热片的示意图。[0071]图3B绘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散热片组其第二散热片的示意图。[0072]图3C绘示图3A的第一散热片以及图3B的第二散热片相叠后的放大示意图。[0073]图4A绘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散热片组其第一散热片的示意图。[0074]图4B绘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散热片组其第二散热片的示意图。[0075]图4C绘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散热片组其第三散热片的示意图。[0076]图4D绘示图4A的第一散热片、图4B的第二散热片以及图4C的第三散热片相叠后的放大示意图。[0077]图5A绘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散热片组其第一散热片的示意图。[0078]图5B绘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散热片组其第二散热片的示意图。[0079]图5C绘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散热片组其第三散热片的示意图。[0080]图绘示图5A的第一散热片、图5B的第二散热片以及图5C的第三散热片相叠后的放大示意图。[0081]其中,附图标记[0082]I :光源装置[0083]10 :散热片组[0084]20 :发光模块[0085]22 :基板[0086]24 :发光单元[0087]30 :连接件[0088]32 :导通部[0089]34 :对接部[0090]100、100,、100”、100,” 第一散热片[0091]110、110’ 第一本体[0092]IlOa:导通穿孔[0093]120、120,、120”、120”,:第一片体[0094]122’ 第一部分[0095]124’ 第二部分[0096]130、130,、130” 第一缺口[0097]200、200,、200,,、200,” 第二散热片[0098]210、210,第二本体[0099]210a :导通穿孔[0100]220、220’、220”、220,”:第二片体[0101]222’ 第三部分[0102]224’ 第四部分[0103]230、230’、230”A-A-- :弟—:缺口[0104]300、300”、300,,,:第JΞ散热片[0105]310 :第三本体[0106]310a :导通穿孔[0107]320、320”、320’:,,:第J三片体[0108]330、330” :第三缺口[0109]Al :第一角度[0110]A2 :第二角度[0111]D1、D2、D3、D4 :距离[0112]L :组装轴线具体实施方式
[0113]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以下配合所附图式进行详细说明。[0114]图IA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光源装置的立体图,图IB绘示图IA的光源装置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IC绘示图IA的光源装置于R区域的放大图。请同时参考图1A、图 IB以及图1C,本实施例的光源装置I适于对接于一电源接口(未绘示),电源接口例如是嵌设于壁体或是其它电子设备的机体上。光源装置I主要包括一散热片组10以及发光模块20。其中,发光模块20可由一基板22以及多个发光单元24所组成,这些发光单元24是配设于基板22的一面,发光单元24例如是发光二极管(LED)或是其它适当的发光源,而基板 22的另一面系可与散热片组10相接。其中,由于发光模块20适于发出光源,且产生热能, 因此发光模块20需借由散热片组10来协助进行散热,进而避免发光模块20因温度过高而导致发光单元24损坏。下文中,本实用新型将针对散热片组10的组成构件以及构件间的连接关系做详细说明。[0115]散热片组10是沿着一组装轴线L与发光模块20相接,以对发光模块20进行散热。其中,散热片组10主要包括多个第一散热片100以及多个第二散热片200,并借由沿着组装轴线L相互叠合的方式进行组装。当然,散热片组10除了可包括第一散热片100以及第二散热片200之外,还可包括第三散热片300或是更多种属于本实用新型范畴的散热片, 本文在此并不作任何限制。其中,图1A、图IB以及图IC所示的散热片组10具有第一散热片100、第二散热片200以及第三散热片300,而本文在此先以三种散热片的实施方式为例进行说明。关于两种散热片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将在后续内容中进行说明。[0116]图2A绘示图IA的散热片组其第一散热片的示意图,图2B绘示图IA的散热片组其第二散热片的示意图,图2C绘示图IA的散热片组其第三散热片的示意图,图2D绘示图 2A的第一散热片、图2B的第二散热片以及图2C的第三散热片相叠后的放大示意图,而图132E绘示图2A的第一散热片、图2B的第二散热片以及图2C的第三散热片相叠后,第一片体、 第二片体与第三片体间的放大示意图。请再同时参考图2A、图2B、图2C、图2D以及图2E, 本实施例的第三散热片300是沿组装轴线L与第一散热片100以及第二散热片200相互叠合。其中,为让相互叠合后的第一片体120、第二片体220与第三片体320能清楚地被分辨出,图2D与图2E中的第一片体120以实线绘制,第二片体220以长虚线绘制,而第三片体 320以短虚线绘制。[0117]每一个第一散热片100具有一第一本体110、多个第一片体120以及多个第一缺口 130,每一个第一片体120自第一本体110延伸出,且例如是以放射状地排列于第一本体 110,两相邻第一片体120之间构成第一缺口 130。每一个第二散热片200则具有一第二本体210、多个第二片体220以及多个第二缺口 230,而两相邻第二片体220之间可构成第二缺口 230。这些第二片体220是自第二本体210延伸出,且例如是以放射状地排列于第二本体210。同样地,每一个第三散热片300则具有一第三本体310、多个第三片体320以及多个第三缺口 330,而两相邻第三片体320之间可构成第三缺口 330。这些第三片体320是自第三本体310延伸出,且例如是以放射状地排列于第三本体310。在本实施例中,两相邻的第一片体120间的距离沿放射方向逐渐增加,两相邻的第二片体220间的距离沿放射方向逐渐增加,而两相邻的第三片体310间的距离沿放射方向逐渐增加。[0118]此外,由于这些第一散热片100、这些第二散热片200以及第三散热片300是沿组装轴线L相互叠合,且在组装完成后适于与发光模块20相接,因此发光模块20与第一本体 110、第二本体210以及第三本体310其中之一相接,以借由热传导的方式将热源传递至每一个散热片其本体,并传递至所对应的片体,进而与外界的流体进行热对流作用,以进行散热作业。当然,在其它较佳实施例中,亦可依不同的设计方式来让发光模块20与第一本体 110、第二本体210以及第三本体310至少其中之一相接,本实用新型在此并不做任何限制。[0119]本实施例的第一本体110、第二本体210以及第三本体310例如是圆形本体,而第一片体120、第二片体220以及第三片体320例如是长条状片体。每一个第二散热片200是以组装轴线L为轴,且相对第一散热片100转动一第一角度Al来配置于所对应的第一散热片100上,两相邻的第一片体120间的夹角大于第一角度Al,即第二散热片200其第二片体 220投影于相邻的第一散热片100的投影区域与第一散热片100其第一片体120间的夹角为第一角度Al。此外,每一个第三散热片300是以组装轴线L为轴,且相对第二散热片200 转动一第二角度A2来配置于所对应的第二散热片200上,两相邻的第二片体220间的夹角大于第二角度A2,即每一第三散热片300其第三片体320投影于相邻的第二散热片200的投影区域与第二散热片200其第二片体220间的夹角为第二角度A2。[0120]上述设置使第一缺口 130于第二散热片200的投影区域与第二缺口 230部分重叠,第二缺口 230于第一散热片100的投影区域与第一缺口 130部分重叠。同样地,亦使第三缺口 330于第二散热片200的投影区域与第二缺口 230部分重叠,第二缺口 230于第三散热片300的投影区域与第三缺口 330部分重叠。亦即,第一散热片100的第一片体120、 第二散热片200的第二片体220以及第三散热片300的第三片体320设计于不同的相对位置上。第一散热片100的第一缺口 130、第二散热片200的第二缺口 230以及第三散热片 300的第三缺口 230设计于不同的相对位置上。[012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散热片200例如是第一散热片100以组装轴线L为轴,且相对第一散热片100转动第一角度Al的状态。第三散热片300例如是第二散热片200以组装轴线L为轴,且相对第二散热片200转动第二角度A2的状态。如此一来,仅需将第一散热片100以组装轴线L为轴转动第一角度Al即可达到第二散热片200的模式,将第一散热片 100以组装轴线L为轴转动第一角度Al加上第二角度A2即可达到第三散热片300的模式, 进行节省许多制作成本。当然,关于第二散热片200以及第三散热片300是否另须加工制作,本实用新型在此并不作任何限制。[0122]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一角度Al例如是等于第二角度A2,在依序叠合第一散热片 100、第二散热片200以及第三散热片300的模式下,每一第三散热片300其第三片体320 投影于第一散热片100的投影区域与该第一散热片100其第一片体120间的夹角亦可为第一角度Al,而两相邻的第三片体320间的夹角大于第一角度Al。另外,在其它较佳实施例中,第一角度Al亦可大于或是小于第二角度A2,凡所转动的角度界于两相邻的片体间的夹角,且让一散热片的片体于另一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位于另该散热片的缺口中皆属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畴,本文在此并不做任何限制。[0123]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散热片100其第一本体110于第二散热片200 的投影区域至少部分与第二本体210相重叠,而第一片体120自第一本体110延伸出的延伸长度可大于该第二片体自该第二本体延伸出的延伸长度。第三散热片300其第三本体 310于第二散热片200的投影区域至少部分与第二本体210相重叠,而该第二片体220自第二本体210延伸出的延伸长度例如是大于第三片体320自第三本体310延伸出的延伸长度。因此,在一组合单元依序叠合第一散热片100、第二散热片200以及第三散热片300,且另一叠合于此组合单元的另一组合单元又延续“自本体延伸出的片体长度逐渐缩短”的设计模式,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片组10即为一圆锥状。[0124]为使散热片组10呈圆锥状,除了可应用上述“自本体延伸出的片体长度逐渐缩短”的设计模式外,亦可在使第一本体110、第二本体210以及第三本体310之间适当的接触面积,以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效能的前提下,适当地缩小本体的外径,进而让散热片组10呈现一圆锥状的结构。当然,在其它较佳实施例的散热片组中,第一片体120自第一本体110 延伸出的延伸长度可等于第二片体220自第二本体210延伸出的延伸长度,亦可等于第三片体320自第三本体310延伸出的延伸长度。散热片组中的每一散热片除了可具有相同的片体沿伸长度的设计方式之外,亦可有其它适当的设计方式,本文在此并不作任何限制。[0125]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缺口 130于第二散热片200的投影区域例如是分别与第二片体220两侧的第二缺口 230部分重叠,第二缺口 230于第一散热片100的投影区域例如是分别与第一片体120两侧的第一缺口 130部分重叠,而第三缺口 330于第一散热片100 的投影区域分别与第一片体120两侧的第一缺口 130部分重叠,第三缺口 330于第二散热片200的投影区域分别与第二片体220两侧的第二缺口 230部分重叠。换言之,每一个第一片体120于第二散热片200的投影区域位于第二缺口 230中,每一个第二片体220于第一散热片100的投影区域位于第一缺口 130中。同样地,每一个第三片体320于第一散热片100的投影区域位于第一缺口 130中,且每一个第三片体320于第二散热片200的投影区域位于第二缺口 230中。[0126]由此可知,本实施例的第一片体120于第二散热片200的投影区域例如是位于第二缺口 230的中间区域,本实施例的第二片体220于第一散热片100的投影区域例如是位于第一缺口 130的中间区域,本实施例的第三片体320于第一散热片100的投影区域例如是位于第一缺口 130的中间区域,而本实施例的第三片体320于第二散热片200的投影区域例如是位于第二缺口 230的中间区域。即,第一散热片100的第一缺口 130于第二散热片200的投影区域涵盖第二片体220以及该第二片体220两侧的部分第二缺口 230,第二散热片200的第二缺口 230于第一散热片100的投影区域涵盖第一片体120以及该第一片体 120两侧的部分第一缺口 130,第三散热片300的第三缺口 330于第一散热片100的投影区域涵盖第一片体120以及该第一片体120两侧的部分第一缺口 130,而第三散热片300的第三缺口 330于第二散热片200的投影区域涵盖第二片体220以及该第二片体220两侧的部分第二缺口 230。[0127]如此一来,当散热片受热时,本体与片体会遇热膨胀,连带地会使缺口面积收缩, 又由于缺口左右两侧为同一散热片的片体,组装轴线的上方及下方为其它种类散热片的片体,这些片体的膨胀会让原存在于缺口区域的气体受到压迫,进而使该气体产生显著地的流动现象。详细地说,由本体传导至片体的热量会与存在于缺口区域的气体进行热对流作业,进而让缺口区域的气体温度升高,而这些片体的膨胀会让温度升高的气体受到压迫,而该气流的流动模式可经由沿着放射方向向上流至周遭环境,进而将热量移除至周遭环境 (图IC中以虚线流动方向绘示沿着放射方向移除热量的气流)。[0128]在将热量沿着放射方向移除至周遭环境同时,外界中温度较低的冷空气会沿着组装轴线L流至缺口区域,递补了上述流至外界的气体(图IC中以实线流动方向绘示沿着组装轴线流动的温度较低的气流),并再次进行与片体间的热对流作业,进而移除发光模块 20所产生的热量。经过这样持续循环的对流模式,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片组10即能有效地移除发光模块20所产生的热量,进而提升发光模块20的使用寿命。其中,沿着组装轴线L流入散热片组10的气流会明显地受到流动路径上的片体的分流,或是在流经片体后进行合流,而气流在被不断地强迫合流或是分流的过程中,即大幅地增加与散热片组10的热交换面积,进而提升散热片组10的散热效能。[0129]另一方面,光源装置I更可包括一连接件30,其沿着组装轴线L组装于散热片组 10,并与发光模块20耦接。连接件30的一端设有一导通部32,另一端设有一对接部34,导通部32可耦接于基板22,而对接部34适于外露于散热片组10,且对接于电源接口。当然, 为配合连接件30的设置,第一本体110、第二本体210以及第三本体310例如可分别设有至少一导通穿孔110a、210a以及310a,以供导通部32穿设。[0130]图3A绘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散热片组其第一散热片的示意图,图3B绘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散热片组其第二散热片的示意图,而图3C绘示图3A的第一散热片以及图3B的第二散热片相叠后的放大示意图。其中,为让相互叠合后的第一片体120’ 与第二片体220’能清楚地被分辨出,图3C中的第一片体120’以实线绘制,第二片体220’ 以虚线绘制。本实施例的散热片组即是由多个第一散热片100’以及多个第二散热片200’, 并借由上述的沿着组装轴线L相互叠合的方式进行组装。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主要的差异仅在于用以组成散热片组的散热片种类不同以及片体的设计方式不同,利用散热片来移除发光模块所产生的热量的热传导及热对流模式与上述实施例类似,故本实施例的图示仅绘示出组成散热片组的各种散热片以及这些散热片叠合后的示意图。[0131]承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片体120’以及第二片体220’例如为“T”型片体,其中每一个第一缺口 130’例如为开放状缺口,而每一个第二片体220’于第一散热片100’ 的投影区域使第一缺口 130’形成类封闭状态,每一个第二缺口 230’为开放状缺口,而每一个第一片体120’于第二散热片200’的投影区域使第二缺口 230’形成类封闭状态。即,第一片体120’于第二散热片200’的投影区域会与第二片体220’部分重叠,以让第二缺口 230’形成类封闭状态,而第二片体220’于第一散热片100’的投影区域会与第一片体120’ 部分重叠,以让第一缺口 130’形成类封闭状态。[0132]进一步地说,本实施例的第一片体120’例如是由一第一部分122’以及一第二部分124’所组成,第一部分122’的一端与第一本体110’相接,第二部分124’是自第一部分 122’的另一端延伸出。同样地,第二片体220’具有一第三部分222’以及一第四部分224’, 第三部分222’的一端与第二本体210’相接,第四部分224’是自第三部分222’的另一端延伸出。两相邻的第一片体120’其第二部分124’间的距离D2小于两相邻的第一片体120’ 其第一部分122’间的距离D1。同样地,两相邻的第二片体220’其第四部分224’间的距离 D4小于两相邻的第二片体220’其第三部分222’间的距离D3。[0133]其中,第二部分124’于第二散热片200’的投影区域与第四部分224’至少部分重叠,第二部分124’于第二散热片200’的投影区域会使第二缺口 230’形成类封闭状态,第四部分224’于第一散热片100’的投影区域与第二部分124’至少部分重叠,第四部分224’ 于第一散热片100’的投影区域会使第一缺口 130’形成类封闭状态。亦即,第一片体120’ 于第二散热片200’的投影区域会让第二缺口 230’形成类封闭状态,而第二片体220’于第一散热片100’的投影区域会让第一缺口 130’形成类封闭状态。[0134]值得一提的是,当散热片受热时,本体与片体会遇热膨胀,第一片体120’其第二部分124’以及第二片体220’其第四部分224’的设计会让第一缺口 130’以及第二缺口 230’ 的面积收缩得更显著,使得第一缺口 130’以及第二缺口 230’内的气体受到更显著地压迫, 进而该气体能产生更显著地的流动现象,以产生更佳的散热效能。其中,当两相邻的第一片体120’间的距离较小时,与第一本体110’相接的局部该第一部分122’于第二散热片200’ 的投影区域和与第二本体210’相接的局部第三部分222’相贴近。该紧密的排列方式使气流能更频繁地被分流或是合流,以更大幅地增加与散热片组的热交换面积。[0135]图4A绘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散热片组其第一散热片的示意图,图4B绘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散热片组其第二散热片的示意图,图4C绘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散热片组其第三散热片的示意图,而图4D绘示图4A的第一散热片、图4B的第二散热片以及图4C的第三散热片相叠后的放大示意图。其中,为让相互叠合后的第一片体 120”、第二片体220”与第三片体320”能清楚地被分辨出,图4D中的第一片体120”以实线绘制,第二片体220”以长虚线绘制,而第三片体320”以短虚线绘制。本实施例再以三种散热片的组成来进行说明,其中本实施例的第一片体120”、第二片体220”以及第三片体320” 例如为“干”型片体。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片间的排列与组成与图2A、图2B以及图2C所示的散热片类似,而每一片体的构成与图3A以及图3B所示的片体类似,同样由两个部分所构成,且第一片体120”、第二片体220”以及第三片体320”在叠合之后同样能借由让缺口形成类封闭状态。亦即,散热片组在由三种散热片构成的情况下,每一第一缺口 130”、第二缺口 230”以及第三缺口 330”可为开放状缺口,而第二片体220”以及第三片体320”于第一散热片100”的投影区域使第一缺口 130”形成类封闭状态。同样地,第一片体120”以及第三片体320”于第二散热片200”的投影区域使第二缺口 230”形成类封闭状态,而第一片体 120”以及第二片体220”于第三散热片300”的投影区域使第三缺口 330”形成类封闭状态, 进而让散热片于受热时,造成显著地的气体流动现象,以产生良好的散热效能。[0136]图5A绘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散热片组其第一散热片的示意图,图5B绘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散热片组其第二散热片的示意图,图5C绘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散热片组其第三散热片的示意图,而图绘示图5A的第一散热片、图5B的第二散热片以及图5C的第三散热片相叠后的放大示意图。本实施例同样以三种散热片(第一散热片100’”、第二散热片200’”以及第三散热片300’”)的组成来进行说明,其中为让相互叠合后的第一片体120’ ”、第二片体220’ ”与第三片体320’ ”能清楚地被分辨出,图中的第一片体120’ ”以实线绘制,第二片体220’ ”以长虚线绘制,而第三片体320’ ”以短虚线绘制。另外,本实施例的第一片体120’”、第二片体220’”以及第三片体320’”例如为“Y”型片体。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片间的排列与组成亦与图2A、图2B以及图2C所示的散热片类似,而每一片体的构成亦与图3A以及图3B所示的片体类似,同样由两个部分所构成,且第一片体120’ ”、第二片体220’ ”以及第三片体320’ ”在叠合之后同样能借由让缺口形成类封闭状态,进而让散热片于受热时,造成显著地的气体流动现象,以产生良好的散热效能。[0137]上述片体除了可以是“丨”型片体、“T”型片体、“Y”型片体、“干”型片体之外,亦可以是十字型片体或是其它适当形式的结构。其中,凡借由本体与片体的遇热膨胀来驱使缺口内的气体流动的设计皆属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畴,本文在此并不做任何限制。[013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片组由至少二种散热片相互叠合而组成,每一散热片主要是由一本体以及自本体延伸出的片体所构成。其中,每一散热片上的两片体间形成一缺口,每种散热片上的片体及缺口设计于不同的相对位置上,且让每种散热片上的片体的设计位置对应另一种散热片的缺口的设计位置,即该散热片上的片体与另一种散热片的缺口部分重叠。因此,当散热片受热时,本体与片体会遇热膨胀,连带地会使缺口面积收缩, 进而驱使原存在于缺口区域的气体流动。借由上述缺口结构的收缩现象驱使气流顺畅地将发光模块所产生的热量经由散热片组移除至周遭环境中,进而产生一有效地热对流方式来对发光模块进行散热。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片组在未搭配例如是风扇的产生强制对流的工具的情况下即能具有良好的散热效率。[0139]此外,由于缺口左右两侧为同一散热片的片体,上下方为其它散热片的片体,且一散热片的缺口亦可借由另一散热片其部分片体(如上述的第二部分以及第四部分)来局限其空间,进而让原存在于缺口区域的气体受到更多外在环境影响,进而有更明显的流动现象,也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片组有更良好的散热效率。另一方面,在本实用新型中,外界中温度较低的冷空气会沿着组装轴线L流至缺口区域,递补了上述移除热量并流至外界的气体,而在该温度较低的冷空气流入散热片组的过程中,气流会明显地受到流动路径上的片体的分流,或是在流经片体后的合流。气流在被不断地强迫合流或是分流的过程中,即大幅地增加与散热片组的热交换面积,增加移除热量的速率,进而提升散热片组的散热效能。 因此,在为达到一定照明亮度的设计下,本实用新型可搭配较少量且功率或瓦数较高的发光单元,而借由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片组的辅助来进行良好的散热作业,进而让本实用新型的光源装置在搭载功率或瓦数较高的发光单元的情况下可保有较长的使用寿命。[0140]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散热片组,适于沿一组装轴线来与一发热源相接,以对该发热源进行散热,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第一散热片,各该第一散热片具有一第一本体、多个第一片体以及多个第一缺口, 其中各该第一片体自该第一本体延伸出,且两相邻第一片体之间构成该第一缺口 ;以及多个第二散热片,沿该组装轴线与该些第一散热片相互叠合,各该第二散热片具有一第二本体、多个第二片体以及多个第二缺口,其中各该第二片体自该第二本体延伸出,且两相邻第二片体之间构成该第二缺口;其中,各该第一本体以及各该第二本体至少其中之一与该发热源相接,各该第二散热片是以该组装轴线为轴,且相对该第一散热片转动一第一角度来配置于所对应的该第一散热片上,使该第一缺口于该第二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与该第二缺口部分重叠,该第二缺口于该第一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与该第一缺口部分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散热片组,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二散热片其第二片体投影于相邻的该第一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与该第一散热片其第一片体间的夹角为该第一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散热片组,其特征在于,两相邻的该些第一片体间的夹角大于该第一角度,两相邻的该些第二片体间的夹角大于该第一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散热片组,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本体以及各该第二本体为圆形本体,各该第一片体以及各该第二片体为长条状片体。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散热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缺口于该第二散热片的投影区域分别与该第二片体两侧的该第二缺口部分重叠,该第二缺口于该第一散热片的投影区域分别与该第一片体两侧的该第一缺口部分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散热片组,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片体于该第二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位于该第二缺口中,各该第二片体于该第一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位于该第一缺口中。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散热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散热片为该第一散热片以该组装轴线为轴,且相对该第一散热片转动该第一角度的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散热片组,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片体放射状地排列于该第一本体,该些第二片体放射状地排列于该第二本体,两相邻的该些第一片体间的距离沿放射方向逐渐增加,两相邻的该些第二片体间的距离沿放射方向逐渐增加。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散热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散热片其第一本体于该第二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与该第二本体相重叠,该第一片体自该第一本体延伸出的延伸长度大于该第二片体自该第二本体延伸出的延伸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散热片组,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缺口为开放状缺口,各该第二片体于该第一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使该第一缺口形成类封闭状态,各该第二缺口为开放状缺口,各该第一片体于该第二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使该第二缺口形成类封闭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散热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片体具有一第一部分以及一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的一端与该第一本体相接,该第二部分自该第一部分的另一端延伸出,该第二片体具有一第三部分以及一第四部分,该第三部分的一端与该第二本体相接,该第四部分自该第三部分的另一端延伸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散热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部分于该第二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与该第四部分至少部分重叠,该第四部分于该第一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与该第二部分至少部分重叠。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散热片组,其特征在于,两相邻的该第一片体其第二部分间的距离小于两相邻的该第一片体其第一部分间的距离,两相邻的该第二片体其第四部分间的距离小于两相邻的该第二片体其第三部分间的距离。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散热片组,其特征在于,与该第一本体相接的局部该第一部分于该第二散热片的投影区域和与该第二本体相接的局部该第三部分相贴近。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散热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片体以及该第二片体为“T” 型片体、“Y”型片体、“干”型片体或是十字型片体。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散热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部分于该第二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使该第二缺口形成类封闭状态,该第四部分于该第一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使该第一缺口形成类封闭状态。
1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散热片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多个第三散热片,沿该组装轴线与该些第一散热片以及该些第二散热片相互叠合,各该第三散热片具有一第三本体、 至少一第三片体以及至少一第三缺口,各该第三片体自该第三本体延伸出,各该第三缺口位于两相邻的该些第三片体之间,各该第一本体、各该第二本体以及各该第三本体至少其中之一与该发热源相接,各该第三散热片以该组装轴线为轴,且相对该第二散热片转动一第二角度来配置于所对应的该第一散热片或是该第二散热片上,使该第三缺口于该第一散热片的投影区域分别与该第一片体两侧的该第一缺口部分重叠,该第三缺口于该第二散热片的投影区域分别与该第二片体两侧的该第二缺口部分重叠。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散热片组,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缺口为开放状缺口,各该第二片体以及各该第三片体于该第一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使该些第一缺口形成类封闭状态, 各该第二缺口为开放状缺口,各该第一片体以及各该第三片体于该第二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使该些第二缺口形成类封闭状态,各该第三缺口为开放状缺口,各该第一片体以及各该第二片体于该第三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使该些第三缺口形成类封闭状态。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散热片组,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三散热片其第三片体与相邻的该第一散热片其第一片体间或是与相邻的该第二散热片其第二片体间的夹角为该第一角度或是该第二角度。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散热片组,其特征在于,两相邻的该些第三片体间的夹角大于该第一角度或是该第二角度。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散热片组,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三本体为圆形本体,各该第三片体为长条状片体。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散热片组,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三片体于该第一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位于该第一缺口中,且于该第二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位于该第二缺口中。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散热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散热片为该第二散热片以该组装轴线为轴,且相对该第二散热片转动该第二角度的状态。
24.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散热片组,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三片体放射状地排列于该第三本体,两相邻的该些第三片体间的距离沿放射方向逐渐增加。
25.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散热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散热片的第三本体于该第一散热片的投影区域至少部分与该第一本体相重叠,于该第二散热片的投影区域至少部分与该第二本体相重叠,该第一片体自该第一本体延伸出的延伸长度大于该第二片体自该第二本体延伸出的延伸长度,该第二片体自该第二本体延伸出的延伸长度大于该第三片体自该第三本体延伸出的延伸长度。
26.一种光源装置,适于对接于一电源接口,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发光模块,适于发出光源,且产生热能;一散热片组,沿一组装轴线来与该发光模块相接,以对该发光模块进行散热,该散热片组包括多个第一散热片,各该第一散热片具有一第一本体、多个第一片体以及多个第一缺口, 其中各该第一片体自该第一本体延伸出,且两相邻第一片体之间构成该第一缺口 ;以及多个第二散热片,沿该组装轴线与该些第一散热片相互叠合,各该第二散热片具有一第二本体、多个第二片体以及多个第二缺口,其中各该第二片体自该第二本体延伸出,且两相邻第二片体之间构成该第二缺口;其中,各该第一本体以及各该第二本体至少其中之一与该发光模块相接,各该第二散热片是以该组装轴线为轴,且相对该第一散热片转动一第一角度来配置于所对应的该第一散热片上,使该第一缺口于该第二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与该第二缺口部分重叠,该第二缺口于该第一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与该第一缺口部分重叠。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二散热片其第二片体投影于相邻的该第一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与该第一散热片其第一片体间的夹角为该第一角度。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相邻的该些第一片体间的夹角大于该第一角度,两相邻的该些第二片体间的夹角大于该第一角度。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本体以及各该第二本体为圆形本体,各该第一片体以及各该第二片体为长条状片体。
30.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缺口于该第二散热片的投影区域分别与该第二片体两侧的该第二缺口部分重叠,该第二缺口于该第一散热片的投影区域分别与该第一片体两侧的该第一缺口部分重叠。
31.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片体于该第二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位于该第二缺口中,各该第二片体于该第一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位于该第一缺口中。
32.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散热片为该第一散热片以该组装轴线为轴,且相对该第一散热片转动该第一角度的状态。
33.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片体放射状地排列于该第一本体,该些第二片体放射状地排列于该第二本体,两相邻的该些第一片体间的距离沿放射方向逐渐增加,两相邻的该些第二片体间的距离沿放射方向逐渐增加。
34.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散热片其第一本体于该第二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与该第二本体相重叠,该第一片体自该第一本体延伸出的延伸长度大于该第二片体自该第二本体延伸出的延伸长度。
35.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缺口为开放状缺口,各该第二片体于该第一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使该第一缺口形成类封闭状态,各该第二缺口为开放状缺口,各该第一片体于该第二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使该第二缺口形成类封闭状态。
36.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片体具有一第一部分以及一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的一端与该第一本体相接,该第二部分自该第一部分的另一端延伸出,该第二片体具有一第三部分以及一第四部分,该第三部分的一端与该第二本体相接, 该第四部分自该第三部分的另一端延伸出。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部分于该第二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与该第四部分至少部分重叠,该第四部分于该第一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与该第二部分至少部分重叠。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相邻的该第一片体其第二部分间的距离小于两相邻的该第一片体其第一部分间的距离,两相邻的该第二片体其第四部分间的距离小于两相邻的该第二片体其第三部分间的距离。
39.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与该第一本体相接的局部该第一部分于该第二散热片的投影区域和与该第二本体相接的局部该第三部分相贴近。
40.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片体以及该第二片体为“T” 型片体、“Y”型片体、“干”型片体或是十字型片体。
41.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部分于该第二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使该第二缺口形成类封闭状态,该第四部分于该第一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使该第一缺口形成类封闭状态。
42.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散热片组更包括多个第三散热片, 沿该组装轴线与该些第一散热片以及该些第二散热片相互叠合,各该第三散热片具有一第三本体、至少一第三片体以及至少一第三缺口,各该第三片体自该第三本体延伸出,各该第三缺口位于两相邻的该些第三片体之间,各该第一本体、各该第二本体以及各该第三本体至少其中之一与该发光模块相接,各该第三散热片是以该组装轴线为轴,且相对该第二散热片转动一第二角度来配置于所对应的该第一散热片或是该第二散热片上,使该第三缺口于该第二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与该第二缺口部分重叠,该第二缺口于该第三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与该第三缺口部分重叠。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三缺口于该第一散热片的投影区域分别与该第一片体两侧的该第一缺口部分重叠,该第三缺口于该第二散热片的投影区域分别与该第二片体两侧的该第二缺口部分重叠。
44.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缺口为开放状缺口,各该第二片体以及各该第三片体于该第一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使该些第一缺口形成类封闭状态, 各该第二缺口为开放状缺口,各该第一片体以及各该第三片体于该第二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使该些第二缺口形成类封闭状态,各该第三缺口为开放状缺口,各该第一片体以及各该第二片体于该第三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使该些第三缺口形成类封闭状态。
45.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三散热片其第三片体与相邻的该第一散热片其第一片体间或是与相邻的该第二散热片其第二片体间的夹角为该第一角度或是该第二角度,该第三散热片为该第二散热片以该组装轴线为轴,且相对该第二散热片转动该第一角度的状态,且两相邻的该些第三片体间的夹角大于该第一角度或是该第二角度。
46.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三本体为圆形本体,各该第三片体为长条状片体。
47.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三片体于该第一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位于该第一缺口中,且于该第二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位于该第二缺口中。
48.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三片体放射状地排列于该第三本体,两相邻的该些第三片体间的距离沿放射方向逐渐增加。
49.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三散热片的第三本体于该第一散热片的投影区域至少部分与该第一本体相重叠,于该第二散热片的投影区域至少部分与该第二本体相重叠,该第一片体自该第一本体延伸出的延伸长度大于该第二片体自该第二本体延伸出的延伸长度,该第二片体自该第二本体延伸出的延伸长度大于该第三片体自该第三本体延伸出的延伸长度。
50.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光模块包括一基板以及多个发光单元,该些发光单元配设于该基板的一面,该基板的另一面与该散热片组相接。
51.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发光单元为发光二极管。
52.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连接件,该连接件的一端设有一导通部,另一端设有一对接部,该导通部耦接于该基板,该对接部外露于该散热片组,且对接于该电源接口。
5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本体以及该第二本体分别设有至少一导通穿孔,以供该导通部穿设。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源装置,包括一发光模块及一散热片组。散热片组包括多个第一及第二散热片。第一散热片有一第一本体、多个自第一本体延伸出的第一片体及两相邻第一片体间的第一缺口。第二散热片沿一轴线与第一散热片叠合,第二散热片有一第二本体、多个自第二本体延伸出的第二片体及两相邻第二片体间的第二缺口。第一及第二本体至少其中之一与发光模块相接,第二散热片以轴线为轴,相对第一散热片转动一角度设于所对应的第一散热片,使第一缺口于第二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与第二缺口部分重叠,第二缺口于第一散热片的投影区域与第一缺口部分重叠。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光源装置及其散热片组,能有效地运用热对流作业来对发光模块进行散热。
文档编号F21S2/00GK202747297SQ20122044838
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4日
发明者陈晃涵 申请人:陈晃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