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852477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光源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能够抑制光源装置的照明特性依赖于温度而变化。本发明包括发光部(3);导光体(4),该导光体(4)在中央具有中心轴方向为长边方向的柱状部,对从发光部(3)入射到端面的光向柱状部的长边方向进行导光,使其从柱状部的侧面射出;导光体托架(5),该导光体托架(5)覆盖导光体(4)的除端面的至少一部分以外的端部;以及支承部(7),该支承部(7)形成有从一个面贯穿到另一个面的贯通孔,在贯通孔的一个面的第1开口侧以可沿长边方向滑动的方式保持导光体托架(5)的端部,或者,使导光体托架(5)的端部在第1开口的内部或第1开口上沿长边方向进行伸缩,使来自发光部(3)的光经由贯通孔的另一个面的第2开口入射到导光体(4),或者,在第2开口配置发光部(3),在第1开口与第2开口之间保持与发光部(3)的规定的间隔来支承滤光片(6)。
【专利说明】光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使用导光体的光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作为图像读取装置的照明中所使用的光源装置,存在有以下光源装置,即: 在沿图像读取装置的主扫描方向延伸的透明的导光体的端部配置LED等光源,使光射入, 并使光从光入射的导光体的侧面射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4)。该光源装置是所谓的 边光方式的光源装置。
[0003] 专利文献1的读取装置中,导光体具有柱状部,来自发光元件的光从该柱状部的 端部射入,在该柱状部的端部附近具有凸部,该凸部向大致垂直于该柱状部的长边方向突 出。托架具有与凸部卡合的卡合部。卡合部以在导光体的长边方向上夹住凸部的方式进行 卡合,在导光体与外框的相对位置因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下,凸部可相对于卡合部进行 移动。
[0004] 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光源装置中,以与导光体的端面相对的方式配置滤光片。此 夕卜,在专利文献3和4所记载的光源装置中,实施针对因导光体的周围的温度变化而引起的 膨胀或收缩的对策。另外,存在有如专利文献2和3所记载的那样在导光体的两个端面配 置光源的结构、如专利文献4那样在导光体的一个端面配置光源的结构。
[0005] 作为在导光体的一个端面配置光源的光源装置的示例,可列举出其他专利文献 5?9。相对于如专利文献5所记载的那样的导光体,存在有如专利文献6?9所记载的那 样的导光体的端部弯曲的结构。并且,如专利文献9的图10所记载的那样,导光体的两个 端部发生弯曲,在该弯曲的导光体的两个端面配置光源。
[0006] 作为其他的用于图像读取装置的照明的光源装置,存在有在图像读取装置的主扫 描方向上排列多个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等光源的光源装置(例如, 参照专利文献10、11、12)。专利文献10和11中记载有通过导光构件对从LED射出的光进 行导光,使其向反射板进行照射。此外,专利文献12中记载有使从LED射出的光向发射板 进行照射。该光源装置是所谓的LED阵列方式的光源装置。
[0007] 专利文献10、11、12中还存在有与构成图像读取装置的成像光学系统的反射板 (第1反射镜)相关的记载。特别是在专利文献11的图5中揭示了由图像读取装置的支架 支承的反射板(第1反射镜)。
[0008] 对于由图像读取装置的支架支承的反射板(第1反射镜),专利文献13和14中有 记载。专利文献13和14中对反射板(第1反射镜)的两个端部进行支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0009] 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2010-283436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特开2008-28617号公报 专利文献3 :日本专利特开2010-103742号公报 专利文献4 :日本专利特开2011-61411号公报 专利文献5 :日本专利特开2006-85975号公报 专利文献6 :日本专利特开2010-21983号公报 专利文献7 :日本专利特开2007-201845号公报 专利文献8 :日本专利特开2004-266313号公报 专利文献9 :日本专利特开平11-55476号公报 专利文献10 :日本专利特开2011-211464号公报 专利文献11 :日本专利特开2011-49808号公报 专利文献12 :日本专利特开2007-318406号公报 专利文献13 :日本专利特开2002-135533号公报 专利文献14 :日本专利特开2004-2796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0] 对于用于图像读取装置等的线状光源装置,随着图像读取装置的高速化和高分辨 率化,要求光源具有高亮度,并要求光源提供在长边方向和高度方向上均匀的光。作为提供 在长边方向上均匀的光的方法,可使用以与柱状的导光体的端面相对的方式配置发光体的 所谓的边光方式的光源。
[0011]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照明装置中,通过托架的嵌合销和形成于外框的壁部的定位 孔,来将托架固定于外框,因此,若导光体因温度变化而发生伸缩,则导光体与托架嵌合的 深度发生变化。因此,存在以下问题,即:从光源照射到原稿的光量因温度而发生变化。
[0012] 边光方式的光源装置中,由于热膨胀而导致导光体等元器件的相对位置发生变 动,从而光学特性发生变动,因此,在现有的光源装置中实施了如下对策。专利文献2中,利 用托架来保持导光体、滤光片、以及发光元件之间适当的距离,由此来解决该问题。此外,专 利文献4中揭示了具备弹性体的结构。专利文献5使用在壳体内具备间隙来保持导光体的 端部的结构。
[0013] 然而,对于现有对导光体等构成光源装置的元器件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动的情况进 行抑制的对策,存在光源装置的结构变得复杂这样的问题。
[0014]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抑制光源装置的照明特性依赖于温 度而变化。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15] 本发明的第1观点所涉及的光源装置包括:导光体,该导光体为柱状,且其中心轴 方向为长边方向;端部托架,该端部托架中形成有贯通孔,该贯通孔供导光体的长边方向的 端部插入,以可滑动的方式保持导光体;发光部,该发光部在贯通孔的位置配置为与导光体 的长边方向上的端面相对;导光体罩部,该导光体罩部形成有长槽,导光体的中间部沿长边 方向配置在该长槽中;以及壳体,该壳体对端部托架和导光体罩部进行支承。导光体罩部和 壳体在导光体罩部与壳体相接的相对面上形成有:卡合部,该卡合部在导光体罩部的中央 部,对导光体罩部在相对面方向的任意的平行移动进行限制;以及限制部,该限制部在导光 体罩部的长边方向的两个端部,使得导光体罩部在长边方向上可进行移动,而对与长边方 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
[0016] 本发明的第2观点所涉及的光源装置包括:发光部;导光体,该导光体在中央具有 中心轴方向为长边方向的柱状部,对从发光部入射到端面的光向柱状部的长边方向进行导 光,使其从柱状部的侧面射出;导光体托架,该导光体托架覆盖导光体的除端面的至少一部 分以外的端部;以及支承部,该支承部形成有从一个面贯穿到另一个面的贯通孔,在贯通孔 的一个面的第1开口侧以可沿长边方向滑动的方式保持导光体托架的端部,或者,使导光 体托架的端部在第1开口的内部或第1开口上沿长边方向进行伸缩,使经由贯通孔的另一 个面的第2开口的来自发光部的光入射到导光体,或者,在第2开口配置发光部,在第1开 口与第2开口之间保持与发光部的规定的间隔来支承滤光片。 发明效果
[0017]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光源装置的照明特性依赖于温度而变化。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结构的分解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光源部的分解图。 图3是从光的出射方向观察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源装置而得到的俯视图。 图4是沿短边方向观察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源装置而得到的剖视图。 图5A是沿长边方向观察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中央而得到的剖视图。 图5B是沿长边方向观察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翼部和翅片的位置而得到的 首1J视图。 图6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壳体的展开图。 图7A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长边方向上的光的路径的图。 图7B是放大图7A的端部而得到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短边方向上的光的路径的图。 图9A是沿短边方向观察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体附近而得到的剖视图。 图9B是表示图9A中导光体和导光体罩部膨胀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导光体及其周边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形成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壳体的板状构件的展开图。 图12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立体图。 图14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俯视图(上表面图)。 图15A是沿图14的箭头A方向观察到的光源装置的侧视图。 图15B是沿图14的箭头B方向观察到的光源装置的侧视图。 图16A是沿图14的箭头C方向观察到的光源装置的侧视图。 图16B是沿图14的箭头D方向观察到的光源装置的侧视图。 图17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剖视图。 图18是沿短边方向观察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而得到发光部周边的剖视图。 图19是沿长边方向观察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而得到的剖视图。 图20A是图14的G-Η线的剖视图。 图20B是图14的I-J线的剖视图。 图21A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相当于图14的E-F线截面的发光部周边剖 视图。 图21B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支承部的剖视图。 图22A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 图22B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导光体和导光体托架热膨胀后的情况的 发光部周边剖视图。 图22C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中央部剖视图。 图23是形成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 1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壳体的板状构件的展开图。 图24A是变形例2. 1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相当于图14的G-Η线截面的图。 图24B是变形例2. 1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相当于图14的I-J线截面的图。 图25A是变形例2. 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相当于图14的G-Η线截面的图。 图25B是变形例2. 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相当于图14的I-J线截面的图。 图26A是变形例2. 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相当于图14的G-Η线截面的图。 图26B是变形例2. 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相当于图14的I-J线截面的图。 图26C是表示变形例2. 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不同示例的相当于图14的I-J线截面 的图。 图27A是变形例2. 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相当于图14的G-Η线截面的图。 图27B是变形例2. 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相当于图14的I-J线截面的图。 图28A是形成变形例2. 5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壳体的板状构件的展开图。 图28B是变形例2. 5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相当于图14的G-Η线截面的图。 图28C是变形例2. 5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相当于图14的I-J线截面的图。 图29A是变形例2. 6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 图29B是变形例2. 6所涉及的支承部的剖视图。 图30A是变形例2. 6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 图30B是变形例2. 6所涉及的支承部的剖视图。 图31是形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壳体的板状构件的展开图。 图32A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 图32B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导光体和导光体托架热膨胀后的情况的 发光部周边剖视图。 图32C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中央部剖视图。 图33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不同结构中的板状构件的展开图。 图34A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不同结构中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 图34B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不同结构的导光体和导光体托架热膨胀 后的状态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 图34C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不同结构的中央部剖视图。 图35是形成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3. 1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壳体的板状构件的展开图。 图36A是变形例3. 1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 图36B是变形例3. 1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不同结构中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 图37是形成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3. 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壳体的板状构件的展开图。 图38A是变形例3. 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 图38B是变形例3. 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不同结构中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 图39A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支承部的剖视图。 图39B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支承部的剖视图。 图39C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支承部的剖视图。 图39D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支承部的剖视图。 图40A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支承部的剖视图。 图40B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支承部的剖视图。 图40C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支承部的剖视图。 图40D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支承部的剖视图。 图41A是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3. 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 图41B是表示变形例3. 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导光体和导光体托架热膨胀后的情况的 发光部周边剖视图。 图41C是变形例3. 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中央部剖视图。 图42A是表示变形例3. 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不同示例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 图42B是表示变形例3. 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不同示例中导光体和导光体托架热膨胀 后的状态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 图42C是变形例3. 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不同示例的中央部剖视图。 图43A是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3. 5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 图43B是表示变形例3. 5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导光体和导光体托架热膨胀后的情况的 发光部周边剖视图。 图43C是变形例3. 5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中央部剖视图。 图44A是表示变形例3. 5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不同示例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 图44B是表示变形例3. 5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不同示例中导光体和导光体托架热膨胀 后的状态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 图44C是变形例3. 5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不同示例的中央部剖视图。 图45A是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3. 6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 图45B是表示变形例3. 6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导光体和导光体托架热膨胀后的情况的 发光部周边剖视图。 图45C是变形例3. 6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 图46A是表示变形例3. 6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不同示例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 图46B是表示变形例3. 6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不同示例中导光体和导光体托架热膨胀 后的状态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 图46C是变形例3. 6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不同示例的中央部剖视图。 图47A是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3. 7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 图47B是表示变形例3. 7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不同示例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 图48A是表示变形例3. 7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不同示例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 图48B是表示变形例3. 7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不同示例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 图49A是表示变形例3. 7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不同示例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 图49B是表示变形例3. 7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不同示例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 图50是形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壳体的板状构件的一部分的展 开图。 图51A是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 图51B是从图51A中去除导光体和导光体托架后得到的剖视图。 图52是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支承部周边侧视图。 图53A是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支承部周边侧视图。 图53B是从图53A中去除导光体和导光体托架后得到的图。 图54A是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短边方向)。 图54B是从图54A中去除导光体和导光体托架后得到的剖视图。 图55是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支承部周边侧视图。 图56是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不同结构中的板状构件的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结构的分解图。光源装置包括: 光源部31、反射板11、壳体60、导热体20、21以及散热翅片71、72等。光源部31和反射板 11收纳于壳体60,在壳体60的长边方向的两个端部利用螺钉73、74、75、76安装有导热体 20、21以及散热翅片71、72。
[0020]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光源部的分解图。光源部31由导光 体4、导光体罩部50、端部托架55、56、发光体安装基板92、94、以及导热体18、19构成。导 光体4由透明的树脂形成为中心轴方向为长边方向的柱状。下面,将导光体4的中心轴方 向称为光源装置的长边方向,将与中心轴正交的方向称为短边方向。在实施方式中,壳体60 的长边方向对应于长边方向,壳体60的宽度方向对应于短边方向。
[0021] 导光体罩部50由白色树脂或反射率较高的金属等形成,且沿长边方向形成有长 槽。导光体4的中间部配置于该长槽,在长边方向上保持导光体4。该长槽的开口侧是从导 光体4射出光的出射区域。
[0022] 图3是从光的出射方向观察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源装置而得到的俯视图。图4 是沿短边方向观察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源装置而得到的剖视图。端部托架55、56分别保 持导光体4的端部和发光体安装基板92、94,抑制不想要的光从发光体91、93 (参照图4)及 导光体4射出。
[0023] 光源部31在长边方向上对称,对导光体4的一个端部侧进行说明,另一个端部侧 的标号用括号来表示。端部托架55(56)形成有贯通孔,该贯通孔供导光体4的长边方向的 端部插入,以可滑动的方式保持导光体4。在端部托架55 (56)的一个端面插入包含导光体 4的一个端面的端部,在端部托架55(56)的相反侧的端面以发光体91(93)与导光体4的端 面相对的方式配置固定有发光体91 (93)的发光体安装基板92 (94)。在发光体91 (93)与导 光体4之间可以配置滤光器等具有波长转换性的薄型光学器件,以对波长特性进行调整。
[0024] 对于端部托架55和56,优选为对应于导光体罩部50的长槽的导光体4的柱状侧 面的开口侧的部位比贯通孔周围的其他部位更向导光体4突出。
[0025] 发光体91 (93)是从导光体4的一个端面射入光的LED光源等光源兀件。发光体 91(93)通过焊接等被固定于发光体安装基板92 (94),由发光体安装基板92 (94)来进行电 流驱动,从而发光。向导光体4的长边方向对从发光体91 (93)射入导光体4的端面的光进 行导光,使其从导光体罩部50的长槽的开口侧的导光体4的侧面射出。
[0026] 图5A是沿长边方向观察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中央而得到的剖视图。图 5B是沿长边方向观察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翼部和翅片的位置而得到的剖视图。 导光体4的截面大致为圆形,具有侧面形状为圆筒状且在长边方向整个区域上延伸的两处 反射区域41和反射区域42。导光体4的侧面形状不限于圆筒,导光体4的端面不限于圆 形。
[0027] 反射板11在长边方向上与导光体4平行地进行配置,反射从导光体4射出的副 光,使其向原稿设置台方向进行照射。反射板11由金属蒸镀面等构成,在长边方向上延伸, 是较薄的板状或片状。反射板11通过粘接等固定于壳体60的反射板设置面69,相对于导 光体4和原稿设置台保持适当的距离和角度。
[0028] 导光体罩部50在导光体4相对于反射板11和壳体60较为适当的位置上对导光 体4进行保持。导光体罩部50将从侧面或反射区域41及反射区域42的背面漏出的光反 射至导光体4侧,抑制来自出射区域43和出射区域44(参照图8)以外的不想要的光的出 射。导光体罩部50在长边方向中央且短边方向的与反射板11相反的一侧(壳体60的翅 片68侧)形成螺钉孔51,通过螺钉77固定于壳体60。导光体罩部50在与壳体60相接的 底面(相对面)上具有形成于导光体罩部的中央部(长边方向中央)的销(突起)52、以及 形成于长边方向两端部的销(突起)53和销(突起)54。
[0029] 图6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壳体的展开图。壳体60由铝等散热性较好的金属板 形成,通过在图6中的双点划线部向内侧弯折,从而形成为箱型。即,通过弯折,形成具有矩 形形状的底部、在该底部的一条长边向图6的表侧弯折得到的长边侧壁部和翅片68、以及 在底部的另一条长边以与底部的短边方向成规定角度的方式向相同侧弯折、且用于固定反 射板11的斜面部(反射板设置面69)。在底部的短边形成有向相同侧弯折得到的短边侧壁 部、以及散热板(翼部66、67),该散热板与该短边侧壁部连续,向长边方向弯折而得到,与 相对于反射板设置面69的长边侧壁部相反的一侧相对,并在长边方向上延伸。
[0030] 另外,散热板(翼部66、67)也可以与短边侧壁部的长边侧壁部侧连续,向长边方 向弯折,与相对于长边侧壁部的反射板设置69相反一侧相对,并在长边方向上延伸。
[0031] 壳体60具备底面、翼部66和翼部67、翅片68以及反射板设置面69。壳体60的 底面的长边方向的中央形成有保持孔(嵌合孔)62和螺钉孔65,长边方向两端形成有保持 孔63和保持孔64。保持孔63和保持孔64是长边方向上较长的长孔。底面上还形成有沿 长边方向延伸的孔,即小孔61。在壳体60的短边侧壁部形成有螺钉孔601、602、603以及 604。
[0032] 通过使螺钉孔65与螺钉孔51 (参照图1)对准,利用螺钉77贯穿螺钉孔51和螺 钉孔65来将导光体罩部50固定于壳体60的底面。销52插入保持孔62,销53和销54分 别插入保持孔63和64。利用螺钉73、74(75、76)通过螺钉孔601、602(603、604)来将端部 托架55 (56)、导热体18 (19)、导热体20 (21)以及散热翅片71 (72)固定于壳体60的短边壁 部。接着,将反射板11固定于反射板设置面69。
[0033] 小孔61是位于壳体60底面的短边方向中央部沿长边方向形成的孔,将照射到读 取对象的光被读取对象散射反射的光传导至成像体(透镜以及图像传感器),并对除此以 外的不需要的光进行抑制。
[0034] 保持孔62形成于壳体60的底面,是在长边方向的中央、且在短边方向上位于小孔 61和翅片68之间的圆孔。在使螺钉孔65与螺钉孔51对准从而将导光体罩部50安装于底 面时,销52插入到保持孔62。通过将导光体罩部50的销52插入保持孔62,来限制导光体 罩部在底面方向上任意的平行移动。销52和保持孔62构成卡合部。
[0035] 卡合部的结构不限于销52和保持孔62。也可以在壳体60的底面形成突起,在导 光体罩部50上形成保持孔。此外,也可以在两方均形成孔,例如采用以下结构:从壳体60 的底面侧插入通过这些孔的销。并且,也可以一个孔采用内螺纹,从另一个孔固定螺栓。
[0036] 保持孔63(64)形成于壳体60的底面,是在长边方向的一侧端部、且在短边方向上 位于小孔61和翅片68之间的长边方向上较长的长孔。在使螺钉孔65与螺钉孔51对准从 而将导光体罩部50安装于底面时,销53 (54)插入到保持孔63 (64)。通过将导光体罩部50 的销53插入到保持孔63,使得在壳体60的底面内,导光体罩部可在长边方向上移动,而在 短边方向上(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移动则受到限制。销53 (54)与保持孔63 (64)构 成限制部。
[0037] 限制部的结构不限于销53(54)和保持孔63(64)。也可以在壳体60的底面形成突 起,在导光体罩部50上形成长边方向的长孔。此外,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S卩:在其中一方 形成圆孔,在另一方形成长孔,从长孔侧向圆孔插入销(铆钉)。并且,也可以将圆孔设为内 螺纹,从另一个长孔侧固定螺栓。
[0038] 翼部66、67相对于小孔61位于反射板11的外侧,沿长边方向在壳体侧面延伸。翼 部66、67对由发光体91、93、发光体安装基板92、94传导的热量进行散热。翅片68在相对 于小孔61的与反射板11相反侧的位置排列配置在壳体侧面。翅片68对由发光体91、93、 发光体安装基板92、94传导的热量进行散热。
[0039] 导光体罩部50在壳体60上的下述4点取适当的位置。即,销52插入保持孔62, 销53和销54分别插入保持孔63和保持孔64。接着,通过螺钉77来固定螺钉孔51和螺钉 孔65。导光体罩部50比导光体4的全长要短。导光体罩部50的端面与端部托架55和端 部托架56的端面相对,其间隙长度大于导光体罩部50因温度变化而伸长的长度。如上所 述,保持孔63和保持孔64为长孔,销53和销54在长边方向上不固定,因此即使导光体罩 部50因温度变化而发生伸缩,导光体罩部50也在不弯曲的情况下在短边方向上保持导光 体4。
[0040] 导热体18、19、20、21例如由片状的硅形成,密接性和热传导性较高,具有传导热 的作用。散热翅片71、72由铝等热传导度较高的金属通过挤压成形等来制造而成。发光体 91(93)和发光体安装基板92 (94)的热量通过导热体18 (19)、壳体60、导热体20 (21)以及 散热翅片71 (72)的热传导路径进行散热。
[0041] 壳体60具有释放发光体91、93的热量的作用。发光体91 (93)的热量通过以下路 径进行散热,即:从发光体91(93)和发光体安装基板92(94)的接合面传导至发光体安装基 板92 (94),从发光体安装基板92和导热体18的接合面传导至导热体18,从导热体18和壳 体60的接合面传导至壳体60内,从壳体60的翼部66及翼部67和翅片68进行散热的路 径;从壳体60到导热体20、从导热体20仅由散热翅片71进行散热的路径;以及从壳体60 到导热体21、从导热体20经由散热翅片72进行散热的路径。
[0042] 图7A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长边方向上的光的路径的图。图7B 是放大图7A的端部而得到的图。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短边方向上 的光的路径的图。从发光体91 (93)射入导光体4的光如图7的箭头所示那样,在导光体4 的侧面反复进行反射来前进,其一部分射入到导光体4的沿长边方向形成的白色印刷图案 或凹凸形状的反射区域41和反射区域42。如图8所示那样,入射到反射区域41的光发生 散射反射,从与反射区域41相对的出射区域43 (导光体4的表面上的部分),作为在长边方 向上具有宽度的带状的主光32向原稿设置台34的照射部35的方向进行照射。
[0043] 端部托架55和56的对应于导光体罩部50的槽部的开口侧的部分与其他部分相 t匕,形成为向导光体4侧突出的形状,因此,导光体4端部上的不均匀的光不会从导光体4 射出。
[0044] 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通过对射入反射区域42的光进行反射,使其从与反射区域 42相对的出射区域44 (导光体4的反射板11侧的面),作为在长边方向上较宽的带状的副 光33出射到反射板11侧。出射到反射板11侧的副光33被反射板11反射,从而作为在长 边方向上具有宽度的带状的副光33向原稿设置台34的照射部35的方向进行照射。图8 所示的从导光体4的反射区域41和反射区域42朝向原稿设置台34的箭头分别表示从反 射区域41和反射区域42反射的光照射到读取对象的主要光路。
[0045] 图9A是沿短边方向观察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体附近而得到的剖 视图。图9B是表示图9A中导光体和导光体罩部膨胀后的状态的剖视图。图9A是常温时 的剖视图,图9B是高温时的剖视图。无论在常温时还是在高温时,壳体60、导热体18、发光 体安装基板92、发光体91以及端部托架55之间的距离大致固定。导光体4和端部托架55 的嵌合深度、以及导光体罩部50与端部托架55之间的相对位置会因温度变化而发生变动。 在高温时,与常温时相比,导光体4和端部托架55发生膨胀,导光体4与发光体91之间的 间隔、导光体罩部50和端部托架55之间的间隔变窄。
[0046] 由于壳体60的保持孔63、64在长边方向上具有与导光体罩部50的温度特性伸缩 相对应的余量,导光体罩部在长边方向上能进行伸缩,因此,导光体4和导光体罩部50的高 度方向和短边方向不会发生变动。即,得到照明特性不会发生变化的结构。此外,利用螺钉 73、74(75、76)将端部托架55(56)沿长边方向固定于壳体60,因此散热效果不会改变。艮P, 得到以下光源装置,该光源装置中,照明特性、散热特性不会因温度变化带来的导光体4的 伸缩而发生改变。
[0047] 下面,在实施方式2至实施方式4中,也将导光体4的柱状部的中心轴方向称为光 源装置的长边方向,将与中心轴正交的方向称为短边方向。在将光源装置用于图像读取装 置(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下,假设光源装置的长边方向为图像读取装置的主扫描方向,短 边方向为副扫描方向。实施方式2至实施方式4中,在图10至图56中,示出标记有X、Y及 Ζ的三轴。其中,X轴表不长边方向(长边方向、主扫描方向)。Υ轴表不短边方向(短边方 向、副扫描方向)。Ζ轴表示光源装置和反射板支承结构的厚度方向(高度方向、照明深度 方向)。另外,对图中相同或等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
[0048] 实施方式2.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导光体及其周边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形成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壳体的板状构件的展开图。图12是实施方式 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光源装置由发光部3、导光体4、导光体托架5、滤光片 6、支承部7、反射板11、以及收纳这些器件的壳体8等构成。如图10所示,发光部3由发光 兀件1和基板2构成。
[0049] 发光兀件1是产生可视光或可视光以外的波长的光或同时产生这两种光的LED等 光源。发光兀件1安装于基板2的一个面。发光兀件1的光透过滤光片6从而入射到导光 体4的端面4a。导光体4为柱状,其中心轴方向为长边方向。导光体4将从端面4a射入的 光向长边方向进行导光,使其从柱状的侧面射出。导光体4优选为透明树脂制成。
[0050] 如图10所示,导光体托架5中,在长边方向的两个端部形成孔。这些孔覆盖导光 体4的端面4a的周围。导光体托架5覆盖除了导光体4的端面4a的至少一部分(用于使 来自发光元件1的光入射所必须的部分)和光出射部分的侧面之外的包含端面4a的导光 体4的端部。优选导光体托架5中与导光体4相对的部分具有白色等反射率较好的颜色, 但并不限于此。导光体托架5在导光体卡合部5a处对导光体4进行卡合。另外,在本实施 方式2中,假设使用膨胀率相同或同等程度的树脂来形成导光体4和导光体托架5的情况。 [0051 ] 支承部7形成有从形成于一个面的第1开口贯穿至形成于另一个面的第2开口的 贯通孔。支承部7在第1开口侧以在长边方向可滑动的方式对导光体托架5的端部进行保 持。导光体托架5的覆盖导光体4的端部的部分的端部插入到支承部7的第1开口。
[0052] 滤光片6以玻璃、PET树脂片材等作为基材来形成,对光的波长特性进行变换。滤 光片6对来自发光部3 (发光兀件1)的光进行滤光,或生成由来自发光部3 (发光兀件1) 的光激励而得到的光。透过滤光片6的光也可以是包含激励得到光和未变换波长的光的复 合光。例如,滤光片6是使用荧光体等得到激励光的器件,或是带通滤光片等除去不需要的 波长的器件。滤光片6通过粘接等被固定于支承部7。在发光元件1的光中具有作为光源 装置的目标波长以外的次级光学波长的情况下,需要在光路中插入具有阻止不需要波长频 带的作用的滤光片6。
[0053] 导热体9向壳体8传导基板2的热量。导热体9除片状材料以外还包括润滑脂状 的材料,例如由热传导性的化合物等形成。支承部7被夹在基板2与导热体9之间,通过螺 钉10紧固于壳体8。另外,图中省略了螺钉10。在支承部7、基板2、导热体9 (片状材料的 情况下)上挖出供螺钉10使用的螺钉孔。基板2、导热体9的螺钉孔也可以仅仅是未切槽 的连通孔。也可以省略导热体9。
[0054] 反射板11在长边方向上与导光体4平行地进行配置,反射从导光体4射出的光的 一部分(副光),使其向图像读取装置的原稿设置台(未图示)方向进行照射。原稿设置台 上放置有原稿、纸币等图像读取装置的读取对象。反射板11由金属蒸镀面等构成,在导光 体4的长边方向上延伸,是较薄的板状或片状。
[0055] 图13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立体图。图13示出在壳体8中组装有光 源部3、导光体4、导光体托架5、滤光片6、支承部7、导热体9、反射板11等的状态。
[0056] 图14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俯视图。图14示出之后的侧视图所表示 的投影方向、以及剖视图所表示的截面位置。图15A是沿图14的箭头A方向观察到的光源 装置的侧视图。图15B是沿图14的箭头B方向观察到的光源装置的侧视图。图16A是沿 图14的箭头C方向观察到的光源装置的侧视图。图16B是沿图14的箭头D方向观察到的 光源装置的侧视图。
[0057] 壳体8支承导光体托架5和支承部7。壳体8优选为由板状构件8a形成,通过金 属板加工而形成。壳体8间接地支承导光体4和滤光片6。在基板2不与壳体8相接触的 情况下,可以认为基板2也间接地被壳体8所支承。
[0058] 反射板支承部801是支承反射板11的部分。反射板支承部801由多个部分沿长 边方向间断地构成。反射板支承部801相对于壳体8的底面倾斜,因此,也称为斜面部801。 反射板11通过粘接等固定于反射板支承部801,相对于导光体4和原稿设置台保持适当的 距离和角度。
[0059] 导光体托架固定部802是沿短边方向按压导光体托架5来对其进行支承的部分。 沿主扫描方向(长边方向)间断地形成多个导光体托架固定部802。导光体托架固定部802 也可以是一个。壳体8利用导光体托架固定部802和壳体8的底面(具有矩形形状的底 部)夹住导光体托架5来对其进行保持。
[0060] 壳体8中,沿长边(长边方向)形成反射板11侧的板状端部803、以及导光体托架 5侧的板状端部804。紧固部806是通过螺钉10紧固导光体托架5、发光部3、以及导热体 9的部分。紧固部806上形成有通过螺钉10的螺钉孔。
[0061] 图11示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壳体8弯折前的板状构件8a。壳体8 由铝等散热性较好的金属板形成。板状构件8a上设置有长孔8b、嵌合孔8c、反射板支承部 801 (板状端部803)、导光体托架固定部802 (板状端部804)、螺钉孔805、紧固部806、用于 形成反射光通过孔807的切口或孔(洞)。通过沿着图11所记载的单点划线和双点划线 对板状构件8a进行弯折,从而形成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壳体8。具体而言,沿 双点划线对图11所示的板状构件8a进行谷折。同样地,沿单点划线对图11所示的板状构 件8a进行谷折,但对于相当于反射板支承部801的部分,为了支承反射板11,按板状构件 8a的外周附近侧的单点划线进行山折。谷折和山折这种描述是相对于图11所示的板状构 件8a的面(表面)侧的相对的描述,在从图11所示的板状构件8a的面(表面)的相反面 (背面)进行观察的情况下,谷折和山折的折弯方向相反。
[0062] 若进一步进行详细说明,则通过在图11所示的双点划线部将板状构件8a向内侧 (相对于图面的前侧)弯折,从而形成箱型的、副扫描方向(短边方向)的截面为U字状的 壳体(壳体8)。即,通过对板状构件8a进行弯折,形成具有矩形形状的底部(底面)、在该 底部的长边向内侧弯折而得到的长边侧壁部(板状端部803、板状端部804)。此外,在底部 的一个长边形成以与底部的短边方向成规定角度的方式向内侧弯折而得到的反射板支承 部801、以及在底部的短边向内侧弯折而成的短边侧壁部(紧固部806)。另外,也可以形成 与该短边侧壁部连续、向长边方向弯折而得到的、与相对于斜面部801 (反射板支承部801) 与长边侧壁部相反的方向相对的沿长边方向延伸的散热板(参照实施方式1)。
[0063] 板状构件8a上形成有螺钉孔805、反射光通过孔807、长边方向(X方向)上较长 的长孔8b、以及圆形的嵌合孔8c。螺钉孔805是供用于将光源装置的壳体8安装于图像读 取装置主体(或者图像读取装置的滑架)的螺钉通过的孔。另外,也可以不使用螺钉孔805 的周边部分和螺钉孔805,而将紧固部806设为壳体8的长边方向端部的沿短边方向的侧 面。
[0064] 反射光通过孔807是使照射到图像读取装置的读取对象(原稿、纸币等)的光的 反射光通过的小孔。另外,读取对象的传送方向是光源装置的短边方向(图像读取装置的 副扫描方向,简称为副扫描方向)。主扫描方向与副扫描方向交叉,一般正交的情况较多。
[0065] 长孔8b和嵌合孔8c插入形成于导光体托架5的突起。通过长孔8b及嵌合孔8c 与导光体托架5的突起相卡合,来限制导光体托架5在与壳体8的接合面方向发生移动。下 面,对光源装置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0066] 图17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剖视图。图17示出图14的E-F线截面。 在导光体4的中央附近的下侧(壳体8的底面侧)形成有突起部4d。导光托架5包括分别 形成于长边方向的两个端部的第1突起部5b、以及形成于长边方向的中央附近的第2突起 部5c。导光体托架5中,在导光体4被卡合时的突起部4d的位置上形成有嵌合孔5d。嵌 合孔5d中插入有导光体4的突起部4d。
[0067] 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导光体4中,突起部4d插入到导光体托架5的嵌 合孔5d中进行嵌合,两个端部分别配置于位于导光体托架5的两个端部的孔的内部。利用 突起部4d,导光体4在长边方向上中心附近的移动被导光体托架5(嵌合孔5d)限制。然 而,由于导光体4的两个端部插入到导光体托架5的孔中,以可滑动的方式进行支承,因此, 与温度变化相对应的导光体4的长边方向的伸缩不会受到导光体托架5的限制。
[0068] 导光体卡合部5a不对导光体4的长边方向的伸缩进行固定,而是用于限制导光体 4的长边方向的翘曲、弯曲,用于确保导光体4不会从导光体托架5脱落。由于只要是能够 使导光体4和导光体托架5相互嵌合的机构即可,因此,也可以将突起部4d和嵌合孔5d之 间的关系设为相反,即在导光体4上形成嵌合孔,在导光体托架5上形成突起部。
[0069] 通过将第2突起部5c插入到壳体8的嵌合孔8c,来限制导光体托架5在导光体 托架5与壳体8的接合面内的任意方向的平行移动。另外,虽然将第1突起部5b插入长孔 8b,使得导光体托架5的两个端部在短边方向(Y方向)的平行移动受到限制,但在长孔8b 的范围内可进行接合面内长边方向(X方向)上的平行移动。其结果是,由温度变化引起的 导光体托架5在长边方向上的伸缩不受到壳体8的限制。
[0070] 第2突起部5c与嵌合孔8c构成卡合部。此外,第1突起部5b和长孔8b构成限 制部。与实施方式1相同,卡合部的结构不限于第2突起部5c和嵌合孔8c,限制部的结构 不限于第1突起部5b和长孔8b。由于导光体托架5和壳体8只要是能够相互嵌合的机构 即可,因此,也可以将第2突起部5c和嵌合部8c的关系设为相反,即在导光体托架5上形 成嵌合孔,在壳体8上形成第2突起部。这对于第1突起部5b与长孔8b之间关系也是同 样。
[0071] 如图10所示,在支承部7的插入导光体托架5的面(第1开口侧)的相反的面 (第2开口侧)上形成两个销。接着,在基板2和导热体9上分别形成销孔,并与这两个销 相对应。将基板2与导热体9重叠,并将支承部7的销通过销孔,接着利用螺钉10将基板 2、导热体9、支承部7固定于壳体8的紧固部806。通过使两个销与销孔相嵌合,来进行定 位,使得发光元件1在第2开口的位置与端面4a相对。并且,对导热体9相对于基板2的 位置进行定位。下面,说明将导光体托架5和支承部7固定于壳体8的方法。
[0072] 首先,如图12所不,使导光体4卡合于导光体托架5,并将导光体托架的两端插入 到支承部7的第1开口。将滤光片6保持在导光体4的端面4a和发光元件1之间,将基板 2和导热体9临时固定于支承部7。在该状态下,将导光体托架5的第2突起部5c插入壳 体8的嵌合孔8c进行嵌合。此时,同时将导光体托架5的第1突起部5b插入壳体8的长 孔8b。第1突起部5b可在长孔8b的范围内沿长边方向进行移动。由此,能够在导光体托 架5的长边方向的位置沿着光源装置的主扫描方向的状态下对导光体托架5进行保持。
[0073] 接着,利用螺钉10将支承部7固定于壳体8的紧固部806。此时,通过螺钉10也将 基板2及导热体9与支承部7紧固连结。导热体9例如由具有传导热的作用的片状硅片材 那样的材料形成,密接性和热传导性较高。如上所述,导热体9配置在基板2与紧固部806 之间。壳体8具有释放发光体3(发光元件1、基板2)的热量的作用。从发光部3产生的热 量通过基板2,经由导热体9传导至紧固部806。从紧固部806向整个壳体8散发热量。由 基板2产生的热量经由导热体9有效地向壳体8 (紧固部806)进行传导,通过对流、辐射以 及向图像读取装置主体等的传导来进行散热。
[0074] 图13?图16不出将导光体托架5和支承部7固定于壳体8后的光源装置。另外, 可以认为紧固有发光部3 (基板2)的紧固部806直接或经由导热体9紧固于壳体8 (板状 构件8a)的向长边方向弯折的部分。图13?图16中,在厚度方向(Z方向)上,板状端部 803和板状端部804低于导光体托架5、支承部7、反射板11的高度。也可以改变壳体8 (板 状构件8a)的尺寸,从而使板状端部803和板状端部804高于导光体托架5、支承部7、反射 板11。
[0075] 如图13?图17所不,导光体托架5在整个长边方向上至少除了导光体4射出光 的侧面4b (光出射部4b)以外的部分覆盖导光体4。如图17所示,导光体托架5具有两个 第1突起部5b,且被放置在沿长边方向延伸的壳体8上。壳体8具有在长边方向上形成的 两个长孔8b,长孔8b插入有第1突起部5b。导光体托架5具有第2突起部5c,壳体8具有 嵌合孔8c,该嵌合孔8c形成在长边方向上相对于长孔8b的发光侧3侧的相反侧。嵌合孔 8c插入有第2突起部5c。第2突起部5c形成在导光体4的长边方向的中央部,因此,即使 在导光体4和导光体托架5根据周围的温度变化而发生膨胀或收缩的情况下,也会以导光 体4的中央部为基准点进行伸缩。特别是,导光体托架5的第2突起部5c和嵌合孔5d可 以配置为包含在副扫描方向(短边方向)的相同截面内。
[0076] 基于上述前提,在导光体4和导光体托架5使用膨胀率相近的材料的情况下,通过 将第2突起部5c形成于长边方向的导光体4的中央部,使得导光体4不会从导光体托架5 突出。即使在导光体4的膨胀率大于导光体托架5的膨胀率的情况下,通过在长边方向的 导光体4的中央部形成第2突起部5c,也可容易地对长边方向的大小进行调整,以使得导光 体4不会从导光体托架5突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将形成于长边方向的两个端部的导光 体托架5上、覆盖导光体4的端面4a的周围的孔的厚度设为使得导光体4不会从孔(导光 体托架5)掉落的程度。即使在导光体4从孔(导光体托架5)脱落的情况下,只要能通过 导光体4与导光体托架5之间的嵌合状态、导光体卡合部5a来保持导光体4的姿态,就没 有问题。
[0077] 即使将导光体4设定为导光体4 (导光体4的端面4a)因导光体4的膨胀而从导 光体托架5突出的尺寸,由于在长边方向上的导光体4的中央部形成有第2突起部5c,因 此,从导光体托架5突出的导光体4的长度在两端部的导光体托架5处相同。因此,只要将 突出的导光体4的长度考虑在内,以导光体4与支承部7(滤光片6)不接触的方式来设定 导光体托架5和支承部7 (支承部7内滤光片6的位置)之间的位置关系即可。
[0078] 图18是沿短边方向观察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而得到发光部周边的剖视 图。图18示出图14的E-F线截面。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中,在支承部7的第2 开口配置有发光元件1 (发光部3)。并且,形成以下状态,即在支承部7的第1开口和第2 开口之间以保持滤光片6与发光元件1 (发光部3)之间具有规定间隔的方式对滤光片6进 行支承。
[0079] 本实施方式2中,对在导光体4的两个端面侧形成发光部3和支承部7的示例进 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仅在导光体4的一个端面侧形成发光部3和支承部7。该情况下,在未 设置发光部3的导光体4的端部,可以使第2开口封闭,并配置没有发光部3的状态的支承 部7。并且,可以在该状态的支承部7的内部(包含导光体4的端面)形成反射构件来取代 滤光片6。
[0080] 图19是沿长边方向观察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而得到的剖视图。图19示 出图14的G-Η线截面。在导光体4的整个主扫描方向上连续或间断地形成至少一条光散 射图案4c。本申请中,对光散射图案为两条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光出射部4b是导光体 4中与光散射图案4c相对的部分。因此,在形成两条光散射图案4c的情况下,在主扫描方 向上也排列两条光出射部4b。根据两条光散射图案4c彼此的位置关系,两条光出射部4b 的区域的一部分或全部重复。光散射图案4c至少形成在图像读取装置的与主扫描方向的 有效读取区域相对应的部分。下面,对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动作和作用进行说 明。
[0081] 光源装置用作图像读取装置的照明。图19中记载有读取装置的顶板(原稿设置 台)和图像读取装置的读取对象。发光部3是从导光体4的端面4a射入光的LED光源等光 源元件(发光元件1),通过焊接等固定于基板2,利用通过基板2的布线的电流进行驱动从 而发光。本实施方式2中,省略基板2的内外布线的图示。如图18所示,从发光元件1(发 光部3)发出的光通过滤光片6选择特定波长的光(特定波长的光被阻断),然后从光入射 部4a(端面4a)入射到导光体4。或者,由滤光片6产生的激励光(也可以是还包含有未变 换的波长的光的复合光)从端面4a入射到导光体4。经由滤光片6入射的来自发光元件1 的光边在导光体4的内部在侧面进行反射,边沿长边方向进行导光。图18的实线箭头示出 从发光元件1发出的光的光路的一个示例。
[0082] 导光体4由透明树脂形成为轴方向为长边方向的柱状,具有侧面形状为圆筒状的 沿整个长边方向延伸的两条光散射图案4c。若在导光体4的内部边反射边进行导光的光到 达形成于导光体4的光散射图案4c,则从导光体4的侧面的与光散射图案4c相对的光出射 部4b射出。从光出射部4b以外的部分射出的光在导光体托架5处被反射,再次入射到导 光体4的内部。另外,光散射图案4c可以印刷在导光体4上,也可以是在导光体4的表面 形成有凹凸的棱镜图案。当然,也可以使光散射图案4c的形状在主扫描方向上发生变化。 如上所述,导光体4的侧面形状不限于圆筒,导光体4的端面不限于圆形。
[0083] 如图19所示,与导光体4的中心轴正交的截面中,从靠近顶板一侧的光出射部4b 射出的光(主光)相对于副扫描方向(Y方向)倾斜地前进,通过读取装置的顶板(透明 板),照射到读取对象上。从另一光出射部4b射出的光(副光)以相对于副扫描方向"大 致平行"或"比从一个光出射部4b射出的光要小的角度"前进,在反射板11处被反射,接着 通过读取装置的顶板(透明板),照射到读取对象。反射板11在长边方向上与导光体4平 行地进行配置,反射从导光体4射出的副光,使其向读取对象方向进行照射。反射板11的 表面由金属蒸镀面等镜面构成,在长边方向(X方向)上延伸,是较薄的板状或片状。反射 板11与导光体4、读取装置的顶板(透明板)以及读取对象保持适当的距离和角度。根据 光路的不同,区分"主光"和"副光"来进行阐述,但这并不表示光量、亮度等光的各种条件 的优劣。
[0084] 从导光体4射出并照射到读取对象的光在读取对象处被反射,经由反射板通过孔 807在读取装置的成像光学系统中成像,进而由受光部进行数字化。成像光学系统包括缩小 光学系统、正立等倍光学系统、非共轴光学系统、以及远心(双远心)光学系统等,并不限于 其中的任意一个。另外,读取装置的顶板不是必须的。在存在顶板的情况下,需要将顶板的 折射率考虑在内来确定光源装置的光出射部4b和光散射图案4c的配置。读取对象的副扫 描可以对读取对象本身进行传送(沿副扫描方向移动),也可以对搭载有光源装置的滑架 (图像读取装置)进行传送(沿副扫描方向移动)。
[0085] 在应用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成像光学系统是正立等倍光学系统的情 况下,可以配置用于保持柱状透镜(柱状透镜阵列)的柱状透镜保持部,来取代沿主扫描方 向延伸的反射光通过孔807。在该情况下,图19所示的单点划线成为柱状透镜的光轴。并 且,在柱状透镜保持部的下部(在反射光通过孔807未保持有柱状透镜的情况下、在柱状透 镜的一个焦点形成受光部(传感器)的基板)配置传感器基板,可利用壳体8对该传感器 基板直接或间接地进行保持。该情况下,壳体8也兼用作图像读取装置的壳体。
[0086] 图20A是图14的G-Η线的剖视图。图20B是图14的I-J线的剖视图。反射板支 承部801是在反射板11中对从导光体4的侧面4b射出的光进行反射的面的相反面一侧、 沿主扫描方向相互隔开规定间隔进行排列的多个构件,对反射板11进行支承。反射板支承 部801通过分别对壳体8的沿主扫描方向的一端进行弯折来形成。多个反射板支承部801 是由构成壳体8的板状构件8a的一部分弯折而得到的,因此,可以认为与壳体8是一体,是 在副扫描方向上以与壳体8的底面具有角度的方式立起的部分。也可以认为反射板支承部 801具有使平行于主扫描方向的面向副扫描方向进行弯曲而得到的部分。
[0087] 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反射板支承结构)中,由于形成多个反射板支承 部801,因此,通过对每个反射板支承部801调整配置和倾斜角度,能够容易地得到主扫描 方向和副扫描方向的反射板11的设置精度。即,能够避免在一片板材作为反射板11的支 承部的情况下,反射板11的设置精度因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的一片板材的翘曲或弯 曲而发生恶化。此外,由于沿主扫描方向间断地排列多个反射板支承部801来支承反射板 11,因此,能够抑制仅用反射板11的端部支承反射板11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的因反射板11 自重引起的弯曲。多个反射板支承部801除了相对于壳体8具有角度的基端部分以外,还 具有相对于副扫描方向弯曲的部分。即,壳体8在两个部位被折弯。
[0088] 如上所述,沿板状构件8a的反射板11侧的长边的端部中、多个反射板支承部801 以外的部分分别形成与底面连续的多个板状端部803。利用弯折后的板状端部803,壳体8 的强度得以提高,从而不易产生翘曲或弯曲。此外,通过使板状端部803的长边方向(X方 向)的长度大于反射板支承部801的主扫描方向的长度,增加了可形成用于与图像读取装 置(的滑架)连接的螺钉孔(具有与螺钉孔805相同功能的螺钉孔)的面积。除此以外,还 提高了作为连接构件的板状端部803的强度。并且,还提高了反射板支承结构的强度。也可 以认为板状端部803具有使平行于主扫描方向的面向副扫描方向进行弯曲而得到的部分。
[0089] 如上所述,固定导光体托架5的导光体托架固定部802由沿长边方向相互隔开规 定的间隔来进行排列的多个构件构成。导光体托架固定部802也可以是一个。导光体托架 固定部802分别通过使沿着板状构件8a的导光体托架5侧的长边的端部在两个部位进行 弯折而形成。多个导光体托架固定部802是板状构件8a弯折而得到的,因此,与反射板支 承部801相同,可以认为与壳体8是一体,是在短边方向上以与壳体8的底面具有角度的方 式立起的部分。也可以认为导光体托架固定部802具有使平行于主扫描方向的面向副扫描 方向进行弯曲而得到的部分。
[0090] 如图13所示,沿板状构件8a的导光体托架5侧的长边的端部中、多个导光体托架 固定部802以外的部分分别形成与底面连续的多个板状端部804。利用弯折后的板状端部 804,壳体8的强度得以提高,从而不易产生翘曲或弯曲。此外,通过使板状端部804的长边 方向(X方向)的长度大于导光体托架固定部802的长边方向的长度,与板状端部803相同, 增加了可形成用于与图像读取装置(的滑架)连接的螺钉孔(具有与螺钉孔805相同功能 的螺钉孔)的面积。除此以外,还提高了作为连接构件的板状端部804的强度。并且,还进 一步提高了反射板支承结构的强度。可以认为板状端部804具有使平行于主扫描方向的面 向副扫描方向进行弯曲而得到的部分。
[0091] 下面,参照图21A?图22C说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导光体托架5和 支承部7的详细结构。具体而言,对以下情况进行说明,S卩:导光体4等的端部偏差较小, 而不依赖于构成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导光体4的温度特性。另外,将实施方式 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导光体4和导光体托架5的厚度方向的膨胀和收缩考虑在内来配置 导光体4、导光体托架5、支承部7。例如,对导光体托架5和支承部7的尺寸进行设定,以使 得在假设的最大膨胀时,导光体托架5不会损坏支承部7。然而,与导光体4和导光体托架 5的长边方向的膨胀和收缩相比,厚度方向的膨胀和收缩带来的影响非常小。
[0092] 图21A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相当于图14的E-F线截面的发光部周 边剖视图。图21B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支承部的剖视图。支承部7具有连通的第1开口 (图21B的虚线箭头所示的部分)和第2开口(图21B的虚线箭头所示的部分)。支承部7 在第1开口侧以在长边方向可滑动的方式对导光体托架5的端部进行保持。在支承部7的 第2开口配置有发光部3 (发光元件1和基板2)。支承部7在第1开口与第2开口之间支 承滤光片6,并使其与发光部3保持规定的间隔。滤光片6在导光体的端面因导光体托架5 的端部的滑动而移动的范围外由支承部7来支承。另外,图21中,发光部3特别是发光元 件1配置在支承部7的第2开口,但并不限于这种配置,只要将发光部3配置成从发光元件 1 (发光部3)发出的光经由支承部7的第2开口和第1开口入射到导光体4即可。
[0093] 如图21B所示,支承部7在其内部形成有按从第1开口侧到第2开口侧的顺序直 径逐渐变小的第1中空部、第2中空部以及第3中空部,在第2中空部内对滤光片6进行支 承。详细而言,在第2中空部和第3中空部之间所产生的阶差部分配置滤光片6。另外,第 2中空部的深度在滤光片6的厚度以上。
[0094] 导光体托架5由白色树脂或反射性优异的金属等形成,在长边方向上具有由长槽 构成的槽部,在该槽部配置导光体4,在长边方向上对导光体4进行保持。该槽部的开口侧 是从导光体4射出光的出射区域(光出射部4b)。导光体托架5在导光体4相对于反射板 11和壳体8的适当的位置上对导光体4进行保持。导光体托架5将从导光体4的除光出射 部4b以外的侧面或光散射图案4c的背面射出的光反射至导光体4内,抑制来自光出射部 4b以外的不想要的光的射出。
[0095] 图22A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图22B是表示实施 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导光体和导光体托架热膨胀后的情况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图 22C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中央部剖视图。图22A示出导光体4的长边方向的 长度最小的情况。图22B示出导光体4的长边方向的长度最大的情况。图22C示出导光体 托架5的第2突起部5c与嵌合孔5d配置在长边方向上的相同位置。
[0096] 至少第1中空部的内壁形状形成为使得插入导光体托架5的支承部7的部分与支 承部7相接触,且导光体托架5可滑动。或者,在形成为使得插入导光体托架5的支承部7 的部分不与支承部7不接触的情况下,需要导光体托架5可伸缩。
[0097] 如图22B所示,在导光体4(导光体托架5)的膨胀变为最大的情况下,对导光体托 架5和支承部7进行配置,以使得导光体4的端面4a和导光体托架5的端面与第1中空部 和第2中空部所产生的阶差部分相接触或即将接触。由此,能够使导光体4的端面4a(光 入射部4a)与发光部3 (滤光片6)不接触。该关系对第1突起部5b和长孔8b也相同。此 夕卜,如图22A、22B所示,导光体托架5具有与第1开口的边缘相对并对准的面部,该对准面 部可以设为对导光体托架5的滑动范围(移动范围)进行限制(图22B)。另外,在导光体 4的膨胀变为最大时,可以使对准面部变为即将于第1开口的边缘接触。在该情况下,对准 面部不再是对准面部,而成为相对面部。
[0098] 支承部7对基板2、导光体托架5、以及滤光片6进行保持,也是对来自发光部3的 不想要的光的辐射进行抑制的构件。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中,包含导光体托架5 的一个端面的端部插入位于支承部7的一个端面的第1开口。接着,以发光元件1与导光 体4相对的方式,在位于支承部7的相反侧的端面上的第2开口配置固定有发光部3的基 板2。支承部7具有保持滤光片6的面和将基板2固定于第2开口的面,并将滤光片6与基 板2之间的距离保持为一定。如上所述,插入第1开口的导光体托架5的端部的端面与滤 光片6之间的距离虽然会因导光体4 (导光体托架5)的膨胀或收缩而变动,但不会受到导 光体4(导光体托架5)的伸缩(膨胀或收缩)的影响。因此,滤光片6的调光特性是稳定 的。
[0099] 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中,导光体4与支承部7的嵌合深度(插入深度)以 及导光体托架5与支承部7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动。通过对壳体8的长孔8b在长边方向上预 先设定与导光体托架5的温度依赖伸缩部分相应的余量,从而使导光体托架5在长边方向 上可伸缩。因此,导光体4与导光体托架5在高度方向和短边方向上不会发生变动。其结 果是抑制了照明特性发生变化。此外,由于在长边方向上利用螺钉10将支承部7固定于壳 体8上的紧固部806,因此散热效果也不会发生变化。并且,即使温度发生变化,壳体8 (紧 固部806)、导热体9、基板2、发光兀件1、支承部7以及滤光片6之间的距离是一定的,导光 体4与导光体托架5之间的距离也是一定的(膨胀率接近的情况)。
[0100] 即,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中,被导光体托架5进行遮光的部分是一定的, 从而能将对导光体4的端部所产生的不需要的杂散光的抑制效果维持为一定。另一方面, 通过将发光部3和滤光片6的相对距离也保持为一定,从而能将来自发光部3的光的变换 功能保持为一定。通过这种结构,照明特性、散热特性不会因温度变化带来的导光体4的伸 缩而发生变化。
[0101] 此外,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中,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导光体托架5的端 部不与支承部7相接触的情况下,支承部7也可以构成为导光体托架5的端部在第1开口 的内部或第1开口上沿长边方向进行伸缩。在该情况下,支承部7也在导光体4的端面4a 因导光体托架5的端部的伸缩而进行移动的范围外,对滤光片6进行支承。换言之,可认为 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中,支承部7在第1中空部内以可滑动的方式对导光体托架5 的端部进行保持,或者导光体托架5的端部在第1中空部内沿长边方向进行伸缩。之后的 变形例2. 6所示的光源装置也是同样。
[0102] 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中,导光体4的端面4a的形状、导光体4的长边方 向的截面的形状不限于图10?图22所示的截面为圆形的情况,截面可以是多边形或葫芦 形或茧形,也可以是不规则形状。或者,也可以是这些的组合。同样,导光体托架5的插入 支承部7部分的外部形状、支承部7的供导光体托架5插入的部分的内部形状也不限于截 面为圆形的情况,可以是多边形或葫芦形或茧形,也可以是不规则形状。或者,也可以是这 些组合而成的形状。导光体托架5与支承部7之间的关系可以是以下的任一种,S卩:导光体 托架5的插入支承部7的部分与支承部7相接触,且导光体托架5可滑动,或者导光体托架 5的插入支承部7的部分不与支承部7相接触,导光体托架5可伸缩。在导光体托架5的插 入支承部7的部分不与支承部7相接触的情况下,需要使从发光部3发出的光的大部分不 会从支承部7与导光体托架5之间的间隙漏出。
[0103] 导光体托架5不仅对导光体4进行保持,还具有抑制来自发光部3和导光体4的 不想要的光的功能。导光体托架5在壳体8上的下述3点选取与壳体(壳体8)适当的位 置。3点是指两个第1突起部5b及两个长孔8b、和第2突起部5c及嵌合孔8c。导光体托 架5短于壳体8的全长,导光体托架5的端面与支承部7的端面相对,其间隙长度大于导光 体托架5因温度特性而伸长的部分。如上所述,导光体4以其端部可在长边方向上移动的 方式被保持,因此即使在导光体托架5因温度变化而伸缩的情况下也不会翘曲,导光体4以 不会在短边方向上发生移位的方式被保持。导光体托架5对导光体4的端部的整个周围进 行保持,在中间部具有露出光出射部4b的开口。导光体托架5的端部中对导光体4的整个 周围进行保持的部分插入到支承部7。
[0104] 下面,对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壳体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变形例2. 1 图23是形成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 1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壳体的板状构件的展开图。 图24A是变形例2. 1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相当于图14的G-Η线截面的图。图24B是变形 例2. 1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相当于图14的I-J线截面的图。
[0105] 变形例2. 1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壳体8中,多个板状端部803的短边方向的前端 部通过一体端部808在长边方向上相连接,从而形成为一体。其他的结构与图20A、图20B 所示的实施方式2的壳体8相同。图24A示出相当于图14的G-Η线截面的端面,一体端部 808未表示。因此,图24A与图20A相比没有变化。
[0106] 变形例2. 1中,通过一体端部808来提高多个板状端部803的强度。此外,也可以 在一体端部808上形成用于与图像读取装置(的滑架)相连接的螺钉孔(具有与螺钉孔 805相同功能的螺钉孔)。
[0107] 变形例2. 2 图25A是变形例2. 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相当于图14的G-Η线截面的图。图25B是 变形例2. 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相当于图14的I-J线截面的图。变形例2. 2所涉及的光 源装置的壳体8中,反射板支承部801的前端部分被延长,从而形成相对于固定有反射板11 的面具有角度的延长反射板支承部801e。
[0108] 变形例2. 2中,由于反射板支承部801的反射板11的固定面与延长反射板支承部 801e弯曲,因此反射板支承部801的强度变高。能向延长反射板支承部801e提供因壳体8 和反射板11的尺寸差而在板状构件8a中产生的剩余部分。如图25B所示,变形例2. 2的 壳体8具有将板状端部803的前端部分延长而得到的延长板状端部803e。由于板状端部 803与延长板状端部803e之间弯曲,因此,板状端部803的强度变高。此外,也可以在延长 反射板支承部801e、延长板状端部803e上形成用于与图像读取装置(的滑架)相连接的螺 钉孔(具有与螺钉孔805相同功能的螺钉孔)。
[0109] 变形例2. 3 图26A是变形例2. 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相当于图14的G-Η线截面的图。图26B是 变形例2. 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相当于图14的I-J线截面的图。变形例2. 3所涉及的光 源装置的壳体8对变形例2. 2的结构进行了增加,形成有从板状端部803的短边方向的前 端部分开始以一定的角度进行延长而得到的延长板状端部804e。此外,还形成有从导光体 托架固定部802的短边方向的前端开始以一定的角度延长而得到的延长导光体托架固定 部 802e。
[0110] 变形例2. 3中,由于板状端部804与延长板状端部804e之间弯曲,因此,板状端部 804的强度变高。此外,延长导光体托架固定部802e从导光体托架固定部802的前端开始 向导光体托架5的相反侧弯曲,因此,导光体托架固定部802的强度变高。
[0111] 图26C是表示变形例2. 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不同示例的相当于图14的I-J线 截面的图。图26C的示例中,延长导光体托架固定部802e从导光体托架固定部802开始向 导光体托架5 -侧弯曲。延长导光体托架固定部802e从导光体托架固定部802的前端开 始向导光体托架5 -侧弯曲,因此,不仅导光体托架固定部802的强度变高,导光体托架5 的固定更为牢固。
[0112] 图26B和图26C的不同在于,延长导光体托架固定部802e相对于导光体托架固定 部802的弯曲方向不同。能向变形例2. 3的延长导光体托架固定部802e提供因壳体8与 导光体托架5的尺寸差而在板状构件8a中产生的剩余部分。此外,与延长反射板支承部 801e和延长板状端部803e相同,也可以在延长板状端部804e上形成用于与图像读取装置 (的滑架)相连接的螺钉孔(具有与螺钉孔805相同功能的螺钉孔)。此外,对图26B和图 26C而言,反射板支承部801部分的截面均为图26A。
[0113] 变形例2. 4 图27A是变形例2. 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相当于图14的G-Η线截面的图。图27B是 变形例2. 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相当于图14的I-J线截面的图。实施方式2中,反射板支 承部801从壳体8的底面开始以彼此相反的方向在两个部位弯曲(参照图20A)。与此相 对,变形例2. 4的反射板支承部801b从壳体8的底面开始在一个部位弯曲而形成。
[0114] 由于反射板支承部801b在一个部位弯曲而形成,因此能够减少板状构件8a的加 工工序。此外,对支承反射板11的角度的调整也一次完成。可以在变形例2. 4的基础上进 一步增加变形例2. 1的一体端部808、变形例2. 2的延长反射板支承部801e、延长导光体托 架固定部802e、或变形例2. 3的延长板状端部803e和延长板状端部804e。
[0115] 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中,能得到导光体4、导光体托架5、支承部7、基板 2、反射板11的端部偏差较小、且照明效率较高的光源装置。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反射板支 承结构也能够得到反射板11的端部偏差较小的光源装置。
[0116] 变形例2. 5 图28A是形成变形例2. 5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壳体的板状构件的展开图。图28B是变 形例2. 5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相当于图14的G-Η线截面的图。图28C是变形例2. 5所涉 及的光源装置的相当于图14的I-J线截面的图。
[0117] 到变形例2. 4为止的光源装置的反射板支承结构是与导光体托架固定部802成为 一体的由板状构件8a形成的要素,但在变形例2. 5中,反射板支承结构与导光体托架固定 部是分离的。变形例2. 5所涉及的反射板支承结构由图28A所示的板状构件8s弯折而形 成。
[0118] 变形例2. 5所涉及的板状构件8s与板状构件8a的不同点在于,没有支承导光体 托架5和支承部7的结构,且没有反射光通过孔807。变形例2. 5的板状构件8s上可以形 成反射光通过孔807。换言之,这意味着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反射板支承结构能够适用于对 图像读取装置的成像光学系统中的反射板(反射镜、凹面镜、凸面镜)进行支承的结构。另 夕卜,在该情况下,可将螺钉孔805用于与图像读取装置的滑架以外的构件进行连接。
[0119] 变形例2. 5的多个反射板支承部801配置在反射板11的与反射面相反的面侧。 多个反射板支承部801与支持该多个反射板支承部801的壳体8是一体。多个反射板支承 部801的与主扫描方向平行的面相对于壳体8在副扫描方向上具有角度并立起,该多个反 射板支承部801分别通过对沿板状构件8s的主扫描方向的一端进行弯折而得以形成。
[0120] 可认为变形例2. 5所涉及的壳体8 (板状构件8s)的结构仅为图13?图17、图19、 图20所示的实施方式2的壳体8 (板状构件8a)的反射板11侧。因此,能够增加变形例 2. 1的一体端部808、或变形例2. 2的延长反射板支承部801e或延长板状端部803e。此外, 也可以将反射板支承部801置换为变形例2. 4的反射板支承部801b。并且,也可以在置换 为反射板支承部801b后,添加一体端部808、或者延长反射板支承部801e或延长板状端部 803e中的至少一个。
[0121] 由于采用这种结构,从而即使将变形例2. 5所涉及的反射板支持结构仅作为图像 读取装置的成像光学系统内的反射板(第1反射镜、第2反射镜--等)的支持结构也能 够实施。此外,仅作为使所述副光反射的反射板的支持结构也能够实施。因此,在将变形例 2. 5的反射板支持结构作为光源装置(用于图像读取装置的光源装置)的构成进行使用的 情况下,反射板11反射的光的来源可以是与反射板11相对进行配置的,在主扫描方向上 延伸的棒状光源或阵列光源。在这种情况下,棒状光源中包含由发光部3、以及导光体4形 成的构件,其中,导光体4为柱状,对从端面4a入射的来自发光部3的光向长边方向进行导 光,使其从侧面4b射出。此外,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棒状光源也可以是放电灯。 放电灯可以是氖管等进行辉光放电的放电灯、荧光灯或氙灯(Xe灯)等进行电弧放电的放 电灯等一般的放电灯。
[0122] 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中的阵列光源可以是在主扫描方向上排列多个发 光部3 (发光兀件1),沿副扫描方向射出光(副光)的光源,也可以是在主扫描方向上排列 多个发光部3(发光元件1),通过导光构件或反射构件沿副扫描方向射出光(副光)的光 源。阵列光源不仅可以射出副光,还可以射出主光,也可以同时射出这两种光。并且,为了 得到主光和副光,可以采用以其他排列方式进行配置的阵列光源。即,成为沿主扫描方向并 排配置排列为用于主光的阵列光源和排列为用于副光的阵列光源这两列。这里所说的两列 包含交错排列方式。
[0123] 变形例2. 6 图29A是变形例2. 6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图29B是变形例2. 6所 涉及的支承部的剖视图。图30A是表示变形例2. 6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不同示例的发光部 周边剖视图。图30B是变形例2. 6的不同结构所涉及的支承部的剖视图。变形例2. 6所涉 及的光源装置中,支承部7在其内部具有按从第1开口侧向第2开口侧的顺序、直径逐渐变 大的第1中空部、第2中空部,在该第2中空部内对滤光片6进行支承。
[0124] 图29A和图29B的示例中,与第1中空部的直径相比,第2中空部的直径较大,在 第2开口侧形成直径小于第2中空部的第3中空部。图30A和图30B的示例中,没有第3 中空部,第2中空部的基板2侧成为第2开口。此外,可观察到第2中空部与第3中空部的 直径相一致。
[0125] 图29A和图29B的结构中,在第1中空部与第2中空部之间所产生的阶差部分,或 第2中空部与第3中空部之间所产生的阶差部分配置滤光片6。图30中,在第1中空部和 第2中空部之间所产生的阶差部分配置滤光片6。
[0126] 对于图29A至图30B所示的光源装置,无法像图21和图22所示的光源装置那样, 将导光体托架5和支承部7配置成使得在导光体4 (导光体托架5)的膨胀变为最大时,导光 体4的端面4a和导光体托架5的端面与第1中空部和第2中空部所产生的阶差部分相接 触或即将接触,但只要对导光体托架5和支承部7进行配置,以使得在最大膨胀时,导光体 4的端面4a和导光体托架5的端面不进入第2中空部即可(参照图29A)。另外,在图30A 的情况下,导光体4的端面4a和导光体托架5的端面可以进入第2中空部,但必须使其不 与滤光片6相接触。
[0127] 对于使用图10?图30来进行说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和反射板支承 结构,可适当地置换各结构来进行实施。
[0128] 实施方式2不限于使用附图来说明的示例,即不限于支承部7在第1中空部内以 可滑动的方式保持导光体托架5的端部的结构。导光体托架5放置于壳体8,不依赖于支承 部7而独立,因此,也可以设置为支承部7与导光体托架5不接触,导光体托架5的端部在 支承部7的第1中空部内或支承部7的第1中空部上沿长边方向进行伸缩。
[0129] 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壳体8 (壳体)在具有矩形形状的底部(底面) 的短边方向的中央部具备形成于长边方向的两个端部的两个长孔8b、以及形成于两个长孔 8b之间的嵌合孔8c。此外,还具备沿长边方向形成于底面的反射光通过孔807 (小孔)、螺 钉孔805和导光体托架固定部802和反射板支承部801、以及紧固部806。接着,在长边方 向、短边方向及高度方向上对导光体托架5和反射板11进行固定,在长边方向、短边方向及 高度方向上对支承部7和导热体9进行固定。
[0130] 长孔8b位于壳体8的底面,是在长边方向上位于一侧端部且在短边方向上位于反 射光通过孔807和紧固部806之间且在导光体托架5底面的短边方向中央的、长边方向较 长的长孔。通过将导光体托架5的第1突起部5b插入长孔8b,对导光体托架5的短边方向 的平行移动进行限制。嵌合孔8c位于壳体8的底面,在长边方向上位于长孔8b的与紧固 部806的相反侧,在短边方向上,位于反射光通过孔807和导光体托架固定部802之间且在 导光体托架5底面的短边方向中央位置。通过将导光体托架5的第2突起部5c插入嵌合 孔8c,来对导光体托架5的底面方向的任意平行移动进行限制(图17)。
[0131] 反射光通过孔807是沿壳体8底面的长边方向形成的孔,具有将读取对象的图像 信息(所照射的光被读取对象散射反射的光)传导至成像体(透镜等成像光学系统和图像 传感器等受光部)(图19),并对除此以外的不需要的光进行阻断的作用。导光体托架固定 部802沿壳体8侧的侧面延伸,相对于反射光通过孔807,位于反射板11的相反侧,具有在 高度方向对导光体托架5进行固定的作用。反射板支承部801在长边方向上设置有多个, 在短边方向上位于反射光通过孔807的外侧,具有以较好的精度保持反射板11的作用。紧 固部806相对于反射光通过孔807位于壳体的长边方向的外侧,通过螺钉10将基板2、支承 部7以及导热体9固定于壳体8。
[0132] 壳体8中的反射板支承部801、导光体托架固定部802、板状端部803、板状端部 804、紧固部806、一体端部808还起到散热板的功能。尤其是,板状端部803、板状端部804、 紧固部806、一体端部808可以在壳体8的短边侧壁部(紧固部806)的侧壁部分相连续。 此外,可以对短边侧壁部(紧固部806)进行延长并向长边方向弯折,使其相对于长边侧壁 部(板状端部803),与斜面部801的相反方向相对,并在长边方向上延伸。此外,也可以与 长边侧壁部连续,向短边方向弯折,在与壳体8的底面相对的方向上延伸(弯折)。
[0133] 实施方式3. 实施方式3的光源装置中,导光体4的端部向壳体8的底面弯曲。实施方式3中,对发 光部3直接或经由导热体9紧固于壳体8的底面的情况、以及发光部3经由形成于壳体8 的孔进行安装的情况进行说明。除此以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2相同。
[0134] 在实施方式3中,当然也将导光体4和导光体托架5的厚度方向的膨胀和收缩考 虑在内来配置导光体4、导光体托架5、支承部7。例如,对导光体托架5(导光体4)和支承 部7的尺寸进行设定,以使得在膨胀为最大时,不会使导光体托架5 (导光体4)损坏支承部 7。然而,与导光体4和导光体托架5的长边方向的膨胀和收缩相比,厚度方向的膨胀和收 缩带来的影响非常小。
[0135] 图31是形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壳体的板状构件的展开图。 图32A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图32B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 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导光体和导光体托架热膨胀后的情况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图32C是实 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中央部剖视图。图31?图32C示出发光部3紧固于壳体8 的底面的情况。
[0136] 图31示出在板状构件8a上假想地放置有导光体4、导光体托架5以及支承部7的 状态。如图32A所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中,导光体4的端部向壳体8底面的区 域8g弯曲。在实施方式3中,导光体托架5除了端面4a的至少一部分以外,也覆盖导光体 4的端部。
[0137] 支承部7在导光体4的端部弯曲的方向上,按从上(距离壳体8的底面较远的一 侦D开始的顺序形成有直径变小的第1中空部、第2中空部。第1中空部的与导光体4的 端面4a相接的一侧为第1开口,第2中空部的壳体8底面侧为第2开口。在第2开口与区 域8g之间,固定有发光部3 (发光元件1和基板2)和导热体9。支承部7在第1开口与第 2开口之间支承滤光片6,以使其与发光部3保持规定的间隔。第1中空部的高度在滤光片 6的厚度以上。导光体4的端面4a可在第1开口上沿长边方向移动。与导光体托架5在长 边方向上的伸缩相对应,导光体托架5的端部可在第1开口上沿长边方向移动。
[0138] 从紧固于区域8g上的发光部3(发光元件1)射出的光从端部向区域8g弯曲的导 光体4的端面4a(光入射部4a)进行入射。在此之后的基本动作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 源装置相同。
[0139] 图32A示出导光体4的长边方向的长度收缩为最小的状态。图32B示出导光体4 的长边方向的长度拉伸至最长的状态。图32C中示出导光体托架5设定为将第2突起部5c 和嵌合孔5d配置在副扫描方向(短边方向)的相同截面。导光体4和导光体托架5的中 央部的结构与实施方式2相同。
[0140] 如图32B所示,将导光体托架5和支承部7配置成在导光体4 (导光体托架5)的膨 胀变为最大的情况下,导光体4的端面4a和导光体托架5的端面与第1开口相接触或即将 接触。由此,能够使导光体4的端面4a (光入射部4a)与发光部3 (滤光片6)不接触。此 夕卜,如图32A、32B所示,导光体托架5分别具有与第1开口的边缘相对并对准的面部,该对 准面部可以设为对导光体托架5的滑动范围(移动范围)进行限制(图32B)。另外,在导 光体4的膨胀变为最大时,可以使对准面部变为即将与第1开口的边缘接触。在该情况下, 对准面部不再是对准面部,而成为相对面部。
[0141] 图33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不同结构中的板状构件的展开图。图34A 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不同结构中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图34B是表示实施方 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不同结构的导光体和导光体托架热膨胀后的状态的发光部周边 剖视图。图34C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不同结构中的中央部剖视图。图33? 图34C示出发光部3经由形成于壳体8的孔进行安装的情况。如图33所示,在板状构件8a 上形成发光部用孔809 (发光部用切口 809)。
[0142] 发光部用孔809无需是发光部用孔809周围完全封闭的孔,可以是从壳体8 (板状 构件8a)的外周向内侧进行开槽而得到的发光部用切口。本实施方式3中,包含发光部用 孔809是发光部用切口的情况。
[0143] 如图34A所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中,导光体4的端部向壳体8的底面 弯曲。支承部7通过与发光部用孔809进行嵌合来安装。发光部3相对于导光体托架5夹 着壳体8(的板状构件8a)固定于支承部7。除此以外的结构与图31?图32C的结构相比 没有变化。
[0144] 支承部7在第1开口与第2开口之间支承滤光片6,以使其与发光部3保持规定的 间隔。第1中空部的高度在滤光片6的厚度以上。导光体4的端面4a可在第1开口上沿 长边方向移动。与导光体托架5在长边方向上的伸缩相对应,导光体托架5的端部可在第 1开口上沿长边方向移动。
[0145] 如图34B所示,将导光体托架5和支承部7配置成在导光体4 (导光体托架5)的 膨胀变为最大的情况下,导光体4的端面4a和导光体托架5的端面与第1开口相接触或即 将接触。由此,能够使导光体4的端面4a (光入射部4a)与发光部3 (滤光片6)不接触。
[0146] 从利用发光部用孔809 (壳体8)进行配置的发光部3 (发光元件1)射出的光从端 部向壳体8(发光部用孔809) -侧弯曲的导光体4的端面4a(光入射部4a)进行入射。在 此之后的基本动作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相同。
[0147] 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导光体4中,光散射图案4c也是形成在至少与图 像读取装置的主扫描方向的有效读取区域相对应的部分即可。可以通过使从导光体4的弯 曲部分射出比其他部分多或少的光,来进行有效读取区域的端部(支承部7的附近)的亮 度等的调整。
[0148] 图34A中,对导热体9不与壳体即壳体8 (发光部用孔809)相接触的情况进行了 图示,但实际上,导热体9和壳体8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接触来传导热量,也可以不设置导热 体9。
[0149] 变形例3. 1 图35是形成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3. 1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壳体的板状构件的展开图。 图36A是变形例3. 1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图36B是变形例3. 1所涉及 的光源装置的不同结构中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图35示出在板状构件8a上假想地放置有 导光体4、导光体托架5以及支承部7的状态。
[0150] 如图36A所示,变形例3. 1所涉及的光源装置中,与支承部7相反的一侧的导光体 4的弯曲部分也被导光体夹具5覆盖。其他的结构与图31?图32C或图33?图34C相同。 图36A是壳体8具有区域8g的区域的情况(相当于图31?图32C)。图36B是壳体8具有 发光部用孔809的情况(相当于图33?图34C)。
[0151] 变形例3. 2 图37是形成变形例3. 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壳体的板状构件的展开图。图38A是变 形例3. 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图38B是变形例3. 2所涉及的光源装置 的不同结构中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图37示出在板状构件8a上假想地放置有导光体4、导 光体托架5以及支承部7的状态。
[0152] 如图38A所示,变形例3. 5所涉及的光源装置中,与支承部7相反的一侧的导光体 4的弯曲部分也被导光体夹具5覆盖。并且,该部分的导光体托架5被支承部7覆盖。导 光体托架5的端部靠近于支承部7,或以可滑动的方式与支承部7相接触。换言之,导光体 托架5 (导光体4)的端部插入支承部7的第1中空部,导光体托架5 (导光体4)以可滑动 (伸缩)的方式与支承部7相接触。其他结构与图35?图36B相同。图38A是壳体8具有 区域8g的区域的情况(相当于图36A)。图38B是壳体8具有发光部用孔809的情况(相 当于图36B)。
[0153] 下面,参照图39A?图40D,对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支承部的详细内容及其变化进 行说明。图39A?图40D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支承部的剖视图。图39A的支承部7相当 于图38A或图38B的支承部7。图39A所示的支承部7在其内部按从第1开口侧向第2开 口侧的顺序具有直径变小的第1中空部、第2中空部、第3中空部。支承部7在第2中空部 内对滤光片6进行支承。详细而言,在第2中空部和第3中空部之间所产生的阶差部分形 成有滤光片6。另外,第1中空部和第2中空部配置在其各自的直径的中心轴相交的位置。 第2中空部的深度在滤光片6的厚度以上。
[0154] 图39B的支承部7相当于图36A或图36B的支承部7。图39B所示的支承部7在 其内部按从第1开口侧向第2开口侧的顺序具有直径变小的第1中空部、第2中空部。支 承部7在第1中空部内对滤光片6进行支承。详细而言,在第1中空部和第2中空部之间 所产生的阶差部分形成有滤光片6。另外,第1中空部的深度在滤光片6的厚度以上。
[0155] 图39C所示的支承部7是图39A所示的支承部7的变形例。图39C所示的支承部 7在其内部按从第1开口侧向第2开口侧的顺序具有直径变小的第1中空部、第2中空部、 第3中空部、以及第4中空部,在第2中空部或第3中空部内对滤光片6进行支承。详细而 言,在第2中空部和第3中空部之间所产生的阶差部分或第3中空部和第4中空部之间所 产生的阶差部分形成滤光片6。另外,第1中空部和第2中空部配置在其各自的直径的中心 轴相交的位置。阶差部分的厚度在滤光片6的厚度以上。
[0156] 图39D所示的支承部7是图39B所示的支承部7的变形例。图39D所示的支承部 7在其内部按从第1开口侧向第2开口侧的顺序具有直径变小的第1中空部、第2中空部、 第3中空部,在第1中空部或第2中空部内对滤光片6进行支承。详细而言,在第1中空部 和第2中空部之间所产生的阶差部分或第2中空部和第3中空部之间所产生的阶差部分形 成滤光片6。另外,至少第1中空部与第2中空部之间所产生的阶差部分的厚度在滤光片6 的厚度以上。另外,图39A和图39C所示的第1中空部的内壁形状需要形成为如下形状,即 使得:导光体托架5的插入支承部7的部分与支承部7相接触,且导光体托架5可滑动,或 者,导光体托架5的插入支承部7的部分不与支承部7相接触,且导光体托架5可伸缩。
[0157] 图40A所示的支承部7是图39A所示的支承部7的变形例。图40A所示的支承部 7在其内部按从第1开口侧向第2开口侧的顺序具有直径变大的第1中空部、第2中空部、 第3中空部,在该第3中空部内对滤光片6进行支承。详细而言,图40A中,在第2中空部 和第3中空部之间所产生的阶差部分形成有滤光片6。另外,第1中空部和第2中空部配置 在其各自的直径的中心轴相交的位置。另外,图40A和图40C所示的第1中空部的内壁形 状需要形成为如下形状,即使得:导光体托架5的插入支承部7的部分与支承部7相接触, 且导光体托架5可滑动,或者,导光体托架5的插入支承部7的部分不与支承部7相接触, 且导光体托架5可伸缩。
[0158] 图40B所示的支承部7是图39B所示的支承部7的变形例。图40B所示的支承部 7在其内部按从第1开口侧向第2开口侧的顺序具有直径变大的第1中空部、第2中空部, 在该第2中空部内对滤光片6进行支承。详细而言,图40A中,在第1中空部和第2中空部 之间所产生的阶差部分形成有滤光片6。
[0159] 图40C所示的支承部7是图39A所示的支承部7的变形例。图40C所示的支承部 7在其内部按从第1开口侧向第2开口侧的顺序具有直径变大的第1中空部、第2中空部、 第3中空部,直径小于第3中空部的第4中空部与第3中空部连通。在第3中空部内支承 滤光片6。详细而言,在图40C中,在第2中空部和第3中空部之间所产生的阶差部分或第 3中空部和第4中空部之间所产生的阶差部分形成滤光片6。另外,第1中空部和第2中空 部配置在其各自的直径的中心轴相交的位置。
[0160] 图40D所示的支承部7是图39B所示的支承部7的变形例。图40D所示的支承部 7在其内部按从第1开口侧向第2开口侧的顺序具有直径变大的第1中空部、第2中空部, 直径小于第2中空部的第3中空部与第2中空部连通。在第2中空部内支承滤光片6。详 细而言,图40D中,在第1中空部和第2中空部之间所产生的阶差部分或第2中空部和第3 中空部之间所产生的阶差部分形成滤光片6。另外,图39A、图39C、图40A及图40C所示的 第1中空部以外的中空部(第1中空部、第2中空部、第3中空部、第4中空部)的内壁形 状只要是筒状的形状,且不会遮挡来自发光部2的光,则没有特别的限制。
[0161] 下面,说明关于导光体托架5和支承部7的变形例。 变形例3. 4 图41A是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3. 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图41B是 表示变形例3. 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导光体和导光体托架热膨胀后的情况的发光部周边 剖视图。图41C是变形例3. 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中央部剖视图。图42A是表示变形例3. 4 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不同示例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图42B是表示变形例3. 4所涉及的光 源装置的不同示例中导光体和导光体托架热膨胀后的状态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图42C是 变形例3. 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不同示例的中央部剖视图。
[0162] 变形例3. 4是使从与支承部7相反一侧的从导光体4的弯曲部分到导光体4的端 面4a (光入射部4a)为止的部分露出的情况。图41A?图41C对应于图32A?图32C,构 成为在支承部7与壳体8的底面之间配置发光部3和导热体9。图42A?图42C对应于图 34A?图34C,构成为发光部3经由形成于壳体8的孔来进行安装。
[0163] 变形例3. 4的光源装置中,在与支承部7相反的一侧,从导光体4的弯曲部分到导 光体4的端面4a(光入射部4a)为止的部分露出。如图41B和图42B所不,在导光体4的 膨胀为最大时,导光体4的侧面与支承部7相接近或接触,因此,可以将导光体4的这部分 设为相对面部或对准面部。
[0164] 变形例3. 5 图43A是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3. 5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图43B是 表示变形例3. 5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导光体和导光体托架热膨胀后的情况的发光部周边 剖视图。图43C是变形例3. 5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中央部剖视图。图44A是表示变形例3. 5 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不同示例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图44B是表示变形例3. 5所涉及的光 源装置的不同示例中导光体和导光体托架热膨胀后的情况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图44C是 变形例3. 5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不同示例的中央部剖视图。
[0165] 变形例3. 5具有以下结构:支承部7 -侧从导光体4的弯曲部分到导光体4的端 面4a (光入射部4a)为止也被导光体托架5覆盖,导光体托架5在导光体4的弯曲方向上 插入到第1中空部。图43A?图43C对应于图32A?图32C,构成为在支承部7与壳体8的 底面之间配置发光部3和导热体9。图44A?图44C对应于图34A?图34C,构成为发光部 3经由形成于壳体8的孔来进行安装。
[0166] 变形例3. 5的光源装置中,沿着导光体4的弯曲部分的支承部7侧,比图32和图 34所记载的要薄的导光体托架5覆盖导光体4。支承部7可使用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支 承部相同形状的构件。
[0167] 变形例3.6 图45A是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3. 6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图45B是 表示变形例3. 6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导光体和导光体托架热膨胀后的情况的发光部周边 剖视图。图45C是变形例3. 6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图46A是表示变形 例3. 6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不同示例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图46B是表示变形例3. 6所涉 及的光源装置的不同示例中导光体和导光体托架热膨胀后的情况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图 46C是变形例3. 6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不同示例的中央部剖视图。
[0168] 变形例3. 6中,使从与支承部7相反的一侧的导光体4的弯曲部分到导光体4的 端面4a (光入射部4a)为止的弯曲的外侧露出,使从支承部7 -侧的导光体4的弯曲部分 到导光体4的端面4a(光入射部4a)为止的弯曲的内侧被导光体托架5覆盖。导光体4与 导光体托架5的端部沿导光体4的弯曲方向插入第1中空部。
[0169] 图45A?图45C对应于图32A?图32C,构成为在支承部7与壳体8的底面之间配 置发光部3和导热体9。图46A?图46C对应于图34A?图34C,构成为发光部3经由形成 于壳体8的孔来进行安装。变形例3. 6的光源装置是变形例3. 4和变形例3. 5组合而构成 的。
[0170] 变形例3. 6的光源装置中,在导光体4的膨胀为最大时,导光体4的侧面与支承部 7相接近或接触,因此,可以将导光体4的这部分设为相对面部或对准面部。此外,由于比图 32和图34所记载的要薄的导光体托架5沿着导光体4的弯曲部分的支承部7侧覆盖导光 体4,因此,支承部7可使用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支承部相同形状的构件。
[0171] 变形例3. 7 图47A是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3. 7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图47B是 表示变形例3. 7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不同示例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变形例3. 7的光源装 置中,除了导光体4的形状以外,与图38A或图38B所记载的结构类似。
[0172] 图47A和图47B所记载的导光体4中,将端面4a(光入射部4a)的高度方向(Z方 向)的位置设定为与最接近于在导光体4的长边方向上延伸的部分的壳体8的底面的母线 大致相同的高度。通过将这种导光体4用于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能够力图实现 在厚度方向(高度方向)上导光体4和导光体托架5的低高度化。此外,也能够使导光体 托架5和支承部7的形状简单化。
[0173] 图48A是表示变形例3. 7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不同示例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图 48B是表示变形例3. 7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不同示例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图48A和图48B 所记载的导光体4中,将端面4a(光入射部4a)的高度方向(Z方向)的位置设定为比最接 近于在导光体4的长边方向上延伸的部分的壳体8的底面的母线要高(距离壳体8的底面 较远)的位置。通过将这种导光体4用于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与图47A和图47B 所记载的导光体4相比,能够力图实现在厚度方向(高度方向)上导光体4和导光体托架 5的进一步低高度化。此外,也能够进一步使导光体托架5和支承部7的形状简单化。
[0174] 图49A是表示变形例3. 7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不同示例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图 49B是表示变形例3. 7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不同示例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 图49A和图49B所记载的导光体4中,端面4a (光入射部4a)的面的一部分沿导光体 4的弯曲方向凸起,该凸起的前端面与导光体托架5相接触。因此,能够在厚度方向(高度 方向)上实现导光体4、导光体托架5的低高度化,还能够使导光体4和导光体托架5之间 的嵌合更为牢固。
[0175] 对于使用图31?图49来进行说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可适当地置 换各结构来进行实施。可对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反射板支承结构)、实施方式2 所涉及的光源装置、以及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反射板支承结构进行组合。
[0176] 实施方式4. 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中,导光体4的端部在平行于壳体8的底面的面内,向反 射板11的相反侧弯曲。实施方式4中,对发光部3直接或经由导热体9紧固于壳体8的内 表面的情况、以及发光部3经由形成于壳体8的孔进行安装的情况进行说明。除此以外的 结构与实施方式3相同。
[0177] 在实施方式4中,当然也将导光体4和导光体托架5的厚度方向的膨胀和收缩考 虑在内来配置导光体4、导光体托架5、支承部7。例如,对导光体托架5 (导光体4)和支承 部7的尺寸进行设定,以使得在膨胀为最大时,不会使导光体托架5 (导光体4)损坏支承部 7。然而,与导光体4和导光体托架5的长边方向的膨胀和收缩相比,厚度方向的膨胀和收 缩带来的影响非常小。
[0178] 图50是形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壳体的板状构件的局部展 开图。图50示出反射板支承部801和板状端部803展开后的状态。此外,示出在板状构件 8a上假想地放置有导光体4、导光体托架5以及支承部7的状态。图50中,用虚线示出支 承部7的内部。
[0179] 图51A是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图51B是从图51A 中去除导光体和导光体托架后得到的剖视图。导光体4的端部在平行于壳体8的底面的面 内,向反射板11的相反侧、即向板状端部804弯曲。
[0180] 支承部7形成有从一个面向相对的另一个面贯穿的贯通孔。支承部7配置为使得 贯通孔的一个第1开口与导光体4的端面4a相对。贯通孔由第1中空部和第2中空部构 成,按从第1开口到贯通孔的另一个第2开口的顺序,该第1中空部和第2中空部的直径变 小。在第2开口配置发光元件1,在第2开口的面上固定基板2。
[0181] 支承部7保持与发光部3(发光元件1和基板2)之间规定的间隔,对滤光片6进 行支承。滤光片6固定于第1中空部和第2中空部的阶差。第1中空部的深度在滤光片6 的厚度以上。
[0182] 图52是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支承部周边侧视图。图52相当于沿图14 的箭头A方向观察到的图。图52中,在右边描绘壳体8的底面。板状端部804从壳体8的 底面立起。支承部7隔着导热体9或直接固定于板状端部804的紧固部806s。紧固部806s 形成有供螺钉10通过的螺钉孔。
[0183] 图53A是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中央部剖视图。图53B是从图53A中去 除导光体和导光体托架后得到的图。实施方式4中,导光体托架5也放置在壳体8的底面。 导光体托架5的与壳体8的底面相接的面中,在长边方向中央部形成有第2突起部5c。在 壳体8的底面,在与第2突起部5c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嵌合孔8c。通过将第2突起部5c 插入嵌合孔8c,可对导光体托架5在壳体8的底面方向的任意的平行移动进行限制。虽然 未图示,但导光体托架5的第1突起部5b被插入到形成于壳体8的底面的长孔8b。于是, 导光体托架5的端部在长边方向可进行移动,而短边方向的移动则受到限制。
[0184] 即使导光体托架5和导光体4因温度变化而伸缩,导光体托架5的端部也可在支 承部7的第1开口上沿长边方向进行移动。其结果是,导光体4在短边方向(Y方向)或长 边方向(Z方向)不会弯曲。
[0185] 图54A是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周边剖视图。图54B是从图54A 中去除导光体和导光体托架后得到的剖视图。图55是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支承 部周边侧视图。图55相当于沿图14的箭头A方向观察到的图。图54A?图55中,在导光 体4的端面4a的延长面上,在导光体托架5与壳体8的底面之间夹有支承部7的一部分。
[0186] 若对图51B和图54B进行比较,则可知,图51A?图52所记载的光源装置中,在导 光体托架5和壳体8的底面之间未夹有支承部7。详细而言,对于图51A?图52所示的支 承部7,在第1中空部(形成滤光片6)上,沿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厚度方向(Z 方向),按支承部7 (从第1中空部的边缘延伸而得到的壁面)、导光体托架5、壳体8的顺序 进行排列。另一方面,对于图54A?图55所示的支承部7,在第1中空部(形成滤光片6) 上,沿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厚度方向(Z方向),按支承部7 (从第1中空部的边 缘延伸而得到的壁面)、导光体托架5、支承部7 (从第1中空部的边缘延伸而得到的壁面)、 壳体8的顺序进行排列。
[0187] 图51和图52所示的支承部7对应于实施方式3中图39B所示的支承部7。其中, 支承部7的配置在图39B的括号内示出。在实施方式4中,也可采用实施方式3的图39A? 图40D所示的支承部7的结构。在该情况下,支承部7的方向是图39A?图40D的括号内 所示出的坐标轴的方向。
[0188] 实施方式4中,可以构成为在图39A?图40D的支承部7的各结构的基础上,如图 54A?图55所示,在导光体4的端面4a的延长面上,使支承部7的一部分夹在导光体托架 5和壳体8的底面之间。
[0189] 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中,导光体托架5具有与支承部7的第1开口相对 的对准面部。具体而言,对准面部相当于导光体托架5的覆盖导光体4的弯曲部分的外周 侧的部分。该对准面部也可以设为对导光体托架5的滑动范围(移动范围)进行限制。另 夕卜,在导光体4的膨胀变为最大时,可以使对准面部变为即将与第1开口的边缘接触。在该 情况下,对准面部不再是对准面部,而成为相对面部。
[0190] 实施方式4中,支承部7以可滑动的方式对导光体托架5的端部进行保持,或者导 光体托架5的端部在第1中空部上沿长边方向进行伸缩。但是,图51A?图52所记载的导 光体托架5与图54A?图55所记载的导光体托架5相比,可与支承部7接触的部位不同。 详细而言,图51A?图52所记载的导光体托架5的端部的一部分与壳体8相接触并进行滑 动,或者在壳体8上沿长边方向进行伸缩。
[0191] 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中,导光体4的端部向板状端部804侧弯曲,从紧固 于紧固部806s的发光部3 (发光兀件1)发出的光从端部向板状端部804 (紧固部806s)侧 弯曲的导光体4的端面4a (光入射部4a)进行入射。在此之后的基本动作与实施方式2和 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相同。实施方式3中,导光体4的端部在XZ平面内弯曲,与此相对,在 实施方式4中,导光体4端部在XY平面内弯曲。
[0192] 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导光体4中,光散射图案4c也是形成在至少与图 像读取装置的主扫描方向的有效读取区域相对应的部分即可。此外,可以通过使从导光体 4的弯曲部分射出比其他部分多或少的光,来进行有效读取区域的端部(支承部7的附近) 的壳度等的调整。
[0193] 图56是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不同结构中的板状构件的一部分的展开 图。图56示出反射板支承部801和板状端部803展开后的状态。此外,示出在板状构件8a 上假想地放置有导光体4、导光体托架5以及支承部7的状态。图56中,用虚线示出支承部 7的内部。
[0194] 图56示出在发光部3经由形成于壳体8的板状构件8a的孔来进行安装的情况下 的板状构件8a。在板状构件8a的板状端部804形成发光部用孔809s。发光部3经由发光 部用孔809s安装于壳体8 (板状端部804)。与图34A类似,基板2相对于导光体托架5隔 着板状端部804进行固定。
[0195] 另外,发光部用孔809无需是周围完全封闭的孔,可以是从板状端部804(壳体8) 的外形向内侧进行开槽而得到的发光部用切口。本实施方式4中,包含发光部用孔809s是 发光部用切口的情况。发光部用孔(发光部用切口)809s分别形成于沿导光体托架侧的长 边(长边方向)而形成的、多个板状端部804中、位于夹住导光体托架固定部802的位置的 两个板状端部804。
[0196] 另外,为了便于对图50和图56进行比较,在图56中,对于仅导热体9的侧面的一 部分与壳体即板状端部804(发光部用孔809s)相接触的情况进行图示。实际上,可以使导 热体9的侧面以外的部分与板状端部804直接或间接地接触,由此来传导热量,也可以不设 置导热体9。
[0197] 在图50或图56的板状构件8a (壳体8)的结构的基础上,可以沿长边方向(螺钉 孔805相对于导光体4的外侧的空间侧)对发光部3接触的板状端部804进行延长、弯曲, 形成在短边方向、或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上延伸的L字形状或U字形状的散热板(参照实 施方式1)。对板状端部804进行延长并向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弯折的情况包括设为与板状 端部804平行的情况、以及设为与板状端部803平行的情况。在与板状端部803平行的情 况下,形成以下散热板,该散热板相对于斜面部801 (反射板支承部801),与长边侧壁部相 反一侧相对,并在长边方向上延伸。即,在反射板11的与反射面相反的面侧形成散热板。
[0198] 也可以使散热板在壳体8的底面侧延伸。此外,也可以在图50或图56所示的板 状构件8a (壳体8)中形成图25或图26所示的延长导光体托架固定部802e或延长板状端 部804e作为散热板。关于散热板,对于实施方式3的光源装置,也可以同样地对实施方式 2的变形例进行组合。
[0199] 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中,在支承部7的第1开口和第2开口之间以与发 光部3保持规定的间隔的方式对滤光片6进行支承。并且,使导光体4的端面4a(光入射 部4a)与发光部3 (滤光片6)不接触。
[0200] 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中,可以使导光体4的端部向反射板11侧弯曲。在 该情况下,图50和图56中导光体4的弯曲方向上下变为相反。在该情况下,可在板状端部 803(反射板11侧)形成紧固部806s和发光部用孔(切口)809s。此外,在板状端部803、板 状端部804以外,也可以形成紧固部806s和发光部用孔(切口)809s。例如,与在壳体8 (板 状构件8a)的长边方向上弯折而得到部分上所形成的紧固部806相同,也可以在壳体8 (板 状构件8a)的短边方向上弯折而得到的部分上形成紧固部806s和发光部用切口 809s (发 光部用孔809s)。
[0201] 可对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源装置(反射板支承结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源 装置(反射板支承结构)、或者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源装置(反射板支承结构)进行适当 地组合。
[0202]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2年2月7日提出申请的,包含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 以及摘要的日本专利申请2012-024228号,以及2012年6月21日提出申请的包含说明 书、权利要求书、附图、以及摘要的日本专利申请2012-140063号的优先权。日本专利申请 2012-024228号、以及日本专利申请2012-140063号所揭示的内容通过参照作为整体包含 于本申请中。 标号说明
[0203] 1发光兀件、2基板(LED基板)、3发光部、4导光体、4a光入射部(导光体4的 端面)、4b光出射部(导光体4的侧面)、4c光散射图案、4d突起部、5导光体托架、5a导 光体卡合部、5b第1突起部、5c第2突起部、5d嵌合孔(导光体4用)、6滤光片、7支承 部、8壳体、8a板状构件(弯折前)、8b长孔(导光体托架5用)、8c嵌合孔(导光体托架 5用)、8g区域、8s板状构件(弯折前)、801反射板支承部(两个部位弯曲、斜面部)、801e 延长反射板支承部、801b反射板支承部(一个部位弯曲、斜面部)、802导光体托架固定 部、802e延长导光体托架固定部、803板状端部(反射板11侧)、803e延长板状端部(反 射板11侧)、804板状端部(导光体托架5侧)、804e延长板状端部(导光体托架5侧)、 805螺钉孔、806紧固部、806s紧固部、807反射光通过孔(柱状透镜保持部)、808 -体 端部、809发光部用孔(发光部用切口)、809s发光部用切口(发光部用孔)、9导热体、10 螺钉、11反射板(反射镜)、31光源部、50导光体罩部、51螺钉孔、52销(卡合部)、53、 54销(突起,限制部)、55、56端部托架、60壳体、61小孔、62保持孔(嵌合孔、卡合部)、 63、64保持孔(长孔、限制部)、65螺钉孔、69反射板设置面、91、93发光体、92、94发光 体安装基板。
【权利要求】
1. 一种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光体,该导光体为柱状,且其中心轴方向为长边方向; 端部托架,该端部托架中形成有贯通孔,该贯通孔供所述导光体的长边方向的端部插 入,以可滑动的方式保持所述导光体; 发光部,该发光部在所述贯通孔的位置配置为与所述导光体的所述长边方向上的端面 相对; 导光体罩部,该导光体罩部形成有长槽,所述导光体的中间部沿所述长边方向配置在 该长槽中;以及 壳体,该壳体对所述端部托架和所述导光体罩部进行保持, 所述导光体罩部和所述壳体在所述导光体罩部与所述壳体相接的相对面上形成有:卡 合部,该卡合部在所述导光体罩部的中央部,对所述导光体罩部在所述相对面方向的任意 的平行移动进行限制;以及限制部,该限制部在所述导光体罩部的所述长边方向的两个端 部,使得所述导光体罩部在所述长边方向上可进行移动,而对与所述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 上的移动进行限制。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部托架中,对应于所述导光体罩部的所述长槽中的所述导光体的柱状侧面的开 口侧的部位比所述贯通孔周围的其他部分更向所述导光体突出。
3. -种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光部; 导光体,该导光体在中央具有中心轴方向为长边方向的柱状部,对从所述发光部入射 到端面的光向所述柱状部的长边方向进行导光,使其从所述柱状部的侧面射出; 导光体托架,该导光体托架覆盖所述导光体的除所述端面的至少一部分以外的端部; 以及 支承部,该支承部中,形成有从一个面贯穿到另一个面的贯通孔,在所述贯通孔的所述 一个面的第1开口侧以可沿所述长边方向滑动的方式保持所述导光体托架的端部,或者, 使所述导光体托架的端部在所述第1开口的内部或所述第1开口上沿所述长边方向进行 伸缩,使来自所述发光部的光经由所述贯通孔的所述另一个面的第2开口入射到所述导光 体,或者,在所述第2开口配置所述发光部,在所述第1开口与所述第2开口之间保持与所 述发光部的规定的间隔来支承滤光片。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在所述导光体的端面因所述导光体托架的端部滑动或伸缩而进行移动的 范围外,对所述滤光片进行支承。
5. 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在所述长边方向上延伸、且放置有所述导光体托架的壳体, 所述导光体托架与所述壳体相接的相对面上形成有限制部,该限制部使得所述导光体 托架可在所述长边方向上进行移动,而对与所述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体托架与所述壳体相接的相对面的、相对于所述限制部的所述发光部侧的相 反侧形成有卡合部,该卡合部对所述导光体托架的所述相对面方向的任意平行移动进行限 制。
7. 如权利要求3至6的任一项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体托架至少除了所述导光体射出光的侧面以外,在整个所述柱状部上覆盖所 述导光体。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形成在所述导光体的所述长边方向的中央部的位置。
9. 如权利要求3至8的任一项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的所述贯通孔具有直径按从所述第1开口向所述第2开口的顺序依次变小 的第1中空部、第2中空部以及第3中空部, 在所述第2中空部内对所述滤光片进行支承。
10. 如权利要求3至8的任一项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的所述贯通孔具有直径按从所述第1开口向所述第2开口的顺序依次变大 的第1中空部和第2中空部, 在所述第2中空部内对所述滤光片进行支承。
11. 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在所述第1中空部内以可滑动的方式对所述导光体托架的端部进行保持, 或者, 所述导光体托架的端部在所述第1中空部内或所述第1中空部上沿所述长边方向进行 伸缩。
12. 如权利要求5至11的任一项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部直接或经由导热体紧固于所述壳体的向所述长边方向弯折的部分。
13. 如权利要求3至11的任一项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体的端部是弯曲的。
14. 如权利要求5至11的任一项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体的端部向所述壳体侧弯曲, 所述发光部直接或经由导热体紧固于所述壳体上。
15. 如权利要求5至11的任一项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体的端部向所述壳体侧弯曲, 所述发光部经由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发光部用孔或发光部用切口来进行安装。
16. 如权利要求5至11的任一项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体的端部向所述壳体侧弯曲, 所述发光部直接或经由导热体紧固于所述壳体的向与所述长边方向相交的方向弯折 的部分。
17. 如权利要求5至11的任一项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体的端部向所述壳体侧弯曲, 所述发光部经由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向与所述长边方向相交的方向弯折的部分的发光 部用孔或发光部用切口来进行安装。
18. 如权利要求13至17的任一项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中空部和所述第2中空部以各自的直径的中心轴相交的方向来形成。
19. 如权利要求3至18的任一项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体托架具有与所述第1开口的边缘相对的对准面部, 所述对准面部对所述导光体托架的移动范围进行限制。
20. 如权利要求3至19的任一项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体和所述导光体托架具有彼此能进行嵌合的机构。
21. 如权利要求3至20的任一项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部和所述支承部均设置在所述导光体的两个端部。
22. 如权利要求1至21的任一项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部由基板、以及形成于该基板上的发光元件构成。
【文档编号】F21S2/00GK104094047SQ201280069117
【公开日】2014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7日
【发明者】藤内亚纪子, 大滨大辅, 庄司俊明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