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859029阅读:90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固定在导光板一侧边的光源,导光板包括用于将光源发出的光进行耦合的混光区,以及与该混光区连接、用于导向耦合后的光的导光区,混光区设置为曲面结构,光源固定在混光区的一侧边。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光源发出的光在经过混光区时,由于改变了光的耦合路径,更有利有光的耦合混光,并且使进入到导光区的光更为均匀,可以避免热点现象的产生;同时,采用这种结构的导光板,将光源由侧入式改变为直下式,使得光源在背光模组的背板上的散热面积更大,从而有利于光源的散热,提高了背光模组的散热效率。
【专利说明】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液晶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液晶电视的发展,对液晶电视的尺寸以及其显示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大的液晶尺寸以及更好的显示效果,对于液晶电视的背光光源,也需要增大其驱动功率;同时,液晶电视的超薄化需求,也使得采用侧入式背光的窄边框设计更为困难,从而导致背光的散热不够好,并且容易出现热点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旨在提高背光的散热效率,并且能够有效地解决热点现象。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固定在所述导光板一侧边的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包括用于将所述光源发出的光进行耦合的混光区,以及与该混光区连接、用于导向耦合后的光的导光区,所述混光区设置为曲面结构,所述光源固定在混光区的一侧边。
[0005]优选地,所述混光区的一侧边开设有贯穿于该侧边、用于容置所述光源的导光槽,所述光源固定在所述导光槽中。
[0006]优选地,所述导光槽的内表面设置有反射面,该反射面将所述光源发出的光反射至所述导光板中。
[0007]优选地,在所述导光区的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均匀导向经混光区耦合后的光的网点结构。
[0008]优选地,所述混光区的曲面结构的表面上设置有反光装置。
[0009]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光板背面的背板,该背板与所述导光板的形状适配。
[0010]优选地,所述导光槽相对于所述背板的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光源通过该开口与所述背板接触。
[001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固定在所述导光板一侧边的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包括用于将所述光源发出的光进行耦合的混光区,以及与该混光区连接、用于导向耦合后的光的导光区,所述混光区设置为曲面结构,所述光源固定在混光区的一侧边。
[001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导光板分为混光区和导光区,并将混光区设置为曲面结构,光源发出的光在经过混光区时,由于改变了光的耦合路径,更有利有光的耦合混光,并且使进入到导光区的光更为均匀,可以避免热点现象的产生;同时,采用这种结构的导光板,将光源由侧入式改变为直下式,使得光源在背光模组的背板上的散热面积更大,从而有利于光源的散热,提高了背光模组的散热效率。【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4]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
[0015]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将导光板设置为呈曲面设置的混光区和呈平面设置的导光区,并将光源固定在混光区的一侧边,通过混光区使光线更好的耦合,并通过导光区将耦合后的光变为面光源进行导向。
[0017]参照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10和光源20,该光源20固定在导光板10的一侧边,导光板10包括混光区11和与混光区11连接的导光区12,本实施例中,混光区11设置为曲面结构,光源20固定在该曲面结构异于与导光区12连接的一侧边的侧边上;导光区12可设置为平面结构。光源发出的光,在混光区11的曲面结构进行耦合混光,这样进入到导光区12的光便更为均匀,然后经过导光区12的平面结构将耦合后的光变为均匀面光源散发出去。
[0019]在本实施例中,混光区11的曲面结构为弹性曲面,即将混光区11设置可为采用在特定条件下(例如加热)可弹性弯曲的导光材料制成。
[0020]将导光板10分为混光区11和导光区12,并将混光区11设置为曲面结构,改变了光的耦合路径,更有利有光的耦合混光,使进入到导光区12的光更为均匀,可以避免热点现象的产生;并且,采用这种结构的导光板10,将光源20由侧入式改变为直下式,使得相对于现有的侧入式背光光源20在背光模组的背板上的散热面积更大,从而有利于光源20的散热。
[0021]在上述实施例中,背光模组还包括背板(图中未示出),该背板设置在导光板10的背面,并且将其形状设置为与导光板10的形状适配。
[0022]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混光区11用于固定光源20的一侧边开设有一导光槽13,该导光槽13为贯穿于该混光区11的侧边的宽度方向的通孔,其截面形状可以为方形、圆形或其他任何形状,用于容置光源20,将光源20固定在导光槽13中,并通过导光槽13将光源20进行固定和压紧。本实施例中,导光槽13相对于背板的一侧设置有开口,光源20通过该开口与背板接触,从而可以通过背板对光源20进行散热。本实施例中,由于光源20固定在导光槽13中,在导光槽13的内表面设置有反射面,通过该反射面,可以充分利用光源20的光能量,将光源20发出的光全部反射至导光板10中,并使光源20的光能量全部进入到导光板10中。
[0023]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导光板10的混光区11的曲面结构的表面上还设置有反光装置,该反光装置可以设置在混光区11凸向弯曲的曲面上,也可以设置在混光区11凹向弯曲的曲面上。为防止光源20发出的光线在混光区11内混光时从混光区11的表面透射出去,设置该反光装置,将透出混光区的光反射回混光区内,以充分利用光源。[0024]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导光区12的表面上设置有网点结构121,当光源20发出的光将经过混光区11耦合后,在经过导光区12扩散出去时,通过其表面设置的网点结构121,使出射的面光源更为均匀。
[002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导光板10分为混光区11和导光区12,并将混光区11设置为曲面结构,光源20发出的光在经过混光区11时,由于改变了光的耦合路径,更有利有光的耦合混光,并且使进入到导光区12的光更为均匀,可以避免热点现象的产生;同时,采用这种结构的导光板10,将光源20由侧入式改变为直下式,使得光源20在背光模组的背板上的散热面积更大,从而有利于光源20的散热,提高了背光模组的散热效率。
[002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0027]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10和光源20,该光源20固定在导光板10的一侧边,导光板10包括混光区11和与混光区11连接的导光区12,本实施例中,混光区11设置为曲面结构,光源20固定在该曲面结构异于与导光区12连接的一侧边的侧边上;导光区12可设置为平面结构。光源发出的光,在混光区11的曲面结构进行耦合混光,这样进入到导光区12的光便更为均匀,然后经过导光区12的平面结构将耦合后的光变为均匀面光源散发出去。
[0028]本液晶显示装置实施例,包括了上述背光模组全部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也完全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00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固定在所述导光板一侧边的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包括用于将所述光源发出的光进行耦合的混光区,以及与该混光区连接、用于导向耦合后的光的导光区,所述混光区设置为曲面结构,所述光源固定在混光区的一侧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光区的一侧边开设有贯穿于该侧边、用于容置所述光源的导光槽,所述光源固定在所述导光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槽的内表面设置有反射面,该反射面将所述光源发出的光反射至所述导光板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光区的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均匀导向经混光区耦合后的光的网点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光区的曲面结构的表面上设置有反光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光板背面的背板,该背板与所述导光板的形状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槽相对于所述背板的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光源通过该开口与所述背板接触。
8.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文档编号】F21V8/00GK203405654SQ201320477863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6日
【发明者】张双双, 邱珠伟 申请人: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