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胶式led霓虹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7509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灌胶式led霓虹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灌胶式LED霓虹灯,包括柔性电路板、设置在柔性电路板上的LED、连接在柔性电路板尾部的电源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柔性电路板下方粘贴有导热胶,所述导热胶下方粘贴有散热片,所述LED、柔性电路板、导热胶、散热片外围包覆有一开口的挡光槽,所述挡光槽内灌封有一层包覆层,所述包覆层上面还设置有散光层。本实用新型能增加LED霓虹灯内部LED的散热面积,从而避免LED工作时由于温度过高而产生的死灯珠或光衰加速等问题;所述的包履层密封性能好,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水效果;所述散光层包含有散光物质,可以使灯体发光更柔和、均匀。
【专利说明】一种灌胶式LED霓虹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LED装饰照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灌胶式LED霓虹灯。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LED照明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场合。在城市夜景装饰照明和商业招牌,建筑外形装饰方面,LED霓虹灯由于其寿命长、发光均匀柔和、可弯曲性强等优点,颇受人们青睐。
[0003]目前,传统的LED霓虹灯灯体部分主要由柔性电路板、设置在柔性电路板上的LED和包覆在柔性电路板及LED外围的包覆层组成;或者由柔性芯线、设置在柔性芯线上的LED和包覆在柔性电路板及LED外围的包覆层组成。现有的包覆层一般由PVC通过挤出成型工艺形成,其导热性能很差,因此LED产生的温度基本上不能扩散出去,导致LED长期处于高温状态下工作,大大地缩减了 LED的寿命;另外,PVC吸附性能不佳,不能很好的密封包覆灯体,导致包覆层与柔性电路板之间存在较大的缝隙,这种缺陷导致灯体防水和绝缘性能不佳,极大地降低了户外使用的耐用性和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灌胶式LED霓虹灯,能有效地改善灯体的散热环境,从而避免LED工作时由于温度过高而产生的死灯珠或光衰加速等各种问题,并且具有优良的防水和绝缘性能,即使在户外也经久耐用。
[0005]本实用新型专利为实现上述目的所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灌胶式LED霓虹灯,包括一 U型挡光槽和设置于挡光槽内部的光源,所述光源的发光面朝向U型挡光槽的开口,所述光源由多个LED焊接于柔性电路板上而形成,所述挡光槽内部灌封有绝缘透光包覆层,所述绝缘透光包覆层为PU胶或TPU胶,所述绝缘透光包覆层将光源密封包覆。
[0007]进一步地,所述挡光槽内设有加固部件,所述加固部件设置于柔性电路板的背光一面且与柔性电路板平行放置,所述加固部件在平行于柔性带状光源发光面的方向上为刚性不可弯折,该加固部件只能沿垂直于柔性带状光源发光面的方向实现弯折,限制了灯体的侧向活动角度,避免灯体在使用过程中过度侧向弯曲导致并联接口、LED与电路板的焊接位脱焊、断裂。
[0008]进一步地,所述加固部件与柔性电路板之间胶粘紧贴,便于组装。
[0009]进一步地,所述加固部件为金属板,其兼顾了加固和导热的作用。
[0010]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包覆层的顶部还设有散光层,所述散光层混有对光线具有反射或漫射或折射作用的颗粒,可以把LED发出的点光源变成面光源,使灯体发光更柔和、均匀。
[0011]进一步地,所述散光层的横截面呈圆形、方形或拱形,进一步改善散射和折射的效果O
[0012]进一步地,所述柔性透光覆盖层的内部还设有铜绞线,所述光源与铜绞线实现电连接。因为铜绞线可以承受较大的电流,在灯体做得较长时,不会因为电流过大而损坏灯体。
[0013]进一步地,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多条扁平金属导线和压合于扁平金属导线表面的绝缘层,所述部分扁平金属导线根据电路所需设有断开区,LED焊接于断开区或跨接于相邻两根扁平导线上。该种非腐蚀性电路板具有优良的散热性、耐弯折和挠曲性,并且可采用SMT全自动化生产工艺,有利于降低成本。
[0014]进一步地,所述扁平金属导线包括一组电源线和至少一条串联线,所述绝缘层包括压合于扁平导线上表面的第一绝缘层和压合于扁平导线下表面的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沿长度方向折叠,所述电源线和串联线分别位于不同的折叠面。这样,电路板可沿长度方向折叠,宽度可以做得更窄,灯体内部空间更紧凑。
[0015]进一步地,所述软电路板的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沿长度方向都设有冲切口,所述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的冲切口的位置相对应,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均沿自身冲切口折叠,这样就更便于软电路板的折叠,而且折叠后不会翘起。
[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加固部件一方面确保灯体只能沿垂直于柔性带状光源发光面的方向实现弯折,限制了灯体的侧向活动角度,避免灯体在使用过程中过度侧向弯曲导致并联接口、LED与电路板的焊接位脱焊、断裂,另一方面能有效地传导LED霓虹灯内部LED的所产生的热量,从而避免LED工作时由于温度过高而产生的死灯珠或光衰加速等问题;所述的包履层由PU胶或TPU胶通过灌胶方式形成,密封性能好,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水和绝缘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0018]图2是图1中A部分放大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横向截面立体图;
[00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横向截面平面图;
[0021]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分解状态图;
[0022]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光源的横向截面平面图;
[0023]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光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所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权利保护范围的限定。
[0025]参考图1到图7所示的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灌胶式LED霓虹灯,包括一U型挡光槽2和设置于挡光槽2内部的光源,所述光源的发光面朝向U型挡光槽2的开口,所述挡光槽2内部灌封有绝缘透光包覆层3,所述绝缘透光包覆层3将光源密封包覆;光源包括柔性电路板5和焊接在柔性电路板5上的贴片式LED4 ;设置在柔性电路板5和散热片7之间的导热胶6可以把柔性电路板5和金属散热板7很好地粘合在一起,并能把柔性电路板5上的热量传递到加固部件即金属散热板7 ;挡光槽2在灌胶时可以起承载绝缘透光包覆层3和金属散热板7的作用,同时可防止灯体两侧的光线外泄,影响发光效果;覆盖在绝缘透光包覆层3顶部的散光层I的横截面呈拱形,其混有对光线具有反射或漫射或折射作用的颗粒,可以把LED4发出的点光源变成面光源,使整灯发光更柔和。
[0026]包履层3通过灌胶方式形成,可使挡光槽2内部空间及连接在柔性电路板5尾部的电源线9与柔性电路板5连接部位被包覆层3完全密封地包覆,可提高整体的防水性能,包覆层优先选用透光性、防水性和柔软性优良的PU胶或TPU胶,可利于生产过程中的灌胶,而且对灯体的发光效果和弯曲性能有很大的帮助;另外,散光层和挡光层也优先选用柔性优良的材料制造,以提高整灯的弯曲性能。
[0027]柔性电路板5包括多条扁平金属导线和压合于扁平金属导线表面的绝缘层,所述部分扁平金属导线根据电路所需设有断开区,LED焊接于断开区或跨接于相邻两根扁平导线上,所述扁平金属导线包括一组电源线53和一条串联线54,所述绝缘层包括压合于扁平导线上表面的第一绝缘层521和压合于扁平导线下表面的第二绝缘层522,所述第一绝缘层521和第二绝缘层522沿长度方向折叠,所述电源线53和串联线54分别位于不同的折叠面。
[0028]为了便于折叠,柔性电路板5的第一绝缘层521和第二绝缘层522沿长度方向都设有冲切口 523,第一绝缘层521和第二绝缘层522的冲切口 523的位置相对应,第一绝缘层521、第二绝缘层522均沿自身冲切口折叠。
[0029]综上所述,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阅读本实用新型文件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无需创造性脑力劳动而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变换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灌胶式LED霓虹灯,包括一 U型挡光槽和设置于挡光槽内部的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的发光面朝向U型挡光槽的开口,所述光源由多个LED焊接于柔性电路板上而形成,所述挡光槽内部灌封有绝缘透光包覆层,所述绝缘透光包覆层为PU胶或TPU胶,所述绝缘透光包覆层将光源密封包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胶式LED霓虹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光槽内设有加固部件,所述加固部件设置于柔性电路板的背光一面且与柔性电路板平行放置,所述加固部件在平行于柔性带状光源发光面的方向上为刚性不可弯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灌胶式LED霓虹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部件与柔性电路板之间胶粘紧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灌胶式LED霓虹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部件为金属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胶式LED霓虹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包覆层的顶部还设有散光层,所述散光层混有对光线具有反射或漫射或折射作用的颗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灌胶式LED霓虹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光层的横截面呈圆形、方形或拱形。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灌胶式LED霓虹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透光覆盖层的内部还设有铜绞线,所述光源与铜绞线实现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灌胶式LED霓虹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多条扁平金属导线和压合于扁平金属导线表面的绝缘层,所述部分扁平金属导线根据电路所需设有断开区,LED焊接于断开区或跨接于相邻两根扁平导线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灌胶式LED霓虹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平金属导线包括一组电源线和至少一条串联线,所述绝缘层包括压合于扁平导线上表面的第一绝缘层和压合于扁平导线下表面的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沿长度方向折叠,所述电源线和串联线分别位于不同的折叠面。
【文档编号】F21Y101/02GK204026492SQ201420304641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9日
【发明者】樊邦弘 申请人:鹤山丽得电子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