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光模组及应用该发光模组的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55542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光模组及应用该发光模组的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光模组及应用该发光模组的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球泡灯是替代传统白炽灯泡的新型节能灯具。现有市场上,球泡灯的结构一般包括灯壳、发光模组、散热体及球泡型灯罩,发光模组水平固定在散热体上,球泡型灯罩竖直罩住发光模组后与灯壳连接。但是由于灯珠的发光角度小于180°,且发光模组呈水平放置,所以这种球泡灯的照射角度小于现有白炽灯的照射角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发光模组,其具有较大的发光角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光模组,包括光源组件、及设置在所述光源组件外围的若干导光片,所述光源组件包括若干组竖向设置的光源条,每组所述光源条上覆盖有一个所述导光片。

进一步的,每组所述光源条与其对应的导光片组成一发光模组单元,所述每一发光模组单元在所述发光模组上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每组所述光源条与其对应的导光片组成一发光模组单元,所述发光模组自内向外呈聚散式排布。

进一步的,所述发光模组呈360度发光。

进一步的,所述发光模组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包括环形的侧壁,所述侧壁的外表面沿竖向延伸形成有收容槽及卡槽,所述光源条位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导光片的内侧插于所述卡槽,以覆盖于所述光源条。

进一步的,所述侧壁的外表面向外凸设有若干个沿竖向延伸的定位条,相邻所述定位条之间形成所述收容槽及位于所述收容槽外围的卡槽。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导光片的在径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基座的半径。

进一步的,所述光源条包括基板、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LED光源,所述光源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基座末端且与所述基板连接的光源转接板。

进一步的,所述导光片包括面对所述光源的内棱面、与所述内棱面相对的外棱面、连接在所述内棱面和所述外棱面之间且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为全反射面,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进入所述导光片后由所述外棱面出射。

进一步的,所述导光片的外棱面延伸形成至少可180度发光的发光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邻近所述内棱面的部分激光打点或丝印。

进一步的,所述导光片的一端具有卡钩,所述卡钩卡接于所述基座。

进一步的,所述导光片的另一端具有凸出部。

进一步的,所述发光模组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位于所述导光片的两端并连接所述基座,以将所述导光片固定于所述基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第一通槽和第一卡槽,各组所述光源条均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穿过所述第一通槽,所述导光片的凸出部插接于所述第一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固定件设有若干个定位盖,所述定位盖覆盖于所述卡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包括底座模组、组装于所述底座模组一端的上述发光模组。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光模组,包括多组竖向设置的光源条及覆盖在每组光源条外围的导光片,光源条发出的光线进入导光片后出射,使得应用该发光模组的照明装置具有大于180°的照明角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照明装置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照明装置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照明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照明装置的完全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照明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照明装置内的散热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照明装置内的导光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沿图1所示的照明装置内A-A线的剖面图。

图9为沿图1所示的照明装置内B-B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至图9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照明装置100,包括发光模组、及分别组装于发光模组两端的底座模组1和灯帽6,其中,发光模组包括基座2、连接在基座2上的光源组件3、设置在光源组件3外围且与基座2连接的若干个导光片4、及位于导光片4两端并连接基座2的固定组件5,发光模组呈360°发光。具体的,光源组件3包括若干组竖向设置的光源条30,每组光源条30上覆盖有一个导光片4。上述照明装置100可以应用为室内照明的LED灯具,安装于各种已连接市电的安装基座(未图示)上,其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多个组合进行应用。

以下针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100内的各个元件及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作具体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底座模组1包括壳体11及设置于壳体11内部的若干组件,包括电性连接组件或是物理连接组件等,电性连接组件可以包括转换器等。在本实施例中,底座模组1与固定组件5通过螺丝53连接,且底座模组1与光源组件3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源组件(未图示)设置于照明装置100的外部。

如图4和图6所示,基座2呈棱柱状,其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优选以铝材制成,基座2的中部为空的,所以其又具备散热功能,可视为一散热器。基座2包括环形的侧壁21、由侧壁21的外表面向外凸设的若干个定位条22、及由侧壁21的内表面向内凸设的若干个定位柱23。基座2具有插片式结构,该插片式结构用于将光源30和导光片4进行组装。具体的,若干个定位条22间隔排列且定位条22的两端沿基座2的竖向延伸,相邻的定位条22之间形成用于放置光源组件3的收容槽221及用于定位导光片4的卡槽222,收容槽221和卡槽222均沿基座2的竖向延伸。若干个定位柱23间隔排列且定位柱23的两端沿基座2的竖向延伸,定位柱23为中空状。在本实施例中,侧壁21的形状为圆环形,在其它可替换的实施例中,侧壁21的形状也可以是矩形的环形或其它环形。

如图4、图5和图8所示,光源组件3包括多组竖向设置的光源条30、及位于光源条30末端且与若干光源条30连接的光源转接板33,每组光源条30包括基板31、及设置于每个基板31上的LED光源32。基板31粘贴在基座2的收容槽221内。LED光源32包括若干竖向排列的LED发光单元321。其中,LED发光单元321可以发出白光(W)、红光(R)、蓝光(B)或绿光(G)中的任意一种。光源转接板33为圆形的电路板,其上设有用于基板31插接的第二通槽331,基板31的一端插接于第二通槽331,使得若干个基板31通过光源转接板33电性连接。

如图4、图5、图7至图9所示,导光片4由绝缘材质制成,如透明PMMA或者透明PC等光学级透明塑料,其用于对LED光源32发出的光线进行二次配光。每组光源条30与其对应的导光片4组成一发光模组单元(未标示),每一发光模组单元在发光模组上均匀分布,使得发光模组自内向外呈聚散式排布。如图9所示,导光片4在径向上的长度大于基座2的半径。

具体的,若干个导光片4竖向设置且周向排列。导光片4包括朝向光源条30的内棱面41、与内棱面41相对的外棱面42、连接在内棱面41和外棱面42之间的第一侧面43和第二侧面44、位于导光片4一端的凸出部45、及位于导光片4另一端的卡钩46。导光片4的内侧插入卡槽222,卡钩46勾于基座2朝向灯帽6的一端的侧壁21的内侧。具体的,内棱面41为导光片4的入光面,外棱面42为导光片4的出光面,第一侧面43和第二侧面44为导光片4相对的两个侧面且均为反射面,内棱面41、第一侧面43和第二侧面44均为平面,外棱面42为不规则曲面,并且外棱面42延伸形成至少可180度发光的发光面。外棱面42磨砂或者晒纹,使得出射的光线均匀柔和,提升照明效果。第一侧面43和第二侧面44邻近光源组件2的部分激光打点或者丝印,激光打点所打的点441为一种白色油墨,起到漫反射作用,使相邻的LED发光单元321之间混光更加均匀,减轻颗粒感的视觉效果的问题。

导光片4与光源条30一一对应,每个导光面133在其所对应的LED光源32的照射面的覆盖区域内,致使LED光源32发出的光线耦合进入到导光片4里面,经过内部全反射全部在外棱面42表面出射。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导光片4的中轴线在与其所对应的LED光源32的中轴线的辐射面上。LED光源32的发光面与导光片4的内棱面41的距离在0.5mm-1mm之间,并且内棱面41的宽度大于其所对应的每个LED发光单元321的宽度,使更多的光线耦合到导光片4里面。本实施例的照明装置100的照明角度大于180°。

如图2、图4、图5和图8所示,固定组件5包括连接在基座2两端的第一固定件51和第二固定件52、及用于连接的第一螺丝53和第二螺丝54。

第一固定件51为圆形盖,其底壁上设有用于基板31穿过的第一通槽511和用于定位导光片4的第一卡槽512,基板31的一端穿过第一通槽511后插接于第二通槽331,导光片4的凸出部46收容在第一卡槽512内。

螺丝53位于底座模组1内,其穿过光源转接板33、第一固定件51后收容在定位柱23内,将底座模组1、光源转接板33、第一固定件51与基座2之间固定连接。

第二固定件52为圆形板,其外侧端面周向设置有若干个定位盖521,其内侧端面设有若干个第一凹陷部522。基板31的一端抵接在第二固定件52的内侧,从而限制光源组件3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定位盖521覆盖导光片4的卡钩46,从而限制导光片4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

螺丝54穿过第二固定件52后收容在定位柱23内,将光源组件3、导光板41、基座2及第二固定件52之间固定连接。

如图3和图8所示,灯帽6为球罩状,其环形的端部的内表面设有若干个第二凹陷部61和凸块62。灯帽6与基座2卡扣连接,具体的,第二凹陷部61套设在导光片4的卡钩46的外侧,凸块62收容在第二固定件52的第一凹陷部522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100,包括多组竖向设置的光源条30、及覆盖在每组光源条30外围的导光片4,导光片4以轴向的外棱面作为出光面,使得进入导光4片的光线最终均从导光片4的外棱面44出射,从而使得应用该发光模组的照明装置具有大于180°的照明角度,并且具有立体灯丝的发光效果。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