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板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70409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线路板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路板安装结构,尤其适用于汽车灯具内部的线路板安装。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现代车辆灯具的多种功能性要求,往往会在灯具内部设置控制线路板,来满足灯具不同的使用功能。由于灯具内部空间有限,以及设计的不同需求,有些情况下会在用于安装控制线路板的零件上开槽,采用插入的方式对控制线路板进行安装,并加以盘头螺钉等限位结构进行固定,防止控制线路板脱出。

车灯中大部分零件为塑料件,通常采用模塑加工制成。控制线路板往往需要安装到这些塑料件上。对于线路板而言不存在拔模问题,所以整块板子的厚度是均一的,而对于需要开槽的塑料件而言,由于存在拔模角度问题,所以槽底部与槽口部存在一定的宽度差,在槽的底部与线路板贴死的状态下,槽的口部与线路板之间通常都存在较大间隙,导致卡入槽中的线路板呈现“上松下紧”的状态,且槽越深间隙越大,“上松下紧”的状态越明显,因此无法保证线路板良好的定位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线路板安装结构,解决由于塑料件拔模角度带来的定位不良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方案有:

一种线路板安装结构,包括线路板和塑料件,所述塑料件上设有两端贯通的特种卡槽,所述线路板的边缘卡在所述特种卡槽的槽底,所述特种卡槽的一侧槽壁为平面,另一侧槽壁为台阶面,所述台阶面由上下排列的若干段平面依次阶梯式连接而成,上段平面的下部比相邻的下段平面的上部更向着对侧槽壁凸出,除最下段平面外,至少有一段平面的底部抵靠在所述线路板的板面上。

所述特种卡槽的一侧槽壁和另一侧槽壁的各段平面都有拔模角度。

进一步优选地,除最下段平面外,每一段平面的底部均抵靠在所述线路板的板面上。

对于每段平面,其拔模角度用σ表示,当σ≤0.5゜时,该段平面的长度优选为不大于20mm,当0.5゜<σ≤1゜时,该段平面的长度优选为不大于12mm。

上下两段平面相连接处,上段平面的底部凸出于下段平面的顶部的距离等于或接近下段平面的长度与sinσ的乘积,其中σ是下段平面的拔模角度。

所述另一侧槽壁优选由上下排列的两段平面阶梯式连接而成,上段平面的底部抵靠在所述线路板的板面上。

上下两段平面相连接的位置优选位于所在侧槽壁的中上部。

上下两段平面相连接处,凸起部分与所述线路板的板面相抵靠的表面可以设置为圆滑过渡表面。

一块所述线路板至少与两处卡槽相配合,其中至少一处卡槽为所述特种卡槽,所有卡槽位于同一个所述塑料件上或位于不同的所述塑料件上,当与所述线路板相配合的卡槽不是所述特种卡槽时,该卡槽采用普通的U形卡槽,所述U形卡槽也设置在所述塑料件上,两侧槽壁均有拔模角度。

当槽壁的拔模角度σ≤0.5゜且线路板与卡槽配合长度超过20mm时,或者,当槽壁的拔模角度σ≤1゜且σ>0.5゜以及线路板与卡槽配合长度超过12mm时,所述卡槽优选采用所述特种卡槽。

所述线路板安装结构优选用于车灯,所述塑料件可以为车灯灯体,相应地所述线路板可以为车灯用控制线路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对于需要开槽的模塑件做出一定的更改,将卡槽设计成用阶梯状,最大限度的保证线路板整体与卡槽配合关系,在不复杂模塑设计、安装过程和零件结构的前提下,有效地解决了由于线路板与模塑件成型过程不同所造成的零件间配合必要失效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卡槽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路板安装结构,如图1、2所示,包括线路板1和塑料件2,所述塑料件上设有两端贯通的特种卡槽21,所述线路板的边缘卡在所述特种卡槽的槽底,所述特种卡槽的一侧槽壁21a为平面,另一侧槽壁为台阶面,所述台阶面由上下(该上下是相对于所述特种卡槽的设置方向而言的,靠近槽口为上,靠近槽底为下,该上下分别对应于图1、2中的左右)排列的若干段平面依次阶梯式连接而成,上段平面的下部比相邻的下段平面的上部更向着对侧槽壁凸出,除最下段平面外,至少有一段平面的底部抵靠在所述线路板的板面上,所述特种卡槽的一侧槽壁和另一侧槽壁的各段平面都有拔模角度。

采用所述特种卡槽,所述线路板除了在槽底与卡槽配合外,在槽壁上至少还有一处与卡槽配合,对线路板起到了辅助点支撑作用,从而实现了线路板与相应卡槽的多段配合的插接结构,能够有效解决由于模塑件拔模角度所形成的“上松下紧”的问题。

由于所述特种卡槽的一侧槽壁和另一侧槽壁的各段平面都有拔模角度,因此一侧槽壁为平直的斜面,另一侧槽壁上每段平面也是上部外张的平直斜面。每段平面与对侧槽壁所夹区域均呈上宽下窄形状。

进一步地,除最下段平面外,每一段平面的底部均抵靠在所述线路板的板面上。对于每段平面,其拔模角度用σ表示,当σ≤0.5゜时,该段平面的长度不大于20mm,当0.5゜<σ≤1゜时,该段平面的长度不大于12mm。换句话说,当所述另一侧槽壁每向上延伸到一定程度时,就有必要设置一处所述阶梯式连接,从而为线路板在相应位置处增加一处支撑。

上下两段平面相连接处,上段平面的底部凸出于下段平面的顶部的距离最好等于或接近于下段平面的长度与sinσ的乘积,其中σ是下段平面的拔模角度。使凸出部分既能很好地起到对线路板的限位和支撑的作用,又不至于因过于凸出致使线路板发生不应有的偏斜。

附图所示实施例中所述另一侧槽壁由上下排列的两段平面21b-1和21b-2阶梯式连接而成,上段平面的底部抵靠在所述线路板的板面上。该实施例中,所述线路板与所述特种卡槽形成了上下两处分段配合,不仅能有效解决由于模塑件拔模角度所形成的“上松下紧”的问题,而且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上下两段平面相连接的位置优选位于所在侧槽壁的中上部,使上段平面下部的凸起处对线路板的支撑作用更显著。

上下两段平面相连接处,凸起部分与所述线路板的板面相抵靠的表面优选设置为圆滑过渡表面。

一块所述线路板至少与两处卡槽相配合,其中至少一处卡槽为所述特种卡槽,所有卡槽位于同一个所述塑料件上或位于不同的所述塑料件上。

作为推荐的选用规则,用σ表示卡槽的槽壁的拔模角度,当σ≤0.5゜且卡槽槽壁的长度超过20mm时,或者,当0.5゜<σ≤1゜且卡槽槽壁的长度超过12mm时,所述卡槽优选采用所述特种卡槽,以使线路板与卡槽间有一定的配合长度(即上下相邻两个相配合处沿槽壁长度方向的尺寸)且配合长度在一定限度内,对于上述两种情况,配合长度分别应不大于20mm和不大于12mm。否则,可以采用普通的U形卡槽,所述U形卡槽同样设置在所述塑料件上,其两侧槽壁均有拔模角度。

所述线路板安装结构可以应用于车灯中,所述塑料件为车灯灯体,所述线路板为车灯用控制线路板,所述线路板沿X向(汽车的前后方向)安装到卡槽中。

本实用新型对于需要开槽的模塑件做出设计变更,将卡槽设计成阶梯状,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线路板整体与卡槽的配合关系。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