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透镜和壳体之间具有电接触的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55462发布日期:2018-10-26 18:37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在外透镜和壳体之间具有电接触的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辆的照明和光信号的领域。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ed)类型的光源的使用日益普遍,这主要是因为更好的能量效率。这意味着与诸如放电和白炽光源的更传统的光源相比,布置在灯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光源产生明显更少的热。这也意味着,在配备有led类型的光源的前照灯的外透镜上形成冰的情况下,由所述一个或多个源产生的热可能不足以融化并清除冰。然后有必要提供特定的除冰装置。这样的装置然后被布置在外透镜的内表面上,并且可以包括导电和电阻涂层,例如金属导线,当导电和电阻涂层通过电流时形成加热区域。这个加热区域必须通过沉积在外透镜的内表面上的导电迹线来供电。电力供应电缆可以特别通过焊接或通过电连接插头固定到这些导电迹线。然而,这样的操作证明是繁琐的,因为它必须在外透镜放置在壳体上之前执行。此外,一旦导线连接到外透镜,在外透镜远离壳体时允许该操作所需的导线长度必须被容纳在壳体中,这特别带来组装时间和体积的问题,还会带来可靠性的任何问题,可靠性的任何问题与这些导线长度可能在壳体内自由移动的事实有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减轻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点。更具体地,本发明的目的是在灯装置的外透镜的内表面上产生对诸如除冰装置的电气装置的授权,其易于实施,有效且可靠。

本发明的主题是一种光信号和/或照明装置,包括:具有开口的壳体;外透镜,该外透镜固定到壳体以闭合开口;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在外透镜的内表面上的至少一个导电迹线;以及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固定到所述壳体并且包括至少一个弹性移动的电触头,所述弹性移动的电触头压靠所述导电迹线或所述导电迹线之一以确保与所述一个或多个迹线的电接触。

导电迹线的数量有利地大于或等于2,优选地为3。

有利地,一个或多个迹线与外透镜的内表面上的透明涂层电接触,当透明涂层通过电流时形成特别是用于除冰目的的加热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模式,连接器和一个或多个导电迹线被构造成用于将外透镜放置在壳体上,以确保弹性移动的一个或多个电触头与所述一个或多个迹线的按压。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模式,外透镜在其周边包括在插入方向上在壳体的围绕开口的槽中接合的肋部,该一个或多个电触头能够在与插入方向成直角和/或平行的方向上弹性地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模式,通过按压外透镜上的导电迹线而变形的薄金属条形成弹性移动的电触头中的所述或每个弹性移动的电触头。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模式,连接器包括支撑一个或多个弹性移动的电触头的插座。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模式,所述薄金属条或每个薄金属条包括从所述插座突出并形成所述电触头的圆形前部。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方式,所述或每个薄条的圆形部分对应于所述薄条的折叠大于150°以呈现u形区段的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模式,由所述或每个薄条的圆形部分形成的电触头包括延伸大于所述部分的150°的肋部。肋部形成与导电迹线接触的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模式,所述薄金属条或每个薄金属条包括形成用于接收电线的中空区域的大致直线形的后部。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模式,所述薄金属条或每个薄金属条包括与所述后部成直角的中心部分并且包括与所述插座中的对应槽接合的横向翼部。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模式,导电迹线的压靠一个或多个电触头的一个或多个部分位于外透镜的一部分上,该一部分大致平行且邻近于壳体的壁的形成开口的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模式,插座形成平行于壁的该部分和外透镜的该部分的榫舌,并且所述或每个薄金属条呈现为安装在所述榫舌上的u形轮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所述榫舌包括两个相对的主面,所述或每个薄条包括在主面的面向外透镜的一个主面上的圆顶部分,所述圆顶部分压靠所述或一个导电迹线。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模式,榫舌与壳体的壁的该一部分一体地形成或者由壳体内的屏蔽件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导电迹线的压靠在一个或多个电触头上的所述一个或多个部分位于外透镜的横向于壳体的壁的形成开口的一部分上,该插座被固定到壳体内的屏蔽件。

本发明的规定是有利的,因为它们能够确保外透镜和壳体之间的可靠电连接,并且尽管在外透镜和壳体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导电迹线相对于外透镜和连接器相对于壳体的定位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偏差。实际上,通过相对于壳体并压靠在外透镜上的一个或多个导电迹线上的弹性移动的一个或多个电触头形成电连接,该事实意味着,不仅在一个或多个电触头的变形方向上,还在与一个或多个导电迹线的平面中安装的方向横向的方向上、在将外透镜安装在壳体上的方向上允许一定的公差。

附图说明

从说明书和附图中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纵向和竖直截面图;

图2是图1的装置的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3是示出连接器与图1的装置的外透镜之间的接触的水平横截面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透视图和截面图;

图5是图4的装置的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6是图5的连接器的侧面图;

图7是图5和6的连接器的薄金属条的透视图;

图8是图4的照明装置的替代构造的透视图和截面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第一变型的设置有图9的连接器的照明装置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第二变型的设置有图9的连接器的照明装置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图1是机动车辆的照明装置的纵向和竖直截面图,在这种情况下是照明装置前照灯。装置2主要包括形成开口的壳体4和与壳体组装在一起以便封闭相关的开口的外透镜6。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那样,壳体4包围一个或多个灯模块。

壳体4在对应于外透镜6的开口的周边处包括接收外透镜6的肋部6.1的一个或多个槽4.1,所述肋部在外透镜的周边上延伸。该肋部从外透镜沿与壳体的壁4.2的形成槽4.1的部分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该方向对应于生产操作中外透镜6在壳体上的放置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在外透镜6的透明的主要材料上包覆成型来制造肋部6.1,应当理解,它也可以与外透镜6的透明的主要材料一体形成为单个部件。

外透镜6在其内表面6.2上包括导电和电阻涂层,形成用于对外透镜6进行除冰的加热区域。然而,因为该涂层的透明性和厚度很小,所以该涂层在图1中不可见。该涂层被应用在外透镜的中心和主要部分上,面对一个或多个灯模块。外透镜6在其内表面上还包括与加热区域电接触并且朝向外透镜的底部延伸的至少两个导电迹线6.3。连接器8布置在光学屏蔽件10上,然后还确保对连接器的支撑作用。连接器8包括弹性移动的电触头,电触头接触并压紧相关的导电迹线6.3。

导电迹线6.2和连接器之间的电接触在照明装置的组件中产生,更具体地,在将外透镜6放置在壳体4上时产生。外透镜的肋部6.1在壳体的一个或多个槽4.1中的接合方向对应于导电迹线6.3抵靠连接器8的电触头的按压方向。

图2示出了连接器8的透视图。连接器8包括有利地由塑料和电绝缘材料制成的插座12以及安装在插座12上的电触头14。电触头有利地由薄金属条形成,在将外透镜放置在壳体上时,薄金属条可弹性变形,以确保抵靠外透镜上的对应导电迹线的接触压力。

仍然参考图2,插座可以包括定位和固定装置,例如特别是用于将插座定位在与外透镜在壳体上的安装方向成直角的平面中的孔12.1,以及/或用于与连接器的支撑件接合并因此确保其固定的保持夹12.2。

图3是连接器和与所述连接器接触的外透镜的部分的截面图。可以看出,屏蔽件10包括与连接器8的插座的孔12.1接合的定位销。还可以看出,屏蔽件10包括容纳有关的插座的夹12.2的狭缝。可以看到,连接器8的电触头14抵靠外透镜6的内表面,更具体地抵靠相应的导电迹线(不可见)。

图4至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第一实施例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相同或相应的元件,使得这些数字增加100。另外,参考在第一实施例的情况下对这些元件的描述。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底部的截面图。可以看出,外透镜106的内表面设置有多个彼此平行的导电迹线106.3。在图4中,由于横截面只有两条迹线可见,实际上存在不可见的第三条迹线。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连接器108包括由塑料和电绝缘材料制成的插座112,以及电触头114。

图5至图7示出了连接器108和电触头114。电触头114安装在插座112上。插座112可以被构造成插入在支撑件(未示出)上,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在这种情况下,插座112可以包括在支撑件上形成止动表面的脊部112.1以及用于在插座插入时与支撑件接合并变形的装配板条112.2。

还可以看出,每个电触头114通过从导电的薄金属条折叠而形成。每个电触头114包括从插座112突出的前部114.1。薄金属条在前部114.1上形成大于150°的优选地接近180°的倒圆。此外,前部114.1可以在倒圆上包括旨在形成电触头的区域的肋部114.2。肋部114.2沿着薄条纵向延伸通过所有倒圆,有利地位于所述薄条的中心处。前部114.1,更具体地每个电触头的肋部114.2可以包括基于银的涂层,以避免腐蚀并因此确保电接触。这同样适用于导电迹线。

每个电触头114还可以包括直线形的管的形式的后部114.3,后部114.3能够接收电线的端部以用于与所述导线进行电连接。

每个电触头114还可以包括中心部分114.4(图7),中心部分114.4相对于后部114.3基本上成直角地延伸,并且包括两个横向翼部114.5,所述横向翼部114.5能够与相应的槽112.3(图5)接合,槽112.3可以形成在壁或弯曲部112.4上,壁或弯曲部112.4彼此平行并形成用于电触头114的凹部。

参考图7,前部114.1从中心部分114.4的与后部114.3相反的端部沿相对于后部114.3的纵向方向的倾斜方向延伸,然后形成倒圆并在其与后部114.3的结合部处返回中心部分114.4。前部114.1的倒圆的返回端部114.6是自由的并远离中心部分114.4和后部114.3之间的结合部。因此,前部114.1具有在倒圆处延伸超过150°的接触区域,而且基本上在与中心部分114.4的结合部处可弹性变形。

参照图6,每个电触头114的前部114.1有利地从插座112的角部112.5突出延伸,以便能够接触与形成相关角部112.5的两个直角边缘112.6和112.7中的每一个平行的表面。

图8根据补充或替代构造示出了图4的照明装置102的顶部。外透镜106包括一个或多个导电迹线106.3,导电迹线106.3在邻近肋部106.1和壳体上的槽104.1的部分106.4上,并且平行于壳体的壁104.2的支撑槽104.1的部分,导电迹线106.3压靠连接器108的电触头114,与图4至7所示的相似或相同。与图4中产生的电触头不同,图8中这里产生的一个或多个电触头是外透镜106.4的与图4的外透镜的该部分大致成直角的部分。更具体地,值得注意的是,有关的外透镜106.4的部分上的导电迹线106.3通常平行于插座的最长边缘112.7,不同于图4,其中导电迹线平行于最小边缘112.6(图6)。

在图8中还可以看出,连接器108被安装在与壳体104的壁104.2的部分相连的凹部104.3中。具体地,连接器108的插座可以通过插入运动安装在凹部中,插入运动之后,卡扣夹与凹部上的相应表面接合。

图9至图11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相同或相应的元件,然而这些数字分别被增大200或100。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情况中也引用了对这些元件的描述。

图9示出了连接器208。连接器208包括榫舌形式的插座212,其中电触头214安装在插座212上。电触头214由薄金属条形成,该薄金属条包括具有突出的较窄的薄条214.2的前端或前端部分214.1,其用于确保与相应的导电迹线的电接触。更具体地,可以通过切割前端部分214.1并使其变形以形成弯曲形状,优选地s形,以形成突出的薄条214.2,如图9所示。值得注意的是,突出的薄条214.2与插座212的表面接触,这使得相关的薄条增加了刚度。

仍然在图9中,可以看出,电触头214包括后部214.3,后部214.3具有旨在接收和固定电缆的圆筒形区域。电触头214包括中心部分214.4,中心部分214.4形成安装在榫舌212的端部上的u形轮廓。

图10示出了图9的连接器的第一变型实施方式。从中可以看出,用作插座的榫舌212直接形成在光学屏蔽件210上。光学屏蔽件210至少部分地朝向前方,并且榫舌被引导向后方。电触头214具有其突出的薄条214.2,在邻近外透镜206的设置有肋部206.1的基部的位置,薄条214.2与导电迹线206.3接触。

图11示出了图9的连接器的第二变型实施方式。可以看出,用作连接器的插座的榫舌212此时朝向前方并且由壁204.3形成,壁204.3由壁204.2的邻近槽204.1的部分支撑,槽204.1与外透镜206连接。有利的是,榫舌与壁204.2的部分一体地形成,即由单个部件制成。类似于图10的第一变型,突出的薄条214.2与导电迹线206.3接触,不同之处在于电触头214以相反的方式定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