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灯光源模组调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60098发布日期:2019-06-19 01:35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灯光源模组调节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灯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灯光源模组调节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车灯是汽车的重要功能部件,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灯光在保证照亮前部道路的同时还要确保不对对面车辆产生眩目影响,因此车灯制造装配过程中对光型、角度和亮度都有严格的要求,这就需要设置调节结构来对车灯的光源模组进行调节,以适应国家及行业标准和人机工程等各方面的需要,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固定光源一端,在另一端上设置调光螺杆,通过转动调光螺杆实现对光源的角度进行调节。

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车灯反射镜调光组件结构”,其公告号CN207262332U,包括壳体、反射镜、球头座、调光套杆及调光组件;反射镜转动的安装在壳体上,球头座安装在反射镜上,调光套杆的左端设有球体,球体位于球头座内并可转动;调光组件包括调光前盖、调光旋钮及调光后盖;调光前盖安装在壳体上,在调光前盖上设有安装孔;调光后盖设在调光前盖内,调光后盖的左端外设有第一锥形齿轮,第一锥形齿轮位于安装孔的下方;调光套杆的中部设有外螺纹,调光套杆的右部位于调光前盖内;调光后盖套设在调光套杆的右端,调光前盖左端内部与外螺纹螺纹配合;调光旋钮包括第二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设在安装孔内,第二锥形齿轮与第一锥形齿轮啮合。

采用单个螺杆对光源组件进行调节时,通过单个螺杆转动带动调节部件移动,从而带动光源摆动。但在螺杆转动带动调节部件移动过程中,单个螺杆很容易导致调节部件受力不平衡,转动过程中产生扭矩,增大调节时的阻力,影响调节的角度。并且在调节完成投入使用后,工作一段时间后螺杆和调节部件之间螺纹的配合间隙会增大,不能有效的维持紧密配合,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因螺纹间配合间隙增大,会导致光源模组中近光明暗截止线上下跳动,影响车辆路照性,容易对对面车辆驾驶员产生眩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采用单螺杆调节结构对光源组件进行调节时,螺杆旋转带动调节部件移动过程中,调节部件容易受力不平衡,转动过程中产生扭矩,增大调节时的阻力并影响调节角度的问题,提供一种车灯光源模组调节结构,使得光源调节过程中调节部件受力平衡,减小调节阻力。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在车灯使用过程中由于螺杆和调节部件之间存在配合间隙,导致车辆行驶过程中车灯光源在振动作用下产生晃动,影响车灯照明的问题,提供一种车灯光源模组调节结构,使车辆行驶过程中光源不会因为螺杆和调节部件螺纹之间的配合间隙而晃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灯光源模组调节结构,包括连接在灯体上的调光支架以及连接在调光支架上的光学模组,调光支架上设有调节模块,调节模块包括调节滑块、第一齿轮调节杆和第二齿轮调节杆,调节滑块的两侧分别设有螺纹轴套,两个螺纹轴套内分别螺纹连接第一齿轮调节杆、第二齿轮调节杆,并且两个螺纹轴套的内螺纹旋向相反,第一齿轮调节杆和第二齿轮调节杆上分别设有对转齿轮,并且两个对转齿轮相互啮合,调节滑块通过球头座与调光支架连接。使用时转动其中一个齿轮调节杆,通过对转齿轮的啮合作用另一个齿轮调节杆会同时相对进行旋转,再通过第一齿轮调节杆和第二齿轮调节杆与调节滑块之间的螺纹连接使调节滑块作轴向移动,从而带动光源模组摆动。使用两个齿轮调节杆带动调节滑块轴向移动,可以使调节滑块受力平衡,调节过程中不会产生扭矩,减小了调节阻力。

作为优选,调节模块还包括调节杆,调节杆通过锥齿轮副与第一齿轮调节杆传动连接,在调节杆的端部设有可与扳手连接的调节端。在调节模块上设置调节杆,调节杆可以从灯体外部装入,可使调节模块与灯体的连接结构简化,在调节杆端部设置调节端,调节时可以用扳手转动调节杆,第一齿轮调节杆即可在锥齿轮副的传动作用下转动,第一齿轮调节杆转动时又可以通过对转齿轮啮合作用带动第二齿轮调节杆转动,从而形成齿轮传动系统,方便调节。

作为优选,调节滑块两侧的螺纹轴套侧壁设有开口,从而使螺纹轴套的横截面呈C形,第一齿轮调节杆、第二齿轮调节杆分别与螺纹轴套过盈配合。螺纹轴套为闭合形状时,内径的大小不可调,要使齿轮调节杆能安装进去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配合间隙,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螺纹配合处会产生磨损,配合间隙会慢慢增大。在螺纹轴套侧壁设置开口,螺纹轴套的内径可以通过开口处的弹性作用相对调节,第一和第二齿轮调节杆与螺纹轴套过盈配合时,齿轮调节杆安装进去后不会有配合间隙,即使螺纹产生磨损,也不会有配合间隙产生,所以可有效避免车辆行驶过程中光源模组因为齿轮调节杆和螺纹轴套之间的配合间隙而发生晃动。

作为优选,调光支架为矩形,其中一个角为与灯体球接的固定端,与固定端相邻的两个角上分别设有调节模块。在固定端两侧设置两组调节模块,其中一组对光源模组进行上下调节,另一组对光源模组进行左右调节,使光源模组在各个方向上都能实现调节。

作为优选,调节杆与灯体连接部位设有密封圈,实现灯具在此处的防尘防水作用。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采用两个齿轮调节杆带动调节滑块轴向移动,保证调节滑块受力平衡,避免调节过程中产生扭矩,减小调节阻力;(2)在螺纹轴套上端设置开口,使螺纹轴套内径可调,可有效避免车辆行驶过程中光源模组因为齿轮调节杆和调节滑块上的螺纹轴套之间的配合间隙而发生晃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调光支架和调节模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调节模块各部件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光源模组 2、调光支架 3、调节滑块 4、螺纹轴套 5、第一齿轮调节杆 6、第二齿轮调节杆 7、调节杆 8、密封圈 9、灯体 10、球头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车灯光源模组调节结构,包括连接在灯体9上的调光支架2以及连接在调光支架2上的光学模组1,光源模组可以是卤素模块、氙气模块、LED模块、DLP模块等。调光支架2上设有调节模块,调节模块包括调节滑块3、第一齿轮调节杆5和第二齿轮调节杆6,调节滑块3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螺纹轴套4,左侧的螺纹轴套螺纹连接第一齿轮调节杆,右侧的螺纹轴套螺纹连接第二齿轮调节杆,并且两个螺纹轴套的内螺纹旋向相反,第一齿轮调节杆和第二齿轮调节杆上分别设有对转齿轮,并且两个对转齿轮相互啮合,调节滑块通过球头座10与调光支架连接。作为优选方案,调节模块还包括调节杆7,调节杆通过锥齿轮副与第一齿轮调节杆传动连接,在调节杆的端部设有可与扳手连接的调节端。调节滑块两侧的螺纹轴套侧壁设有开口,从而使螺纹轴套的横截面呈C形,第一齿轮调节杆、第二齿轮调节杆分别与螺纹轴套过盈配合。调光支架2为矩形,其中一个角为与灯体球接的固定端,与固定端相邻的两个角上分别设有调节模块。

对光源模组的角度进行调节时,用扳手转动调节杆7上部的调节端,第一齿轮调节杆5即可在锥齿轮副的传动作用下随之转动,第一齿轮调节杆转动时又可以通过对转齿轮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二齿轮调节杆6转动,由于第一齿轮调节杆和第二齿轮调节杆与调节滑块两侧的螺纹轴套螺纹连接,当第一齿轮调节杆和第二齿轮调节杆同时转动时,即可带动调节滑块沿X向移动,从而带动调光支架和光源模组摆动。

由于调节滑块左右两侧的螺纹轴套侧壁设置了开口,螺纹轴套的内径可以通过开口处的弹性作用相对调节,第一和第二齿轮调节杆与螺纹轴套之间过盈配合,第一和第二齿轮调节杆安装时螺纹轴套上的开口弹性撑开,安装完成后依靠螺纹轴套的弹力将第一和第二齿轮调节杆夹紧,消除第一和第二齿轮调节杆与螺纹轴套之间的间隙,使得车辆行驶过程中光源模组不会因为第一和第二齿轮调节杆与螺纹轴套之间的配合间隙而发生晃动,对对面车辆驾驶员产生眩目影响,同时方便第一和第二齿轮调节杆与螺纹轴套的装配和连接。

在调光支架上固定端两侧设有两组调节模块,可以分别对光源模组进行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的调节,使光源模组在各个方向上都能进行调节。调节杆和灯体连接的部位设有密封圈8,可以在车辆使用过程中起到防水防尘的作用,避免光源由于灰尘和水的进入发生损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