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球泡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2362发布日期:2019-08-16 22:06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LED球泡灯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LED光源及灯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LED球泡灯。



背景技术:

LED球泡灯因其绿色节能被普遍取代应用传统白炽灯、荧光节能灯。因发光源为半导体电致发光,不同于传统白炽灯利用钨丝受热发光及荧光灯采用电子激发发光,它耐冲击及振动,为冷光源,使用寿命长。

目前,灯身与透光罩的装配有两种:一种是采用打胶方式进行粘接,打胶是目前市场上主要的装配结构方式,但打胶工艺不但容易造成人工成本及材料成本的浪费,而且胶水容易溢出到身外造成外观不良。另一种是采用定位筋的方式,定位筋可以省去胶水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需要人工对准定位筋,因此难以达到自动化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灯身与透光罩的组装溢胶以及自动化难度大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LED球泡灯,其中所述第二卡接部和所述第一卡接部通过绕轴向相对旋转同时沿轴向相对推进的方式进行卡接,不但解决了采用打胶方式造成的溢胶问题,另一方面,所述透光罩与所述灯身沿轴向相对推进的同时在相对的任意角度进行旋转辅助推进以完成卡接,易于实现透光罩和灯身的自动化装配。

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LED球泡灯,包括灯身和透光罩,所述灯身设有绕所述灯身中心设置的第一卡接部,所述透光罩设有绕所述透光罩中心设置且具有弹性的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卡接部绕轴向相对旋转同时沿轴向相对推进过程中,所述第二卡接部沿径向收缩且于复位后卡接在所述第一卡接部上,以使所述透光罩可拆卸地与所述灯身连接。

如上所述的LED球泡灯,所述第二卡接部包括呈圆环状绕所述灯身中心设置的卡齿组,所述第一卡接部包括卡舌,所述卡舌设有至少两个且绕所述灯身中心设置,相邻两个卡舌之间设有卡接间隙,所述卡齿组与所述透光罩之间形成用于卡接所述卡舌的环形卡槽,所述卡舌与所述灯身之间形成用于卡接所述卡齿组的卡接空间。

如上所述的LED球泡灯,所述卡齿组为多个截面为梯形的卡齿。

如上所述的LED球泡灯,所述卡齿组与所述第一卡接部相对的一侧以及所述卡齿组与所述环形卡槽相对的一侧上分别设有用以导向的倒角部。

如上所述的LED球泡灯,所述灯身上设有至少一段阻力齿组,所述阻力齿组绕所述灯身中心设置并分布于相邻两个卡舌之间的所述灯身内壁上,当所述卡舌位于所述环形卡槽内时,所述卡齿组与所述阻力齿组相啮合。

如上所述的LED球泡灯,所述阻力齿组为多个截面为三角形的阻力齿。

如上所述的LED球泡灯,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透光罩相对的一面设有环形导向部。

如上所述的LED球泡灯,所述环形导向部为倒角或倒圆角。

如上所述的LED球泡灯,所述灯身与所述第一卡接部为一体成型,所述透光罩与所述第二卡接部为一体成型。

如上所述的LED球泡灯,所述透光罩的材料为塑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有如下优点:

1、所述第二卡接部和所述第一卡接部通过绕轴向相对旋转同时沿轴向相对推进的方式进行卡接,不但解决了采用打胶方式造成的溢胶问题,另一方面,所述透光罩与所述灯身沿轴向相对推进的同时在相对的任意角度进行旋转辅助推进以完成卡接,易于实现透光罩和灯身的自动化装配。

2、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卡接部的结构易于制造,便于卡接操作,所述卡接间隙更是使得弹性的卡齿组卡接过程更加顺畅。

3、所述阻力齿组可以阻止所述灯身与所述透光罩相对自由转动而允许强行转动,满足所述灯身与所述透光罩的可靠性连接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和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LED球泡灯在两个不同角度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LED球泡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J方向的剖视图;

图7为图5中K方向的剖视图;

图8为图7中D处的放大图;

图9为图6中C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如图1至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LED球泡灯,包括灯身1和透光罩2,所述灯身1和所述透光罩2连接后会在内部形成一用于容纳光源的装配空间,所述灯身1设有绕所述灯身1中心设置的第一卡接部31,所述透光罩2设有绕所述透光罩2中心设置且具有弹性的第二卡接部32,所述第二卡接部32与所述第一卡接部31绕轴向相对旋转同时沿轴向相对推进过程中,所述第二卡接部32沿径向收缩且于复位后卡接在所述第一卡接部31上,以使所述透光罩2可拆卸地与所述灯身1连接。

所述第二卡接部32和所述第一卡接部31通过绕轴向相对旋转同时沿轴向相对推进的方式进行卡接,不但解决了采用打胶方式造成的溢胶问题,另一方面,所述透光罩2与所述灯身1沿轴向相对推进的同时在相对的任意角度进行旋转辅助推进以完成卡接,易于实现透光罩和灯身的自动化装配以提升生产效率,稳定产品质量。

相应地,所述第二卡接部32包括呈圆环状绕所述灯身1中心设置的卡齿组321,所述卡齿组321为多个截面为梯形的卡齿3211。所述第一卡接部31包括卡舌311,所述卡舌311设有至少两个且绕所述灯身1中心设置,相邻两个卡舌311之间设有卡接间隙313,本实施例中,所述卡舌311为绕所述灯身中心线设置的弧形且设有三个,所述卡齿组321与所述透光罩2之间形成用于卡接所述卡舌311的环形卡槽322,所述环形卡槽322与所述卡舌311为间隙为零的间隙配合以使所述灯身1与所述透光罩2的连接更加紧凑,所述卡舌311与所述灯身1之间形成用于卡接所述卡齿组321的卡接空间314。所述第二卡接部32与所述第一卡接部31绕轴向相对旋转同时沿轴向相对推进过程中,迫使所述卡齿组321利用自身的弹性沿径向收缩,且在其复位时顺沿所述卡接间隙313方向挤压并卡进所述卡接空间314内,而所述卡舌311卡进所述环形卡槽322内。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灯身1和所述透光罩2连接后会在内部形成一用于容纳光源的装配空间,所述卡舌311设于所述灯身1的内部伸向所述装配空间。

所述第二卡接部32与所述第一卡接部31的结构易于制造,便于卡接操作,所述卡接间隙313更是使得弹性的卡齿组321卡接过程更加顺畅。

为了使得所述透光罩2与所述灯身1的拆装更加简单顺畅,所述卡齿组321与所述第一卡接部31相对的一侧以及所述卡齿组321与所述环形卡槽322相对的一侧上分别设有用以导向的倒角部3212。所述第一卡接部31与所述透光罩2相对的一面设有环形导向部4。具体地,所述环形导向部4为倒角或倒圆角。

本实施例中,所述灯身1上设有至少一段阻力齿组312,所述阻力齿组312绕所述灯身1中心设置并分布于相邻两个卡舌311之间的所述灯身1内壁上,当所述卡舌311位于所述环形卡槽322内时,所述卡齿组321与所述阻力齿组312相啮合。具体地,所述阻力齿组312为多个截面为三角形的阻力齿3121。所述阻力齿组312可以阻止所述灯身1与所述透光罩2相对自由转动而允许强行转动,满足所述灯身1与所述透光罩2的可靠性连接要求。

优选地,所述灯身1与所述第一卡接部31为一体成型,所述透光罩2与所述第二卡接部32为一体成型。所述透光罩2的材料为塑料,具体可为PC塑料。

为更好地理解本方案的内容,现将所述灯身1与所述透光罩2的组装过程阐述如下:其中,所述第一卡接部31设于所述灯身1一端,所述第二卡接部32位于所述透光罩2一端,所述灯身1与所述透光罩2相互贴近后,所述第二卡接部32与所述第一卡接部31绕轴向相对旋转同时沿轴向相对推进,迫使所述卡齿组321利用自身的弹性沿径向收缩,且在其复位时顺沿所述卡接间隙313方向挤压并卡进所述卡接空间314内,而所述卡舌311卡进所述环形卡槽322内,同时,所述卡齿组321沿轴向推进后与所述阻力齿组312相啮合,完成所述灯身1与所述透光罩2的连接。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所述第二卡接部和所述第一卡接部通过绕轴向相对旋转同时沿轴向相对推进的方式进行卡接,不但解决了采用打胶方式造成的溢胶问题,另一方面,所述透光罩与所述灯身沿轴向相对推进的同时在相对的任意角度进行旋转辅助推进以完成卡接,易于实现透光罩和灯身的自动化装配。

2、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卡接部的结构易于制造,便于卡接操作,所述卡接间隙更是使得弹性的卡齿组卡接过程更加顺畅。

3、所述阻力齿组可以阻止所述灯身与所述透光罩相对自由转动而允许强行转动,满足所述灯身与所述透光罩的可靠性连接要求。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如上所述是结合具体内容提供的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并不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凡与本申请的方法、结构等近似、雷同,或是对于本申请构思前提下做出若干技术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