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光源照明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79724发布日期:2020-06-05 19:54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激光光源照明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激光光源照明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发光二极管和激光二极管的广泛应用,由激光激发荧光粉产生的荧光作为光源的照明装置也逐步盛行起来。激光光源具有能量集中、照射距离远等优点,利用激光激发荧光粉可以得到超高亮度的点光源,利用该点光源可以设计出光束发散角非常小的光源照明灯具。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车用照明模组【申请号:cn201610360030.2、公开号:cn107435879a】包括:光源、依次设置在光源出光路径上的光扩展单元、光转换单元及透光部,所述光转换单元上涂布有荧光粉,自所述光源出射的光线经过所述光扩展单元后进入所述光转换单元,所述光转换单元吸收部分光並激发产生激发光,所述激发光与另一部分未被激发的光混合后产生白光自所述透光部出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设置于所述光扩展单元与所述光转换单元之间的一光调节单元,所述光调节单元通过控制光强度分布,使得自光调节单元出射光符合车用照明的色温规范及光型。虽然通过激发荧光粉有效生成了符合需求的照明光源,但是光源产生的光需要先经过扩散,后转换为平行光照射在荧光粉上,在转换过程中,扩散后的光线相对分散,很难将全部的光线转换为平行光,从而容易造成部分光能缺失,导致部分光未能照射在荧光粉上,造成光能利用率较低,可见设计一种光能利用率更高的激光照明模组是十分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激光光源照明模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激光光源照明模组,包括:光学组件,所述光学组件包括透镜、荧光片、柱面镜、光源;所述透镜、所述荧光片、所述柱面镜设置在所述光源的出光路径上;所述柱面镜设置在所述荧光片与所述光源之间;所述透镜设置在所述荧光片远离所述柱面镜的一侧。

在实际运行时,光源产生的光源沿着出光路径射出,射出的光线经过柱面镜,柱面镜对光源射出的光进行聚焦从而生成一个光斑,通过柱面镜产生的光斑照射在荧光片上从而激发荧光片,荧光片受到激发生成大角度的发散光照射在透镜上,经过透镜对荧光片生成的光进行整形,最终生成所需的照明光斑。综上,通过柱面镜的聚焦作用,无需对光源产生的光进行扩散,照射在荧光片上的光为一个光斑而非平行光,从而有效的避免了转换过程中光能的损失,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光能利用率。

进一步的,所述透镜包括半球透镜、聚焦透镜;所述半球透镜设置在所述聚焦透镜与所述荧光片之间;所述聚焦透镜设置在所述半球透镜上设置有球面的一侧;所述荧光片设置在所述半球透镜上设置有平面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聚焦透镜的轴心线与所述半球透镜的轴心线相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柱面镜与所述出光路径相垂直,所述荧光片设置在所述柱面镜的焦线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进线端、出光口;所述透镜、所述荧光片、所述柱面镜、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出光口、所述进线端之间;所述透镜与所述出光口相对应,所述光源与所述进线端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包括镜筒、镜座、散热座;所述镜筒上设置有进光口、所述出光口,所述透镜嵌入在所述镜筒内;所述镜座设置在所述进光口处,所述荧光片设置在所述镜座上,所述荧光片与所述进光口相对应;所述散热座的一端设置有所述进线端,所述散热座的另一端与所述镜座连接,所述柱面镜、所述光源嵌入在所述散热座内。

进一步的,所述镜座上还设置有导热隔圈,所述导热隔圈与所述荧光片相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还包括尾部压筒,所述尾部压筒设置在所述进线端处,所述尾部压筒与所述光源相贴合,所述尾部压筒与所述散热座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光源与所述散热座之间填充有导热硅脂,所述光源与所述尾部压筒之间填充有导热硅脂。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还包括转接压圈,所述转接压圈设置在所述镜筒与所述镜座之间,所述转接压圈与所述镜筒、所述镜座固定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柱面镜的聚焦,无需对光源产生的光进行扩散,照射在荧光片上的为一个光斑,从而避免了光能的损失,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

通过半球透镜的反射,可有效聚集荧光片发出的发散光,从而进一步提高光能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整体结构图。

图2:光学组件结构图。

图中:11-透镜、12-荧光片、13-柱面镜、14-光源、21-镜筒、22-镜座、23-散热座、24-尾部压筒、25-转接压圈、111-半球透镜、112-聚焦透镜、211-进光口、212-出光口、221-导热隔圈、231-进线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一种激光光源照明模组,包括光学组件、支架。光学组件包括半球透镜111、聚焦透镜112、荧光片12、柱面镜13、光源14。光源14可采用激光器,半球透镜111、聚焦透镜112、荧光片12、柱面镜13设置在光源14的出光路径上。柱面镜13与出光路径相垂直,荧光片12设置在柱面镜13的焦线上,使得荧光片12能够最大程度的接收柱面镜13聚焦的光。半球透镜111设置在聚焦透镜112与荧光片12之间,聚焦透镜112的轴心线与半球透镜111的轴心线相重合,聚焦透镜112设置在半球透镜111上设置有球面的一侧;荧光片12设置在半球透镜111上设置有平面的一侧。综上,沿着光源14的出光路径,依次为柱面镜13、荧光片12、半球透镜111、聚焦透镜112。

支架包括镜筒21、镜座22、散热座23。镜筒21上设置有进光口211、出光口212。聚焦透镜112设置在出光口212处,聚焦透镜112嵌入在镜筒21内,聚焦透镜112与镜筒21的内壁之间填充有胶体,一方面便于操作人员维护及更换聚焦透镜112,另一方面可依据实际需要通过更换聚焦透镜12的方式调节照明光斑的形状与效果。镜座22设置在进光口211处,荧光片12、半球透镜111安装在镜座22上,荧光片12与进光口211相对应,半球透镜111上设置有球面的一侧通过进光口211伸入镜筒21内。散热座23的一端设置有进线端231,散热座23的另一端与镜座22固定连接,柱面镜13、光源14嵌入在散热座23内,柱面镜13通过螺钉与散热座23固定连接,有效的防止了在使用过程中,柱面镜13受外力影响而发生倾斜从而影响照明效果,光源14与进线端231相对应。作为优选,散热座与柱面镜、镜座之间可设置有挡光片,从而防止光源发出光通过散热座与柱面镜、镜座之间的缝隙射出,进而影响最终生成的照明光斑的效果。

在实际运行时,光源14通过进线端231与供电设备电连接,从而获取运行所需的电能。光源14射出光线,射出的光线先经过设置在出光路径上的柱面镜13,柱面镜13接收光线并对光线进行聚焦,使得射入的平行光线聚焦为一个光斑,聚焦的光斑照射在荧光片12上。荧光片12设置在柱面镜13的焦线上,一方面使得荧光片12能够最大限度的接收聚焦的光线,有效的提高光能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可防止聚焦的光线照射在其他部件上,造成其他部件的温度上升,进而影响到荧光片12的转换效率。光斑激发荧光片12,使得荧光片12发出照明所需的光,荧光片12发出的大角度发散光由半球透镜111上设置有平面的一侧射入半球透镜111内,通过半球透镜111的反射,可有效的聚集荧光片12发出的发散光,从而有效的防止了发散光外溢,进而进一步的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聚集后的发散光经过半球透镜111上设置有球面的一侧由镜筒21的进光口211射入镜筒21内,最终照射在聚焦透镜上112,聚焦透镜112对半球透镜111射出的光进行整形,最终整形后的光由镜筒21上的出光口212射出,生成照明所需的光斑效果。综上,本实用新型将光源14射出的光进行聚焦,而非扩散后转换为平行光,使得照射在荧光片上的为一个光斑,从而避免了光线转换时的光能损失,充分利用了光源发出的光,从而提高了光能利用率。

其中,镜座22上还设置有导热隔圈221,导热隔圈221为环形,导热隔圈221设置在荧光片12与半球透镜111之间,导热隔圈221与荧光片12相贴合,聚焦的光斑会会在荧光片12处产生大量的热,通过导热隔圈221可及时将荧光片12上的热量传递至镜座22上,从而为荧光片12散热,进而防止荧光片12热量过高造成激发效率降低或荧光片12损坏。同时,导热隔圈221还阻隔部分荧光片12发出的发散光,从而影响到最终生成的照明光斑的形状。由此,可通过更换导热隔圈221的方式,调节照明光斑的形状与效果。作为优选,镜座22、导热隔圈221采用铜支撑,以进一步提高镜座22与导热隔圈221的导热效果。作为优选,荧光片12采用以陶瓷为基底的涂覆式荧光片,一方面可提高激发效率,另一方面可提高耐热性。

支架还包括转接压圈25,转接压圈25设置在镜筒21与镜座22之间,转接压圈25通过螺钉分别与镜筒21、镜座22固定连接,从而使得支架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

支架还包括尾部压筒24,尾部压筒24设置在进线端231处,尾部压筒24为中空,以便于光源14与供电设备接线。尾部压筒24与光源14相贴合,从而对光源14进行限位,以防止光源14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倾斜。尾部压筒24与散热座23固定连接,尾部压筒24的外边缘与散热座23的外边缘均设置有螺纹,从而便于将本模组与其他设备连接。

同时,光源14与尾部压筒24、镜座22之间还填充有导热硅脂,从而便于对光源14进行散热,从而有效的防止了光源14温度过高造成工作效率降低。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