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车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52115发布日期:2020-06-02 20:12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车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照明灯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车灯。



背景技术:

车灯,是指车辆上的灯具,是车辆夜间行驶在道路照明的工具,也是发出各种车辆行驶信号的提示工具。

车尾灯是汽车车灯的一种,安装在车后的两侧,用于提示后车前面有车存在,并显示出两车间的位置关系,也具有示宽、刹车提醒和倒车提醒的功能。

目前市场上多数车尾灯的形式为led灯,在具体使用中,多颗led灯串联使用,一旦某颗灯出现故障,则需要对整个灯进行更换,因此经常能够看到部分或者全部不亮的led车灯,维修较为困难,整体更换又会增加成本,浪费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车灯,具有安装拆卸方便、利于维修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新型车灯,包括外壳、设在外壳内部的隔板、分别设在隔板两侧表面上的多个独立发光单元以及安装在外壳上的灯罩;

所述独立发光单元包括背板、设在背板一侧表面上的发光体以及固定连接在背板上的连接件,所述隔板的两侧表面上分别开设有与连接件相对应的卡槽,所述连接件卡接在卡槽内,所述卡槽朝向灯罩的一端为开口设置,另一端为闭口设置;

所述连接件包括左压板和右压板,所述左压板和右压板之间形成有空腔,所述左压板和右压板的自由端分别向远离空腔的方向延伸固定有卡边,所述卡槽的开口由外向内逐渐减小,所述卡槽两侧壁的底端分别开设有与卡边相匹配的勾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独立发光单元时,将左压板和右压板由卡槽的开口向内按压,卡边的端部贴着卡槽的两侧内壁向内滑动,在此过程中左压板和右压板由于自身的韧性向空腔内压弯,空腔内的空间被压缩,直到卡边滑动至卡槽的槽底时,左压板和右压板由于回弹力向两侧张开,卡边向两侧移动并进入勾槽内;当需要维修时,将独立发光单元沿着卡槽从开口端向外滑出即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压板和右压板之间设置有弹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件的设置增强了连接件整体的刚度,防止连接件受到外界压力时发生折断,同时弹性件也使得左压板和右压板具有更强的复位能力,保证两个卡边能始终抵在勾槽内,卡边的端面与勾槽的底部之间的抵紧力增大了卡边与勾槽之间的摩擦,也可有效防止独立发光单元在卡槽内滑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件为弧形片,所述弧形片的截面为半圆形,所述弧形片的两侧边抵压在左压板和右压板上,所述弧形片的开口方向与空腔的开口方向一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件设置为弧形片,其形变方式能够与空腔内部结构相适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弧形片的两侧边分别固定有折边,所述折边分别沿弧形片截面的径向方向向两侧伸出;

所述左压板和右压板的内侧面上分别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两端均为开口设置,所述折边安装在滑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片可由连接件的侧端面处横向插进连接件内,且通过折边卡在滑槽内,折边与左压板和右压板固定在一起,弧形片在压缩的过程中不会在空腔内滑动,防止弧形片的两端与左压板和右压板的内侧壁面之间出现相对滑动,从而导致弧形片失去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空腔的底面为弧形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左压板和右压板绕连接件的根部弯折,产生形变的过程中应力会在弧形面上均布,防止左压板和右压板的根部出现应力集中,从而导致左压板和右压板折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槽的开口边缘和隔板的两侧表面之间通过圆角平滑过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圆角使得卡槽的开口处形成扩口状,方便向卡槽内插设连接件,圆角起到导向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板靠近灯罩的一侧边上设有装饰条,所述装饰条上涂覆有镀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镀层具有反光效果,可将隔板上下两个空间内的灯光隔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装饰条上间隔设置有延伸体,所述延伸体与独立发光单元的个数相同,每个所述延伸体分别与对应的独立发光单元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延伸体分别抵在独立发光单元上,可将独立发光单元固定在卡槽内,避免因车辆震动过大导致独立发光单元在卡槽内滑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独立发光单元通过连接件卡接在卡槽内,安装较为方便,拆卸时将连接件沿着卡槽滑出即可,便于尾灯的维修及更换;

2.在左压板和右压板之间设置弹性件,不仅能够增强连接件整体的刚度,避免连接件失效,而且由于弹性件本身的弹力,能够保证卡边始终抵紧在勾槽内,避免独立发光单元在卡槽内滑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体现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体现独立发光单元及其与隔板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隔板;21、卡槽;22、勾槽;3、独立发光单元;31、背板;32、发光体;33、连接件;331、左压板;332、右压板;333、卡边;4、灯罩;5、弧形片;51、折边;6、装饰条;61、镀层;62、延伸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新型车灯,包括外壳1、隔板2、独立发光单元3和灯罩4,隔板2安装在外壳1内,将外壳1的内部分隔为两个灯腔,独立发光单元3分别安装在隔板2的两侧表面上,且隔板2的每侧表面上均并排设置有多个独立发光单元3,灯罩4可通过螺钉固定或卡接在外壳1上,外壳1和灯罩4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腔体。

参照图3和图4,独立发光单元3包括背板31、发光体32和连接件33,发光体32由电路板、led灯等集成为一体结构,发光体32通过螺钉固定或粘结固定在背板31上,每个发光体32内均连接有尾灯线束,多根尾灯线束由外壳1内向外穿出,与车体内的电路相连;连接件33固定连接在背板31靠近隔板2的一侧边上,隔板2的两侧表面上均开设有与连接件33相对应的卡槽21,连接件33安装在卡槽21内,且卡槽21朝向灯罩4的一端为开口设置、另一端为闭口设置,连接件33安装在卡槽21内时,抵接在卡槽21的闭口端。

连接件33包括左压板331和右压板332,左压板331和右压板332之间形成有空腔,空腔的底面为一种圆弧面,且在空腔内设置有弹性件,将左压板331和右压板332远离背板31的一端称为自由端,左压板331和右压板332的自由端分别向远离空腔的方向延伸固定有卡边333;卡槽21的开口由外向内逐渐减小,即卡槽21的侧壁为斜面,且卡槽21的开口边缘与隔板2的表面之间通过圆角平滑过渡,卡槽21两侧壁的底端分别开设有与卡边333相配合的勾槽22,卡边333可卡在勾槽22内。

弹性件具体可为弹簧、弹性垫、弹簧片等形式,本实施例中弹性件选择为一种由金属制成的弧形片5,弧形片5的截面为半圆形,弧形片5的两侧边分别固定设置有折边51,折边51与弧形片5一体成型,且折边51沿弧形片5截面的径向方向向两侧伸出;左压板331和右压板332的内侧表面上分别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滑槽的两端均为开口设置,折边51分别插设在滑槽内。具体的,弧形片5的开口方向与空腔的开口方向一致,在安装弧形片5时,将折边51由连接件33的一端滑动安装进滑槽内即可。

参照图2,隔板2靠近灯罩4的一侧边上还设置有装饰条6,装饰条6的侧面上横向开设有与隔板2配合的槽,装饰条6扣合在隔板2上,装饰条6远离灯罩4的一侧边上间隔设置有延伸体62,延伸体62与独立发光单元3的个数相同,延伸体62均抵接在独立发光单元3靠近灯罩4的一端,保证独立发光单元3不会沿卡槽21滑动。装饰条6靠近灯罩4的一侧面上还涂覆有镀层61,镀层61具有反光效果,可将隔板2上下两个空间内的灯光隔开。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安装独立发光单元3,将左压板331和右压板332由卡槽21的开口向内按压,卡边333的端部贴着卡槽21的两侧内壁向内滑动,在此过程中左压板331和右压板332向空腔内压弯,空腔内的空间被压缩,对应的,弧形片5也被压缩,直到卡边333滑动至卡槽21的底部,左压板331和右压板332向两侧张开,卡边333向两侧移动并进入勾槽22内,将独立发光单元3移动至卡槽21的闭口端,由于弧形片5的弹力作用,连接件33始终固定在卡槽21内,最后将装饰条6安装在隔板2上即可。

当需要维修尾灯,对其进行拆卸时,将装饰条6从隔板2上卸下,将独立发光单元3沿着卡槽21横向向外滑动,则独立发光单元3即可从隔板2上取下,可对每个独立发光单元3进行更换。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