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组件、背光源以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370812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光源组件、背光源以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源组件、背光源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背光源用于为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面板提供入射光线。侧入式背光源包括导光板和光源,光源为条状,其发出的光射入导光板的侧面(即入光侧),经反射后从导光板的顶面射出并提供给液晶显示面板。
[0003]现有背光源中主要采用LED灯条作为实际的光源,LED灯条为在条状线路板上设置多个LED灯。如图1所示,由于LED灯91实际为点光源且相邻LED灯91之间必然有间隔,故当LED灯条9与导光板8间的距离很短时,由于混光距离不足,故导光板8边缘部分正对LED灯91处亮度较高,而LED灯91的间隔处亮度较低,也就是会产生萤火虫现象(又称Hot spot),影响显示。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针对现有的背光源会产生萤火虫现象的问题,提供一种可避免萤火虫现象的光源组件、背光源以及显示装置。
[0005]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源组件,其包括:
[0006]条状的光源单元,其包括用于发光的有机发光二极管,且具有出光侧;
[0007]集光条,其具有相对的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入光面设于光源单元的出光侧外且尺寸与出光侧匹配,所述出光面的尺寸与导光板的入光侧匹配。
[0008]优选的是,所述光源组件还包括:包裹在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外的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位于出光侧的顶部,所述顶部由透明材料构成。
[0009]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壳体除顶部外的其余部分的靠近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面均为反光面。
[0010]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壳体具有与顶部相对的底部,以及连接在顶部和底部间的多个侧部;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依次设置的阳极、发光层、阴极,其中阳极或阴极设在底部上;一个沿光源单元长度方向的侧部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路。
[0011]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包括驱动电路的侧部为柔性线路板。
[0012]优选的是,所述集光条由透明材料构成,其包括连接在入光面、出光面间的侧面,所述侧面上设有反光层。
[0013]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集光条还包括用于扩散入射的光的微扩散结构。
[0014]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微扩散结构设在入光面处。
[0015]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微扩散结构为入光面上的凹凸结构。
[0016]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背光源,其包括:
[0017]导光板;
[0018]设于导光板入光侧的上述光源组件。
[0019]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的背光源。
[0020]本发明的光源组件中采用有机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而有机发光二极管是面发光器件,各处发光强度均匀,故可避免萤火虫现象;同时,有机发光二极管单位面积的发光强度较低,故在满足发光强度要求时其出光侧宽度大于导光板的厚度,二者无法匹配,而集光条可降低光源单元射出的光的宽度,从而将由光源单元射出的光全部导入导光板中,使有机发光二极管可用于背光源中。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现有的背光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源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附图标记为:1、光源组件;11、光源单元;12、集光条;21、微扩散结构;3、壳体;31、顶部;32、侧部;33、底部;5、有机发光二极管;51、阳极;52、发光层、53、阴极;6、柔性线路板;61、驱动电路;8、导光板;9、LED灯条;91、LED灯。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6]实施例1:
[0027]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组件1,其包括:
[0028]条状的光源单元11,其包括用于发光的有机发光二极管5,且具有出光侧;
[0029]集光条12,其具有相对的入光面和出光面,入光面设于光源单元11的出光侧外且尺寸与出光侧匹配,出光面的尺寸与导光板8的入光侧匹配。
[0030]也就是说,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光源组件I由光源单元11和集光条12构成。其中,光源单元11依靠有机发光二极管5 (OLED)发光,并具有用于射出光线的出光侧;而集光条12则设在光源单元11的出光侧上,其入光面的宽度与出光侧的宽度相同,而集光条12出光面的宽度则与导光板8的厚度(即入光侧宽度)相同。
[0031]有机发光二极管5是面发光器件,各处发光强度均匀,故当用其作为线光源时,可避免萤火虫现象;同时,有机发光二极管5单位面积的发光强度较低,故若要满足发光强度的要求,则其出光侧宽度要大于导光板8的厚度(即入光侧宽度),由此其发光的光无法都进入导光板8,为此需设置集光条12,集光条12可降低光源单元11射出的光的宽度,从而将由光源单元11射出的光全部导入导光板8中,使有机发光二极管5能用于背光源中。
[0032]优选的,光源组件I还包括:包裹在有机发光二极管5外的壳体3,壳体3具有位于出光侧的顶部31,顶部31由透明材料构成。
[0033]也就是说,如图3所示,为保护有机发光二极管5,故有机发光二极管5可要被包裹在“外壳(壳体3)”中,为使光源组件I能发光,故壳体3在出光侧的部分(顶面)必须透明。
[0034]更优选的,壳体3除顶部31外的其余部分的靠近有机发光二极管5的面均为反光面。
[0035]也就是说,除上述的顶部31外,壳体3的其余部分至少在朝向有机发光二极管5的一侧应当是反光的,例如,壳体3的其他部分均可由银色或白色等高反射塑料制成,或者,也可在壳体3其他部分的内侧面贴附反光膜。之所以采用以上方式,因为有机发光二极管5是向各个方向都发光的,而反光面可将来这些光反射回去并最终从出光侧射出,提高光能利用率。另外,现有技术中为将LED灯条向其他方向发出的光反射回去,还需要设置罩住LED灯条的反光罩,而本实施例的光源组件I由于具有上述壳体3,故可省去反光罩,从而简化背光源的结构。
[003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