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体及其制造方法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8009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接触体及其制造方法和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两个或多个独立的接触薄板构成的接触体,例如气体/液体接触体,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连接两个或多个接触薄板的方法及装置。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通过至少一个位于接触薄板之间的可靠锁定部件将两个或多个接触薄板连接起来的方法和装置及由该方法和装置制成的接触体。
背景技术
在本领域内,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气体/液体接触体的各种装置和产品都已是公知的。这些用途例如可以是热传递,象蒸发式热交换器,从气体中除去杂质(气体洗涤),用于滴流过滤器(一种生物过滤器),人工礁和其它工业用途。气体/液体接触体一般被设计成能够促进两种流体流之间的充分混合和热交换的结构形式。流体流可以同向流动,交叉流动或逆向流动。两种流体流(例如空气和水,或其它气体和液体)的充分混合可通过设置一系列以下述方式相互接触的波纹状接触薄板来实现使波纹结构的波峰和波谷形成多个沟槽或通道。这种接触体可以下述方式设置使通道垂直定位,并允许水从每个通道壁上缓慢滴下,同时通常为空气的气体流过接触体,从而对水进行冷却。如上所述,空气可与水同向流动、交叉流动(即,当通道垂直设置时,水沿水平方向流动)或逆向流动。可通过使用吹风机或鼓风机来提高空气的流量。
许多针对用来形成接触体的接触薄板所作的变形都已被公开。例如,美国专利4668443和5217788,其全部内容在本文中作为参考引用,在这两篇专利中,描述了不同形状和结构的接触薄板。许多努力都是针对提高薄板的吸湿性或增加接触体的表面面积,或者是针对减少空气流动的阻力进行的,同时还要提高或至少保持气体和液体的接触效率。另外,在降低接触体的成本或使其结构更为简单方面也作出了许多变形。
不管怎样,所有的接触体都包括多个相互接触而且最好以某种方式相互固定在一起的接触薄板。在多数情况下,使用粘接剂在相交的接触点上将薄板相互固定到一起。热焊接是另一种连接薄板的通用技术。但是,连接接触薄板的传统方法缺乏耐久性。粘接剂和电焊可能损坏或变质,从而使连接强度降低到用一个极为微小的力就能够将薄板分开的程度。这种分离对于接触体结构的完整性来说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与粘接剂和焊接方法有关的其它问题就是高成本,低速度和低生产率。将粘接剂涂敷到两个相邻接触薄板之间的所有接触点上及/或将两个薄板熔焊到一起是一件很废时的工作,而且还需要使用大量的粘接剂和/或能量。
已经有人提出了一些可能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方案,但这些方案不能完全解决上述问题。例如,其全部内容在本文中作为参考引用的美国专利3281307公开了一种为使相邻的薄板定位而采用“杯形”凹槽和对应形状的突起的技术方案。但是,美国专利3281307未公开或提出通过这些突起和凹槽形成可靠的锁定部件。为将相邻的薄板连接在一起,仍然需要使用其它连接手段例如热密封、粘接剂、螺钉、螺栓,最好为焊接。全部内容在本文中作为参考引用的美国专利5413872对压力紧固件作出了描述。但是,这种用于连接接触薄板的机构仍然容易产生意外的分离,因为分离所需的力等于或至少不明显大于连接压力紧固件所需的力。
这样,在本领域内,就需要一种连接接触薄板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使最终形成的连接坚固、耐用、经济,而且不可分离。本发明能够满足这种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包括至少两个接触薄板的接触体,其中接触薄板设置有相对的表面和从每个接触薄板的一个表面向外延伸的突起,所述突起在接触薄板的相对表面上限定了一个凹槽,一个接触薄板上的一个突起设置于相邻接触薄板的凹槽内,以形成一种突起-凹槽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凹槽连接形成了一种刚性联锁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将接触薄板连接到一起从而形成一接触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a)提供至少两个接触薄板,所述接触薄板包括相对的表面和一个突起,该突起从每个接触薄板的一个表面向外延伸,其中突起在接触薄板的对侧表面上限定了一个凹槽;(b)将一个接触薄板的突起定位在相邻接触薄板的凹槽内,从而形成突起-凹槽连接;其特征在于(c)使所述突起-凹槽连接变形,以形成一个刚性联锁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将可变形的薄板材料中的至少两个薄板的联锁部分压接在一起的装置,薄板材料由相对的侧缘限定而成并具有相对的表面,该薄板材料包括有多个从每个薄板的一个表面向外延伸的突起,其中每个突起都在薄板的对侧表面上形成有一凹槽,一个薄板的一个突起设置在相邻薄板的凹槽内,以形成突起-凹槽连接,所述薄板的特征在于突起-凹槽连接结构是可变形的,从而形成联锁结构,该装置的特征在于薄板的支承表面,一第一压接表面设置于相邻的薄板表面上,一第二压接表面设置在相邻薄板的对侧表面上并与第一压接表面对齐,第一和第二压接表面具有一打开位置,用于通过使薄板对齐而插入至少一些突起-凹槽连接结构,从而使一个薄板的突起与另一薄板的凹槽相接合,第一和第二压接表面具有一使突起-凹槽连接结构变形从而形成刚性联锁结构的压接位置,每个第一压接表面都形成于工具的一部分上,所述工具包括至少一个可转动的齿轮齿和一个可相对第二压接表面移动的卡爪部件,第二压接表面形成于至少一个可转动的齿轮齿上及一个压砧部件,所述装置的特征还在于至少两个工具用于当薄板移过工具时将至少两个突起-凹槽连接结构压接在一起。
在本文中所用的术语“刚性联锁结构”是指两个接触薄板之间的连接是由一种突起-凹槽接合结构的变形而形成的,其中在没有足够的力破坏这种连接或使接触薄板之一或两个接触薄板变形的前提下这种连接不能被分开。
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能够在构成接触体的接触薄板之间形成坚固耐用的连接。此外,根据本发明制成的接触体能够快速、容易地装配在一起,而且不需要其它粘接剂或焊接设备。


接合附图,更好地理解上面的简述及下面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说明。为对本发明进行说明,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并非仅限于图示的具体结构和设置。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定实施例的第一接触薄板的俯视立体图;图2为根据本发明另一特定实施例的另一接触薄板的俯视立体图,这种接触薄板设置有多个基本横切图1中的接触板的波纹方向延伸的波纹结构;图3为两个接触薄板的俯视立体图,其中图1所示的接触薄板与图2所示的接触薄板在构成接触体之前相互重叠,而接触体是以下述形式形成的当设置于底部薄板的波峰位置上的突起定位在设置于顶部薄板之波谷中的凹槽内时通过使突起-凹槽连接变形从形成刚性联锁结构;图4为在由薄板制成接触体之后,图3所示的接触薄板之侧缘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图中示出了通过使突起-凹槽连接结构变形而形成的刚性联锁结构;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定实施例由若干个接触薄板制成的接触体的俯视立体图;图6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一对接触薄板的示意图,在图中这对接触薄板位于能够通过压接部件实现输送的位置上;图7为使用图6所示的压接装置形成刚性联锁的局部放大视图;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另一压接装置的放大视图,图中示出了处于打开位置上的压接装置;图9为图8所示的压接装置处于关闭位置上的放大视图;图10为通过使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两个接触薄板的突起-凹槽连接变形而形成的刚性连接的剖视图;图11为用于制造根据本发明之特定实施例的接触体的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该装置可被输送到现场;图12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初级对正工作站的示意图,该工作台构成了图11所示装置的一个部件;
图13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种可与图11和12所示的装置一起使用的手动压接装置的示意图;图14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例用于图11所示装置上的压接装置的示意图,为便于说明,其壳体部分已被拆掉;图15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例适合与图11所示装置一起使用的压边装置的后视图,为便于说明,其壳体部分也已被拆掉;图16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用于将至少两个薄板的联锁部分压接在一起的装置之另一实施例的左侧视图,其中薄板由可变形的薄板材料制成,与图11所示的装置相比,这种装置适合于产量更高、更长久的工厂设备上;图17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装置的对中和预先安装装置的左侧视图,为便于说明,其壳体部分已被拆掉,其用于在通过图16所示的装置执行压接操作前抓取和放置薄板材料;图18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另一机动压接装置的左侧视图,为便于说明,其壳体部分已被拆掉,其适用于图16所示的装置上;图19为图18所示的压接装置的右侧视图;图20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可用于图16所示装置上的另一压边装置的右侧前角的立体图,为便于说明,其壳体部分已被拆掉。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下面的说明中,为方便起见,使用了一些术语,但这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下部”、“上部”、“底部”、“顶部”、“前方”、“后方”、“左侧”和“右侧”在附图中表示参考方向,但不是对接触体或接触薄板或用于制造接触体的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或在制造过程中方位的限制。这些术语包括上述措辞及其派生词和具有类似含义的措辞。
此外,在本文中,单个部件包括多个部件或不止一个部件,除非对多个或独立的部件进行具体或明确的说明。
可用于本发明中的接触薄板可以是任何类型的薄板,只要至少两个接触薄板设置有从薄板的一个表面上向外延伸的突起,而且每个突起都在薄板对侧的表面上形成了一个相应的凹槽。
这种薄板可具有波纹的形状,即令每个薄板都具有波峰和波谷波峰。这些波纹结构例如可以下述方式加工成形使波峰和波谷被压扁、倒圆或凹入(在波峰和波谷的整个长度或其局部长度上包括有凹槽、凹坑或扇形凹口)。该波纹结构可具有正弦波的形状。波纹结构的数量及每个波纹结构的截面形状和尺寸可在很宽的范围内变化,这对本发明而言不是很严格的。每个接触薄板的波峰和波谷最好在平行接触薄板平面的波峰顶点或波谷凹点设置有一个部分或表面区域。最佳类型的接触薄板就是在美国专利5217788中公开的那种,该专利文件在本文中参考引用,而且该专利已被转让给本发明的受让人。
用于本发明的接触薄板可由多种能够机械变形的材料制成。这些材料必须能够机械变形,从而在压接时,能够产生压倒或其它形式的机械变形,变形后的材料能够保持在变形后的形状。因此,象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这样不仅具有弹性而且能够耐变形的材料就不是合适的材料。
薄板金属、热塑性塑料和由浸渍有热塑性塑料的纤维制成的合成材料均可用于制造本发明所用的接触薄板。象镀锌钢、不锈钢、铝和铜可被制造成用于本发明中的接触薄板。可用于本发明中的热塑性材料例如可以是聚氯乙烯(增塑型或非增塑型)、聚苯乙烯、乙缩醛、尼龙、丙烯腈一丁二烯一苯乙烯(ABS)、苯乙烯-丙烯腈(SAN)、聚苯醚、聚碳酸酯、聚醚砜、聚芳基砜、聚乙烯、聚苯乙烯、对酞酸盐、聚醚(polyetherketones)、聚丙烯、有机硅聚合物、聚苯硫醚、聚离聚物、聚环氧化合物、聚乙二烯卤化物及其衍生物和/或混合物。所用的特定材料决定于所需的最终用途和与这种用途有关的应用条件,这在本领域内是公知的。例如,在温度较低的冷却塔领域内,增塑剂极少或无增塑剂的聚氯乙烯树脂是最佳的。在本发明中,最佳的材料包括可用合成聚合物制成接触薄板,例如聚氯乙烯、聚乙烯、ABS或聚苯乙烯。
用于本发明的接触薄板可通过适用于制造接触薄板所用材料的所有传统技术制造而成。例如,薄板可由现有技术的方法制成,例如热塑成形法、压力成形法、中空成形法、模压成形法、热印法、挤压法、注塑法等。但热塑成形法是最佳的方法。
用于本发明中的每个接触薄板都设置有至少一个突起,最好为多个从接触薄板的一个表面向外延伸的突起。尽管在本发明中也可采用从接触薄板平面以小于90°的角度延伸的突起,但这些突起最好还是从接触薄板的平面沿垂直方向延伸。该突起或这些突起可被设置于接触薄板的任意位置上。每个薄板最好都是波纹状的,而且设置有多个定位于薄板的波峰和波谷上的突起。最佳的情形是,这些突起设置于波峰和波谷上大体与接触薄板的平面平行的波峰上,如图1至4所示。
根据本发明,突起的精确形状和尺寸是不重要的。这些突起最好为截锥形,但是这些突起也可具有任意的形状,例如可以是被圆整过的锥形,具有三个或四个三角形侧壁或斜截三角形侧壁的棱锥形,但并非限于这些形状,或者是具有八边形、正方形截面的突起。突起和所有对应的凹槽之形状最好是互补的,这不是必要技术特征,但突起必须能够装配在对应的凹槽内。因此,具有合适尺寸的斜截棱锥可装配在一个截锥形的凹槽内,反之亦然。但是具有互补形状的突起和凹槽能够使接触薄板在装配前更好地套装在一起。这有利于减少包装、运输和存放的成本和占用的空间。截锥形或经圆整过的锥形是最佳的形状,因为其所形成的接合部分强度很高。此外,就其包装(在将薄板装配成接触体之前将多个接触薄板套装在一起)、成形性和强度而言,截锥形能够提供尤其有利的结构。
在如图1至4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接触薄板是波纹状的,从而使波峰和波谷具有大体平行于接触薄板的平面的扁平部分。另外,如图1至4所示,沿每个波峰和波谷最好以均匀的间隔设置有多个突起,这些突起沿垂直接触薄板表面的方向从接触薄板的一个表面上向外伸出。图示的突起为截锥形。
现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示出了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接触薄板10。该接触薄板10设置有多个突起12和14,这些突起在图中由接触薄板的上表面向外延伸。如果需要,这样突起还可向下延伸。这些突起在接触薄板10的对侧表面上形成对应的凹槽,而且定位于薄板的波峰16和波谷18上。波峰和波谷构成了波纹状的接触薄板。这些突起最好定位在与接触薄板平面相平行的波峰顶点平面和波谷谷底表面上。这些定位在顶峰表面上的突起沿纵向与定位于谷底表面上的突起对准。一些突起由于其位置邻近各个薄板的侧缘而被表示成边缘突起12。其余的突起由于其位置位于远离侧边的薄板内部而被表示成内部突起14。出于对强度和结构完整性的考虑,在波峰16的每个顶点上和波谷18的每个谷底上设置多个突起。同样,出于对其结构完成性和其它如美国专利5217788所述的目的,如果需要,波峰和波谷可包括锯齿形部分或凹入的部分。
图2示出了接触薄板22,除了接触薄板22具有由波峰28和波谷30形成的波纹结构外,该薄板与图1所示的接触薄板在结构上十分相似,当薄板10和22被连接在一起时,由薄板22的波峰28和波谷30形成的波纹结构与由薄板10的波峰16及波谷18形成的波纹结构相互交叉。
根据具体的设备、环境和由接触薄板制成的接触体的应用领域的不同,波纹状的薄板10或22可以所需的角度相对接触薄板的侧边成形。此外,这两种波纹状的接触薄板不必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尺寸,或者不必均匀地分布在接触不必的整个区域或表面。为节省包装、运输和存放空间,接触薄板10可通过沿同一方向延伸的波纹套装在另一薄板的顶部上。同样,为节省包装、运输和存放空间,接触薄板22可通过沿同一方向延伸的波纹套装在另一薄板的顶部上。
接触薄板22包括多个边缘突起24和多个内部突起26。设置在波峰28的顶点和波谷30的谷底上的边缘突起大体沿纵向对准,而设置于顶点和谷底上的内部突起26也大体沿纵向对准,如图2所示及对图1所示的接触薄板10的上述说明所述。
图3示出了一个接触薄板10与另一接触薄板22相邻排列,以为形成一个由至少两个接触薄板构成的接触体作好准备。这两个接触薄板10和22以下述方式定位使那些设置在接触薄板22的波峰28上的突起24、26(如图10所示)安装于由那些设置在接触薄板10的波谷18上的突起12、14的相对表面限定而成的凹槽内。一旦接触薄板10和22以这种方式定位,那么位于接触薄板22的波峰上并定位于凹槽内的多个突起就形成了多个突起-凹槽连接结构34,其中凹槽是由位于接触薄板10之波谷内的突起限定而成的。此外,当按图3所示的方式定位时,两个接触薄板10和22将在薄板之间由接触薄板10上间隔分布的波峰16和接触薄板22上的波谷30限定成多条通道。
图4和10分别为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的侧边放大视图和剖视图,在该实施例中,突起-凹槽连接结构已经变形,即,在一对压板或类似的压接装置之间被压平,从而形成一种刚性联锁部分36。应该理解无需使用特殊或特定的设备就能够在突起-凹槽接合结构的突起和凹槽之间形成刚性联锁。用于在突起-凹槽接合部分的突起和凹槽之间形成刚性联锁的最佳设备和/或机构如下所述。
图4和10示出了如图3所示的突起-凹槽接合部分34在形成刚性联锁结构36后的视图。在图4和10所示的实施例中,刚性联锁部分36由一个被压扁或被压平的突起凹槽连接部分构成。应该理解根据本发明的刚性联锁结构可以多种方式形成,例如通过使突起-凹槽连接部分沿垂直接触薄板平面的方向变形,通过将突起-凹槽连接部分沿平行于接触薄板平面的方向挤压在一起,通过向一侧或另一侧弯曲突起-凹槽连接部分,通过扭绞该突起-凹槽连接部分,或通过能够将一个接触薄板的突起锁紧到相邻接触薄板的凹槽内的外力。形成刚性联锁结构的最佳方法是将突起-凹槽连接部分沿基本垂直接触薄板平面的方向压扁。
刚性联锁部分36使接触薄板10和22之间保持连接。与摩擦配合不同,刚性联锁部分36将两个接触薄板10和22以下述方式连接在一起沿彼此相对的方向拉动接触薄板通常不能将薄板分开。当然,应该理解过大的力,即一个远大于在接触薄板的大部分应用场合下所遇到的分离力可能将接触薄板分开,但肯定要破坏刚性联锁和/或使接触薄板本身产生不利的变形。在通常情况下,不会意外或无意地施加这种力。因此,一旦根据本发明的刚性联锁结构成形,那么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接触体的结构完整性使单个接触薄板不会在其常规和可能的各种应用条件和环境下彼此分离。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接触体38。接触体38由若干个根据本发明的接触薄板构成。这些接触薄板以彼此相邻的位置关系定位,以使一个薄板的突起位于另一薄板的凹槽内,从而形成突起-凹槽连接。接着,对多个连接部分进行冲压,以形成基本为平面状的刚性联锁结构36。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两个根据本发明的接触薄板以彼此相邻的位置关系定位,从而使一个薄板上的多个突起位于相邻薄板上的多个凹槽内,从而形成突起-凹槽连接。接着,将这对接触薄板输送到一个压接装置内,该压接装置能够对至少一些突起-凹槽连接部分最好是全部突起-凹槽连接部分进行压接或冲压。为了能够以商业规模有效地加工制造,在每两个薄板结构上,至少两个突起-凹槽连接部分,最好是所有横向对正的突起-凹槽连接部分大体同时变形,从而形成相应的刚性联锁结构,但这不是必须的。能够实现这种功效的压接装置就是压接装置40,该装置包括如图6所示的压接齿轮,为清楚起见,图中未示出外壳或传动机构。该压接装置在接触薄板的整个宽度范围内使突起-凹槽连接部分变形,从而在两个接触薄板之间形成刚性联锁结构。压接装置40包括多对上部齿轮42和相对的下部齿轮44,每对齿轮都包括一个上部齿轮和一个下部齿轮。齿轮的数量和对中与这对相邻接触薄板之宽度范围内的突起-凹槽连接部分的数量和对中相对应。例如,如图6所示,图中示出了四对上部齿轮42和下部齿轮44,这与这对接触薄板整个宽度范围内的四个突起-凹槽连接部分34相同。应该理解沿给定的宽度,最好在一对接触薄板的整个宽度范围内,可使用与突起-凹槽连接部分的数量相同的齿轮对。
上部压接齿轮42和下部压接齿轮44均设置有细长的齿46,这些齿从压接齿轮体48的周边沿径向突出。每个齿都包括一个压接表面50。如图7所示,细长的齿46具有足够长的长度,以使压接表面50与突起-凹槽连接部分34相接触并使其变形,同时这些齿不与接触薄板的波峰16和28及波谷18和30的壁相接触。这些细长齿沿齿轮体的周边间隔分布,从而当压接齿轮沿图6中箭头B所示的方向转动时,使其能够与位于该对薄板的相对表面上的突起-凹槽连接波峰34在图6和7所示的区域“A”内连续接触。齿46的齿尖之间的弧形间隔C等于突起-凹槽连接部分34之间的间隔。位于每个细长齿46之齿尖上的压接表面50都最好为平面状并且是平滑的,但也可以使用其它的表面形状,例如凸形,凹形,隆起形等。
当成对的接触薄板已通过在突起-凹槽连接部分34(包括那些定位于接触薄板的边缘和内部的突起-凹槽连接部分)之间形成刚性联锁结构36而连接在一起后,两对连接在一起的接触薄板可被相互连接。可以使用任何手用工具或手动、电动装置通过使所需数量的突起-凹槽连接部分变形的方式形成刚性联锁结构,从而形成由所需数量的薄板构成的接触体,其中突起-凹槽连接部分是通过将一个或多个薄板相互联锁,或通过使一个薄板与预先连接在一起的一对薄板或任意数量的薄板相互联锁。由联锁薄板构成的突起-凹槽连接部分可通过手动操作而变形或通过自动冲压,邻近薄板或接触体的一个表面设置的压接爪或扭绞爪即上表面而变形。当将两个以上的薄板装配到一起时,很难将由内部突起和相应的凹槽构成的突起-凹槽连接部分加工成扁平的刚性联锁结构。这是因为通过沿垂直接触薄板平面(例如位于预先连接好的接触薄板的相对表面上的相对的工具接触表面)的方向施力而令连接部分变形的装置很难对多个薄板的内部连接部分施加足够的力。
与其通过使所有的突起-凹槽连接部分(包括内部和邻近所有薄板侧边的突起-凹槽连接部分)联锁在一起或通过将一个接触薄板添加到预先连接好的成对接触薄板上而形成刚性联锁,还不如通过仅使某些或最好全部由邻近成对接触薄板侧边的边缘突起12和24构成的突起-凹槽连接部分变形从而形成刚性联锁的方式制成结构完整性优良的合适接触体。用于使邻近边缘的突起-凹槽连接部分变形的装置可充分利用沿大体垂直薄板平面的方向对两个薄板的相对表面施加变形压力的能力。因此,通过沿侧边连接部分形成刚性联锁就能够将预先连接在一起的成对薄板可靠而有效地连接在一起。
同样,可以连接其它单个薄板,以同时将两个或多个薄板与一个薄板装配在一起。但是,可通过沿侧边将预先连接好的成对薄板连接在一起的方式形成结构完整性较好的接触体,因为每对薄板都通过在薄板的整个宽度和长度范围内在一些、最好是全部突起-凹槽连接部分上形成刚性联锁结构而连接在一起。
位于成对接触薄板边缘上的突起-凹槽连接部分可通过多个边缘压接装置连接在一起,例如图8和9所示的压接装置。在图8中,每个压边装置52都能够沿两对接触薄板的边缘同时形成两个刚性联锁结构36,而且在图中其处于打开位置上。该装置52包括一个上部压接部件54和一个下部压接部件56。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上部压接部件54是活动的,而下部压接部件56是固定不动的,从而为活动的上部压接部件54提供一个砧台。上部压接部件54安装在轴58上,而轴58可在装配架58和60内的轴承上转动。在其它的结构中,活动和固定部件可以倒置。但这些压接部件是可以相对移动的。上部压接部件包括两个面朝下的上部压接表面62,下部压接部件56包括两个面朝上并与上部压接表面62对正的下部压接表面64。还应该理解可以采用如图8和9所示的压边装置52,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上部压接表面62和对正的下部压接表面64,从而能够同时形成更多或更少的刚性联锁结构。此外,如果需要,可通过使多水平的压接装置对边缘连接部分进行压接的方式同时将两对以上的预接薄板连接在一起。
图9示出了图8所示的压接装置52处于闭合位置上。可通过一凸轮装置使上部压接部件54朝向下部压接部件移动而使该压接装置52闭合。该凸轮装置包括一个手动或电动的凸轮轴66,该凸轮轴66与一个偏心凸轮68相连接或以偏置的方式与偏心凸轮68一体制成。如图8和9所示,该偏心凸轮68支承在一个从动件70上,该从动件70安装在一个轴72上,该轴72可在臂74内的轴承上转动,而臂74与上部压接部件相连接或与其一体制成。根据偏心凸轮68相对从动件70的角度位置,压接装置52处于打开或闭合位置上。图8示出了打开压接装置的凸轮和从动件之间的关系,而图9示出了使压接装置闭合的凸轮和从动件之间的关系,在闭合状态下,压接表面62和64沿接触薄板的边缘对突起-凹槽连接部分34施加变形压力,从而形成刚性联锁结构36。
可通过图8和9所示的压接装置52将多对在其整个宽度上通过刚性联锁结构连接在一起的接触薄板在边缘处连接到一起,从而形成本发明的接触体。这些制成的接触体耐用、制造成本低,而且通过刚性联锁结构保持其接头的坚固性,另外由于其结构的完整性,因此至少局部还表现出良好的热性能。
除手动外,图6至9的压接装置还可被电、内燃、气动、液压或其它动力源所驱动。合适的齿轮机构、凸轮机构、传动带和皮带轮或链条和链轮及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其它相关机械部件可设置有合适的连接及计算机控制装置,以正确而有效地执行压接操作。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刚性联锁结构36的放大剖视图。图10还以虚线示出了突起-凹槽连接部分34在被基本压平并形成刚性联锁结构36之前的状态。刚性联锁结构36使接触薄板10以基本可分离的方式与接触薄板22相接触。在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基本压平”是指突起-凹槽连接部分34以一定的程度被抵压在接触薄板10的表面上,从而形成刚性联锁结构36,在不破坏连接部分和/或使接触薄板产生逆向变形的情况下薄板不能分开。连接部分34最好以一定程度被压平,以形成刚性联锁结构36,从而使突起12或14之外表面的某些部分与接触薄板10的表面相接触,同时使接合在一起的突起14和24的相邻表面之间保持充分的接触。图10示出了一个理想化的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突起-凹槽连接部分被完全冲压成一个压扁的联锁铆钉式刚性联锁结构36。
图11示出了用于将至少两个薄板的联锁部分压接在一起的一种装配装置,其中薄板是由可变形的薄板材料制成的。尽管薄板材料可以是上述的接触薄板,而且这种装置也尤其适用于这种应用场合下,但是,该装置还可用于将可变形材料的联锁部分压接在一起,在联锁部分中,一突起定位于一个凹槽内并通过象压接这样的机械变形使其保持在凹槽内,不论薄板是否具有波纹结构。尽管如此,但该装置非常适合于将很难对其所有突起-凹槽接合部分施加足够机械压力的波纹状薄板压接在一起。此外,尽管图11所示的装置能够被电、内燃、气动或液压动力源所驱动,但该装置主要用于将象接触薄板这样的薄片装配在一起从而在现场形成接触体的场合下,例如在安装有或正在安装或准备安装冷却塔或其它蒸发式热交换器的场合。
图11所示的装配装置包括一个可选但有是最佳的初级操作站76,用于使一对薄板对齐并将其初步固定在一起。接着,一般用手在连接支承表面例如支承台81上将这些预装的薄板输送到一个第一阶段压接装置77上。在压接装置77内,一些或全部突起-凹槽连接部分通过压接而变形,从而形成多个刚性联锁结构,以使通常为两个薄板的结构具有很大的结构完整性。接着,被装配在一起的薄板通过另一支承表面例如支承台83输送至一第二阶段压接装置79上。尤其适用于本领域的第二阶段压接装置79根据工具的形状、数量和位置通过将经压接装置77初步加工的组件之边缘上的突起-凹槽连接部分压接到另一薄板或连续薄板或添加到第一组件底部或后加组件底部上的方式使某些或全部突起-凹槽连接部分变形。这样,通过对某些沿多个组件的边缘形成的突起-凹槽连接部分,最好是大部分突起凹槽连接部分,最佳情况是将所有突起-凹槽连接部分进行压接而形成一个接触体或具有良好结构完整性的其它结构,其中每个组件都是通过使某些、最好是大部分,更好是全部突起-凹槽连接部分变形从而形成组件的形式装配在一起的。这样,就能够通过使突起-凹槽连接部分在其整个边缘和内部结构上变形的方式每隔一层将薄板完全连接在一起,而被间隔开的其它层最好沿其侧边最好完全连接在一起。该技术形成了一直坚固耐用的部件,例如一个接触体。在通过压接装置79装配所需的产品时,组件或已完成的部件支承在一个支承表面上,例如支承在支承台85上。
参照图11所示装置的操作部件,最好使用一个可选的初步对正和固定装配单元76,具体如图12所示。单元76能够为使用者提供将薄板最好是将一对薄板对齐的能力,从而使位于底部薄板波峰上的突起定位于形成于顶部薄板波谷内的凹槽内。另外,最好通过使用单元76使至少一个突起-凹槽连接部分变形,以保持薄板的对正状态。更好的情况是,至少两个突起-凹槽连接部分产生变形,以保持薄板的对正状态并使对处于对中状态下的薄板的处理更为容易。
初步对正和固定单元76如图12所示,其包括支腿78,支腿78上支承着一个包括有一薄板支承表面80的平台。薄板侧缘导向件82和一个端缘导向件84被连接到该平台上与将用单元76完成对正并预先连接的薄板之宽度和长度相匹配的位置上。至少一个压接装置,如图12所示,三个压接装置8 6设置于平台上,以对边缘突起-凹槽连接部分进行压接并固定至少两个通过手动操作而实现对中的预接薄板。
图13示出了一种适合与图11和12所示的初级对中和固定单元76一起使用的压边装置86。该压接装置包括一个U形的安装托架88,该托架上设置有直立的凸缘89。该安装托架能够通过螺钉或其它坚固件迅速地连接到平台的支承表面上,例如表面80。该装置86围绕支承表面上的矩形孔安装在平台上,从而形成一个用于使该装置的下部压接爪从一个低于表面的位置向上移动的空间。一个用于限制操作部件的行程的止动部件90被连接到装配架88上连接装配架的两个支臂的部分上。
该压接装置86还包括一个能够被使用者以手、手锤或其它按压或打击工具按压的手动操作机构91。如果需要,该压接装置可被机动力所驱动,例如被一个驱动凸轮或齿轮机构的电动机所驱动。操作机构91一体设置有或连接有一个Z形臂92。一个下部压爪93在与包括有操作机构91的那端相对的端部上一体设置有一个支臂92或以其它方式连接有一个支臂92。压爪93的尖端具有一个压接表面94,该表面通过压接操作与将要变形的突起-凹槽连接部分相接触。支臂92被连接到一个第一轴95上,该轴95可转动地安装在装配架88之凸缘89上的轴承或轴套内。一传动齿轮96及一体成形的轮毂97也与轴95相连接。一个包括有一压接表面100的上部压爪98与一个从动齿轮102及其一体成形的轮毂104被连接到一个第二轴105上,该第二轴105可转动地安装在装配架88之凸缘89的轴承或轴套内。一个拉伸盘簧(为清楚起见未在图中示出)的相对两端分别与弹簧销106和弹簧销108相连接,其中弹簧销106与装配架的凸缘89相连接,而弹簧销108与传动齿轮96的轮毂97相连接。该弹簧允许压接装置在通常情况下处于图13所示的张开状态下,直到该压接装置被驱动。
使用者可通过向下推动操作机构91的方式来操纵该压接装置86。当Z形支臂92围绕轴95转动时,这种动作将使下部压爪93向上移动。轴95的转动使齿轮96带动齿轮102,当轴105与齿轮102一起转动时,该齿轮102又使上部压爪98向上移动。当下部和上部压爪93和98相向移动时,其各自的压接表面94和100相互接近并通过压接所有在其间对齐的突起-凹槽连接部分而变形。当向下推动操纵机构91的力被松开时,弹簧使压接装置返回到张开位置上。
图14示出了本发明尤其适用于现场安装的压接装置77的实施例。该压接装置77包括一个壳体110,为清楚起见,一侧向面板和一前部面板的一部分已被拆掉。如果需要,尤其是为了保证连续的对齐和主动操作,可在壳体的侧壁和顶部中的一个或多个上设置由聚碳酸酯、聚丙烯酸脂或其它耐用的透明材料制成的窗口112。一支承表面114支承着一对薄板,这对薄板最好已被预先对齐并初步固定在可选的预装操作台76内。薄板在装置77内的移动方向由方向箭头E表示。侧缘导轨116与支承表面114相连接,而且其宽度被调节成能够与正在装配的薄板之宽度相匹配的程度。上表面导向部件118被连接到壳体上,以通过限制薄板在装置内向上的位移使穿过装置77的这对薄板保持正确对中。
压接装置77包括一个曲柄120,该曲柄的一端连接有一手柄122。如果需要,该曲柄和手柄可被连接到压接装置的对侧,或者将另一手柄和曲柄连接到对侧,从而能够从压接装置的任意一侧操作该压接装置。尽管曲柄和手柄易于手动操作压接装置,但是压接装置也适合于通过机动力来操作,例如通过一个电机驱动的链轮和链条,皮带和皮带轮或者轴和齿轮传动链。在轴124上还安装有多个如图6和7所示的上部压接齿轮42。压接齿轮的数量应该与存在于薄板对上的凸起-凹槽连接部分的横排数量相匹配。在该实施例的压接装置77中,采用了四个压接齿轮,该数量与该实施例中锯齿薄板上的连接部分的横排数量相一致。这些压接齿轮与每排凸起-凹槽接合部分对齐。一传动齿轮126也安装在轴124上。传动齿轮126的齿与安装在轴130上的从动齿轮128的齿相互啮合。与上部压接齿轮42的数量相当的多个下部压接齿轮44安装在轴130上并与上部压接齿轮42对正。
为操作压接装置77,一对薄板在上表面导向部件118的下方插装到该装置的上游端,直到薄板的前缘与上部、下部压接齿轮的齿44相接触,此时,薄板可被进一步推入压接装置,从而使压接表面恰好与第一排对正的凸起-凹槽接合部分相接触。接着,使用者转动手柄122,以沿箭头F所示的方向转动齿轮126和128。手柄的转动将使上部和下部压接齿轮转动。当从压接表面50之间通过的凸起-凹槽接合部分在压接表面的作用下变形,从而形成刚性联锁结构时,齿46拉动这对薄板通过压接装置。最好使位于薄板的整个长度和宽度上的所有接合部分都通过压接而变形,从而形成多个刚性联锁结构,但如果需要,也可不使全部接合部分都这样变形。
当这对连接在一起的薄板存在于压接装置77内时,在薄板进入下一个包括有一压边部件79的工作站之前其将被放置在支承平台83上,其中压边部件用于将成对的预装薄板连接到一起,从而形成由所需数量的薄板构成的接触体。
压接部件79的细节如图15所示,该图是一个后视图,为清楚起见,该图中仅示出了没有壳体的装置。该压接部件79包括一个支座结构132,该支座结构通过支腿136支承着接触体的支承表面134。可设置一个可选的接触体高度导杆138,以便于当所需数量的薄板对或所需数量的单个薄板被连接到预先装配在一起的接触薄板叠层结构上时,确定形成接触体。两对齿轮箱支承壁140被连接到支座结构132上,以支承位于接触体的两个相对侧面上的齿轮箱142。这两个齿轮箱内容纳有合适的轴、齿轮和接头,以驱动上部压接齿轮144和下部压接齿轮146。压接齿轮上设置有多个终止于压接斜面150的齿146。上部压接齿轮144相对下部压接齿轮146和正被制造成接触体的接触薄板之侧边以下述方式定位当接触薄板移过压接装置79时,使每个边缘上的凸起-凹槽接合部分都通过在每对上部和下部压接齿轮的压接表面之间所进行的压接操作而变形。
该压接装置79还包括一个曲柄152,该曲柄的一端上连接有一手柄154。曲柄152的另一端与一根轴156相连接。如果需要,曲柄和手柄可被连接到压接装置的对侧上,或将另一手柄和曲柄连接到对侧,从而可从压接装置的任意一侧操纵该装置。尽管曲柄和手柄易于手动操作压接装置,但是压接装置也适合于通过机动力来操作,例如通过一个电机驱动的链轮和链条,皮带和皮带轮或者轴和齿轮传动链。轴156的另一端与一个万向接头相连接,该接头被一个在图15的右侧示出的支承壁40所遮盖。该万向接头还与一个延伸到齿轮箱142内的第一轴(未示出)相连接,而该齿轮箱在图15的右侧被示出。安装在齿轮箱内的第一轴上的是一个传动齿轮,该传动齿轮驱动另一个安装在齿轮箱内的第二轴上的齿轮,而第二轴垂直于第一轴。一个安装在第一轴上的上部压接齿轮144在图15的右侧被示出。在图15的右侧被示出的下部压接齿轮146安装在从齿轮箱伸出的第二轴的一部分上。第二轴的悬端(depending end)与一个万向接头158相连接,而万向节158又与轴160的一端相连接。轴160的另一端与另一万向节162相连接。万向节162被连接到一轴的一端上,在图15中的左侧被示出的下部压接齿轮146安装在该轴上。该轴的另一端延伸到在图15中的左侧被示出的齿轮箱142内,该齿轮箱内容纳有与图15的右侧所示的齿轮箱142相同的齿轮和轴结构。
该齿轮箱和其它传动链以下述方式设置手柄154的转动使上部和下部压接齿轮沿相反的方向转动,以沿一个垂直于图15的图面并延伸到图面中的方向移动接触薄板和由接触薄板制成的部分装配好或完全装配好的接触体。当压接齿轮转动时,通过在压接斜面150之间对凸起-凹槽接合部分进行压接,从而最好全部沿接触薄板的每个侧缘形成刚性联锁结构而使压接斜面150变形。当一次通过压接装置79,从而将一对接触薄板连接到另一对或一个单独的薄板上时,以这种方式完成的装配操作受到支承平台85的支承。如果需要将连续的薄板对或单个薄板添加到预先通过压接装置79的组件上时,每个预先连接在一起的连续薄板对或每个添加的单个薄板被放置在支承平台83上,而预先装配在一起的薄板或接触体被放置在这对或这个薄板的顶部上。接着,再次通过压接装置79执行这种装配操作,从而将下部薄板对或单个薄板连接到预先连接在一起的组件上。该过程可重复进行,直到形成由所需数量的薄板构成一接触体或其它组件。
图11至15所示的装置非常适合于同时对至少两个凸起-凹槽接合部分进行压接。最佳的情况是每个压接装置77和79执行至少两个基本同步的压接操作,从而沿正被装配在一起的薄板的两个侧边形成刚性锁紧结构。但是,如果需要,该压接装置可仅沿薄板的一个侧边设置压接工具。这通常会使薄板第二次通过压接装置,从而至少在邻近薄板另一侧边的位置上形成刚性锁紧结构。尽管这需要付出额外的劳动,但这种设置方式有利于降低设备的成本,尤其是包含较少装配工作量的情况下。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用于将至少两个薄板的锁紧部分压接在一起的装置,其中薄板由可变形的薄片制成,而且与图11所示的装置相比,本实施例的装置适用于产量更高、更长久的工厂设备上。该装置包括一个可选但又是最佳的初级加工站164,该加工站能够在将薄板移动到第一压接台之前抓取、放置薄板并使一对薄板对中。该装置还包括一个第一压接部件166,该压接装置能够通过使某些或者大部分,最好是全部存在于薄板上的突起-凹槽接合部分产生变形而在这对薄板之间形成刚性锁紧结构。该装置还包括另一压接部件168,该压接部件能够对设置在薄板侧边上的突起-凹槽接合部分进行压接。可用机动力替代手动来操作该装置,但如果需要,该装置也可设置手控操作部件。图16所示的装置最好设置于通过热成形或其它制造技术加工薄板的场所附近。这样就使薄板制造和装配的整个操作过程更加有效,从而使正在加工的薄板能够被快速装配在一起,而不是进入库存。在至少一些情况下,最好将薄板运送到工作地点进行现场装配。图16所示的装置无疑能够用于薄板的现场装配,但与在薄板的制造地或制造地附近形成接触体或其它薄板组件,然后将这些组件运送到工作地点相比,这种装置的制造和运输成本更低。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供选择但却是最佳的对中和预先装配装置164,该装置用于在通过图16所示装置中的其它工作站执行压接操作之前抓取和放置薄板材料。为简明起见,该装置164的壳体部分已被拆掉。该抓取和放置装置164最好设置在用于通过图16所示的装置将薄板装配在一起的设备的端部附近,其原因如上所述。
该装置164包括一个具有支座结构170的平台,而支架结构170设置有多个支腿172。一薄板支承表面174被划分成两个相邻的侧面。第一侧面176包括一个薄板或一叠薄板,而且可以认为这侧就是薄板支承表面的进料侧。第二侧面178接收来自第一侧面176的薄板,而且可认为是薄板支承表面的接料侧。侧向导轨180和182及一中间导轨184被连接到薄板支承表面174上。该中间导轨184起到一个侧向导轨的作用,用于为位于薄板支承表面的第一和第二侧176、178上的薄板的相对侧的侧边导向。其它侧向导轨180和182构成了用于为位于薄板支承表面的第一和第二侧176、178上的薄板的相对侧边导向的导轨。端部导轨或止动部件185也被连接到薄板支承表面174上。侧向导轨、中间导轨和端部导轨可被设置在多个位置上,这些位置是根据将被本发明的装置对中和装配的薄板之尺寸确定的。
在薄板支承表面的两侧设置有多个孔177,这些孔与形成于将被装置164对中的薄板之波谷内的突起之对侧表面上的至少一些凹槽的位置对准。如图17所示,两排横向定位的孔177设置在薄板支承表面174的每个侧面176、178上。孔的数量和位置可根据使位于薄板支承表面两侧的薄板相对精确对准所需的数量来进行选择。穿过每个孔177延伸的是一个定位销179,当薄板首先被放置到或滑动到薄板支承表面174的第一和第二侧面上时,该定位销通常处于缩回位置上。
一旦薄板在侧面导轨和端部导轨之间大体对正时,连接到一个可垂直往复移动的平台(未示出)上的定位销179就会向上伸出,以装配在被对齐的底部薄板的指定凹槽内,而该平台位于薄板支承表面174的下方。向上伸出最好通过操纵一个开关来完成,该开关控制着一个位于定位销支承平台下方的气动提升装置(未示出)。该提升装置被两个提升支架181所支承,而提升支架与位于支承表面的下方并位于定位销平台的下方的装置164之支架结构相连接。每个提升支架部件181最好都支撑着一对提升装置,以使每侧176和178都设置有一对提升装置,从而当气动提升部件的控制元件被驱动时,使定位销平台均匀上升。
装置164还包括一个供电和配电单元186,一根安装在一保护导管188内的导线通向一个开关控制单元190,该控制单元最好需要两只手来操作,以确保使用者用双手来转动该装置,从而当装置处于工作状态下时,将手移开。此外,该装置还包括一个气动升降部件192,一个通过支架的连杆194与气动升降部件192相连接的薄板提升吸头193,一个光电位置传感器195,一对气动的横移部件196和一个负压源总管198,该负压源总管198与多个吸管200相连接,每个吸管都终止于一个位于薄板提升吸头193底侧的开口位置上。此外,还设置有另一个具有合适的电路的开关控制单元202,其用于控制提供气动力的气流和负压,负压是操作该装置最佳动力。
可以设置或最好设置独立的负压源和压缩空气源(未示出),也可设置一个独立的压缩空气源(未示出)。在设置有独立的压缩空气源的场所,压缩空气通过一导管和合适的阀被输送至一个文氏管单元(未示出),该单元单独设置有一个形成负压的出口。一个负压源导管(未示出)利用合适的遥控阀(未示出)将文氏管的负压出口和负压源总管198连接在一起。如果需要,可通过液压手段或利用齿条和齿轮、凸轮或其它机械部件及合适的运动源以机械手段,或电磁驱动的装置例如电磁线圈来操作用于定位销平台上的升降部件(未示出)和用于负压薄板升降头和横移部件196上的升降部件,其中运动源通过配套的传动装置例如齿轮、链条和链轮或皮带和皮带轮与相关的机械部件相连接。如果准备使用这些可选传动装置中的任意一种,那么由于设置有一个独立的负压源,因此可以省去压缩空气源。但是,由于必须在所有可选的传动装置中使用大量的附加设备,因此可能会增加材料和人力成本,这样,气动传动装置就是最佳的方案。
一旦一薄板在支承表面174的第一和第二侧176、178上处于对齐位置上,那么就可以利用开关控制单元202启动光电位置传感器195和负压。接着,操作人员可利用安全控制单元190启动气动升降部件192和横移部件196。当所有这些部件都处于操作状态下时,负压薄板升降头就会在气动升降部件192的控制下向下朝第一侧或进料侧176移动。当负压薄板升降头193到达其行程底部时,负压薄板升降头193就会通过负压抓取薄板,气动升降部件192将负压薄板升降头193升高,而且薄板也通过负压被提升。光电传感器检测到升降头193位于给定水平上方并向控制电路发送一个电信号,从而使合适的气动阀打开,以允许气动的横移部件移动升降头193和薄板,而该薄板已被提升到一个位于支承表面174的第二侧或接料侧178的薄板之上方的位置上。接着,升降头193通过气动升降部件192下降,以将正被运送的薄板放置在位于第二侧或接料侧178上已校准的薄板上。由于这两个薄板均已经以合适的方式被预先对齐,因此当该薄板被提升并从第一侧176运送到第二侧178时,其仍然保持对准状态,从而以正确对齐的方式将其放置在位于第二接料侧178的薄板之顶部的合适位置上。接着,断开通过负压薄板升降头193产生的负压,以使被运送过来的薄板在位于薄板支承表面174的第二侧178上的薄板之顶部保持对齐状态。然后,升降头193通过气动升降部件192向上移动,光电传感器检测到该升降部件已经被提升并发出一个使气动控制阀动作的信号,从而使横移部件196沿横向越过第一进料侧176将升降头移回最初的位置上,准备开始下一循环。
接下来,可将这对已被对齐的薄板沿图17中箭头G所示的方向移动到下一工作站,用于通过使多个突起-凹槽接合部分变形从而形成多个刚性锁紧结构的方式将这对薄板固定到一起。
图18和19分别示出了设置于图16所示的装置内的下一工作台即工作台166的左侧和右侧视图,工作台166包括一个机动的压接部件204,用于对形成于一对已经对齐的薄板上的突起-凹槽接合部分进行压接。最好使用参照图17所述的抓取和对位装置164使这对薄板预先对齐,但这也是可选的方案。如果未使用可选的抓取和对位装置,那么工作台166就成本一个处于机动或自动操作状态下的第一工作台,用于将至少两个由可变形薄片材料构成并具有多个突起-凹槽接合部分的薄板压接在一起。压接部件164的主要功能和操作与用于图11所示的主要适合于现场操作的装置中的压接部件77的功能和操作相似。
自动压接装置204安装在支承平台206上。如果采用了抓取和位置对正装置164,那么该装置的第二侧或接料侧178的下游端与压接部件204的上游端对齐,而该压接部件204又包括一个支承表面,其用于支承沿图18和19中箭头H所示方向被输送到该压接部件内的那对薄板。该压接部件204设置有一在图16中完整示出的壳体208,但为清楚起见,该壳体208的某些部分在图18和19中已经被拆掉。在壳体208内可转动地安装有多个上部压接齿轮210和相对的下部压接齿轮212。如果有四行凸起-凹槽接合部分需要在这对薄板的整个宽度范围内变形,那么可使用四对这样的压接齿轮。为了能够对形成于任意给定薄板对的宽度范围内的所需数量的突起-凹槽接合部分进行压接,可增设更多或更少的齿轮。由于已接合附图6、7、11和14对通过压接突起-凹槽连接部分形成刚性锁紧结构的压接齿轮之结构、功能和操作作出了说明,而且压接齿轮210、212的结构、功能和操作与之相同,因此,就没有必要对其重复说明,而只是作为参考引用。
侧缘导轨216和218其宽度被调整成与正在装配的薄板之宽度相一致的程度,而且与自动压接部件204的支承表面214相连接。工作站166还包括一个上表面导向部件219,为清楚示出压接部件204的其它组成部分,该导向部件的某些部分在图18和19被移开。上表面导向部件219与壳体208和/或侧缘导轨216和218相连接,以通过限制薄板在该部件内的向上移动而使进入并通过部件266的这对薄板保持正确对准。
一个电机220,例如电动机、被内燃机或液压马达驱动的电动机也安装在支承平台206上。该电机驱动图19所示的链条部件222。第一传动链部件222最好包括任何合适的传动机构;一第一主动链轮安装在第一轴223上(主动轴),该第一轴上还安装有电机齿轮;一个被第一主动链轮驱动的第一驱动链条用于驱动安装在第二轴224上的第一从动链轮;一第二主动链轮也安装在第二轴上;一个被第二主动链轮驱动的链条用于驱动安装在第三轴226上的第二从动链轮。下部压接齿轮也安装在第二轴224上。两个对正和进料齿轮213安装在第三轴226上。如果需要,可在轴226上安装两个这些的齿轮。对正和进料齿轮213设置有多个穿过薄板支承表面214上的狭槽215延伸的齿并通过利用压接部件204将邻近薄板的两个侧缘的边缘突起连接起来的方式与形成于底部薄板的对侧表面上的凹槽对准。对正和进料齿轮相互隔开,以与设置在正通过压接部件204的底部薄板上的横排凹槽中的至少两个凹槽对齐并延伸到所述至少两个凹槽内,而且还相对上部和下部压接齿轮210、212的压接表面定位,以使薄板的进送同步进行,从而确保穿过压接部件204的这对薄板的突起-凹槽接合部分能够被正确地压接。由于对正齿轮上的齿与设置在底部薄板上的至少部分横排凹槽对齐并延伸到所述至少部分横排凹槽内,而且这对穿过压接部件204的薄板中的上薄板与下薄板对齐,因此,当对正和进料齿轮转动时,其将拉动这对已对正的薄板以与压接齿轮正确对正和对齐的方式通过压接部件,从而形成所需数量的刚性锁紧部分,而且最好是在这对薄板上的所有或几乎所有突起-凹槽接合部分形成刚性锁紧结构。
电机220还驱动一个第二主动链部件228,该部件相对第一主动链部件222设置于壳体208的对侧并如图18所示。第二主动链部件228可被一个安装在第二轴224上的链轮所驱动,而轴224又被电机所驱动,如上所述。第二主动链228最好还包括一个可被安装在第二轴224上的链轮所驱动的第二链轮或齿轮。第二链轮或齿轮驱动链条,而链条驱动一个安装在轴230上的第三链轮,而轴230上还安装有上部压接齿轮210。
在说明第一主动链222和第二主动链228的操作的视图中,可以清楚电机220不仅驱动上部压接齿轮210和下部压接齿轮212,而且还驱动对准和进料齿轮,从而以与压接齿轮210和212正确对正、对齐和同步的方式运送通过压接部件204的这对薄板。尽管已接合链轮和链条部分对第一和第二主动链部件作出了说明,但是也可以用其它合适的主动链部件来替代上述结构,例如皮带和皮带轮,或轴和齿轮的主动链部件。
开关232的控制面板通过合适的电路与电源和配电单元234导电连接,电机220控制着自动压接部件204的操作。在操作过程中,一对薄板被插入该装置的上游端,直到横排的突起-凹槽接合部分与对正和进料齿轮对齐。通过打开控制面板232上的开关使电机工作。电机驱动对正和进料齿轮,以沿箭头H所示的方向将这对薄板运送到压接部件204内。电机220还使上部和下部压接齿轮产生旋转。当位于压接齿轮齿上的压接表面使穿过其间的突起-凹槽接合部分变形时,压接齿轮的旋转的齿拉着这对薄板通过压接部件,从而形成刚性锁紧结构。最好使薄板的整个长度和宽度范围内的所有接合部分都通过压接产生变形,从而形成刚性锁紧结构,但如果需要,也可不使所有接合部分都这样变形。
当处于连接状态下的这对薄板存在于位于工作站166中的压接部件204内时,这对薄板在被存放在下一工作台上之前先放置在一个支承平台上,下一工作台包括一个机动和自动的压边部件168,该部件用于将预先装配好的薄板对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接触体或由任意所需数量的预装薄板构成的其它结构。
机动和自动压边部件168与参照图8、9、13和15加以描述的手动压边部件具有相同的功能和用途,但最好(但不是专用的)将多个参照图8和9加以描述的压边工具52用作不同于图12、13和15所示的压接部件或装置的一部分。这样,前述压边部件79的基本功能和用途和自动压边部件168的基本功能和用途是相同的,即,都是通过在压边工具之间对位于一对以上的薄板之边缘附近的足够数量或大部分,最佳为几乎全部或全部突起-凹槽接合部分进行压接的方式最好沿薄板的两个侧缘形成刚性锁紧结构并构成薄板组件。但是,自动压边部件168其结构是相当复杂的,而且出于相同的目的以不同的方式执行相同的功能。
图20所示的自动压边装置168具有多个壳体部分,在图16中这些部分被完全装配在一起,但为清楚起见,某些壳体部分已被拆掉。该装置168包括一个整体上由附图标记236表示的合适的支承结构,该支承结构包括足以支承该部件的机架、多个支腿、撑杆等。多个定位和对正部件238被连接到一个可垂直调节的薄板和接触体支承平台239上。这些定位和对正部件238设置有一上表面,该上表面被模压成能够与由至少三个薄板(一般为需要在装置168内进行处理的多于两对的薄板)构成的组件之底部薄板或第一薄板的下表面相一致的形状。足够数量(例如四个)的部件238沿支承平台239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以使薄板在支承平台239上正确定位和对正。其数量可根据正被连接在一起的给定组件的尺寸通过实验确定。侧边导轨246也有利于将正被连接在一起的薄板对准。
装置168还包括足够数量的支承平台伸缩支柱240,这些支柱240与平台框架及支承平台239相连接;和带螺纹的高度调节杆242,用于调整支承平台239的高度和垂直行程。杆242的顶部通过可转动的滑配接头与支承平台的底部相连接。驱动电机244通过驱动主动链部件的连杆形成部分,合适的齿轮,例如带螺纹的蜗杆控制支承平台239的高度和垂直行程,而蜗杆又使高度调节杆在一固定到支承平台之机架上的壳体内转动,从而当杆242沿一个方向转动时,支承平台239升高;当杆242沿相反的方向转动时,支承平台239下降。
多个压边工具,最好为参照图8和9加以说明的那种压边工具或部件52被安装并沿设置于装置168之两侧的压边工具支承部件249横向对正。参照图8、9和20,压边装置168包括一个共用凸轮轴66,该凸轮轴66上安装有多个偏心凸轮68,每个偏心凸轮都控制着沿每个支承部件248对齐的压接工具之一的多个卡爪的张开和闭合。每个共用凸轮轴66的端部都在图20的左侧被示出(与装置168的前部相对应)。每个共用凸轮轴66的相对端都与一个齿条和小齿轮部件250可操作地连接,而部件250又被连接到装置168的机架上。一个气动驱动器252驱动齿轮和小齿轮部件。气动驱动器252的动作将使齿条和小齿轮部件产生相对移动,从而使凸轮轴66和多个偏心安装的凸轮产生弧形移动,而偏心凸轮又控制着压接工具52的卡爪的张开和闭合。能够使气动驱动器动作的压缩空气可与抓取和位置对正装置164所用的压缩空气来自同一压缩空气源。如前所述,除气动驱动器外,还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驱动器来驱动齿条和小齿轮部件,以使压边工具52的卡爪张开和闭合。非限制性的实例包括液压驱动器或电磁驱动装置,例如电磁线圈。
为了能够对形成于两对预先连接的薄板之侧缘上的突起-凹槽连接部分进行压接,或为了能够对一对预先连接的薄板和一个或多个添加的薄板进行类似的边缘压接,当多对薄板或至少一个单独的薄板和一对或多对薄板已经对齐后,压边工具支承部件248沿横向朝该装置168的中心线相对移动。横向移动部件264,例如气动驱动器沿横向移动每个支承部件248,直到压边工具的卡爪定位在已被对齐并将变形形成刚性锁紧结构的突起-凹槽接合部分的上方。图20中示出了四个这样的横移部件264,每个工具支承部件248上各设置两个横向移动部件264,一个位于装置168的前部,一个位于装置168的后部,但如果需要,可以采用更多或更少这样的部件。除了用于横向移动部件上的气动驱动器外,非限制性的其它类型的驱动器包括液压驱动器或电磁驱动部件,例如电磁线圈。
当一对薄板沿其侧向边缘与另一对或另一单独的薄板连接到一起时,这样形成的组件可被支承平台239所支承。如果需要将连续的薄板对或单独的薄板添加到预先在工作站164加工过的组件上,那么可将预先连接在一起的连续薄板对或每个单独的添加薄板放置在预先装配在一起的薄板或接触体的顶部。可通过使支承平台239下降一定的距离的方式来下放整个叠层,而该距离等于预先形成的刚性锁紧结构和位于下一垂直高度上的刚性锁紧结构之间的垂直距离,位于下一垂直高度上的刚性锁紧结构将形成于单独的薄板或预先连接在一起的薄板对的顶层上。该过程可重复进行,直到形成接触体或由所需数量的薄板构成的其它组件。一旦由多个薄板或薄板对构成的叠层沿侧向边缘连接在一起,那么支承平台239就会位于较低的位置上,而且需要将装配好的薄板从工作站168移开,并重复执行该循环过程,以制成其它薄板组件。
电机254与自动压接部件164的支承结构236的框架相连接。该电机,与电机244相同,最好是一个电动机,但电机244或电机254也可使用其它类型的运动源,例如内燃机和液压马达或气动马达。该电机254通过一个主动链部件256最好是皮带和皮带轮驱动一轴258,该轴258在轴承260内转动,而轴承260被连接到装置168的支承结构236上。在轴258上还安装有一对用于驱动传送带262的皮带轮,而传送带262环绕在类似的皮带轮上,该皮带轮安装在一个自由转动的轴上,而该轴又安装在轴承内,轴承被连接到位于装置168另一端的支承结构上。当支承平台239被下放到一个低于传送带262的顶槽水平下方,从而使底部薄板及堆叠在该底部薄板上的所有薄板包括已装配在一起的薄板都支承在传送带262的顶槽内时,电机254被起动。电动机254使传送带262的顶槽沿远离自动压边站168的方向即图20中的箭头I所示的方向输送已装配好的薄板叠层,这些薄板叠层以接触体或其它结构形式存在,从而使成对或单独的薄板叠层沿其侧边在自动压边装置168上连接在一起。
该装置168包括一个合适的电源和配电单元,其包括具有所需开关的控制面板,而开关上又设置有电气技师所熟知的合适电路。用于驱动通过气动控制的驱动器和电机的压缩空气源是容易得到的,或者可使用压缩机或类似装置就地产生。
为使装置168工作,将两对预先连接在一起的薄板或一对薄板和一个或多个单独的薄板运送到或放置到装置168内,从而使底部薄板在定位和对正部件238上对齐。当薄板被对齐时,横向移动部件264起动,从而使装有压边工具52的支承部件248将工具移动到压接位置上。当压接工具的卡爪沿着将通过压接而产生变形的侧向边缘在突起-凹槽接合部分的上方和下方对齐时,齿条和小齿轮部件250的气动驱动器252使凸轮轴66产生合适角度的转动,从而同时使压接工具52的卡爪闭合并通过使借助于卡爪相互对正的边缘突起-凹槽接合部分产生变形而形成刚性锁紧结构。接着,压接工具的卡爪通过使气动驱动器252将齿条和小齿轮部件移动到卡爪的张开位置而打开。
需要边缘压接的连续薄板对或单个薄板被添加到预先装配在一起的薄板叠层的顶部。高度调节电动机244被驱动,以充分转动带螺纹的高度调节杆242,从而将支承平台239下放一定的量,以允许压边工具与位于另一较高水平上的上述待处理薄板对正。该循环重复进行,直到所需数量的薄板或薄板对已被添加到薄板组件上并刚性锁紧到薄板组件上。
当所需数量的薄板被制造成接触体或其它薄板组件时,电动机244再次起动,以将支承平台239的表面下降到传送带262的顶槽所在的高度上,从而使接触体或其它薄板组件支承在传送带262的顶槽内。接下来,电动机254起动,目的是将接触体或其它薄板组件运送到远离该装置的位置上。一旦将接触体或其它薄板组件移走,那么电动机244将反向转动,从而将支承平台239提升到起始位置上。
如果需要,由各个工作站或装置164、166和168中的任意一个或最好是全部表示的整个操作可实现自动化并可被程序化的通用数字计算机来控制。有一些步骤需要被程序化,一个本领域的普通计算机程序员根据上述的详细说明不用作太多的实验就能够开发出合适的计算机程序。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知道在本发明的构思范围内,可对上述实施例作出多种变形。因此,可以理解本发明并非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其保护范围覆盖落入本发明限定的范围内的所有修改和变形。
权利要求
1.一种包括有至少两个接触薄板的接触体,所述接触薄板具有相对的表面和一个从各个接触薄板的一个表面向外延伸的突起,其中所述突起在接触薄板的对侧表面上形成了一个凹槽,一个接触薄板的一个突起定位于相邻接触薄板的凹槽内,从而形成一个突起-凹槽接合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凹槽接合部分能够变形,以形成一刚性锁紧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接触体,其特征在于每个接触薄板的突起都为截锥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接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锁紧结构为扁平的联锁铆钉。
4.根据上述任何权利要求之一的接触体,其特征在于每个接触薄板都是一个具有波峰和波谷的波纹板。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接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峰具有顶峰表面,所述波谷具有谷底表面,所述顶峰表面和谷底表面均具有大体平行接触薄板平面的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的接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峰具有顶峰表面,所述波谷具有谷底表面,而且在波峰的顶峰表面和波谷的谷底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突起,所述突起沿同一方向从每个接触薄板的一个表面伸出。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的接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突起沿顶峰表面和谷底表面间隔分布,设置于顶峰表面上的突起大体沿纵向与设置于谷底表面上的突起对准。
8.根据权利要求5、6或7之一的接触体,其特征在于多个突起中的某些突起是位于每个顶峰表面和每个谷底表面上并邻近每个薄板边缘的边缘突起,其余突起为位于远离侧边的薄板内部并定位于每个顶峰表面和每个谷底表面上的内部突起。
9.根据权利要求8的接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体包括至少第一对接触薄板和第二对接触薄板,第一和第二对接触薄板的每对的边缘突起和内部突起都与这对薄板中的相邻薄板上的对应突起形成了突起-凹槽接合部分,至少某些突起-凹槽接合部分由设置于第一和第二对的每个薄板上的边缘突起和内部突起构成,这些突起能够变形以在这对接触薄板的至少某些突起之间形成刚性锁紧结构;第一对接触薄板的至少某些边缘突起与第二对接触薄板上的边缘突起形成了突起-凹槽接合部分,所述接合部分能够变形,以在第一和第二对接触薄板之间形成刚性锁紧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接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体还包括多对接触薄板。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的接触体,其特征在于所有突起-凹槽接合部分都产生变形,以在每对接触薄板的所有突起之间形成刚性锁紧结构;每对接触薄板上的所有边缘突起都与邻对接触薄板的边缘突起形成了突起-凹槽接合部分,所述接合部分产生变形,从而在每个邻对接触薄板之间形成刚性锁紧结构。
12.一种将接触薄板连接起来形成接触体的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骤(a)提供至少两个薄板,每个薄板都具有相对的表面和一个从每个接触薄板的一个表面向外伸出的突起,其中所述突起在接触薄板的对侧表面上形成了一个凹槽;(b)将一个薄板上的突起定位在相邻接触薄板的凹槽内,从而形成一个突起-凹槽接合部分;其特征在于(c)使突起-凹槽接合部分变形,从而形成一个刚性锁紧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接触薄板上的突起都是截锥形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包括对突起-凹槽接合部分进行压接,以形成以扁平、联锁铆钉形式存在的被压扁的刚性锁紧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2、13或14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接触薄板都是具有波峰和波谷的波纹状薄板。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峰设置有顶峰表面,所述波谷具有谷底表面,顶峰表面和谷底表面设置有多个大体平行接触薄板平面的部分。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突起设置于波峰的顶峰表面和波谷的谷底表面上,这些突起沿同一方向从每个薄板的一个表面上伸出。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突起沿顶峰表面和谷底表面间隔分布,设置于顶峰表面上的所述突起大体沿纵向与设置于谷底表面上的突起对齐。
19.根据权利要求16、17或18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突起中的某些突起是位于每个顶峰表面和每个谷底表面上并邻近每个薄板边缘的边缘突起,其余突起为位于远离侧边的薄板内部并定位于每个顶峰表面和每个谷底表面上的内部突起。
20.根据权利要求1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体包括至少第一对接触薄板和第二对接触薄板,每对(第一和第二对)接触薄板的边缘突起和内部突起都与这对薄板中的相邻薄板上的对应突起形成了突起-凹槽接合部分;使至少某些由边缘突起和内部突起构成的突起-凹槽接合部分产生变形,从而在这对接触薄板的至少某些突起之间形成刚性锁紧结构;第一对接触薄板的至少某些边缘突起与第二对接触薄板上的边缘突起形成了突起-凹槽接合部分,从而在第一和第二对接触薄板之间形成刚性锁紧结构。
21.根据权利要求2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体还包括多对接触薄板。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每对接触薄板上的所有突起-凹槽接合部分变形,以在每对接触薄板的突起之间形成刚性锁紧结构;其特征还在于使每对接触薄板的所有边缘突起变形,而每对接触薄板的边缘突起又与邻对接触薄板的边缘突起形成了突起-凹槽接合部分,从而在每个邻对接触薄板之间形成刚性锁紧结构。
23.一种用于将至少两个薄板的联锁部分压接在一起的装置,所述薄板由可变形的薄板材料制成,而薄板材料由相对的侧面边缘限定而成而且设置有相对的表面,所述薄板材料设置有多个从每个薄板的一个表面上伸出的突起,其中每个突起都在薄板的对侧表面上形成了一个凹槽,一个薄板的一个突起定位于相邻薄板上的一个凹槽内,从而形成突起-凹槽接合部分,所述薄板的特征在于突起-凹槽接合部分可以变形,从而形成刚性锁紧结构;所述装置的特征在于薄板的一个支承表面,第一压接表面设置于薄板的一个表面附近,一个第二压接表面设置于薄板对侧表面附近并与第一压接表面对齐,第一和第二压接表面具有一张开位置,用于插入至少某些通过以下述方式将薄板对齐而形成的突起-凹槽接合部分使一个薄板的突起与另一薄板的凹槽相接合;第一和第二压接表面具有一使突起-凹槽接合部分变形以形成刚性锁紧结构的压接位置,每个第一压接表面都形成于一个工具的一部分上,所述工具设置有至少一个可转动的齿轮齿和一个可相对第二压接表面移动的卡爪部件,第二压接表面形成于至少一个可转动的齿轮齿和一个砧台部件上,所述装置的特征还在于至少两个工具,其用于当薄板经过所述工具时,将至少两个突起-凹槽接合部分压接在一起。
24.根据权利要求23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些工具为至少两个具有多个支承第一压接表面并邻近薄板的一个表面设置的齿的横向齿轮和至少两个具有多个支承第二压接表面并设置在与支承第一压接表面的齿轮齿对齐的薄板之对侧表面上的齿的横向齿轮。
25.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定位在能够将邻近薄板的每个侧向边缘的突起-凹槽接合部分压接在一起的位置上。
26.根据权利要求23、24和25之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些齿轮设置有具有第一和第二压接斜面的齿。
27.根据权利要求23至26之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设置在能够将定位在远离薄板侧缘的薄板内部的突起-凹槽接合部分压接在一起的位置上。
28.根据权利要求23至27之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设置于能够将邻近薄板每个侧缘的突起-凹槽接合部分及定位在远离薄板侧缘的薄板内部的突起-凹槽接合部分压接在一起的位置上。
29.根据权利要求23至28之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些工具包括支承第一压接表面并设置于薄板的一个表面附近的多个卡爪部件和多个支承第二压接表面并与卡爪部件对齐且设置于薄板对侧表面附近的多个砧台部件,所述卡爪部件和砧台部件可从张开位置相对移动到压接位置。
30.根据权利要求23至29之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至少两组对齐的卡爪部件和砧台部件,每一组都设置于薄板的相对侧缘的附近。
31.根据权利要求23至31之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多组相互对齐并定位于薄板的相对侧缘附近的卡爪部件和砧台部件。
32.根据权利要求23至31之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和砧台部件相对移动是凸轮驱动的。
33.根据权利要求32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驱动的相对移动是手动的。
34.根据权利要求32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驱动的相对移动由机动力提供动力。
35.根据权利要求22至28之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工作站,第一工作站设置有多个能够对设置于远离薄板侧向边缘的薄板内部的突起-凹槽接合部分进行压接的齿轮和多个能够对邻近薄板的每个侧向边缘的突起-凹槽接合部分进行压接的齿轮,第二工作站设置有多个能够对邻近薄板的每个侧向边缘的突起-凹槽接合部分进行压接的齿轮。
36.根据权利要求35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初级工作站位于第一工作站之前,其包括一个能够使薄板和工具对齐的固定装置,目的是对至少两个突起-凹槽接合部分进行压接,以形成刚性锁紧结构并当薄板接近第一工作站时使薄板保持对正。
37.根据权利要求23至32和34之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工作站,第一工作站设置有多个能够对设置于远离薄板侧向边缘的薄板内部中的突起-凹槽接合部分进行压接的齿轮和多个能够对邻近薄板的每个侧向边缘的突起-凹槽接合部分进行压接的齿轮,第二工作站设置有至少两组工具,所述工具包括多个支承第一压接表面并邻近薄板的一个表面定位的卡爪部件和多个支承与卡爪部件对齐的第二压接表面并且设置于薄板对侧表面附近的多个砧台部件,所述卡爪部件和砧台部件可从张开位置相对移动到压接位置,每组工具都邻近薄板的相对侧向边缘定位。
38.根据权利要求37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第一工作站之前的初级工作站包括一个将薄板对齐的装置。
39.根据权利要求38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工作站包括抓取和放置装置,该装置能够提升第一薄板,然后在该装置上移动第一薄板并与第二薄板以合适的方式对齐,从而形成多个突起-凹槽接合部分。
40.根据权利要求23至33和35至39之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是手动的。
41.根据权利要求23至32和34至39之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是由电动机驱动的。
42.根据权利要求23至32,34至39和41之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工作站都是自动操作的。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触体(38),其包括至少两个接触薄板(10,22),这两个接触薄板分别设置有相对的表面和一个从每个薄板(10,11)的一个表面向外伸出的突起(12,14,24,26),其中突起(12,14,24,26)在接触薄板(10,22)的对侧表面形成了一个凹槽,一个接触薄板(10)的一个突起(12,14)定位于相邻接触薄板(22)的一个凹槽内,从而形成一突起-凹槽接合部分(34),该突起-凹槽接合部分(34)能够变形,从而形成一个刚性锁紧结构(36)。该装置包括压接部件(40,52,77,79),其能够对设置于联锁薄板(10,22)之内部区域中的突起-凹槽接合部分(34)和设置于联锁薄板(10,22)的侧向边缘附近的突起-凹槽接合部分(34)进行压接,从而再次形成刚性锁紧结构(36),而通过该刚性锁紧结构形成了薄板(10,22)的组件。
文档编号B21D39/03GK1387618SQ00815460
公开日2002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1999年9月15日
发明者理查德·J·奥尔, 阿尔·比诺, 蒂莫西·E·克雷尔, 帕勒·赖伊, 安德鲁·L·特鲁克斯 申请人:布伦特伍德工业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