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滑动支承的液压成型凹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0047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有滑动支承的液压成型凹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成型模具,尤指该模具是用来加工直边复杂盘形件,它改变了直边复杂盘形件液压成型时的工序顺序,先成型复杂底面,然后成型直边部分,有效地改善了金属盘形件壁厚的分布状态,提高了板材的液压成型质量。
背景技术
液压成形技术根据成形坯料的不同可分为管件液压成形技术与板料液压成形技术,而板料成形技术根据液体施力作用的不同可分为软凸模液压成形技术与软凹模液压成形技术,因为板料液压成形技术具有成形零件精度高、模具所需费用较少等优点,所以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软凸模板料液压成形技术主要用于成形高径比较小的盘状类壳体零件,尤其是带有较为复杂底面的盘状类零件。
早先的研究者将重点放在成形结果上,对于成形时法兰处金属是否参预流动并不关心,所以成形工艺主要为胀形方式。
专利ZL01211437.5提出一种带有可移动凹模的液压成形模具,其成形零件厚度比较均匀,可较为显著地提高板料的成形极限。但其可移动凹模的实现主要依赖于一个顶部带有光滑曲面的、弹簧被动驱动的、柱状局部支承,成形的零件也是局限于某类特殊形状,这一技术方案对于板料液压成形工艺来说,推广较为困难。
对于板料的刚性模拉深工艺,带有细微结构底面的盘形件的特殊成形方式在实践中已有应用首先进行细微结构的压印成形,然后板料在凸模与支承的共同作用下成形出所需的零件。这种工艺的缺点在于成形的零件精度不高,而且支承的驱动也较为复杂。因此,怎样降低金属板料成型的局部胀形效果,提高板材的液压成型极限,是液压成型模具设计的新课题。

发明内容
根据背景技术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成型高精度复杂图案结构底面工件的带有滑动支承的液压成型凹模,解决了现用成型技术方案所带来的零件壁厚不均,减薄非常严重的问题,有效地改善了金属盘形件壁厚分布状态,提高了板材的液压成形极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带有滑动支承的液压成型凹模,主要由压边圈,成型凹模,滑动支承,底板和工件组成,其中上模板与带有导向边和上油孔的压边圈用内六角螺栓相连接;成型凹模为结构中间制有成型筒的筒形件,其上装置有上密封圈,制有导向槽,在成型筒中装置有垫块和滑动支承,在垫块和成型凹模的上表面放置工件;下模板与带有下密封圈和下油孔的底板,用内六角螺栓相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效果1、本实用新型改变了直边复杂盘形件液压成型时现用的工艺顺序,即先成型复杂结构图案的底面,然后成型直边部分,解决了之前液压软凸模成形工艺在同样的拉深系数条件下,拉延深度越大,壁厚减薄程度越明显的问题,作到可成型高精度复杂图案结构底面的工件。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工艺性好,使用维护修理简易。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总体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示出,一种带有滑动支承的液压成型凹模,主要由压边圈1,成型凹模2,滑动支承3,底板4和工件5组成,其中上模板11与带有导向边12和上油孔13的压边圈1用内六角螺栓相连接;成型凹模2为结构中间制有成型筒24的筒形件,其上装置有上密封圈21,制有导向槽23,在成型筒24中装置有垫块22和滑动支承3,在垫块22和成型凹模2的上表面放置工件5;下模板41与带有下密封圈42和下油孔43的底板4,用内六角螺栓相连接。
另知,本实用新型可以安装于任何单动压力机上。压边圈1上的上油孔13需外接可以提供高压成形油的增压油泵,同时也需并联一个压力传感器及压力数字显示表来实时测量和记录成形油压。
成形凹模2是一个带有上密封圈21和导向槽23的筒形件,其上的成型筒24作为成形复杂零件的直边部分,上密封圈21与压边圈1对成形液压油共同作用,防止高压液压油25从成形凹模2与压边圈1之间溢出。
垫块22的主要作用有两个其一为控制成形件的高度,其二为工件5提供复杂底面图案结构的模板。
滑动支承3在来自底板4上的下油孔43所提供的高压液压油25的作用下对成形工件5间接起到支撑作用,实现先成形零件的复杂部分,后成形简单直边部分;滑动支承3上安装有滑动支承密封环31,以保证在成形凹模2中的成型筒24中顺利滑动和密封。
底板4上的下油孔43需与增压泵、溢流阀、压力传感器和数字显示表相连接,以便对高压液压油25实现实时控制。
又知,首先放好工件5的板料,合模之后设定支承压力与成形压力;然后从下油孔43输入驱动支承的油液,在高压液压油25达到设定压力后,从上油孔13开始输入成形油液26,直到其压力同样达到高压液压油25的压力,同时工件5按照垫块22的上表面图案结构开始变形;其次,工件5在成形油液26与滑动支承3的压力差作用下开始成形较为简单的直边拉深过程直到最终成形,在此过程中,高压液压油25通过与下油孔43相连的溢流阀而排出;最后,再次从下油孔43输入高压液压油25,驱动滑动支承3上行,取出成形的直边零件。
权利要求1.一种带有滑动支承的液压成型凹模,主要由压边圈(1),成型凹模(2),滑动支承(3),底板(4)和工件(5)组成,其特征在于上模板(11)与带有导向边(12)和上油孔(13)的压边圈(1)用内六角螺栓相连接;成型凹模(2)为结构中间制有成型筒(24)的筒形件,其上装置有上密封圈(21),制有导向槽(23),在成型筒(24)中装置有垫块(22)和滑动支承(3),在垫块(22)和成型凹模(2)的上表面放置工件(5);下模板(41)与带有下密封圈(42)和下油孔(43)的底板(4),用内六角螺栓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滑动支承的液压成型凹模,其特征在于垫块(22)的上表面制有为工件底部成型用的细微图案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滑动支承的液压成型凹模,其特征在于滑动支承(3)的使能方式为液压驱动。
专利摘要一种带有滑动支承的液压成型凹模,主要由压边圈(1),成型凹模(2),滑动支承(3),底板(4)和工件(5)组成,其中,带有导向边(12)和上油孔(13)的压边圈(1)与上模板(11)相连接。成型凹模(2)为一筒形件,在成型筒(24)中装置有垫块(22)和滑动支承(3)。下模板(41)与带有下密封圈(42)和下油孔(43)的底板(4)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有效地改善了工件(5)壁厚的分布状况和成型质量,使用维护修理简易。
文档编号B21D26/031GK2863296SQ200520113708
公开日2007年1月31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14日
发明者李茂盛, 周海, 赵增慧 申请人: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