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8609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夹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固定工件等的被固定物的夹紧装置。
背景技术
过去,作为用于把作为被固定物的工件简单固定在安装件底座等上的夹紧装置例如有肘节夹紧器(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l)。该肘节夹紧器具有把操作设在杆上的操作部的手的力变换成按压被固定物的力的连杆机构,通过该连杆机构夹紧被固定物。
非专利文献1"夹具用标准部件1990.9—1992.8,,林式会社^7 ^ , 19卯年,p.335陽354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所述现有的肘节夹紧器由于用手的力产生按压作为被固定物的工件的力,所以这成为了操作者的负担。另外,肘节夹紧器由于必须把杆压入到夹紧完成位置,压入程度产生影响,存在工件的固定(夹紧)不可靠的问题。

发明内容
该发明是为了解决所述的现有缺点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可减轻操作者负担且可靠固定被固定物的夹紧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夹紧装置为了实现所述目的由以下结组构成。即,本发明第 一方面所述的夹紧装置是用于固定被固定物的夹紧装置,包括基体、按压所述被固定物的按压部、用手操作的操作部和传递体。该传递体安装在所述基体上,所述按压部以在按压所述被固定物的按压位置和离开所述被固定物待机的待机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把所述操作部的动作传给所述按压部。另外,所述基体,在与装在所述传递体上的第一相向部运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具有与该第一相向部相对的第二相向部。而且,在所述第一相向部和所述第二相向部的一个相向部设有在从该一个相向部向另一个相向部的方向被弹性施力的压子,在所述另一个相向部设有由所述压子推压的被压面。因此,在所述被压面上,在所述按压部位于所述按压位置时,设有所述压子要进入的第一凹部,所述第一相向部受到所述压子要进入该第一凹部的力,所述按压部向按压所述被固定物的一侧被施力。
使用该夹紧装置时,在固定被固定物时,把被固定物配置于固定位置后,对操作部进行操作,通过传递体使按压部从待机位置向按压位置移动。在该按压位置,在设于被压面的第一凹部中,传递体的第一相向部受到被弹性施力的压子要进入的力,按压部被向按压被固定物的一侧施力。因此,利用该施加的力,按压部按压被固定物,固定该被固定物。
另外,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夹紧装置,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夹紧装置中,在所述被压面上设有当所述按压部位于所述待机位置时所述压子进入的第二凹部。这样,在按压部位于待机位置时,通过弹性施力的压子进入第二凹部,按压部保持在待机位置上。
另外,本发明第三方面所述的夹紧装置,在本发明第一或第二方面所述的夹紧装置中,所述按压部和所述操作部, 一体设在所述传递体上。而且,所述传递体以所述按压部在所述按压位置和所述待机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基体上。
另外,本发明第四方面所述的夹紧装置,在本发明第三方面所述的夹紧装置中,所述第二相向部成为所述一个相向部,同时,所述第一相向部成为所述另一个相向部。而且,所述传递体在其对称位置的两面具有设置了所述被压面的所述第一相向部,与这些第一相向部分别对应地,所述基体具有设置了所述压子的所述第二相向部。这样,通过在传递体的对称定位的两面上配置设置了被压面的第一相向部,与这些第一相向部分别对应地,在基体上配置设置了压子的第二相向部,由此,保持受到压子的力的传递体的平衡,使传递体的动作顺利。进而,通过设置两组被压面和压子,可以4吏按压部按压被固定物的力增大,可以强力固定被固定物。
另外,本发明第五方面所述的夹紧装置,在本发明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夹紧装置中,所述传递体包括在前端设有所述按压部的棒部件、和在前端设有所述操作部的杆部件。在此,所述棒部件以在所述按压部在所述按压位置和所述待机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可滑动地支承在所述基体上。而且,所述杆部件,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基体上。于是,在所述杆部件和所述棒部件之间,设有把所述杆部件的转动变换成所述棒部件的滑动的变换机构。
另外,本发明第六方面所述的夹紧装置,在本发明第五方面的夹紧装置中,所述第二相向部成为所述一个相向部,同时,所述第一相向部成为所述另一个相向部。而且,所述棒部件在其对称位置的两侧面上具有设置了所述被压面的所述第一相向部,与这些第一相向部分别对应地,所述基体具有设置了所述压子的所述第二相向部。这样,通过在棒部件的对称定位的两侧面上配置设置了被压面的第 一相向部,与这些第一相向部分别对应地,在基体上配置设置了压子的第二相向部,由此,保持受到压子的力的棒部件的平衡,棒部件的动作变得顺利。进而,通过设置两组被压面和压子,可以使按压部按压被固定物力变大,可以牢固地固定被固定物。
另外,本发明第七方面所述的夹紧装置,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夹
紧装置中,在所述被压面上,在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之间设有成为所述压子的路径的凹槽,该凹槽随着从所述第一凹部侧朝所述
第二凹部侧前进而变深地倾斜形成。
另外,本发明第八方面的夹紧装置,在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夹紧装
置中,所述第一相向部和所述第二相向部位于在将所述传递体以可转
动地支承在所述基体上的轴心为中心的半径方向上相互相向的位置。
另外,本发明第九方面的夹紧装置,在本发明第八方面的夹紧装
置中,所述第二相向部为所述一个相向部,同时,所述第一相向部为所述另一个相向部,所述压子被螺旋弹簧弹性施力。
另外,本发明第十方面的夹紧装置,在本发明第九方面的夹紧装 置中,所述基体包括基体本体、和从该基体本体延伸设置并螺紋旋入 到固定底座上的安装部,设有从所述基体本体向所述安装部过渡、收 纳所述压子和所述螺旋弹簧的收纳孔。这样,通过从基体本体向安装 部过渡地设置收纳孔,同时,在该收纳孔中插入压子和螺旋弹簧,可 以有效利用在固定底座上螺紋旋入的安装部,由此,可以使该夹紧装 置小型化。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夹紧装置,因为使用作为被弹性施力的压子要进入 第一凹部的力来产生按压被固定物的力,所以,可以减轻操作者的负 担。而且,操作操作部使按压部向按压位置侧移动时,通过作为被弹 性施力的压子要进入第一凹部,按压部自动地向按压位置移动来按压 被固定物,所以被固定物可以切实地得到固定。


图l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按压部位于按压位置和待机位置之间时的 纵剖面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在图3中的A-A线剖面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在图3中的B-B线放大剖面图。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按压部位于按压位置时的纵断面图。
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在图6中的C-C线放大剖面图。
图8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按压部位于待机位置时的纵剖面图。
图9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在图8中的D-D线放大剖面图。
图IO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ll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按压部位于按压位置时的纵断面图。
7图1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在图12中的E-E线剖面图。
图1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按压部位于待机位置时的纵剖面图。
图1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在图14中的F-F线剖面图。
图16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7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图1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按压部位于按压位置时的纵剖面图。 图19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在图18中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20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按压部位于待机位置时的纵剖面图。 图21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在图20中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22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2:工件(被固定物)3:夹紧装置 4:基体 4a:第二相向部 5: 按压部 6:操作部 7:传递体 7a:第一相向部 8: —个相向部 8a: 压子 9:另一个相向部 9a:被压面 9b:第一凹部 9c:笫二凹部 9d:凹槽 21:棒部件 22:杆部件 23:变换机构 31:螺旋弹簧 401: 基体本体 402:安装部 4n:收纳孔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用于实施该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图9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关于图中附图标记,1 是固定底座。2是作为被固定物的工件。3是用于把所述工件2固定在 所述固定底座1上的夹紧装置。
该夹紧装置3包括基体4、按押工件2的按压部5、用手操作的操 作部6和传递体7。在此,传递体7是安装在基体4上,以按压部5 在按压工件2的按压位置(参照图6、图7)和离开工件2待机的待机 位置(参照图8、图9)之间移动的方式把操作部6的动作传递给按压 部5的部件。
而且,基体4在与装在传递体7上的第一相向部7a运动的方向正 交的方向上具有与该第一相向部7a相向的第二相向部4a。而且,在第一相向部7a和第二相向部4a中的一个相向部8上设有在从该一个 相向部8向另一个相向部9的方向上被弹性施力的压子8a,在所迷另 一个相向部9上i殳有由压子8a施压的^皮压面9a。因此,在被压面9a 上,按压部5位于所述按压位置时,设有作为压子8a要进入的第一凹 部9b,传递体7的第一相向部7a受到作为压子8a要进入该第一凹部 9b中的力,按压部5朝按压工件2的一侧被施力(参照图6、图7)。 另外,在被压面9a上设有当按压部5位于所述待机位置时压子8a进 入的第二凹部9c (参照图8、图9)。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按压部5和操作部6—体设在传递体7上。 而且,传递体7以按压部5在所述按压位置和所述待机位置之间移动 的方式可转动地支承在基体4上。由此,操作部6和按压部5通过传 递体7成一体转动,通过其转动,按压部5就会在所述按压位置和所 述待机位置之间移动。另外,在基体4上具有的所述第二相向部4a 为所述一个相向部8,同时,在传递体7上具有的所述第一相向部7a 为所述另一个相向部9。即,在基体4的第二相向部4a上设置被弹性 施力的压子8a,在传递体7的第一相向部7a上设置由压子8a施压的 被压面9a。详细地讲,传递体7在其对称位置的两面具有设置了所述 被压面9a的第一相向部7a,与这些第一相向部7a、 7a分别对应地, 基体4具有设置了所述压子8a的第二相向部4a。
具体地说,固定底座l形成为盘状。因此,夹紧装置3通过在固 定底座1上安装固定基体4来进行安装。
在夹紧装置3中,基体4由底板部4b、和以隔开间隔相向定位的 方式从所述底板部4b立起的一对的立起部4c、 4c形成大致U字形。 而且,该基体4具有向侧方突出那样的安装用的凸缘部4d、 4d,在该 凸缘部4d上开设有用于把基体4安装固定在固定底座1上的、插入固 定螺栓用的安装孔4e。
而且,对于基体4,其立起部4c为所述第二相向部4a,在该立起 部4c上,例如设有由钢球等构成的所述压子8a。具体地说,在各立 起部4c上,在其外侧面形成收纳作为弹性部件的板簧10的收纳凹部
94f。另外,在各立起部4c上,在收纳凹部4f部分中,内外贯通地开 设有插入所述压子8a的压子收纳孔4g和对轴部件11加以支承的轴孔 4h。因此,对于收纳在收纳凹部4f中的板簧10,其一端侧由螺钉12 固定,另一端侧使插入压子收纳孔4g的压子8a弹性施力。另外,该 板簧IO在其中间部分中,防止连通轴孔4h、 4h的轴部件ll脱落。
传递体7为呈扇形的板形状,在该扇形的一侧,突出形成臂部7b, 在另一侧固定着操作杆7c。因此,在臂部7b上安装固定有形成所述 按压部5的阳螺钉13。而在操作杆7c的前端,设有由球形柄构成的 所述操作部6。另外,在传递体7上,在形成该扇形的中心位置,开 设有插入所述轴部件11的轴孔7d。而且,该传递体7配置在基体4 上的立起部4c、 4c之间,利用所述轴部件11可转动地支承在基体4 上。具体地说,在轴孔7d中插入轴套14,通过向该轴套14插入轴部 件11,传递体7借助这些轴套14及轴部件11而可转动地支承在基体 4上。
而且,传递体7其两面成为所述第一相向部7a、 7a,传递体7的 各面的以轴孔7d为中心的圆弧部分成为设置了所述第一凹部外及第 二凹部9c的被压面9a。在该被压面9a上,如图3及图5所示,除第 一凹部9b及第二凹部9c之外,还在第一凹部9b和第二凹部W之间 设有成为压子8a的路径的凹槽9d。而凹槽9d随着从第一凹部9b側 向第二凹部9c侧前进而变深地倾斜形成。
其次,对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夹紧装置3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若用该夹紧装置3,则为了固定工件2,在把工件2配置在固定底座1 上的固定位置后,操作操作部6(具体地说,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操作), 通过传递体7,使按压部5从待机位置(参照图8、图9)向按压位置 (参照图6、图7)移动(具体地说是转动)。在该按压位置上,在设 在被压面9a上的第一凹部9b中,传递体7的第一相向部7a受到被弹 性施力的压子8a要进入的力,按压部5向按压工件2侧被施力。因此, 利用该施加的力,按压部5按压工件2,该工件2固定在固定底座1 上。在此,按压部5位于按压位置时,因为在笫一凹部9b中,利用被 弹性施力的压子8a要进入的力,按压部5被向按压工件2侧施力,所 以与操作操作部6的手的力程度无关,可以保持按压工件2的力为一 定。而且,在现有的肘节夹紧器中,因为用手的力量产生按压工件的 力,所以成为操作者的负担,但在该夹紧装置3中,使用由板簧10 弹性施力的压子8a要进入第一凹部9b的力(即,用板簧10的弹性力), 产生按压工件2的力,所以可以减轻操作者的负担。而且,操作操作 部6使按压部5向按压位置侧移动时,通过被弹性施力的压子8a要进 入第一凹部9b,按压部5自动移向按压位置来按压工件2,所以可以 可靠固定(夹紧)工件2。
另外,通过在传递体7的对称位置的两面,配置设有被压面9a、 9a的第一相向部7a、 7a,与这些第一相向部7a、 7a分别对应地,在 基体4上配置设有压子8a的第二相向部4a,由此,成为保持受到压 子8a、 8a的力的传递体7的平衡,传递体7的动作变得顺利。进而, 通过设置两组被压面9a和压子8a,可以使按压部5按压工件2的力 加大,可以把工件2强力固定在固定底座1上。
相反地,为了从固定底座1拆下工件2,反方向操作(具体地说, 顺时针方向转动操作)操作部6,通过传递体7使按压部5从按压位 置向待机位置移动(具体地说,转动)。由此,从固定底座l上拆下工 件2。在此,当按压部5位于待机位置时,由于被弹性施力的压子8a 进入第二凹部9c,按压部5保持在待机位置(参照图8、图9)。
然而,设在传递体7的被压面9a上的凹槽9d随着从第一凹部9b 侧向第二凹部9c侧前进而逐渐变深地倾斜形成。反过来说,凹槽9d 随着从第二凹部9c侧向笫一凹部9b侧前进而逐渐变浅地倾斜形成。 由此,操作操作部6,在使按压部5从待机位置(参照图8、图9)向 按压位置(参照图6、图7)移动的过程中,因为板簧10(弹性部件) 一点点弯曲,所以与板簧IO (弹性部件)从待机位置侧大幅弯曲的情 况相比,可以使加在手上的负荷减小。
图10~图15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的夹紧装置3与第一实施方式主要是传递体7的构造不同,其他的基本结构造 相同,以下,对具有相同的功能的部位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主要说 明不同的部分。
图10是夹紧装置3的立体图。图11是夹紧装置3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按压部5位于按压位置时的纵剖视图,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中 的图6。图13是图12中的E-E线的剖视图。图14是按压部5位于待 机位置时的纵剖视图,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图8。图15是图14 中的F-F线的剖视图。
传递体7包括在前端设有按压部5的棒部件21、和在前端设有操 作部6的杆部件22。在此,;唪部件21,以按压部5在按压作为被固定 物的工件2的按压位置(参照图12、图13)和离开工件2而待机的待 机位置(参照图14、图15)之间移动的方式,可滑动地支承在基体4 上。而且,杆部件22可转动地安装在基体4上。因此,在杆部件22 和棒部件21之间,设有把杆部件22的转动变换成棒部件21的滑动的 变换机构23。另外,和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基体4所具有的第二相向 部4a成为一个相向部8,同时,在传递体7上具有的第一相向部"7a 成为另一个相向部9。即,在基体4的第二相向部4a上,设置被弹性 施力的压子8a,在传递体7的第一相向部7a上设有由压子8a压着的 被压面9a。具体地说,构成传递体7的棒部件21在其对称位置的两 侧面上,具有设置了被压面9a、 9a的第一相向部7a、 7a,基体4分 别与这些第一相向部7a、 7a对应地具有设置了压子8a的第二相向部 4a。
在此,在被压面9a上,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在按压部5位于所 述按压位置时,i殳有压子8a所要进入的第一凹部9b,第一相向部7a 受到压子8a要进入该第一凹部9b的力,按压部5向按压工件2的一 侧被施力(参照图12,图13)。而在被压面9a上,在按压部5位于所 述待机位置时,设有压子8a进入的第二凹部9c (参照图14、图15)。
具体地,固定底座1由盘状的主底座la、和固定在该主底座la 上的辅助底座lb构成。因此,夹紧装置3通过在固定底座1上的主底
12座la上安装固定基体4来进行安装。而工件2用该夹紧装置3固定在 固定底座1上的辅助底座lb上。具体地说,辅助底座lb包括与主底 座la的上面垂直形成来支承工件2的支承面lc、和与该支承面lc正 交而对工件2进行定位的定位面ld。
在夹紧装置3中,基体4形成沿前后长的大致长方体形状。而且, 该基体4具有向侧方突出那样的安装用的凸缘部4d、 4d,在该凸缘部 4d上开设有用于把基体4安装固定在固定底座1 (具体地说,主底座 la)上的、插入固定螺栓用的安装孔4e。
另外,在基体4上开设有前后贯通的导向孔4i,所迷棒部件21 插入该导向孔4i,可前后滑动。而且,基体4的将导向孔4i放置在中 间的左右的各侧部成为所述第二相向部4a,在其各侧部上设有例如由 钢球等构成的所述压子8a。具体地说,在左右的各侧部上的后部侧, 在其外侧面,形成收纳作为弹性部件的板簧10的收纳凹部4f。另外, 在各侧部,在收纳凹部4f部分中,穿通导向孔4i,开设有供所述压子 8a插入的压子收纳孔4g。因此,收纳在收纳凹部4f内的板簧10的一 端侧由螺钉12固定,另一端侧对被插入压子收纳孔4g内的压子8a 进行弹性施力。
进而,在基体4上,在前后为纵长地开设出从上面穿通所述导向 孔4i并向下方延伸的缝隙4j。而且,基体4在左右的各侧部上的前部 侧形成为宽度窄,在该前部侧开设有穿通导向孔4i地支承轴部件24 的轴孔4k。另外,附图标记4m是用于安装后述的销27使用的孔。 另外,附图标记25是使轴部件24止脱的止脱圈。
棒部件21沿前后延伸形成,在其前端安装固定形成所述按压部5 的阳螺钉13。而且,该棒部件21的左右两个侧面成为所述第一相向 部7a、 7a,特别是棒部件21的各侧面的后部部分成为所迷被压面9a。 在该被压面9a上,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设有第一凹部9b及第二凹 部9c,进而,在这些第1凹部9b和第二凹部9c之间,设有成为压子 8a的路径的凹槽9d。而该凹槽9d随着从第一凹部9b侧向第二凹部 9c侧前进而逐渐变深地倾斜形成。
13另外,在棒部件21上开设有做成前后为纵长那样上下贯通的缝隙 21a。而且,在棒部件21上开设有横切缝隙21a而左右贯通的孔21b。
杆部件22,在其前端(上端),设有由球形柄构成的所述操作部6。 该杆部件22的与其前端相反侧(下部侧)成为狭窄部22a。而在狭窄 部22a上,在端部部分开设有插入轴部件24的轴孔22b,进而,在狭 窄部22a的中间部分开设有长孔22c。因此,杆部件22,其狭窄部22a 插入基体4的缝隙4j及棒部件21的缝隙21a,由所述轴部件24,可 转动地支承在基体4上。具体地说,在轴孔22b中插入轴套26,在该 轴套26中插入轴部件24,由此,杆部件22经由这些轴套26及轴部 件24,可转动地支承在基体4上。而且,杆部件22与棒部件21由连 通长孔22c及孔21b那样穿通的销27连接。此时,销27能相对地在 长孔22c内滑动,由此,若使杆部件22围绕轴部件24转动时,棒部 件21就会被导向孔4i导向,在前后滑动。即,把杆部件22的转动变 换成棒部件21的滑动的所述变换机构23由在杆部件22上开设的长孔 22c和在棒部件21上开设的孔21b以及销27构成。
其次,对第二实施方式所示的夹紧装置3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为用该夹紧装置3固定工件2,在把工件2配置在固定底座1(具体地 说,辅助底座lb)上的固定位置后,操作操作部6(具体地说,沿逆 时针方向转动操作),穿过传递体7 (杆部件22及棒部件"),使按压 部5从待机位置(参照图14、图15)向按压位置(参照图l2、图U) 移动(具体地说,滑动)。在该按压位置,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在设 于被压面9a的第一凹部9b中,传递体7(具体地说,棒部件21)的 第一相向部7a受到被弹性施力的压子8a要进入的力,按压部5向按 压工件2的一侧净皮施力。因此,用该施加的力,按压部5按压工件2, 该工件2固定在固定底座1 (具体地说,辅助底座lb)上。
在此,按压部5位于按压位置时,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在第一 凹部9b中,因为利用被弹性施力的压子8a要进入的力,按压部5向 按压工件2的一侧被施力,所以与操作操作部6的手的力的程度无关, 可以使按压工件2的力保持为一定。而且,在现有的肘节夹紧器中,
14因为用手的力量产生按压工件的力,所以成为操作者的负担,但该夹
紧装置3使用由板簧10弹性加力的压子8a要进入第一凹部9b的力 (即,利用板簧10的弹性力),产生按压工件2的力,所以可以减轻 操作者的负担。而且,若操作操作部6而使按压部5向按压位置侧移 动时,则通过形成被弹性施力的压子8a要进入第一凹部9b,按压部5 自动移向按压位置,按压工件2,所以可以可靠固定(夹紧)工件2。 另外,通过在棒部件21的对称位置的两侧面配置设有被压面9a、 9a的第一相向部7a、 7a,分别与这些第一相向部7a、 7a对应地,在 基体4上配置设有压子8a的第二相向部4a,从而保持受到压子8a、 8a的力的棒部件21的平衡,使棒部件21的动作顺利。进而,通过设 置两组,皮压面9a和压子8a,可以〗吏按压部5按压工件2的力加大, 可以把工件2强力固定在固定底座1 (具体地说,辅助底座lb)上。
相反,为了从固定底座l (具体地说,辅助底座lb)拆下工件2, 反方向操作(具体地说,顺时针方向转动操作)操作部6,通过传递 体7 (杆部件22及棒部件21)使按压部5从按压位置向待机位置移动 (具体地说,滑动)。因此,从固定底座l (具体地说,辅助底座lb) 上拆下工件2。在此,当按压部5位于待机位置时,与第一实施方式 一样,通过被弹性施力的压子8a进入第二凹部9c,按压部5保持在 待机位置(参照图14、图15)。
然而,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设在被压面9a上的凹槽9d随着从 第一凹部9b侧向第二凹部9c侧前进而变深地倾斜形成。反过来说, 凹槽9d随着从第二凹部9c侧向第一凹部9b侧前进而变浅地倾斜形 成。由此,在操作操作部6,使按压部5从待机位置(参照图14、图 15)向按压位置(参照图12、图13)移动的过程中,由于板簧10 (弹 性部件) 一点一点地挠曲,所以与板簧10 (弹性部件)从待机位置侧 大幅挠曲的情况相比,可以使施加在手上的负荷变小。
图16~图21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的夹紧装 置3与第一实施方式主要是第一相向部7a及第二相向部4a的配置位 置及对压子8a弹性施力的手段不同,其他的基本结构造相同,以下,对具有相同的功能的部位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主要说明不同的部分。
图16是夹紧装置3的立体图。图17是夹紧装置3的分解立体图。 图18是按压部5位于按压位置时的纵剖面图,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6 相当。图19是其主要部分的放大图,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7相当。图 20是按压部5位于待机位置时的纵剖面图,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8相 当。图21是其主要部分的放大图,与笫一实施方式的图9相当。
第一相向部7a和第二相向部4a,在以传递体7可转动地支承在 基体4上的轴心为中心的半径方向上彼此相向定位地进行配置。而且, 第二相向部4a成为一个相向部8,同时,笫一相向部7a成为另一个 相向部9,在第二相向部4a (—个相向部8)上,设有向从该第二相 向部4a ( —个相向部8)朝着第一相向部7a (另一个相向部9)的方 向弹性施力的压子8a,在第一相向部7a (另一个相向部9)上,设有 由所述压子8a压迫的被压面9a。在此,所述压子8a由作为弹性部件 的螺旋弹簧31弹性施力。另外,基体4包括基体本体401、和从该基 体本体401延伸设置旋入固定底座1的安装部402。另外,在从基体 本体401到安装部402的范围,设有收纳所述压子8a和所述螺旋弹簧 31的收纳孔4n。
具体的,所述基体4由大致圃柱形的所述基体本体401、和沿该 基体本体401的轴心方向延伸并在外周设有阳螺紋的所述安装部402 构成。基体本体401在前端侧(图示实施方式中是上端侧)设有槽4q, 该槽4q的底部分成为所迷笫二相向部4a (图示实施方式中,所述一 个相向部8)。而基体本体401夹着槽4q的两侧,成为彼此相向的立 起部4c、 4c,在各立起部4c上开设有支承轴部件11的轴孔4h。另外, 从基体本体401起设置到安装部402的所述收纳孔4n做成在第二相向 部4a ( —个相向部8)开口 ,在成为基体本体401及安装部402的轴 心方向的上下方向贯通形成。在该收纳孔4n中插入压子8a和螺旋弹 簧31,下侧由螺钉32封闭。而压子8a由螺旋弹簧31弹性施力,从 第二相向部4a (—个相向部8)向槽4q内突出。另外,附图标记33 是与安装部402的阳螺紋螺合的螺母。因此,在使安装部402在固定底座1的螺紋孔le中螺入到适当位置后,通过使该螺母33转动直到 与固定底座1抵接,由此把安装部402进而是夹紧装置3安装在固定 底座1上。
传递体7做成具有大体圆弧状的周面的板形,在该传递体7的一 侧,突出形成臂部7b。因此,在臂部7b上安装固定形成按压部5的 阳螺钉13。而在传递体7的另一侧设有从该传递体7突出形成的操作 部6。另外,在传递体7上,在其中心位置开设有插入所述轴部件11 的轴孔7d。而该传递体7配置在基体4上的立起部4c、 4c间、即槽 4q内,由轴部件11可转动地支承在基体4上。具体地说,轴部件11 以贯通设于立起部4c、 4c的轴孔4h、 4h及设于传递体7的轴孔7d 的方式插入,用固定螺钉34固定在传递体7上。从而,传递体7和轴 部件ll成为一体,可以围绕基体4的轴孔4h、 4h的轴心转动,由此, 传递体7可转动地支承在基体4上。
而且,传递体7的所述圆弧状的周面成为所述第一相向部7a (图 示实施方式中所述另一相向部9),在该第一相向部7a(另一相向部9) 上,设有被压面9a。而且,在该被压面9a上设有第一凹部9b及第二 凹部9c,进而,在第一凹部9b和笫二凹部9e之间,设有成为压子8a 的路径的凹槽9d。而凹槽9d随着从第一凹部9b侧向第二凹部9c侧 前进而变深地倾斜形成。
该夹紧装置3的作用效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压子8a由作为弹 性部件的螺旋弹簧31弹性施力。即,在该夹紧装置3中,使用由螺旋 弹簧31弹性施力的压子8a作为要进入第一凹部9b的力(即,用螺旋 弹簧31的弹性力),产生作为按压被固定物的工件2的力(参照图19)。 另外,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工件2不直接固定在固定底座1上,借 助安装在固定底座1上的支承部件lf固定。
另外,从基体本体401到安装部402地设置收纳孔4n,同时,通 过在该收纳孔4n中插入压子8a和螺旋弹簧31,可以有效利用旋入固 定底座1的安装部402。而这样通过有效利用安装部402,可以^使该夹 紧装置3小型化。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其他种种的变更。
例如,被固定物不是成为加工或测定等的对象的工件2,也可以是夹 具、安装具等。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臂部7b上安装形成按压部5的阳螺 钉13,但如图22所示,也可以在臂部7b上,使用例如螺钉17、 17 安装辅助臂15,在该辅助臂15上安装固定形成按压部5的阳螺钉13。 另外,在此,也可不设置阳螺钉13,而是把臂部7b或辅助臂15的前 端部分作为按压部。另外,在该图22中,在基体4上,例如使用螺钉 18、 18安装盖16、 16以覆盖传递体7的^皮压面9a, 9a,在第一实施 方式所示的夹紧装置3中,安装同样的盖是理想的。当然,该盖16 也可以不是由与基体4分开的部件构成,而是与基体4一体形成。
另外,虽然在被压面9a上设有第二凹部9c或凹槽9d,但也可以
没有其中的一个或两者。
另外,在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夹紧装置3上设有两组被压 面9a和压子8a的组合,但也可以只i殳一组,另外,也可以i殳三组以 上。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夹紧装置3上设有一组被压面9a 和压子8a的组合,但也可以i殳两组以上。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相向部7a设在棒部件21上,但 也可以设在杆部件22上。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在基体4上具有的第二相向部4a,成为 设有压子8a的一个相向部8,在传递体7上具有的第一相向部7a成 为设置被压面9a的另一个相向部9,反过来,也可以是第一相向部7a 为一个相向部8,第二相向部4a为另一个相向部9。即,也可以在传 递体7上设置压子8a,在基体4上设置被压面9a。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把杆部件22的转动变换成棒部件21 的滑动的变换机构23也可以不由在杆部件22上开设的长孔22c和在 棒部件21上开设的孔21b以及销27构成,而可以由其他的连杆机构、 凸轮机构等构成。
另外,操作部6也可以不是转动操作的部件,而是滑动操作等沿
18其它方向操作的部件。
另外,传递体7只要是把操作部6的动作传递给按压部5的部件 的话,则具有什么构造都可以。
另外,在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板簧10既可以单独使用单片, 也可以重叠使用多片。而且,通过调整重叠的板簧10的片数,可以调 整按压部5按压工件2的力。
另外,作为对压子8a进行弹性施力的施力手段,使用板簧10或 螺旋弹簧31这样的弹性部件,但也可以使用其它的弹性部件。另外, 在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压子8a和板簧10 (弹性部件)分开设置, 但也可以通过例如在板簧10 (弹性部件)的前端部分形成成为压子的 凸部,使压子与板簧IO (弹性部件)形成一体。
权利要求
1、一种夹紧装置,该夹紧装置是用于固定被固定物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按压所述被固定物的按压部,用手操作的操作部,和传递体,该传递体安装在所述基体上,所述按压部以在按压所述被固定物的按压位置和离开所述被固定物而待机的待机位置之间进行移动的方式将所述操作部的动作传递给所述按压部;所述基体,在与所述传递体所具备的第一相向部运动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具有与该第一相向部相向的第二相向部;在所述第一相向部和所述第二相向部中的一个相向部上设有在从该一个相向部向另一个相向部的方向被弹性施力的压子,在所述另一个相向部上设有被所述压子压迫的被压面;在所述被压面上,设有当所述按压部位于所述按压位置时所述压子要进入的第一凹部,所述压子要进入该第一凹部的力由所述第一相向部承受,所述按压部向按压所述被固定物的一侧被施力。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被压面上 设有当所述按压部位于所述待机位置时所述压子进入的第二凹部。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 和所述操作部一体设在所述传递体上;所述传递体以所述按压部在所述按压位置和所述待机位置之间移 动的方式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基体上。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相向部 成为所述一个相向部,而且,所述第一相向部成为所述另一个相向部;所述传递体在其对称位置的两面上具有设置了所述被压面的所述 第一相向部,所述基体与这些第一相向部分别对应地具有设置了所述 压子的所述第二相向部。
5、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体 包括将所述按压部设在前端的棒部件、和将所述操作部设在前端的杆部件;所述棒部件以所述按压部在所述按压位置和所述待机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可滑动地支承在所述基体上;所述杆部件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基体上;在所述杆部件和所述棒部件之间设有将所述杆部件的转动变换成 所述棒部件的滑动的变换机构。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相向部 成为所述一个相向部,而且,所述第一相向部成为所述另一个相向部;所述棒部件在其对称位置的两侧面上具有设置了所述被压面的所 述第一相向部,所述基体与这些第一相向部分别对应地具有设置了所 述压子的所述第二相向部。
7、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被压面上, 在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之间设有成为所述压子的路径的凹 槽,该凹槽随着从所述第一凹部侧向所述第二凹部侧前进而变深地倾斜形成。
8、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向部 和所述第二相向部在以所述传递体可转动地支承于所述基体的轴心为 中心的半径方向上彼此相向定位。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相向部 成为所述一个相向部,而且,所述第一相向部成为所述另一个相向部;所述压子被螺旋弹簧弹性施力。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包括 基体本体、和从该基体本体延伸设置而螺紋旋入到固定底座上的安装部;从所述基体本体到所述安装部,设有收纳所述压子和所述螺旋弹 簧的收纳孔。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能减轻操作者负担且可靠固定被固定物的夹紧装置。夹紧装置(3)包括基体(4)、按压工件(2)的按压部(5)、用手操作的操作部(6)和传递体(7)。传递体(7)把操作部(6)的运动传递给按压部(5),使按压部(5)在按压工件(2)的按压位置和离开工件(2)待机的待机位置间移动。基体(4)具有与传递体(7)具备的第一相向部(7a)相向的第二相向部(4a)。在第二相向部(4a)设有在从第二相向部(4a)向第一相向部(7a)的方向被弹性施力的压子(8a),在第一相向部(7a)设有由压子(8a)压迫的被压面(9a)。在被压面(9a)设有当按压部(5)位于按压位置时压子(8a)要进入的第一凹部(9b)。
文档编号B23Q3/06GK101456134SQ20081012988
公开日2009年6月17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14日
发明者岩田和秀, 马场亮治, 马渕仁 申请人:株式会社今尾机械工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