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管机的油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2587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切管机的油泵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切管机上的油泵,取代国外同类切管机上的油泵和油缸组件,实 现推动割刀臂上下运动,达到切管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油泵采用内置式油路,减少了由于 管路联接松动引发压力丧失,无法正常工作等问题。
背景技术
切管机用于管件的割断,以前的管件主要是用切割机进行割断,受砂轮片直径的 限制,8"以上的管子将无法切割,大型管件需要借助大型专用设备才能完成。国外258型 电动切管机,通过旋转管件进行环切,极大的减少刀具下移高度,理论上只要刀具切割深度 超过管件壁厚即可完成任意尺寸管件的割断。258型电动切管机刀具安装在割刀臂上,油泵 不断地往油缸里输送压力油,推动活塞向上移动,从而带动连接在活塞上的割刀臂后部向 上运动,装有刀具的割刀臂前部向下运动,进而切断管件。258型电动切管机油泵和油缸使 用高压油管进行联接,而工作时所需的压力比较高,对管路和密封件有很高的要求,该机型 属于可移动式电动工具,在移动过程中极容易发生因为软管扭转而引发油路泄漏,造成压 力损失而机器无法正常工作。国内厂家因为无法技术上达不到要求,只好采用技术成熟的 千斤顶来替代这套油泵和油缸,而千斤顶无法实现快速进给,受力方向不垂直刀臂引起的 功率损失,压力不可调节等缺陷,结构上不紧凑,外观上粗糙,让客户素有抱怨。为了突破国 内现有的技术限制和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的需求,经过长时间的试验和不断的改进,实用 新型了这套切管机的油泵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 理,工作效率高,性能更稳定的油泵装置。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是切管机的油泵装置,其包括液压顶头、活塞、通气螺钉、顶盖、缸体、压缩弹簧、筒 体、密封圈、底座、压板、支杆、销子、手柄、小活塞、泵体,缸体靠螺纹连接在底座上,外圈再 套上筒体,上部用顶盖通过螺纹旋紧在缸体上,同时压紧筒体;活塞和密封圈组成活塞杆 组件,压缩弹簧套在活塞杆上,液压顶头安装在活塞上,活塞杆组件安装在缸体内,底座上 筒体的侧边装有由支杆,销子,手柄,小活塞,泵体组成的小型手动泵,支杆通过销子连接手 柄,泵体内的小活塞与手柄连接,在泵体上增加调压油路,在泵回油管道上设置回油油路; 通气螺钉固定在顶盖一侧开设的通气孔内,在活塞底部的压板通过螺钉固定在底座上。回油油路由钢球、密封套、顶紧螺杆组成,顶紧螺杆通过密封套顶钢球。调压油路由钢球、矩形压缩弹簧、调整螺钉组成,调整螺钉、矩形压缩弹簧、钢球按 顺序安装。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A)在油泵内置的油缸中加入压缩弹簧,打开回油阀后,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活塞自动回到初始位置,从而实现自动复位功能,以下一次工作做好准备,大大提高了工作效 率; B)为解决移动过程中接头容易松动造成压力损失而导致机器无法正常使用,由原 先的外部油路联接为内置式油路,减少移动时的故障率; C)在泵体上增加一个由钢球,矩形压缩弹簧,调整螺钉组成的油路用以控制压力, 使压力可调,满足不同规格管件的切割要求;D)在同一底座上将油池和油缸利用直径差组合到一起,使结构更紧凑,质量更稳 定,极大降低故障率;E)通过外力使活塞向上运动,使内置的油缸产生负压,从而开启三条快速油路为 油缸供油,活塞就能直接到达工作位置,用于切管机上时,使刀具能够快速的接近工件,提 高生产效益;F)在所有的入油口增加了塑胶软管,能有效防止油污进入油缸,减少设备的维修 率,提高产品的寿命。本实用新型专利结构紧凑,质量稳定,故障率低,便于维护和维修。
图1是实用新型专利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小型于动泵结构图;图3为回油油路图;图4为调压油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图2,图3,图4 本次实用新型的油泵主要由以下结构组成液压顶头1、活塞2、通气螺钉3、顶盖 4、缸体5、压缩弹簧6、筒体7、密封圈8、底座9、压板10、塑胶软管11、支杆12、销子13、手柄 14、小活塞15、泵体16,图3的回油油路及图4的调压油路,还有其它一些密封件和标准件。回油油路由A.钢球B.密封套C.顶紧螺杆组成,顶紧螺杆通过密封套顶钢球。调压油路由D.钢球E.矩形压缩弹簧F.调整螺钉组成,调整螺钉、矩形压缩弹簧、 钢球按顺序安装。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油泵结构缸体5靠螺纹连接在底座9上,外圈再套上筒体7, 上部用顶盖4通过螺纹旋紧在缸体5上,同时压紧筒体7。活塞2和密封圈8组成活塞杆 组件,压缩弹簧6套在活塞杆上,活塞杆组件安装在缸体5内,见图1所示,这样形成内外 两个空腔,外腔没有压力作为油泵的油池,里边的小腔是油泵的压力腔,用来提供对外的推 力。在初始状态或卸压时,有一定预紧的压缩弹簧6将活塞组件推至油泵的行程最小端,活 塞2的顶部通过螺纹连接液压顶头1,液压顶头1有销孔,用来与其它需要推力的构件相联。 通气螺钉3固定在顶盖4 一侧开设的通气孔内,在活塞底部的压板10通过螺钉固定在底座 上,塑胶软管11连接回油油路上。[0027]底座9上筒体7的侧边装有由支杆12,销子13,手柄14,小活塞15,泵体16组成 的小型手动泵,手柄14上抬,带动小活塞15向上移动,泵体16中形成负压,推动泵体16底 部的钢球打开进油口,液压油从油池进入泵体16,然后手柄14向下压,压力使泵体16的钢 球关闭进油口,打开油缸底部的钢球,液压油进到油缸底部压力腔,推动活塞2向上移动, 从而完成一次供油动作。循环往复,不断的上抬和下压手柄14,不断地将液压油从油池送入 油缸压力腔,推动活塞2向上运动,为其它构件提供足够的推力,同时,压缩弹簧6也越压越 紧。见图4,在从油泵到油缸的油路上,增设了一路调压油路。使用时,根据外部所需的 压力旋动调整螺钉F,预压紧矩形压缩弹簧E,顶住钢球D,封住通往油池的通路。当压力腔 的压力超过预压紧力时,液压油推开钢球D,通过内置油路回到油池。通过预调压力,从而起 到保护机器设备在误操作时不会损坏。当工作位置如果远离初始位置时,靠手动泵向压力腔供油速度太慢,工作效率太 低,本次专利的油泵在油池和压力腔之间设置了三条快速油路。借助外力向上移动活塞2, 使压力腔产生负压,打开封堵快速油路的钢球,使液压油迅速充满压力腔,压力平衡后,钢 球由于重力重新阻断油路。在油缸底部的压板10防止钢球掉落,从而保证油泵工作的可靠 性。见图2,完成一次工作后,旋松顶紧螺钉C,压缩弹簧6的推力推动活塞杆2向下运 动,压力差使液压油推开回油油路中的钢球A,液压油回到油池。油泵回到初始状态,为下一 次工作做好了准备。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一些主要结构和性能 的说明。本实用新型专利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 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 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切管机的油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顶头、活塞、通气螺钉、顶盖、缸体、压缩弹簧、筒体、密封圈、底座、压板、支杆、销子、手柄、小活塞、泵体,缸体靠螺纹连接在底座上,外圈再套上筒体,上部用顶盖通过螺纹旋紧在缸体上,同时压紧筒体;活塞和密封圈组成活塞杆组件,压缩弹簧套在活塞杆上,液压顶头安装在活塞上,活塞杆组件安装在缸体内,底座上筒体的侧边装有由支杆,销子,手柄,小活塞,泵体组成的小型手动泵,支杆通过销子连接手柄,泵体内的小活塞与手柄连接,在泵体上增加调压油路,在泵回油管道上设置回油油路;通气螺钉固定在顶盖一侧开设的通气孔内,在活塞底部的压板通过螺钉固定在底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管机的油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回油油路由钢球、密封套、 顶紧螺杆组成,顶紧螺杆通过密封套顶钢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管机的油泵装置,其特征在于调压油路由钢球、矩形压缩 弹簧、调整螺钉组成,调整螺钉、矩形压缩弹簧、钢球按顺序安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切管机的油泵装置,其包括液压顶头、活塞、通气螺钉、顶盖、缸体、压缩弹簧、筒体、密封圈、底座、压板、支杆、销子、手柄、小活塞、泵体,缸体靠螺纹连接在底座上,外圈再套上筒体,上部用顶盖通过螺纹旋紧在缸体上,同时压紧筒体;活塞和密封圈组成活塞杆组件,压缩弹簧套在活塞杆上,液压顶头安装在活塞上,活塞杆组件安装在缸体内,底座上筒体的侧边装有由支杆,销子,手柄,小活塞,泵体组成的小型手动泵,支杆通过销子连接手柄,泵体内的小活塞与手柄连接,在泵体上增加调压油路,在泵回油管道上设置回油油路;通气螺钉固定在顶盖一侧开设的通气孔内,在活塞底部的压板通过螺钉固定在底座上。本实用新型专利结构紧凑,质量稳定,故障率低,便于维护和维修。
文档编号B23D21/00GK201677079SQ20102021030
公开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31日
发明者梁桂平 申请人:杭州宏力管道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