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削刀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7054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切削刀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工业用加工刀具,尤指一种具有较佳硬度保护能力的切削刀具。
背景技术
一般切削刀具与工件进行加工作业时,处在相对高速运转所产生的高温摩擦环境 下,切削刀具与工件接触的刀刃部位便会受到磨损甚至产生断裂,使得切削刀具无法使用, 而必须加以更换由于,切削刀具多具有特定的形状及尺寸,因此刀刃部位磨损或断裂而换下的切 削刀具只能当成报废品予以废弃,并且重新换购一支新的加工刀具,但加工刀具材质以钨 钢材质所制成,以得到较良好的钢性、硬度及延长使用寿命,但因钨钢材质的成本高,而加 工刀具又是属于耗材,将使制造成本大幅度提高。然而,在全球各种资源有限的现实条件下,钨钢原料的产能日渐缩减,导致前述作 法不仅不符合资源回收再利用及环保的概念,亦将导致钨钢原料取得成本高涨不下;相对 的,就使用切削刀具的加工业者而言,将因为切削刀具的购置成本无法降低,进而影响其产 品的加工成本,甚至于因此降低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提供一种具有较佳硬度保护能力的切削刀具。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切削刀具结构,具有一夹持部以及一切削部;至 少于该切削部处披覆有至少一层碳钻薄膜,其中该碳钻薄膜厚度5 μ m以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切削刀具主要具有一夹持部以及一切削 部,并且至少于该切削部处披覆有至少一层碳钻薄膜(DLC薄膜)。而可加强切削部的硬度 保护能力,藉以有效延长切削部的切削能力,进而降低切削刀具的购置成本,减少更换刀具 的次数,相对维持产品的加工质量,以及提升加工产能。再者,本实用新型的切削刀具可于该至少一碳钻薄膜与切削刀具本体之间设有一 介质层,以加强碳钻薄膜与切削刀具本体的固定效果。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切削刀具外观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切削刀具断面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切削刀具断面结构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切削刀具断面结构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切削刀具局部剖视图。图号说明10切削刀具[0016]11夹持部12切削部121 刀刃13碳钻薄膜14介质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示,本实用新型的切削刀具10主要具有一夹持部11以及一切削部 12,该切削部12由至少一刀刃121所构成,且各刀刃121可排列呈如图1及图2所示的复 数螺旋状、如图3所示的复数切槽状,或如图4所的复数刀锋状,以供分别做为钻孔、铣削的 加工用途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该切削刀具10至少于该切削部12处披覆有至少一层碳 钻薄膜13 (DLC薄膜);且该至少一层碳钻薄膜13的规模以硬度HV4500以上,厚度5 μ m以 上为佳,或如图5所示的多层碳钻薄膜,总厚度为5 μ m以上。据以,整体切削刀具10即可在该至少一层碳钻薄膜13的作用下,加强切削部12 的硬度保护能力,藉以有效延长切削部12的切削能力,进而降低切削刀具的购置成本,减 少更换刀具的次数,相对维持产品的加工质量,以及提升加工产能。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切削刀具可进一步于该至少一碳钻薄膜13与该切 削刀具10本体之间设有一介质层14,该介质层14可以为铬介质层,且其规模以厚度为 0. 0001 μ πΓ3 μ m为佳,以加强该碳钻薄膜13与该切削刀具10本体的固定效果。
权利要求一种切削刀具结构,具有一夹持部以及一切削部;其特征在于至少于该切削部处披覆有至少一层碳钻薄膜,其中该碳钻薄膜厚度5μm以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刀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层碳钻薄膜与该切削刀 具的主体之间设有一介质层。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切削刀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切削部由至少一刀刃所构成。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切削刀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切削部由至少一刀刃所构 成,各刀刃排列呈复数螺旋状。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切削刀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切削部由至少一刀刃所构 成,各刀刃排列呈复数切槽状或复数刀锋状。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切削刀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切削部由至少一刀刃所构 成,各刀刃排列呈复数刀锋状。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削刀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介质层为铬介质层。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削刀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介质层为铬介质层,该介质层的 厚度介于 0. 0001 μ m"3 μ mo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切削刀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碳钻薄膜的硬度HV4500以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较佳硬度保护能力的切削刀具结构;所述的切削刀具主要具有一夹持部以及一切削部,并且至少于切削部处披覆有至少一层碳钻薄膜(DLC薄膜)。而可加强切削部的硬度保护能力,藉以有效延长切削部的切削能力,进而降低切削刀具的购置成本,减少更换刀具的次数,相对维持产品的加工质量,以及提升加工产能。
文档编号B23B51/00GK201760638SQ20102051079
公开日2011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31日
发明者黄兴勇 申请人:黄兴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