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nbc-2系列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3294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nbc-2系列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具体地,涉及一种NBC-2系列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NBC-2系列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控制装置,包括配合连接的交流接触器控制电路、电机调速电路、电机制动电路、电机保护电路与程序控制电路。其中,交流接触器控制电路,采用继电器,但继电器的触点容易打毛;电机调速电路,采用型号为BT33C的双基管,离散性较大;电机制动电路,采用继电器常开触点短路制动,继电器的触点也容易打毛;电机保护电路,采用玻璃保险丝,保险丝烧断时不能自动恢复,需要更换;程序控制电路,采用继电器,动作反应慢。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使用寿命短、参数离散性大、自恢复性能差与动作反应慢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NBC-2系列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控制装置,以实现使用寿命长、参数一致性好、自恢复性能好与动作反应快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NBC-2系列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控制装置,包括外部控制单元、内部控制单元、转换开关SW1、第一接线板CN1、第二接线板CN2、第三接线板CN3与第四接线板CN4 ;所述外部控制单元,通过第一接线板CN1、第二接线板CN2、第三接线板CN3与第四接线板CN4,与内部控制单元电气连接;所述转换开关 Sffl与第一接线板CNl及第二接线板CN2配合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外部控制单元包括电压转换器TC、接触器KM、保险管F、电机SM、焊枪开关SBl、间歇开关Kl、点焊开关K2、电流调节器RPl、点焊调节器RP2与间歇焊调节器 RP3,其中
所述电压转换器TC的初级线圈接交流电源,第一次级线圈的OV电压端与第一接线板 CNl的第4连接端连接,第一次级线圈的2例电压端与第一接线板CNl的第5连接端连接, 第一次级线圈的36V电压端分别与接触器KM的第1连接端及保险管的第1连接端连接,接触器KM的第2连接端及保险管的第2连接端均与第二接线板CN2的第2连接端连接,第二次级线圈的OV电压端与第二接线板CN2的第5连接端连接,第二次级线圈的MV电压端与第二接线板CN2的第6连接端连接;
所述焊枪开关SBl的第1连接端与第一接线板CNl的第1连接端连接,焊枪开关SBl 的第2连接端分别与第二接线板CN2的第4连接端及间歇开关Kl的控制端连接,间歇开关 Kl的固定端与第三接线板CN3的第2连接端连接;
所述电流调节器RPl的控制端与第三接线板CN3的第6连接端连接,电流调节器RPl 的第1固定连接端与第三接线板CN3的第4连接端连接,电流调节器RPl的第,2固定连接端与第三接线板CN3的第5连接端连接;点焊开关K2的控制端与第三接线板CN3的第1连接端连接,点焊开关K2的固定端与第四接线板CN4的第1连接端连接;
所述点焊调节器RP2的控制端分别与点焊调节器RP2的第1固定端及第四接线板CN4 的第4连接端连接,点焊调节器RP2的第2固定端与第四接线板CN4的第5连接端连接;间歇焊调节器RP3的控制端分别与间歇焊调节器RP3的第1固定端及第四接线板CN4的第2 连接端连接,间歇焊调节器RP3的第2固定端与第四接线板CN4的第3连接端连接;
所述电机SM的正连接端与第一接线板CNl的第3连接端连接,电机SM的负连接端与第一接线板CN2的第2连接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内部控制单元包括整流电源电路、程序控制电路、交流接触器控制电路与电机调速电路,所述整流电源电路、电机调速电路、程序控制电路与交流接触器控制电路,依次配合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整流电源电路包括直流电源VCC,电解电容C15、C17与C29,电容 C14、C16 与 C28,稳压块 IC4 与 IC5,二极管 D9、D11、D12、D13、D14 与 D15,以及电阻 R43 ;其中
所述电容C14与电解电容C15并联在直流电源VCC与地之间,电解电容C15的正极接直流电源VCC ;稳压块IC5的输出端OUT与电解电容C15的正极连接,接地端GND接地,输入端IN与二极管D15的阴极连接、并经电阻R43后分别与二极管D13的阴极及二极管D14 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15的阳极、二极管D13的阳极均与电解电容C17的正极连接,二极管 D14的阳极分别与+24V直流电源、电解电容C29的正极及稳压块IC4的输出端OUT连接, 电解电容C29的负极接地,电容以8并联在电解电容C29的两端;稳压块IC4的接地端GND 接地,输入端IN分别与电解电容C17的正极及二极管D9的负极连接;电解电容C17的负极接地,电容C16并联在电解电容C17的两端;二极管D9的阳极分别与二极管D12的阴极及二极管Dll的阴极连接、并作为D16-端,二极管D12的阳极作为D21-端,二极管Dll的阳极作为D20-端。进一步地,所述电机调速电路包括保险管ZFU1、转换开关SW,二极管Dl、D3、D7、 D8、D16、D17、D18、D19、D20、D21 与 D34,发光二极管 NlAA 与 N1BA,稳压二极管 ZDl 与 ZD2, 可控硅 Ql、N1AB、N1BB、SCRl 与 SCR2,三极管 Q2、Q3、Q4、Q5、Q6、Q7、Q8、V4、V9、VlO 与 V13, 电阻 R14、R15、R16、R17、R18、R19、R21、R23、R25、R27、R28、R36、R37、R38、R39、R40、R41、 R44、R47、R48、R103、R104、R113、R114、R115、R118、R119、R120、R121、R122、R123、R125、 R127、R405 与 R417,电解电容 C9、C18、C19、C20、C21、C22、C155 与 C156,电容 C12、C13 与 C26,型号为U058的运算放大器IClA与IC1B,型号为C102的三极管Vll与V12,以及可调电阻THl ;
所述二极管D16的阴极,与二极管D17的阴极连接,经电阻R17后分别与型号为C102 的三极管Vll的基极、型号为LM358的运算放大器IClB的反相输入端、及稳压二极管ZDl 的阴极连接,并经电阻R21与稳压二极管ZDl的阳极连接,稳压二极管ZDl的阳极接地;二极管D16的阳极,分别与二极管D18的阴极、转换开关SW的第1固定端、及第二接线板CN2 的第5连接端连接;二极管D18的阳极与二极管D19的阳极均接地;二极管D19的阴极,分别与二极管D17的阳极、及第二接线板CN2的第6连接端连接;转换开关SW的第2固定端为D21-端,控制端与第二接线板CN2的第3连接端连接;所述型号为C102的三极管V12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型号为LM358的运算放大器 IClB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18与电阻R19串联在直流电源VCC与地之间,电阻R18与电阻R19的公共端与型号为C102的三极管V12的集电极连接;型号为LM358的运算放大器 IClB的输出端,与型号为C102的三极管Vll的基极连接;型号为C102的三极管Vll的集电极为R147端,发射极接地;
所述电阻R27与电阻R28串联在直流电源VCC与型号为LM358的运算放大器IClA的同相输入端之间,电阻R44连接在电阻R27及电阻R28的公共端及第三接线板CN3的第4 连接端之间;型号为LM358的运算放大器IClA的反相输入端依次经电阻R25、电阻R23及电解电容C12后接地,电解电容C12的负极接地;型号为LM358的运算放大器IClA的输出端经电阻R23后,与电解电容C12的正极及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并依次与电阻R103及电阻R104连接,电阻R103及电阻R104的公共端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电阻R104原理三极管Q3的一端为R104端;三极管Q3的集电极,经电阻R121后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经电阻R122及可调电阻THl后与三极管Q2的基极及稳压二极管ZD2的阴极连接,并经电解电容C13后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稳压二极管ZD2的阳极经电阻R123后二极管D34 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34的阴极与电解电容C26的正极连接,电解电容C26的负极接地,电阻R127与电阻R125连接,电阻R127远离电阻R125的一端与第一接线板CNl的第3连接端连接,电阻R125原理电阻R127的一端接地,电阻R125与电阻R127的公共端与二极管D34 的负极接地;
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经电阻R120后,分别与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三极管Q7的基极、以及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 Q6的集电极经电阻R119后,与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三极管Q5的基极、以及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5的发射极,分别与+24V直流电源及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并经电阻 R113后与发光二极管WAA的阳极连接,发光二极管WAA的阴极与发光二极管WBA的阳极连接;发光二极管WBA的阴极,分别与二极管Dl的阴极及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依次与电阻Rl 18及电阻R417连接,电阻R417远离电阻R118的一端为R417 端;电阻R118与电阻R417的公共端,分别与二极管Dl的阳极及可控硅Ql的阳极连接,经电容C155后与可控硅Ql的控制端连接,并经电容C156后接地;电阻R405连接在+24V直流电源与可控硅Ql的控制端之间,电阻R406连接在可控硅Ql的控制端与地之间;电阻Rl 15 连接在三极管Q8与可控硅Ql的阴极之间,三极管Q8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114连接在三极管Q8的基极与地之间;
所述电容C9、电阻R48与保险管ZFUl依次连接,电容C9远离电阻R48的一端与第一接线板CNl的第2连接端连接,保险管ZFUl远离电阻R48的一端与第一接线板CNl的第3 连接端连接;电阻R36与可控硅WBB的阳极连接,可控硅WBB的阴极与二极管D8的阳极连接,可控硅WBB的控制端经电阻R47后与二极管D8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8的阴极,与可控硅SCR2的控制端连接,并分别经电容C20与R40后、分别与可控硅SCR2的阴极、电阻R48 与保险管ZFUl的公共端、以及电阻R38与电阻R39的公共端连接;电阻R41与电容C21串联在电阻R36远离可控硅WBB的一端及电阻R48与保险管ZFUl的公共端之间,电阻R36 远离可控硅WBB的一端为D21-端;
所述可控硅WAB的阳极、电阻R37、电容C18、电阻R38、电阻R39及二极管D7的阴极依次连接,可控硅WAB的阴极与二极管D7的阳极连接,可控硅WAB的控制端经电阻R46 后与二极管D7的阳极连接;电容C19并联在可控硅SCRl的阴极与可控硅SCRl的控制端之间,可控硅SCRl的控制端与二极管D7的阴极连接,可控硅SCRl的阳极与电容C18远离电阻R38的一端连接,电容C18远离电阻R38的一端为D20-端;
所述电阻R16的第1连接端为R16端,电阻R16的第2连接端分别与三极管V9的基极及三极管VlO的基极连接;三极管V9的集电极与直流电源VCC连接,三极管V9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lO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VlO的集电极接地;电阻R14与电阻R15串联在三极管V9 的发射极与地之间,电容C22连接在电阻R14与电阻R15的公共端与地之间,三极管V4的栅极与电阻R14及电阻R15的公共端连接,三极管V4的漏极与第一接线板CNl的第3连接端连接,三极管V4的源极接地、并与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三极管D3的阴极与三极管V4 的漏极连接;
所述第一接线板CNl的第5连接端为D20-端,并与二极管D20的阴极连接;第一接线板CNl的第4连接端为D21-端,并与二极管D21的阴极连接;第一接线板CNl的第1连接端与第一接线板CNl的第2连接端连接,并接地;二极管D20的阳极接地,二极管D21的阳极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程序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R2、R3、R4、R5、R6、R7、R8、R11、R12、R13、 R20、R22、R42 与 R56,二极管 D2、D4、D22、D23、D24、D25、D26、D29、D30、D31、D32 与 D33,三极管VI、V2与V3,型号为TLP521的光电耦合器N3,型号为555的集成芯片IC3,点焊调节开关K3,点焊时间调节开关K4,间歇时间调节开关K5,间歇调节开关K6,点动送丝开关K7, 控制开关K8、J2B,焊松开关SB2,相器IC2C、IC2E、IC2D与IC2B,电解电容Cl、C3与C4,电容C2、C5、C6与(11,接线板0恥,以及备用接线板DKA1、DKA2、DKA3、DKA4、DKA5与DKA6 ;其中
所述型号为555的集成芯片IC3的第4连接端,分别与型号为555的集成芯片IC3的第 8连接端及直流电源VCC连接,依次经电阻R4、电阻R3、间歇时间调节开关K5的控制端、以及第四接线板CN4的第2连接端连接,并经电阻Rl后、分别与二极管D22的阳极及二极管 D23的阳极连接;型号为555的集成芯片IC3的第7连接端,与电阻R3及电阻R4的公共端连接,并分别与点焊时间调节开关K4的控制端、以及第四接线板CN4的第4连接端连接;型号为555的集成芯片IC3的第2连接端与型号为555的集成芯片IC3的第6连接端连接,经电解电容Cl后与三极管Vl的发射极连接,分别与二极管DM的阴极、二极管D25的阴极、以及二极管D26的阴极连接,并经电阻R2后与三极管Vl的集电极连接;二极管D22的阴极, 分别与三极管Vl的基极及二极管D23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23的阴极,分别与点焊调节开关K3的固定端、以及第三接线板CN3的第2连接端连接;点焊调节开关K3的控制端,分别与三极管V2的发射极、二极管D31的阳极、间歇调节开关K6的控制端、以及型号为TLP521 的光电耦合器N3的第4连接端连接,并与点焊时间调节开关K4的控制端联动;间歇调节开关K6的控制端与间歇时间调节开关K5的控制端联动;
所述型号为阳5的集成芯片IC3的GND端接地,型号为555的集成芯片IC3的第3连接端与二极管D28的阳极连接,电解电容Cl的负极接地,电容Cll与电阻R20并联在型号为555的集成芯片IC3的第5连接端与地之间;二极管D28的阴极与三极管V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V2的集电极,分别与二极管D30的阴极、二极管D33的阴极、以及二极管D31的阴极连接;三极管V2的发射极,分别与二极管D31的阳极、以及间歇调节开关K6的控制端连接;
所述二极管D30的阳极,分别与二极管D29的阴极、间歇调节开关K6的控制端、以及二极管D32的阳极连接,经电阻R7接直流电源VCC,经电阻R8接反相器IC2A的输入端,并经电容C2接地;型号为TLP521的光电耦合器N3的第3连接端接地,第1连接端经电阻R42 接直流电源VCC,第2连接端分别与电容C5、焊松开关SB2、以及控制开关J2B接地,焊松开关SB2的控制端接地,控制开关J2B的控制端接地;
所述控制开关J2B的固定端,分别与第三接线板CN3的第2连接端、以及控制开关K8的控制端连接;控制开关K8的固定端,分别与第三接线板CN3的第3连接端、以及二极管D32 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32的阳极与电阻R8及电阻R7的公共端连接;反相器IC2A的输出端, 经电阻R56与反相器IC2B的输入端连接,与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4的阴极经电阻R22后与反相器IC2B的输入端连接,电解电容C4的正极与反相器IC2B的输入端连接、 负极接地;
所述二极管D33的阳极,经电阻R9接直流电源VCC,经电阻Rll后与反相器IC2C的输入端连接,并分别与接线板CN6的第2连接端、以及点动送丝开关K7的固定端连接;点动送丝开关K7的控制端接地;反相器IC2C的电源端VCC电源VCC,接地端GND接地;反相器 IC2C的输出端,分别与反相器IC2F的输入端、以及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并将电阻R13及电容C6后接地;二极管D2的阴极,分别与反相器IC2D的输入端、以及电阻R13与电容C6 的公共端连接;反相器IC2D的输出端为R16端;
所述反相器IC2F的输出端与三极管V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V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 V3的集电极,经电阻R12后接直流电源VCC,并分别与反相器IC2E的输入端、以及电解电容 C3的正极连接;电解电容C3的负极接地,反相器IC2E的输出端为R104端。进一步地,所述交流接触器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0、电阻R45、电阻R49与R50,集成芯片N2,保险管ZFU2,可控硅Kl,以及电容C25,其中
所述电阻RlO连接在直流电源VCC与集成芯片N2的第1连接端之间,集成芯片N2的第2连接端为N2-2端;集成芯片N2的第6连接端经电阻R45后,与可控硅Kl的阳极连接, 与第二接线板CN2的第3连接端连接,并依次经电容C25、电阻R50与保险管ZFU2后与第二接线板CN2的第2连接端连接;可控硅Kl的阴极经电阻R49后与可控硅Kl的控制端连接;集成芯片N2的第4连接端,与电阻R49及可控硅Kl的公共端连接。本发明各实施例的NBC-2系列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控制装置,由于包括外部控制单元、内部控制单元、转换开关SW1、第一接线板CN1、第二接线板CN2、第三接线板CN3与第四接线板CN4 ;外部控制单元,通过第一接线板CN1、第二接线板CN2、第三接线板CN3与第四接线板CN4,与内部控制单元电气连接;转换开关SWl与第一接线板CNl及第二接线板 CN2配合连接;可以成功应用于生产中,与过去的原始控制相比,返修故障率由原来的20% 下降到21 ;在当今高成本的现状下,维修成本也是重要的一部分;从而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使用寿命短、参数离散性大、自恢复性能差与动作反应慢的缺陷,以实现使用寿命长、参数一致性好、自恢复性能好与动作反应快的优点。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Ia-图Ip为根据本发明NBC-2系列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控制装置的内部控制单元的电气原理示意图2为根据本发明NBC-2系列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控制装置的外部控制单元的电气原
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如图Ia-图lp、以及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NBC-2系列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控制装置,包括外部控制单元、内部控制单元、转换开关SW1、第一接线板 CN1、第二接线板CN2、第三接线板CN3与第四接线板CN4 ;外部控制单元,通过第一接线板 CN1、第二接线板CN2、第三接线板CN3与第四接线板CN4,与内部控制单元电气连接;转换开关SWl与第一接线板CNl及第二接线板CN2配合连接。这里,转换开关SWl,放在左边时,表示第一接线板CNl及第二接线板CN2的第2连接端与第9连接端连接;放在右边时,表示第一接线板CNl及第二接线板CN2的第7连接端与第9连接端连接。如图Ia-图Ip所示,上述内部控制单元包括整流电源电路、程序控制电路、交流接触器控制电路与电机调速电路,所述整流电源电路、电机调速电路、程序控制电路与交流接触器控制电路,依次配合连接。具体地,上述整流电源电路包括直流电源VCC,电解电容C15、C17与C29,电容C14、 C16与C28,稳压块IC4与IC5,二极管D9、Dll、D12、D13、D14与D15,以及电阻R43 ;其中 电容C14与电解电容C15并联在直流电源VCC与地之间,电解电容C15的正极接直流电源 VCC ;稳压块IC5的输出端OUT与电解电容C15的正极连接,接地端GND接地,输入端IN与二极管D15的阴极连接、并经电阻R43后分别与二极管D13的阴极及二极管D14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15的阳极、二极管D13的阳极均与电解电容C17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4的阳极分别与+24V直流电源、电解电容C29的正极及稳压块IC4的输出端OUT连接,电解电容 C29的负极接地,电容以8并联在电解电容C29的两端;稳压块IC4的接地端GND接地,输入端IN分别与电解电容C17的正极及二极管D9的负极连接;电解电容C17的负极接地,电容C16并联在电解电容C17的两端;二极管D9的阳极分别与二极管D12的阴极及二极管 Dll的阴极连接、并作为D16-端,二极管D12的阳极作为D21-端,二极管Dll的阳极作为 D20-端。上述电机调速电路包括保险管ZFU1、转换开关SW,二极管D1、D3、D7、D8、D16、D17、 D18、D19、D20、D21与D34,发光二极管WAA与mBA,稳压二极管ZDl与ZD2,可控硅Q1、 N1AB、N1BB、SCRl 与 SCR2,三极管 Q2、Q3、Q4、Q5、Q6、Q7、Q8、V4、V9、VlO 与 V13,电阻 R14、 R15、R16、R17、R18、R19、R21、R23、R25、R27、R28、R36、R37、R38、R39、R40、R41、R44、R47、R48、R103、R104、R113、R114、R115、R118、R119、R120、R121、R122、R123、R125、R127、R405 与 R417,电解电容 C9、C18、C19、C20、C21、C22、C155 与 C156,电容 C12、C13 与 C26,型号为 LM358的运算放大器IClA与IC1B,型号为C102的三极管Vll与V12,以及可调电阻THl ;二极管D16的阴极,与二极管D17的阴极连接,经电阻R17后分别与型号为C102的三极管Vll 的基极、型号为LM358的运算放大器IClB的反相输入端、及稳压二极管ZDl的阴极连接,并经电阻R21与稳压二极管ZDl的阳极连接,稳压二极管ZDl的阳极接地;二极管D16的阳极,分别与二极管D18的阴极、转换开关SW的第1固定端、及第二接线板CN2的第5连接端连接;二极管D18的阳极与二极管D19的阳极均接地;二极管D19的阴极,分别与二极管 D17的阳极、及第二接线板CN2的第6连接端连接;转换开关SW的第2固定端为D21-端, 控制端与第二接线板CN2的第3连接端连接;型号为C102的三极管V12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型号为LM358的运算放大器IClB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18与电阻R19串联在直流电源VCC与地之间,电阻R18与电阻R19的公共端与型号为C102的三极管V12的集电极连接;型号为LM358的运算放大器IClB的输出端,与型号为C102的三极管Vll的基极连接;型号为C102的三极管Vll的集电极为R147端,发射极接地;电阻R27与电阻R28串联在直流电源VCC与型号为LM358的运算放大器IClA的同相输入端之间,电阻R44连接在电阻R27及电阻R28的公共端及第三接线板CN3的第4连接端之间;型号为LM358的运算放大器IClA的反相输入端依次经电阻R25、电阻R23及电解电容C12后接地,电解电容C12的负极接地;型号为LM358的运算放大器IClA的输出端经电阻R23后,与电解电容C12的正极及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并依次与电阻R103及电阻R104连接,电阻R103及电阻R104 的公共端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电阻R104原理三极管Q3的一端为R104端;三极管Q3 的集电极,经电阻R121后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经电阻R122及可调电阻THl后与三极管Q2的基极及稳压二极管ZD2的阴极连接,并经电解电容C13后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稳压二极管ZD2的阳极经电阻R123后二极管D34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34的阴极与电解电容C26的正极连接,电解电容C26的负极接地,电阻Rl27与电阻Rl25连接,电阻Rl27 远离电阻R125的一端与第一接线板CNl的第3连接端连接,电阻R125原理电阻R127的一端接地,电阻R125与电阻R127的公共端与二极管D34的负极接地;三极管Q2的集电极经电阻R120后,分别与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三极管Q7的基极、以及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6的集电极经电阻R119后,与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三极管Q5的基极、以及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5的发射极,分别与+24V直流电源及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并经电阻R113后与发光二极管WAA的阳极连接,发光二极管mAA的阴极与发光二极管mBA的阳极连接;发光二极管mBA的阴极,分别与二极管Dl的阴极及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依次与电阻R118及电阻R417连接,电阻R417远离电阻Rl 18的一端为R417端;电阻Rl 18与电阻R417的公共端,分别与二极管Dl的阳极及可控硅Ql的阳极连接,经电容C155后与可控硅Ql的控制端连接,并经电容C156后接地;电阻R405连接在+24V直流电源与可控硅Ql的控制端之间, 电阻R406连接在可控硅Ql的控制端与地之间;电阻Rl 15连接在三极管Q8与可控硅Ql的阴极之间,三极管Q8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114连接在三极管Q8的基极与地之间;电容C9、 电阻R48与保险管ZFUl依次连接,电容C9远离电阻R48的一端与第一接线板CNl的第2连接端连接,保险管ZFUl远离电阻R48的一端与第一接线板CNl的第3连接端连接;电阻R36与可控硅mBB的阳极连接,可控硅mBB的阴极与二极管D8的阳极连接,可控硅mBB的控制端经电阻R47后与二极管D8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8的阴极,与可控硅SCR2的控制端连接,并分别经电容C20与R40后、分别与可控硅SCR2的阴极、电阻R48与保险管ZFUl的公共端、以及电阻R38与电阻R39的公共端连接;电阻R41与电容C21串联在电阻R36远离可控硅WBB的一端及电阻R48与保险管ZFUl的公共端之间,电阻R36远离可控硅WBB的一端为D21-端;可控硅WAB的阳极、电阻R37、电容C18、电阻R38、电阻R39及二极管D7的阴极依次连接,可控硅WAB的阴极与二极管D7的阳极连接,可控硅WAB的控制端经电阻 R46后与二极管D7的阳极连接;电容C19并联在可控硅SCRl的阴极与可控硅SCRl的控制端之间,可控硅SCRl的控制端与二极管D7的阴极连接,可控硅SCRl的阳极与电容C18远离电阻R38的一端连接,电容C18远离电阻R38的一端为D20-端;电阻R16的第1连接端为 R16端,电阻R16的第2连接端分别与三极管V9的基极及三极管VlO的基极连接;三极管 V9的集电极与直流电源VCC连接,三极管V9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lO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 VlO的集电极接地;电阻R14与电阻R15串联在三极管V9的发射极与地之间,电容C22连接在电阻R14与电阻R15的公共端与地之间,三极管V4的栅极与电阻R14及电阻R15的公共端连接,三极管V4的漏极与第一接线板CNl的第3连接端连接,三极管V4的源极接地、并与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三极管D3的阴极与三极管V4的漏极连接;第一接线板CNl的第5 连接端为D20-端,并与二极管D20的阴极连接;第一接线板CNl的第4连接端为D21-端, 并与二极管D21的阴极连接;第一接线板CNl的第1连接端与第一接线板CNl的第2连接端连接,并接地;二极管D20的阳极接地,二极管D21的阳极接地。上述程序控制电路包括电阻附、1 2、1 3、1 4、1 5、1 6、1 7、1 8、1 11、1 12、1 13、1 20、1 22、 R42 与 R56,二极管 D2、D4、D22、D23、DM、D25、拟6、拟9、D30、D31、D32 与 D33,三极管 V1、V2 与V3,型号为TLP521的光电耦合器N3,型号为555的集成芯片IC3,点焊调节开关K3,点焊时间调节开关K4,间歇时间调节开关K5,间歇调节开关K6,点动送丝开关K7,控制开关K8、 J2B,焊松开关SB2,相器IC2C、IC2E、IC2D与IC2B,电解电容C1、C3与C4,电容C2、C5、C6与 Cl 1,接线板CN6,以及备用接线板DKAl、DKA2、DKA3、DKA4、DKA5与DKA6 ;其中型号为555 的集成芯片IC3的第4连接端,分别与型号为555的集成芯片IC3的第8连接端及直流电源VCC连接,依次经电阻R4、电阻R3、间歇时间调节开关K5的控制端、以及第四接线板CN4 的第2连接端连接,并经电阻Rl后、分别与二极管D22的阳极及二极管D23的阳极连接;型号为阳5的集成芯片IC3的第7连接端,与电阻R3及电阻R4的公共端连接,并分别与点焊时间调节开关K4的控制端、以及第四接线板CN4的第4连接端连接;型号为555的集成芯片IC3的第2连接端与型号为555的集成芯片IC3的第6连接端连接,经电解电容Cl后与三极管Vl的发射极连接,分别与二极管D24的阴极、二极管D25的阴极、以及二极管D26的阴极连接,并经电阻R2后与三极管Vl的集电极连接;二极管D22的阴极,分别与三极管Vl 的基极及二极管D23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23的阴极,分别与点焊调节开关K3的固定端、以及第三接线板CN3的第2连接端连接;点焊调节开关K3的控制端,分别与三极管V2的发射极、二极管D31的阳极、间歇调节开关K6的控制端、以及型号为TLP521的光电耦合器N3的第4连接端连接,并与点焊时间调节开关K4的控制端联动;间歇调节开关K6的控制端与间歇时间调节开关K5的控制端联动;型号为555的集成芯片IC3的GND端接地,型号为555 的集成芯片IC3的第3连接端与二极管拟8的阳极连接,电解电容Cl的负极接地,电容Cll与电阻R20并联在型号为555的集成芯片IC3的第5连接端与地之间;二极管D28的阴极与三极管V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V2的集电极,分别与二极管D30的阴极、二极管D33的阴极、以及二极管D31的阴极连接;三极管V2的发射极,分别与二极管D31的阳极、以及间歇调节开关K6的控制端连接;二极管D30的阳极,分别与二极管D29的阴极、间歇调节开关 K6的控制端、以及二极管D32的阳极连接,经电阻R7接直流电源VCC,经电阻R8接反相器 IC2A的输入端,并经电容C2接地;型号为TLP521的光电耦合器N3的第3连接端接地,第1 连接端经电阻R42接直流电源VCC,第2连接端分别与电容C5、焊松开关SB2、以及控制开关 J2B接地,焊松开关SB2的控制端接地,控制开关J2B的控制端接地;控制开关J2B的固定端,分别与第三接线板CN3的第2连接端、以及控制开关K8的控制端连接;控制开关K8的固定端,分别与第三接线板CN3的第3连接端、以及二极管D32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32的阳极与电阻R8及电阻R7的公共端连接;反相器IC2A的输出端,经电阻R56与反相器IC2B 的输入端连接,与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4的阴极经电阻R22后与反相器IC2B的输入端连接,电解电容C4的正极与反相器IC2B的输入端连接、负极接地;二极管D33的阳极,经电阻R9接直流电源VCC,经电阻Rll后与反相器IC2C的输入端连接,并分别与接线板 CN6的第2连接端、以及点动送丝开关K7的固定端连接;点动送丝开关K7的控制端接地; 反相器IC2C的电源端VCC电源VCC,接地端GND接地;反相器IC2C的输出端,分别与反相器IC2F的输入端、以及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并将电阻R13及电容C6后接地;二极管D2 的阴极,分别与反相器IC2D的输入端、以及电阻R13与电容C6的公共端连接;反相器IC2D 的输出端为R16端;反相器IC2F的输出端与三极管V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V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V3的集电极,经电阻R12后接直流电源VCC,并分别与反相器IC2E的输入端、以及电解电容C3的正极连接;电解电容C3的负极接地,反相器IC2E的输出端为R104端。上述交流接触器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0、电阻R45、电阻R49与R50,集成芯片N2, 保险管ZFU2,可控硅K1,以及电容C25,其中电阻RlO连接在直流电源VCC与集成芯片N2 的第1连接端之间,集成芯片N2的第2连接端为N2-2端;集成芯片N2的第6连接端经电阻 R45后,与可控硅Kl的阳极连接,与第二接线板CN2的第3连接端连接,并依次经电容C25、 电阻R50与保险管ZFU2后与第二接线板CN2的第2连接端连接;可控硅Kl的阴极经电阻 R49后与可控硅Kl的控制端连接;集成芯片N2的第4连接端,与电阻R49及可控硅Kl的公共端连接。在上述实施例中,外部提供三个电源,1和2号线为电机的供电,2和10号为交流接触器供电,6和7为线路板内部供电;三个电位器分别为电流,间歇,点焊调节电位器。如图2所示,上述外部控制单元包括电压转换器TC、接触器KM、保险管F、电机SM、 焊枪开关SBl、间歇开关Kl、点焊开关K2、电流调节器RPl、点焊调节器RP2与间歇焊调节器 RP3,其中电压转换器TC的初级线圈接交流电源,第一次级线圈的OV电压端与第一接线板 CNl的第4连接端连接,第一次级线圈的2例电压端与第一接线板CNl的第5连接端连接, 第一次级线圈的36V电压端分别与接触器KM的第1连接端及保险管的第1连接端连接,接触器KM的第2连接端及保险管的第2连接端均与第二接线板CN2的第2连接端连接,第二次级线圈的OV电压端与第二接线板CN2的第5连接端连接,第二次级线圈的MV电压端与第二接线板CN2的第6连接端连接;焊枪开关SBl的第1连接端与第一接线板CNl的第1 连接端连接,焊枪开关SBl的第2连接端分别与第二接线板CN2的第4连接端及间歇开关Kl的控制端连接,间歇开关Kl的固定端与第三接线板CN3的第2连接端连接;电流调节器 RPl的控制端与第三接线板CN3的第6连接端连接,电流调节器RPl的第1固定连接端与第三接线板CN3的第4连接端连接,电流调节器RPl的第,2固定连接端与第三接线板CN3 的第5连接端连接;点焊开关K2的控制端与第三接线板CN3的第1连接端连接,点焊开关 K2的固定端与第四接线板CN4的第1连接端连接;点焊调节器RP2的控制端分别与点焊调节器RP2的第1固定端及第四接线板CN4的第4连接端连接,点焊调节器RP2的第2固定端与第四接线板CN4的第5连接端连接;间歇焊调节器RP3的控制端分别与间歇焊调节器 RP3的第1固定端及第四接线板CN4的第2连接端连接,间歇焊调节器RP3的第2固定端与第四接线板CN4的第3连接端连接;电机SM的正连接端与第一接线板CNl的第3连接端连接,电机SM的负连接端与第一接线板CN2的第2连接端连接。在上述实施例中,NBC-2系列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控制装置,与现有技术的常规设计,对比如下
⑴交流接触器控制电路过去采用继电器,缺陷是继电器的触点容易打毛;改成用双向可控硅控制,优点是无触点开关,使用寿命长。⑵电机调速电路过去采用BT33C双基管,缺陷是离散性大;改成用N13T1程控晶体管,参数一致性好。⑶电机制动电路过去采用继电器常开触点短路制动,缺陷是继电器的触点容易打毛;改成用场效应管,优点是无触点开关,使用寿命长。⑷电机保护电路过去采用玻璃管保险丝,缺陷是保险丝烧断了需要更换;改成用自恢复保险丝,优点是电机故障排除后,保险丝会自动恢复。ω程序控制电路过去采用继电器,缺陷是动作反应慢;改成用集成电路,优点是动作反应快。上述实施例的NBC-2系列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控制装置,通过改进设计,可以成功应用于生产中,与过去的原始控制相比,返修故障率由原来的20%下降到1 ;在当今高成本的现状下,维修成本也是重要的一部分。综上所述,本发明各实施例的NBC-2系列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控制装置,由于包括外部控制单元、内部控制单元、转换开关SW1、第一接线板CN1、第二接线板CN2、第三接线板CN3与第四接线板CN4 ;外部控制单元,通过第一接线板CN1、第二接线板CN2、第三接线板CN3与第四接线板CN4,与内部控制单元电气连接;转换开关SWl与第一接线板CNl及第二接线板CN2配合连接;可以成功应用于生产中,与过去的原始控制相比,返修故障率由原来的20%下降到洲;在当今高成本的现状下,维修成本也是重要的一部分;从而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使用寿命短、参数离散性大、自恢复性能差与动作反应慢的缺陷,以实现使用寿命长、参数一致性好、自恢复性能好与动作反应快的优点。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NBC-2系列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部控制单元、内部控制单元、转换开关SW1、第一接线板CN1、第二接线板CN2、第三接线板CN3与第四接线板 CN4 ;所述外部控制单元,通过第一接线板CNl、第二接线板CN2、第三接线板CN3与第四接线板CN4,与内部控制单元电气连接;所述转换开关SWl与第一接线板CNl及第二接线板CN2 配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NBC-2系列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控制单元包括电压转换器TC、接触器KM、保险管F、电机SM、焊枪开关SB1、间歇开关 K1、点焊开关K2、电流调节器RP1、点焊调节器RP2与间歇焊调节器RP3,其中所述电压转换器TC的初级线圈接交流电源,第一次级线圈的OV电压端与第一接线板CNl的第4连接端连接,第一次级线圈的2例电压端与第一接线板CNl的第5连接端连接,第一次级线圈的 36V电压端分别与接触器KM的第1连接端及保险管的第1连接端连接,接触器KM的第2连接端及保险管的第2连接端均与第二接线板CN2的第2连接端连接,第二次级线圈的OV电压端与第二接线板CN2的第5连接端连接,第二次级线圈的MV电压端与第二接线板CN2 的第6连接端连接;所述焊枪开关SBl的第1连接端与第一接线板CNl的第1连接端连接,焊枪开关SBl 的第2连接端分别与第二接线板CN2的第4连接端及间歇开关Kl的控制端连接,间歇开关 Kl的固定端与第三接线板CN3的第2连接端连接;所述电流调节器RPl的控制端与第三接线板CN3的第6连接端连接,电流调节器RPl 的第1固定连接端与第三接线板CN3的第4连接端连接,电流调节器RPl的第,2固定连接端与第三接线板CN3的第5连接端连接;点焊开关K2的控制端与第三接线板CN3的第1连接端连接,点焊开关K2的固定端与第四接线板CN4的第1连接端连接;所述点焊调节器RP2的控制端分别与点焊调节器RP2的第1固定端及第四接线板CN4 的第4连接端连接,点焊调节器RP2的第2固定端与第四接线板CN4的第5连接端连接;间歇焊调节器RP3的控制端分别与间歇焊调节器RP3的第1固定端及第四接线板CN4的第2 连接端连接,间歇焊调节器RP3的第2固定端与第四接线板CN4的第3连接端连接;所述电机SM的正连接端与第一接线板CNl的第3连接端连接,电机SM的负连接端与第一接线板CN2的第2连接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NBC-2系列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控制单元包括整流电源电路、程序控制电路、交流接触器控制电路与电机调速电路,所述整流电源电路、电机调速电路、程序控制电路与交流接触器控制电路,依次配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NBC-2系列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电源电路包括直流电源VCC,电解电容C15、C17与C29,电容C14、C16与C28,稳压块 IC4与IC5,二极管D9、D11、D12、D13、D14与D15,以及电阻R43 ;其中所述电容C14与电解电容C15并联在直流电源VCC与地之间,电解电容C15的正极接直流电源VCC ;稳压块IC5 的输出端OUT与电解电容C15的正极连接,接地端GND接地,输入端IN与二极管D15的阴极连接、并经电阻R43后分别与二极管D13的阴极及二极管D14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15的阳极、二极管D13的阳极均与电解电容C17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4的阳极分别与+24V直流电源、电解电容C29的正极及稳压块IC4的输出端OUT连接,电解电容C29的负极接地, 电容以8并联在电解电容C29的两端;稳压块IC4的接地端GND接地,输入端IN分别与电解电容C17的正极及二极管D9的负极连接;电解电容C17的负极接地,电容C16并联在电解电容C17的两端;二极管D9的阳极分别与二极管D12的阴极及二极管Dll的阴极连接、 并作为D16-端,二极管D12的阳极作为D21-端,二极管Dll的阳极作为D20-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NBC-2系列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调速电路包括保险管ZFU1、转换开关Sff, 二极管Dl、D3、D7、D8、D16、D17、D18、D19、 D20、D21与D34,发光二极管WAA与mBA,稳压二极管ZDl与S)2,可控硅Ql、mAB、N1BB、 SCRl 与 SCR2,三极管 Q2、Q3、Q4、Q5、Q6、Q7、Q8、V4、V9、V10 与 V13,电阻 R14、R15、R16、R17、 R18、R19、R21、R23、R25、R27、R28、R36、R37、R38、R39、R40、R41、R44、R47、R48、R103、R104、 R113、R114、R115、R118、R119、R120、R121、R122、R123、R125、R127、R405 与 R417,电解电容 C9、C18、C19、C20、C21、C22、C155 与 C156,电容 C12、C13 与 C26,型号为 LM358 的运算放大器IClA与IC1B,型号为C102的三极管Vll与V12,以及可调电阻THl ;所述二极管D16的阴极,与二极管D17的阴极连接,经电阻R17后分别与型号为C102 的三极管Vll的基极、型号为LM358的运算放大器IClB的反相输入端、及稳压二极管ZDl 的阴极连接,并经电阻R21与稳压二极管ZDl的阳极连接,稳压二极管ZDl的阳极接地;二极管D16的阳极,分别与二极管D18的阴极、转换开关SW的第1固定端、及第二接线板CN2 的第5连接端连接;二极管D18的阳极与二极管D19的阳极均接地;二极管D19的阴极,分别与二极管D17的阳极、及第二接线板CN2的第6连接端连接;转换开关SW的第2固定端为D21-端,控制端与第二接线板CN2的第3连接端连接;所述型号为C102的三极管V12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型号为LM358的运算放大器 IClB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18与电阻R19串联在直流电源VCC与地之间,电阻R18与电阻R19的公共端与型号为C102的三极管V12的集电极连接;型号为LM358的运算放大器 IClB的输出端,与型号为C102的三极管Vll的基极连接;型号为C102的三极管Vll的集电极为R147端,发射极接地;所述电阻R27与电阻R28串联在直流电源VCC与型号为LM358的运算放大器IClA的同相输入端之间,电阻R44连接在电阻R27及电阻R28的公共端及第三接线板CN3的第4 连接端之间;型号为LM358的运算放大器IClA的反相输入端依次经电阻R25、电阻R23及电解电容C12后接地,电解电容C12的负极接地;型号为LM358的运算放大器IClA的输出端经电阻R23后,与电解电容C12的正极及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并依次与电阻R103及电阻R104连接,电阻R103及电阻R104的公共端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电阻R104原理三极管Q3的一端为R104端;三极管Q3的集电极,经电阻R121后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经电阻R122及可调电阻THl后与三极管Q2的基极及稳压二极管ZD2的阴极连接,并经电解电容C13后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稳压二极管ZD2的阳极经电阻R123后二极管D34 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34的阴极与电解电容以6的正极连接,电解电容以6的负极接地,电阻R127与电阻R125连接,电阻R127远离电阻R125的一端与第一接线板CNl的第3连接端连接,电阻R125原理电阻R127的一端接地,电阻R125与电阻R127的公共端与二极管D34 的负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经电阻R120后,分别与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三极管Q7的基极、以及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 Q6的集电极经电阻R119后,与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三极管Q5的基极、以及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5的发射极,分别与+24V直流电源及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并经电阻 R113后与发光二极管WAA的阳极连接,发光二极管WAA的阴极与发光二极管WBA的阳极连接;发光二极管WBA的阴极,分别与二极管Dl的阴极及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依次与电阻Rl 18及电阻R417连接,电阻R417远离电阻Rl 18的一端为R417 端;电阻R118与电阻R417的公共端,分别与二极管Dl的阳极及可控硅Ql的阳极连接,经电容C155后与可控硅Ql的控制端连接,并经电容C156后接地;电阻R405连接在+24V直流电源与可控硅Ql的控制端之间,电阻R406连接在可控硅Ql的控制端与地之间;电阻Rl 15 连接在三极管Q8与可控硅Ql的阴极之间,三极管Q8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114连接在三极管Q8的基极与地之间;所述电容C9、电阻R48与保险管ZFUl依次连接,电容C9远离电阻R48的一端与第一接线板CNl的第2连接端连接,保险管ZFUl远离电阻R48的一端与第一接线板CNl的第3 连接端连接;电阻R36与可控硅WBB的阳极连接,可控硅WBB的阴极与二极管D8的阳极连接,可控硅WBB的控制端经电阻R47后与二极管D8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8的阴极,与可控硅SCR2的控制端连接,并分别经电容C20与R40后、分别与可控硅SCR2的阴极、电阻R48 与保险管ZFUl的公共端、以及电阻R38与电阻R39的公共端连接;电阻R41与电容C21串联在电阻R36远离可控硅WBB的一端及电阻R48与保险管ZFUl的公共端之间,电阻R36 远离可控硅WBB的一端为D21-端;所述可控硅WAB的阳极、电阻R37、电容C18、电阻R38、电阻R39及二极管D7的阴极依次连接,可控硅WAB的阴极与二极管D7的阳极连接,可控硅WAB的控制端经电阻R46 后与二极管D7的阳极连接;电容C19并联在可控硅SCRl的阴极与可控硅SCRl的控制端之间,可控硅SCRl的控制端与二极管D7的阴极连接,可控硅SCRl的阳极与电容C18远离电阻R38的一端连接,电容C18远离电阻R38的一端为D20-端;所述电阻R16的第1连接端为R16端,电阻R16的第2连接端分别与三极管V9的基极及三极管VlO的基极连接;三极管V9的集电极与直流电源VCC连接,三极管V9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lO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VlO的集电极接地;电阻R14与电阻R15串联在三极管V9 的发射极与地之间,电容C22连接在电阻R14与电阻R15的公共端与地之间,三极管V4的栅极与电阻R14及电阻R15的公共端连接,三极管V4的漏极与第一接线板CNl的第3连接端连接,三极管V4的源极接地、并与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三极管D3的阴极与三极管V4 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接线板CNl的第5连接端为D20-端,并与二极管D20的阴极连接;第一接线板CNl的第4连接端为D21-端,并与二极管D21的阴极连接;第一接线板CNl的第1连接端与第一接线板CNl的第2连接端连接,并接地;二极管D20的阳极接地,二极管D21的阳极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NBC-2系列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控制电路包括电阻 Rl、R2、R3、R4、R5、R6、R7、R8、Rll、R12、R13、R20、R22、R42 与 R56, 二极管 D2、D4、D22、D23、D24、D25、D26、D29、D30、D31、D32 与 D33,三极管 VI、V2 与 V3,型号为TLP521的光电耦合器N3,型号为555的集成芯片IC3,点焊调节开关K3,点焊时间调节开关K4,间歇时间调节开关K5,间歇调节开关K6,点动送丝开关K7,控制开关K8、J2B,焊松开关 SB2,相器 IC2C、IC2E、IC2D 与 IC2B,电解电容 Cl、C3 与 C4,电容 C2、C5、C6 与 C11,接线板CN6,以及备用接线板DKA1、DKA2、DKA3、DKA4、DKA5与DKA6 ;其中所述型号为555 的集成芯片IC3的第4连接端,分别与型号为555的集成芯片IC3的第8连接端及直流电源VCC连接,依次经电阻R4、电阻R3、间歇时间调节开关K5的控制端、以及第四接线板CN4 的第2连接端连接,并经电阻Rl后、分别与二极管D22的阳极及二极管D23的阳极连接;型号为阳5的集成芯片IC3的第7连接端,与电阻R3及电阻R4的公共端连接,并分别与点焊时间调节开关K4的控制端、以及第四接线板CN4的第4连接端连接;型号为555的集成芯片IC3的第2连接端与型号为555的集成芯片IC3的第6连接端连接,经电解电容Cl后与三极管Vl的发射极连接,分别与二极管D24的阴极、二极管D25的阴极、以及二极管D26的阴极连接,并经电阻R2后与三极管Vl的集电极连接;二极管D22的阴极,分别与三极管Vl 的基极及二极管D23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23的阴极,分别与点焊调节开关K3的固定端、以及第三接线板CN3的第2连接端连接;点焊调节开关K3的控制端,分别与三极管V2的发射极、二极管D31的阳极、间歇调节开关K6的控制端、以及型号为TLP521的光电耦合器N3的第4连接端连接,并与点焊时间调节开关K4的控制端联动;间歇调节开关K6的控制端与间歇时间调节开关K5的控制端联动;所述型号为阳5的集成芯片IC3的GND端接地,型号为555的集成芯片IC3的第3连接端与二极管D28的阳极连接,电解电容Cl的负极接地,电容Cll与电阻R20并联在型号为阳5的集成芯片IC3的第5连接端与地之间;二极管D28的阴极与三极管V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V2的集电极,分别与二极管D30的阴极、二极管D33的阴极、以及二极管D31的阴极连接;三极管V2的发射极,分别与二极管D31的阳极、以及间歇调节开关K6的控制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30的阳极,分别与二极管拟9的阴极、间歇调节开关K6的控制端、以及二极管D32的阳极连接,经电阻R7接直流电源VCC,经电阻R8接反相器IC2A的输入端,并经电容C2接地;型号为TLP521的光电耦合器N3的第3连接端接地,第1连接端经电阻R42 接直流电源VCC,第2连接端分别与电容C5、焊松开关SB2、以及控制开关J2B接地,焊松开关SB2的控制端接地,控制开关J2B的控制端接地;所述控制开关J2B的固定端,分别与第三接线板CN3的第2连接端、以及控制开关K8 的控制端连接;控制开关K8的固定端,分别与第三接线板CN3的第3连接端、以及二极管 D32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32的阳极与电阻R8及电阻R7的公共端连接;反相器IC2A的输出端,经电阻R56与反相器IC2B的输入端连接,与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4的阴极经电阻R22后与反相器IC2B的输入端连接,电解电容C4的正极与反相器IC2B的输入端连接、负极接地;所述二极管D33的阳极,经电阻R9接直流电源VCC,经电阻Rll后与反相器 IC2C的输入端连接,并分别与接线板CN6的第2连接端、以及点动送丝开关K7的固定端连接;点动送丝开关K7的控制端接地;反相器IC2C的电源端VCC电源VCC,接地端GND接地; 反相器IC2C的输出端,分别与反相器IC2F的输入端、以及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并将电阻 R13及电容C6后接地;二极管D2的阴极,分别与反相器IC2D的输入端、以及电阻R13与电容C6的公共端连接;反相器IC2D的输出端为R16端;所述反相器IC2F的输出端与三极管V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V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 V3的集电极,经电阻R12后接直流电源VCC,并分别与反相器IC2E的输入端、以及电解电容 C3的正极连接;电解电容C3的负极接地,反相器IC2E的输出端为R104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NBC-2系列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接触器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0、电阻R45、电阻R49与R50,集成芯片N2,保险管ZFU2,可控硅K1,以及电容C25,其中所述电阻RlO连接在直流电源VCC与集成芯片N2的第1连接端之间,集成芯片N2的第2连接端为N2-2端;集成芯片N2的第6连接端经电阻R45后,与可控硅Kl的阳极连接,与第二接线板CN2的第3连接端连接,并依次经电容C25、电阻R50 与保险管ZFU2后与第二接线板CN2的第2连接端连接;可控硅Kl的阴极经电阻R49后与可控硅Kl的控制端连接;集成芯片N2的第4连接端,与电阻R49及可控硅Kl的公共端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NBC-2系列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控制装置,包括外部控制单元、内部控制单元、转换开关SW1、第一接线板CN1、第二接线板CN2、第三接线板CN3与第四接线板CN4;所述外部控制单元,通过第一接线板CN1、第二接线板CN2、第三接线板CN3与第四接线板CN4,与内部控制单元电气连接;所述转换开关SW1与第一接线板CN1及第二接线板CN2配合连接。本发明所述NBC-2系列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控制装置,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使用寿命短、参数离散性大、自恢复性能差与动作反应慢等缺陷,以实现使用寿命长、参数一致性好、自恢复性能好与动作反应快的优点。
文档编号B23K9/16GK102233471SQ20111017183
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3日
发明者徐林峰, 顾桢 申请人:顾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