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轧机辊系统传动、抬辊、卸辊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4927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精轧机辊系统传动、抬辊、卸辊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精轧机辊系统传动、抬辊、卸辊机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精轧机辊系统传动、抬辊、卸辊机构,存在着下列问题主轴两端用轴瓦支撑,间隙大、易磨损、强度不够,传动效果差;抬辊采用地弹簧,抬辊时不灵活,不牢固,易锈蚀;采用行车配重起吊卸辊,占用空间面积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精轧机辊系统传动、抬辊、卸辊机构,它能克服目前传统的精轧机辊系统传动、抬辊、卸辊机构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精轧机辊系统传动、抬辊、卸辊机构,包括主轴、轴承、液压卸辊油缸所组成,其特征在于主轴两端设置有轴承座并由轴承与主轴配合;主轴上方抬辊处两端设置有液压抬辊油缸,在主轴的右边设置有液压卸辊油缸,液压卸辊油缸的下方设置有液压站。本实用新型将传统设备上的主轴由轴瓦支承改为由轴承配合轴承座支承;抬辊采用地弹簧,改为由液压抬辊油缸上的轴抬辊;原行车配重起吊卸辊改为液压轨道卸辊。消除了辊缝间隙确保轧制板材尺寸精度和平整度,减少了换辊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1.轨道,2.液压抬辊油缸,3.抬辊处,4.轴承座,5.主轴,6.轴承,7.液压卸辊油缸,8.液压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精轧机辊系统传动、抬辊、卸辊机构,包括主轴5、轴承6、液压卸辊油缸7所组成, 其特征在于主轴5两端设置有轴承座4并由轴承6与主轴5配合;主轴5上方抬辊处3两端设置有液压抬辊油缸2 ;在主轴5的右边设置有液压卸辊油缸7,液压卸辊油缸7的下方设置有液压站8。具体实施时,将传统设备上的主轴由轴瓦支承改为由轴承配合轴承座支承,减少间隙、运动平稳、支撑牢固;将传统设备上抬辊采用地弹簧,改为在原抬辊处两端各设置一个液压抬辊油缸,并由液压抬辊油缸上的轴抬辊,解决了抬辊时地弹簧不灵活,不牢固,易锈蚀的问题;将传统设备上行车配重起吊卸辊改为液压轨道卸辊。本实用新型消除了辊缝间隙确保轧制板材尺寸精度和平整度,减少了换辊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
权利要求1.精轧机辊系统传动、抬辊、卸辊机构,包括主轴(5)、轴承(6)、液压卸辊油缸所组成, 其特征在于主轴( 两端设置有轴承座(4)并由轴承(6)与主轴( 配合;主轴( 上方抬辊处( 两端设置有液压抬辊油缸O);在主轴(5)的右边设置有液压卸辊油缸(7),液压卸辊油缸(7)的下方设置有液压站(8)。
专利摘要精轧机辊系统传动、抬辊、卸辊机构,包括主轴、轴承、液压卸辊油缸所组成。在主轴两端设置有轴承座并由轴承与主轴配合;主轴上方抬辊处两端设置有液压抬辊油缸,在主轴的右边设置有液压卸辊油缸,液压卸辊油缸的下方设置有液压站。本实用新型将传统设备上的主轴由轴瓦支承改为由轴承配合轴承座支承;原抬辊采用地弹簧,改为由液压抬辊油缸上的轴抬辊;原行车配重起吊卸辊改为液压轨道卸辊。消除了辊缝间隙确保轧制板材尺寸精度和平整度,减少了换辊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
文档编号B21B35/00GK202105854SQ20112007814
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3日
发明者孙江强 申请人:孙江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