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轮辋锻件的芯棒式锻压成型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5848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铝轮辋锻件的芯棒式锻压成型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轮毂制造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铝轮辋锻件的芯棒式锻压成型模。
背景技术
现有的铝轮辋锻件,其结构见图1,现有技术需要通过采用预制坯在开式模锻上锻压成型,再进行切边与冲孔,其需要锻模、切边模、冲孔模三副模具,经过三道工序,才能获得所需锻件,材料利用率低、加工效率低;此外,由于铝轮辋锻件的外圆直径较大,厚度较薄且中间有一个大的通孔,锻压时必须采用较大吨位设备才能锻压成形。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铝轮辋锻件的芯棒式锻压成型模,其一次成型,无需切边与冲孔,提高了生产效率、材料利用率高,且锻压成形所需载荷力较小,无需大吨位锻压设备,便可确保锻件厚度尺寸。一种铝轮辋锻件的芯棒式锻压成形模,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其包括上模、下模, 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板、上模型腔板,所述上模座板的底面紧固连接所述上模型腔板的顶面,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底板、中部芯棒、下模型腔板组件,所述中部芯棒支承于所述下模底板的中心位置,所述下模型腔板组件支承于所述下模底板的四周,所述中部芯棒的外圆面套装有所述下模型腔板组件,所述中部芯棒外露于所述下模型腔板组件的上端面,合模后的所述上模型腔板、下模型腔板组件、中部芯棒所围成的空腔为型腔。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型腔板组件具体包括下底板、上端板,所述上端板支承于所述下底板,所述下模底板、下底板、上端板依次紧固连接,所述下底板套装于所述中部芯棒的外圆面,所述中部芯棒外露于所述下底板的上端面;所述上端板均布有导向孔,所述上模型腔板对应所述导向孔的位置开有垂直导套孔,导套装于所述垂直导套孔内,所述导套支承于盖板,所述盖板紧固连接所述上模型腔板的底面,所述导柱下端套装于所述导向孔内,所述导柱的上端配合插装于所述导套内;未合模时,所述中部芯棒与所述上模型腔板所形成的空腔通过导气孔连通外部, 所述导气孔具体为所述上模型腔板的下端外凸部分的径向通孔;所述上端板的内顶部边缘为圆角、且向外扩张;所述中部芯棒的顶部边缘为圆角、且向内收口;顶杆贯穿所述下模底板、下底板,合模状态下所述顶杆的顶端面与所述型腔的底端面相平齐。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后,将环形铸坯加热后,放置在下模型腔中,以中部芯棒定位毛坯,之后上模下行,进行锻压成形,其一次成型,加工效率高,由于中部芯棒的存在,锻压成形所需载荷力较小,无需大吨位锻压设备,便可确保锻件厚度尺寸。
图1是现有的铝轮辋锻件结构示意图;图2是处于合模状态的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下模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图4是处于开模状态的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2、图3、图4,其包括上模、下模,上模包括上模座板1、上模型腔板2,螺钉17、 销钉18紧固连接上模座板1的底面与上模型腔板2的顶面,下模包括下模底板3、中部芯棒4、下模型腔板组件,下模型腔板组件具体包括下底板5、上端板6,中部芯棒4支承于下模底板3的中心位置,下底板5支承于下模底板3的四周,下底板5套装于中部芯棒4的外圆面,中部芯棒4外露于下底板5的上端面,上端板6支承于下底板5,螺钉7、销钉16紧固连接下模底板3、下底板5、上端板6 ;合模后的上模型腔板2、下底板5、上端板6、中部芯棒 4所围成的空腔为型腔8,上端板6的内顶部边缘19为圆角、且向外扩张;上端板6均布有导向孔9,上模型腔板2对应导向孔9的位置开有垂直导套孔10,导套11装于垂直导套孔 10内,导套11支承于盖板12,盖板12紧固连接上模型腔板2的底面,导柱13下端套装于导向孔9内,导柱13的上端配合插装于导套11内;未合模时,中部芯棒4与上模型腔板2 所形成的空腔通过导气孔14连通外部,导气孔14具体为上模型腔板2的下端外凸部分的径向通孔;中部芯棒4的顶部边缘20为圆角、且向内收口 ;顶杆15贯穿下模底板3、下底板 5,合模状态下顶杆15的顶端面与型腔8的底端面相平齐。其工作原理如下将环形铸坯加热后,放置在下模型腔中,以中部芯棒4的上端面定位毛坯,上模下行,导柱13导入导套11中,实现上模导向预定位;上模继续下行,在上端板6内顶部边缘19向外扩张、中部芯棒4顶部边缘20向内收口、且均圆角过度作用下,上模型腔板2成形部分准确导入到下模型腔板组件中,上模型腔板2与中部芯棒4之间的空气从上模型腔板2的导气孔14排气,上模继续下行,进行锻压成形,上模回程,通过顶杆7 将锻件从中部芯棒4上推出,一次成型。
权利要求1.一种铝轮辋锻件的芯棒式锻压成型模,其包括上模、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板、上模型腔板,所述上模座板的底面紧固连接所述上模型腔板的顶面,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底板、中部芯棒、下模型腔板组件,所述中部芯棒支承于所述下模底板的中心位置,所述下模型腔板组件支承于所述下模底板的四周,所述中部芯棒的外圆面套装有所述下模型腔板组件,所述中部芯棒外露于所述下模型腔板组件的上端面,合模后的所述上模型腔板、下模型腔板组件、中部芯棒所围成的空腔为型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轮辋锻件的芯棒式锻压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型腔板组件具体包括下底板、上端板,所述上端板支承于所述下底板,所述下模底板、下底板、上端板依次紧固连接,所述下底板套装于所述中部芯棒的外圆面,所述中部芯棒外露于所述下底板的上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铝轮辋锻件的芯棒式锻压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板均布有导向孔,所述上模型腔板对应所述导向孔的位置开有垂直导套孔,导套装于所述垂直导套孔内,所述导套支承于盖板,所述盖板紧固连接所述上模型腔板的底面,所述导柱下端套装于所述导向孔内,所述导柱的上端配合插装于所述导套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铝轮辋锻件的芯棒式锻压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未合模时,所述中部芯棒与所述上模型腔板所形成的空腔通过导气孔连通外部,所述导气孔具体为所述上模型腔板的下端外凸部分的径向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铝轮辋锻件的芯棒式锻压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板的内顶部边缘为圆角、且向外扩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铝轮辋锻件的芯棒式锻压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芯棒的顶部边缘为圆角、且向内收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铝轮辋锻件的芯棒式锻压成型模,其特征在于顶杆贯穿所述下模底板、下底板,合模状态下所述顶杆的顶端面与所述型腔的底端面相平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铝轮辋锻件的芯棒式锻压成型模,其一次成型,无需切边与冲孔,提高了生产效率、材料利用率高,且锻压成形所需载荷力较小,无需大吨位锻压设备,便可确保锻件厚度尺寸。其包括上模、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板、上模型腔板,所述上模座板的底面紧固连接所述上模型腔板的顶面,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底板、中部芯棒、下模型腔板组件,所述中部芯棒支承于所述下模底板的中心位置,所述下模型腔板组件支承于所述下模底板的四周,所述中部芯棒的外圆面套装有所述下模型腔板组件,所述中部芯棒外露于所述下模型腔板组件的上端面,合模后的所述上模型腔板、下模型腔板组件、中部芯棒所围成的空腔为型腔。
文档编号B21K1/40GK202062033SQ201120095619
公开日2011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日
发明者张国新 申请人: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