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铆接复合工位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6849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改进的铆接复合工位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模具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改进的铆接复合工位模具。
背景技术
传统模具机构单一,一种模具只能完成一种工艺。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将拉伸工艺、成型工艺与冲孔工艺合为一体, 提高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改进的铆接复合工位模具,包括上模板,上退料托,上模,压边圈,下模,下模板,下模大镶件,上小孔冲,上大孔冲,上垫板,上固定板,下模小镶件,下垫板,成型冲,其特征在于上垫板的正下方设有上大孔冲,上大孔冲的两侧各设有上小孔冲;下垫板的右上方设有下模,下垫板及下模的外侧设有压边圈,下垫板的左上方设有成型冲;成型冲的右侧设有下模大镶件,下模的左侧设有下模小镶件。所述的上大孔冲左侧的上小孔冲,其凸台对应下方下模大镶件的凹槽;上大孔冲右侧的上小孔冲,其凸台对应下方下模小镶件的凹槽。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将拉伸工艺、成型工艺与冲孔工艺合为一体,中间的大孔不再变形,降低了壳体的椭圆度,减少工序,降低成本,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图1为原来拉伸模具结构示意图。图2为原来冲孔模具结构示意图。图3为原来整形压台模具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至图4,1为上模板,2为上退料托,3为上模,4为压边圈,5为下模,6为下模板,7为下模大镶件,8为退料托,9为上小孔冲,10为上打孔冲,11为上垫板,12为上固定板,13为下模小镶件,14为下固定板,15为下垫板,16为下模板,17为成型冲,18为被加工零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在拉伸模具的基础上,去掉上退料托2,将冲孔模具中上模板1 下方的所有部件以及整形压台模具中上退料托2下方的成型冲17和下模5加入拉伸模具, 这样将拉伸模具、冲孔模具以及整形压台模具合为一体,使加工时中间的大孔不再变形,降低了壳体的椭圆度,使客户更满意。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铆接复合工位模具,包括上模板,上退料托,上模,压边圈,下模,下模板, 下模大镶件,上小孔冲,上大孔冲,上垫板,上固定板,下模小镶件,下垫板,成型冲,其特征在于上垫板(11)的正下方设有上大孔冲(10),上大孔冲(10)的两侧各设有上小孔冲(9); 下垫板(15)的右上方设有下模(5),下垫板(15)及下模(5)的外侧设有压边圈(4),下垫板 (15)的左上方设有成型冲(17);成型冲(17)的右侧设有下模大镶件(7),下模(5)的左侧设有下模小镶件(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铆接复合工位模具,其特征在于上大孔冲(10) 左侧的上小孔冲(9),其凸台对应下方下模大镶件(7)的凹槽;上大孔冲(10)右侧的上小孔冲(9),其凸台对应下方下模小镶件(13)的凹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模具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改进的铆接复合工位模具。一种改进的铆接复合工位模具,包括上模板,上退料托,上模,压边圈,下模,下模板,下模大镶件,上小孔冲,上大孔冲,上垫板,上固定板,下模小镶件,下垫板,成型冲。同现有技术相比,将拉伸工艺、成型工艺与冲孔工艺合为一体,中间的大孔不再变形,降低了壳体的椭圆度,减少工序,降低成本,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B21D37/10GK202028693SQ20112011766
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0日
发明者张洪金 申请人:上海汽车制动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