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厚度折弯用v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2180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异厚度折弯用v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域,特别涉及一种异厚度折弯用V型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大型构件拼焊的方法是,先对各种厚度的金属板材进行折弯成形,然后将成形之后的构件进行拼焊,例如化学品船的内舱壁Z形板。由于板材成形之后焊接,焊缝已成了空间曲线,这时焊接,通常只能手工施焊,与平板施焊相比,自动焊接的条件没了,焊接难度大,质量低,效率低,且成本高。原有技术是,先对不同厚度的板材拼焊,拼成了大板后,再进行折弯成形,将空间曲线焊缝,转变成了平面施焊。其采用的方法是在工件的不平面位置,合适厚度的钢板,使折弯时仍然呈相同板厚。原有技术的问题是,当批量生产时,效率很低。主要表现在折弯对线时,垫板容易被移动而偏离了合适的位置,垫板偏离了合适的位置往往会影响折弯后的尺寸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异厚度折弯用V型模具,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一种异厚度折弯用V型模具,包括折弯机模座、基准模与V型槽,所述折弯机模座包括折弯机上模座与折弯机下模座;所述基准模包括基准上模与基准下模,基准上模与基准下模的数量相同,且至少有两组;所述基准上模固定于折弯机上模座,所述基准下模固定于折弯机下模座;所述V型槽存在于基准下模内,且V型槽的开口端宽度相同。进一步地,所述各基准下模的高度与所对应的工件的厚度之和均相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异厚度折弯用V型模具,通过将替代板固定在基准下模,保证了焊接工件各个不同厚度部分折弯效果的一致,提高了成品率与工作效率。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图I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异厚度折弯用V型模具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异厚度折弯用V型模具折弯前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异厚度折弯用V型模具折弯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0013]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异厚度折弯用V型模具,包括折弯机模座、基准模与V型槽,所述折弯机模座包括折弯机上模座I与折弯机下模座2 ;所述基准模包括基准上模3与基准下模4,基准上模3与基准下模4的数量相同,且至少有两组;所述基准上模3固定于折弯机上模座I,所述基准下模4固定于折弯机下模座2 ;所述V型槽5存在于基准下模4内,且V型槽4的开口端宽度相同,所述各基准下模的高度与所对应的工件的厚度之和均相同。进行作业时,工件6固定于基准上模3与基准下模4之间,此时操作人员控制折弯机上模座I向下工作,所有基准上模3同时对工件6作用,工件6即被弯折,且弯折角度一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异厚度折弯用V型模具,通过将替代板固定在基准下模,保证了焊接工件各个不同厚度部分折弯效果的一致,提高了成品率与工作效率。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异厚度折弯用V型模具,包括折弯机模座、基准模与V型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机模座包括折弯机上模座与折弯机下模座;所述基准模包括基准上模与基准下模,基准上模与基准下模的数量相同,且至少有两组;所述基准上模固定于折弯机上模座,所述基准下模固定于折弯机下模座;所述V型槽存在于基准下模内,且V型槽的开口端宽度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异厚度折弯用V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基准下模的高度与所对应的工件的厚度之和均相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异厚度折弯用V型模具,包括折弯机模座、基准模与替代板,所述折弯机模座包括折弯机上模座与折弯机下模座;所述基准模包括基准上模与基准下模,基准上模与基准下模的数量相同,且至少有两组;所述基准上模固定于折弯机上模座,所述基准下模固定于折弯机下模座;所述基准下模的V型槽内嵌套有替代板,且两者之间没有间隙;所述替代板为V型模板,并包含内V型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异厚度折弯用V型模具,通过将替代板固定在基准下模,保证了焊接工件各个不同厚度部分折弯效果的一致,提高了成品率与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B21D5/01GK202725823SQ20122040583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6日
发明者李志军 申请人:大明重工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