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件端面装夹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5895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工件端面装夹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工件端面装夹工具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件端面装夹工具,特别是一种箱体类工件端面装夹工具。
技术背景[0002]在对箱体类工件的配合面进行加工时,需要通过箱体类工件的端面来进行装夹固定,而由于箱体类工件的端面通常存在凹凸不平的问题,因此,现有的装夹工具对箱体类工件通过端面装夹固定存在难度,从而给箱体类工件的配合面加工带来了困难。发明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利于箱体类工件端面进行装夹固定进行配合面加工的工件端面装夹工具,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000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它包括底板和上模板, 上模板和底板之间通过立柱支撑,上模板上设有模孔,模孔内缘形成有至少两个内凸部,所述内凸部上形成有上端大下端小的台阶通孔,底板上对应于模孔下方设置有顶紧气缸,顶紧气缸的活塞杆上连接有顶板,顶板与活塞杆之间摆动连接,顶板上表面设有三个凸头,所述三个凸头呈三角布置,上模板上对应于每个模孔旁设有转轴,转轴上下贯穿上模板,转轴上端设有可带动转轴转动的手轮,转轴对应于手轮和上模板的上表面之间的部位套设有压缩弹簧,所述转轴的下端与横托杆的一端固定,横托杆与转轴联动。装夹时,将减速箱工件从上模板的下部放入,使减速箱工件配合面上的孔与模孔内缘的内凸部的台阶通孔对准, 采用插销插入到台阶通孔中与减速箱工件配合面上的孔配合从而将减速箱工件轴向定位, 而后操作人员一手托住减速箱工件,另一只手则将手轮向下按并转动一定角度使横托杆转动至减速箱工件端面下,然后松开手轮,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将手轮向上顶并通过转轴将横托杆向上拉从而托住减速箱工件,此时松开双手启动顶紧气缸,顶紧气缸的活塞杆将顶板上推,由于顶板与活塞杆之间形成为摆动连接,故顶板上的三个凸头可自适应箱体类工件不平整的端面,使三个凸头均可与箱体类工件端面接触,从而将箱体类工件顶紧固定在模孔下方,箱体类工件的配合面及其内腔则从模孔露出以便加工。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箱体类工件端面不平整而存在装夹困难的问题。加工完毕,顶紧气缸退回,操作人员再一手托住箱体类工件,另一只手将手轮下压转动手轮使横托杆离开箱体类工件下方,即可将加工完毕的箱体类工件移走。[0005]作为优选,所述手轮由上盘体和下柱体构成,上盘体的外径大于下柱体的外径,上盘体圆周上形成有缺口,上模板上设有能配合在上盘体缺口内限制手轮转动的档位销。当档位销位于手轮上盘体的缺口内时,手轮不能转动,此状态下,横托杆位于模孔下方即处于能托住箱体类工件的状态,从而可限定横托杆的位置;闲置时,将手轮上体并转动,使档位销上端抵在手轮上盘体的下表面从而保持横托杆偏离模孔,防止横托杆的晃动。[0006]作为优选,所述横托杆的两端之间形成有浅凹槽,以便于水平方向闲置箱体类工件的位置,防止箱体类工件的水平位移,便于操作。[0007]作为优选,所述顶紧气缸具有三个并排的活塞杆,所述三个活塞杆通过连接块连接在一起,所述顶板与连接块上表面铰接。顶紧气缸通过三个活塞杆连接顶板可保证连接顶板的连接块竖直上身和下降,保证连接块各处均匀受力,从而保证了箱体类工件加工时的可靠固定。[0008] 作为优选,所述上模板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模孔,每个模孔分别有顶紧气缸、顶板、转轴、手轮及横托杆与之对应,从而一次性可装夹固定多个箱体类工件,以提高本实用新型之利用率及加工效率。[0009]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便于利于箱体类工件端面进行装夹固定进行配合面加工的特点。


[0010]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0011]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局部剖视的主视结构示意图;[0012]图3是本实用新型模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0013]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0014]图5是本实用新型顶板的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0015]图6是图2的B处放大不意图;[0016]图7是图I的C处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0018]实施例如图I和图2所示,包括上模板I和底板2,上模板I和底板2之间通过多个立柱3支撑,如图2和图3所示,上模板I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模孔4,每个模孔4的内缘形成有两个内凸部5,内凸部5上形成有上端大下端小的台阶通孔6。如图2所示,底板 2上对应于模孔下方设置有顶紧气缸7,顶紧气缸7具有三个并排的活塞杆8,三个活塞杆8 通过连接块9连接在一起,顶板10与连接块上表面铰接实现与活塞杆之间摆动连接,如图2 和图5所示,顶板10上表面设有三个凸头11,三个凸头11呈三角布置,如图2所示,上模板I上对应于每个模孔旁设有转轴12,转轴12上下贯穿上模板1,如图6所示,转轴12的上端设有可带动转轴12转动的手轮13,转轴12对应于手轮13和上模板I的上表面之间的部位套设有压缩弹簧14,手轮13由上盘体15和下柱体16构成,上盘体15的外径大于下柱体16的外径,如凸7所示,上盘体15圆周上形成有缺口 17,如图6和图7所示,上模板I上设有能配合在上盘体缺口 17内限制手轮转动的档位销18。如图2所示,转轴13的下端与横托杆19的一端固定,横托杆18与转轴13联动,横托杆19的两端之间形成有浅凹槽20。[0019]当档位销位于手轮上盘体的缺口内时,手轮不能转动,此状态下,横托杆位于模孔下方即处于能托住箱体类工件的状态,从而可限定横托杆的位置;闲置时,将手轮上体并转动,使档位销上端抵在手轮上盘体的下表面从而保持横托杆偏离模孔,防止横托杆的晃动。 装夹时,将减速箱工件从上模板的下部放入,使减速箱工件配合面上的孔与模孔内缘的内凸部的台阶通孔对准,采用插销插入到台阶通孔中与减速箱工件配合面上的孔配合从而将减速箱工件轴向定位,而后操作人员一手托住减速箱工件,另一只手则将手轮向下按并转动一定角度使横托杆转动至减速箱工件端面下,然后松开手轮,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将手轮向上顶并通过转轴将横托杆向上拉从而托住减速箱工件,此时松开双手启动顶紧气缸, 顶紧气缸的活塞杆将顶板上推,由于顶板与活塞杆之间形成为摆动连接,故顶板上的三个凸头可自适应箱体类工件不平整的端面,使三个凸头均可与箱体类工件端面接触,从而将箱体类工件顶紧固定在模孔下方,箱体类工件的配合面及其内腔则从模孔露出以便加工。 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箱体类工件端面不平整而存在装夹困难的问题。加工完毕,顶紧气缸退回,操作人员再一手托住箱体类工件,另一只手将手轮下压转动手轮使横托杆离开箱体类工件下方,即可将加工完毕的箱体类工件移走。
权利要求1.一种工件端面装夹工具,包括底板和上模板,上模板和底板之间通过立柱支撑,上模板上设有模孔,模孔内缘形成有至少两个内凸部,所述内凸部上形成有上端大下端小的台阶通孔,底板上对应于模孔下方设置有顶紧气缸,顶紧气缸的活塞杆上连接有顶板,顶板与活塞杆之间摆动连接,顶板上表面设有三个凸头,所述三个凸头呈三角布置,上模板上对应于每个模孔旁设有转轴,转轴上下贯穿上模板,转轴上端设有可带动转轴转动的手轮,转轴对应于手轮和上模板的上表面之间的部位套设有压缩弹簧,所述转轴的下端与横托杆的一端固定,横托杆与转轴联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工件端面装夹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轮由上盘体和下柱体构成,上盘体的外径大于下柱体的外径,上盘体圆周上形成有缺口,上模板上设有能配合在上盘体缺口内限制手轮转动的档位销。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工件端面装夹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托杆的两端之间形成有浅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工件端面装夹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紧气缸具有三个并排的活塞杆,所述三个活塞杆通过连接块连接在一起,所述顶板与连接块上表面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工件端面装夹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模孔,每个模孔分别有顶紧气缸、顶板、转轴、手轮及横托杆与之对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件端面装夹工具,特别是一种箱体类工件端面装夹工具。它包括底板和上模板,上模板和底板之间通过立柱支撑,上模板上设有模孔,模孔内缘形成有至少两个内凸部,所述内凸部上形成有上端大下端小的台阶通孔,底板上对应于模孔下方设置有顶紧气缸,顶紧气缸的活塞杆上连接有顶板,顶板与活塞杆之间摆动连接,顶板上表面设有三个凸头,所述三个凸头呈三角布置,上模板上对应于每个模孔旁设有转轴,转轴上下贯穿上模板,转轴上端设有可带动转轴转动的手轮,转轴对应于手轮和上模板的上表面之间的部位套设有压缩弹簧,所述转轴的下端与横托杆的一端固定,横托杆与转轴联动。
文档编号B23Q3/00GK202804718SQ20122047796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4日
发明者朱炎钊 申请人:横店集团联宜电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