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识别检测板前后方向的装置和方法

文档序号:3079242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识别检测板前后方向的装置和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识别检测板的前后方向的装置,包括支撑检测板的支撑体,其中,该装置还包括位于支撑体上的筛选块;筛选块与第一方向的检测板不接触,使检测板沿第一路径移动;筛选块与第二方向的检测板接触,使检测板沿第二路径移动;其中第一路径与第二路径不同。同时,本发明还包括利用该识别装置来识别检测板前后方向的方法。通过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来识别并排序检测板,能够提供机器组装检测板的效率,降低成本。
【专利说明】一种识别检测板前后方向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识别装置和识别方法,特别是识别安装试纸条的检测板前后方向 的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利用免疫结合反应原理来检测样本中是否存在被分析物质的这一技术被广泛用 在各个领域。可以用它来检测各种生物样本(唾液,血液,尿液,血清,汗液等等)中的被分析 物质来监测疾病和人类的健康状况(早孕,肿瘤,传染病,毒品等等)。很多这样的检测都可 以在固体基质材料上完成,例如常用的横向流动固相基质材料,玻璃或塑料多孔盘中,免疫 层析装置等等。一些检测中,为了方便操作者自行检测,将检测的试纸条安放在检测板中。 特别是针对同时利用同一样本进行多种成分检测的时候,将多个检测不同成分的试纸条安 装在一个测试板上。
[0003] 通常,利用手工操作来组装这些检测板,这样,不但效率低下,而且成本高。因此, 现在很多的组装生产中尝试利用机器自动组装的方式来提高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0004] 在一些利用设备组装检测板的操作中,如何让检测板在设备中按照一个相同的面 和相同的方向排序是非常关键的。一些实施例中,利用振动盘将检测板一个一个的振动掉 到后续的输送带上,通过人工观察来去除排序方式和排序方式不对的检测板,另一些实施 例中,当检测板掉到输送带上后,利用传感装置来感应该检测板的正反面和方向是否正确, 将不正确的检测板利用机械手抓走。在这些方式中,检测板排序方式都是被动的,效率较 低,通常会影响整个组转检测板的设备的效率。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利用机器或设备组装检测板时能够自动识别并排序检测板 的装置。通过该装置,能够使同一面的检测板按照同一方向排序,从而有序的进入下一道工 序,提1?操作的效率。
[0006] 本发明的识别检测板的前后方向的装置,包括支撑检测板的支撑体,其中,该装置 还包括位于支撑体上的筛选块;筛选块与第一方向的检测板不接触,使检测板沿第一路径 移动;筛选块与第二方向的检测板接触,使检测板沿第二路径移动;其中第一路径与第二 路径不同。即当检测板在支撑体上为第一方向移动时,检测板与筛选块不接触,从而检测板 沿支撑体仍然按照原来的路径(第一路径)移动;当检测板在支撑体上为第二方向时,检测 板与筛选块接触并使检测板改变移动路径,检测板偏离支撑体并沿着一个新的路径(第二 路径)移动。
[0007] 本发明中,通过支撑体上的筛选块来区分开方向相反的检测板。如何做才能使筛 选块将相反方向的检测板区分开呢?本发明的具体放案是通过筛选块有选择的接触在支 撑体上移动的不同方向的检测板,从而实现不同方向的检测板的区分,具体来说,筛选块与 第一方向的检测板不接触,使检测板沿第一路径移动;筛选块与第二方向的检测板接触,使 检测板沿第二路径移动。或者,筛选块与第一方向的检测板接触,使检测板沿第二路径移 动;而筛选块与第二方向的检测板不接触,使检测板沿第一路径移动。其中,第一路径为检 测板原来既定的移动路径,而第二路径为因筛选块与检测板的接触而是检测板偏离支撑体 后产生的新的移动路径。即当检测板在支撑体上为第一方向向前移动时,检测板不会接触 到位于支撑体上的筛选块,从而检测板沿支撑体上按照原定的路径移动;而当检测板为第 二方向向前移动时,检测板会接触到筛选块,并且筛选块会对检测板产生阻力从而使检测 板改变在支撑体上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路径,即使检测板偏离支撑体后沿新的路径移动。
[0008] -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通过筛选块接触检测板上的支撑体来识别检测板的前后 方向。
[0009] 更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筛选块与第一方向的检测板上的支撑柱不接触,检测板 沿第一路径移动;筛选块与第二方向的检测板上的支撑柱接触,检测板被改变方向,沿第二 路径移动。
[0010] 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方案中,通过检测板上的凸出装置一支撑柱是否接触筛选 块来实现。具体来说,当检测板位于一个方向时,支撑柱与筛选块不接触,那么检测板为另 一相反的方向时,支撑柱与筛选块一定要接触;反之,也可以是,当检测板为一个方向时,支 撑柱与筛选块接触,而另一相反方向时,支撑柱与筛选块不接触。这样,才能够实现将两个 相反相向的检测板区分开来。更具体的来说,检测板位于支撑体上,并能够沿着支撑壁向 前移动,而在支撑体上固定有一个凸起,即筛选块,所有的检测板在支撑体上移动时,都会 经过该筛选块;在检测板上具有一个支撑柱,并且,该支撑柱位于检测板与支撑体接触的一 面;检测板在支撑体上移动时,检测板上的支撑柱可以有选择的接触到该筛选块。一个具体 的实施方式中,当检测板为第一方向时,该检测板上的支撑柱不接触到筛选块,而当检测板 为第二方向时,该检测板上的支撑柱接触到筛选块。更为具体的来说,当检测板为第一方向 时,检测板在支撑体上移动时,不会接触到筛选块,因此,该检测板沿着既定的路线在支撑 体上继续向前移动;而当检测板为第二方向时,检测板在支撑体上移动时,检测板上的支撑 柱会接触到筛选块,由于筛选块对支撑柱的阻力,使检测板降低前移速度,并且使检测板改 变行进路线,也即使检测板偏离支撑体,并沿新的路径移动;更进一步的,最终可以使该检 测板从而支撑体上脱落。
[0011] 另一个实施方式中,通过筛选块位于检测板上两个及以上不同宽度的间隔下来识 别检测板的前后方向。
[0012] 更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筛选块位于检测板的一个宽的间隔下时,二者不接触,检 测板沿第一路径移动;筛选块位于检测板的一个窄的间隔下时,二者接触,检测板偏离支撑 体,沿第二路径移动。
[0013] 本发明中,还可以使筛选块通过检测板上不同的间隔的方式来区分检测板的相反 的两个方向。即使筛选块通过检测板的宽的间隔时,筛选块与检测板不接触,继续按原来的 路径前进;而筛选块通过检测板的窄的间隔时,筛选块与检测板接触并使检测板改变方向, 沿新的路径移动。在这一方式中,使第一方向的检测板在移动时,宽的间隔通过筛选块;而 使第二方向的检测板在支撑体上移动时,窄的间隔通过筛选块。
[0014] 一些实施方式中,检测板上具有两个及以上的宽度相等的间隔;一个优选的实施 方式中,检测板的支撑柱位于其中的一个间隔内。
[0015] 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当检测板为第一方向时,一个无支撑柱的间隔区域通过 筛选块,检测板按原定的路径移动;当检测板为第二方向时,有支撑柱的间隔区域通过筛选 块,检测板方向改变并偏离支撑柱,沿新的路径移动。
[0016]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该检测板为可与安放多个试纸条的检测板,在检测板上 具有一个或多个间隔,这些间隔用于隔开每个被安放的试纸条。通常,这些间隔宽度相同并 且间隔之间的间距也相同。间隔中间为利于观测试纸条信息的窗口。当检测板在支撑体上 移动时,支撑体上筛选块的位置设置为这些间隔中的一个间隔在筛选块上方移动。当这个 间隔中无障碍物时,检测板通过筛选块,并继续沿支撑体向前移动;而这个间隔中有障碍物 时,检测板在经过筛选块时,该障碍物会与筛选块接触,此时,筛选块会因与障碍物之间的 阻力使检测板的行进方向改变,从而偏离原来的行进路径。因此,当检测板为第一方向时, 无支撑柱的间隔通过筛选块,检测板继续按既定的路径移动;当检测板为第二方向时,有支 撑柱的间隔通过筛选块,则支撑柱与筛选块相互碰触,检测板因支撑柱与筛选块的相互阻 挡而导致检测板移动方向改变,偏离原来的路径,从而偏离支撑体。从而,两个不同方向(第 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检测板实现了区分。
[0017] 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筛选块能够有效的保证相反方向的检测板实现区 分,该筛选块为三角形的块状结构,并且其底部宽度小于或等于检测板的间隔宽度。一个具 体的实施例中,三角形的底部宽度为1-2_。
[0018] 更为具体的实施例中,筛选块的斜边与检测板的支撑柱接触。当检测板经过筛选 块时,三角形的筛选块的顶点先进入间隔内,然后是整个筛选块,这样,当筛选块接触到支 撑柱时,支撑柱从筛选块的顶点开始,沿着斜边向前移动,从而使检测板按照一定的方向偏 离支撑体,并沿偏离的路径继续移动。
[0019] 为了保证第一方向的检测板能够按照既定的路线前进,更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中, 筛选块的高度小于支撑柱的高度,因为检测板具有支撑柱的一面与支撑体接触,所以,检测 板与支撑体之间的间距即为支撑柱的高度,这样,筛选块能够完全位于检测板的下方,而不 与检测板接触;从而能够使筛选块不阻碍检测板的正常行进。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检测板 的支撑柱的高度为5mm,筛选块的高度为l-4mm。
[0020] 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能够使检测板更顺利的按照既定路径前行,支撑体 的宽度与检测板宽度相同。
[0021] 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识别装置还包括去除支撑体上检测板的元 件。
[0022] 更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元件位于支撑体外边缘,与偏离支撑体的检测板的外边 缘处相对应。
[0023] -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元件包括位于支撑体上方的气管,气管里吹出的气体将 前后位置不正确的检测板吹离支撑体。
[0024] 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该元件包括位于偏离的检测板边缘上方的凸起,当检 测板从支撑体上偏移到凸起处,该凸起压迫检测板使其从支撑体上翻落。
[0025] 本发明的筛选块使两个相反方向的检测板实现了区分,但是,通常在组装的设备 中,为了方便下一道的工序,需要所有的检测板排列方向相同,即需要同一个方向的检测 板,因此,另一方向的检测板被区分后,最好能够被去除。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就是还包括 去除不符合要求的另一方向的检测板的元件,该元件使已经偏离了支撑体的检测板进一步 脱离支撑体。具体的方式中,这个去除偏离检测板的元件为位于检测板上方的气管,通过气 管里吹出的气体将方向相反的,即前后方向不正确的检测板吹离支撑体。更为具体的实施 例中,该气管位于支撑体的边缘处,特别是位于偏离支撑体的检测板的无支撑体支撑的边 缘处,这样,能够使气管里吹出的气体的压力作用于该处,使该检测板能够顺利的脱离支撑 体。
[0026]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包括一种识别检测板前后方向的方法,包括:使检测板沿支撑 体移动,使检测板通过位于支撑体上的筛选块,筛选块与第一方向的检测板不接触,使检测 板沿第一路径移动;筛选块与第二方向的检测板接触,使检测板沿第二路径移动;其中第 一路径与第二路径不同。
[0027] -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筛选块与第一方向的检测板上的支撑柱不接触,检测板 沿第一路径移动;筛选块与第二方向的检测板上的支撑柱接触,检测板被改变方向,沿第二 路径移动。
[0028] -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检测板上包括一个以上的间隔;支撑柱位于一个间隔内。
[0029] 更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当检测板为第一方向时,一个无支撑柱的间隔区域通过 筛选块,检测板按原定的路径移动;当检测板为第二方向时,有支撑柱的间隔区域通过筛选 块,检测板方向改变并偏离支撑柱,沿新的路径移动。
[0030] 有益效果 通过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来识别并排序检测板,使检测板按照同一方向排序,能够提 供机器组装检测板的效率,降低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1] 图1为包含本发明装置的设备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个检测板的正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个检测板的反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个检测板的侧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识别检测板两面的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其中,图5a,图5d中支撑壁与 识别部件均为垂直位置;图5b,图5e中支撑壁与识别部件均是倾斜的,并具有一定的角度; 图5c,图5f中支撑壁与识别部件均是倾斜的,并且是平行的; 图6为检测板与支撑壁及识别部件配合的示意图; 图7为检测板与支撑壁及识别部件配合的投影示意图; 图8为检测板与支撑壁及识别部件配合的另一投影示意图; 图9a和图9b为本发明的另一个检测板不意图; 图10a和图10b为本发明的再一个检测板示意图; 图11a为第一方向检测板经过筛选块的路径(第一路径)图 图lib为第二方向检测板经过筛选块的路径(第二路径)图 图12-图14为本发明的识别检测板不同方向的装置中检测板在支撑体上的路径示意图; 图15-图16为本发明的识别检测板不同方向的装置中检测板在支撑体上的另一路径 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识别检测板两面的装置10 ;识别检测板不同方向的装置20 ;包含两个装置的设备30 ; 检测板 100 ;检测板窗口 101 ;检测板间隔 102,1021,1022,1023,1024,1025,1026,1027 ;检 测板反面固定柱103 ;检测板正面(检测板无固定柱一面)107 ;检测板反面(检测板有固定 柱一面)108 ;检测板下部105 ;检测板上部106 ;支撑壁200 ;识别检测板的部件300,400 ;识 别部件的顶部301,401 ;零件&气管500 ;支撑体700 ;检测板上的支撑柱104 ;检测板的前 端109 ;检测板的后端110 ;筛选块600 ;筛选块的顶端601 ;第一路径701 ;第二路径702 ;另 一气管800 ;另一气管出口 801。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下面对本发明涉及的结构或这些所使用的技术术语做进一步的说明。在下面的详 细描述中,图例附带的参考文字是这里的一个部分,它以举例说明本发明可能实行的特定 具体方案的方式来说明。我们并不排除本发明还可以实行其它的具体方案和在不违背本发 明的使用范围的情况下改变本发明的结构。
[0033] 如图1为一个具体的用于将检测板100按照同一面以及同一方向顺序排列的设备 30,本发明的识别检测板两面的装置10应用于该设备30上,能够使该设备30顺利的将检 测板按照同一面的方式排列。同时,该设备30上还包括一个使检测板按照同一方向排列的 装置20,该装置20能够使同一面的检测板再次按照同一个方向顺序排列。装置10和装置 20能够使设备30将检测板按照同一面同一方向排序,方便进入下一工序的操作,同时,提 高了设备30的效率。
[0034] 通常,用于组装成检测装置的检测板分为上盖和下板,将检测用的试纸条安装在 检测板的下板上,再将上盖与下板配合盖合,形成最终的检测试剂板。一个具体的实施例 中,用于本发明设备组装的检测板的一部分如图2和图3所示,为检测板上盖。图2为检测 板上盖100的正面示意图,而图3为检测板上盖100的反面示意图。该检测板100由板材 构成,在板材上具有能够观测到试纸条结果显示区域的窗口 101,在每个窗口之间具有间隔 102。在检测板的边缘处具有能够与另一检测板(检测板下板)配合的凸起一-固定柱103。 这些固定柱103高度h2大于检测板100的厚度hi。通常,检测板100的厚度在l-3mm之 间,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检测板1〇〇的厚度为2mm,固定柱103高度为5mm。固定柱103位 于检测板100的边缘处,距离检测板的边缘处(检测板下部105)有一定的间距,该间距为c, 如图4所示,同时,该固定柱103距离检测板的另一边缘(检测板上部106)有另一距离a。 该两个间距a和c之和则为检测板的宽度b。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检测板100的宽度为 50mm,并且,固定柱103到检测板下部105的间距c为3mm,则另一距离a为47mm。
[0035] 另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该检测板上还包括另一个支撑柱104,该固定柱用于支撑 检测板上盖100,以保证检测板在盖合后上盖和下板之间的间距,从而避免检测板压迫到位 于其内的试纸条。
[0036] 本发明中,识别检测板两面的装置包括支撑壁200,以及识别部件300或400。如 图5a-图5f中所示,该支撑壁200用于承载检测板100,并且能够使检测板100沿该支撑壁 200滑动,因此,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该支撑壁200不是处于水平位置,与水平面存在一定 的角度。如图5a和图5d所示,支撑壁200是垂直的,而在图5d和图5c中,该支撑壁200 是倾斜的。识别检测板两面的部件300,400位于支撑壁200的一侧,用于承接从支撑壁200 上滑落的检测板100,该识别部件300,400与支撑壁200可以是平行的,也可以形成一定的 角度;并且,该识别部件400可以是与支撑壁200相连接,如图5d-图5f所示;也可以不连 接,如图5a-图5c所示。不管识别部件300,400与支撑壁200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何,识别 部件的顶端301,401与支撑壁200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形成一个间隙,该间隙距离为间距 h3。为了保证从支撑壁200上滑落的检测板100能够被识别部件300,400区分出不同的两 面,该间距h3有一定的限制,具体来说,该间距h3在检测板100的厚度hi和固定柱的高度 h2之间。本发明中,主要是通过检测板100正反两面的不同来区分出两面,具体的来说,利 用检测板的反面108具有凸起的固定柱103来区分不同面的检测板100,即通过识别部件 300,400来接触固定柱103的方式来识别检测板100的不同面。更为具体的来说,是通过识 别部件300,400与支撑壁200之间的间距h3来卡合不同面的检测板100,因为,当检测板 的正面107位于支撑壁200上时,反面108的固定柱103朝向识别部件300,400,当h3在 一个合适的间距下时,固定柱103会被识别部件(顶端301,401)卡住,使检测板100无法再 下滑,因此该检测板100在支撑壁200上具有一个高度H1 ;而当检测板的反面108,即有固 定柱104的一面接触支撑壁200时,为了使此时的检测板100与正面接触支撑壁200的检 测板100区分开来,需要识别部件的顶端301,401与支撑壁200的间距h3能够使整个检测 板100不落入该间距h3内,即通过识别部件的顶端301,401来卡住这类检测板100的下部 105,此时,因固定柱104接触支撑壁200的反面的检测板100在支撑壁200上具有另一个 高度H2 ;高度H1和H2不相同,即两个面的检测板在100经过识别部件300,400后在支撑 壁200上具有不同的高度,从而,就可以区分出正反面不同的检测板100。因此,该间距h3 为了能够保证正面接触支撑壁200的检测板100能够落入识别部件300,400与支撑壁200 形成的间隙内,需要该间隙的间距h3大于或等于检测板100的厚度hi ;而为了保证反面接 触支撑壁200的检测板100能够被识别部件的顶端301,401卡住,不落入间隙内,又需要该 间隙的间距h3要小于检测板100上最宽的部分一固定柱104的高度h2。
[0037] 更为具体的,检测板100在支撑壁200上一直是向前移动的,则,两个面不同的检测 板100则分为两列不同的高度分别向前移动,从而更高效的实现了区分检测板100的功能。
[0038] -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该识别部件为位于支撑壁一侧的一个挡板300,该挡板可以 与支撑壁200平行,如图5a和图5c所示,也可以是不平行的,如图5b所示。该挡板300长 度不限,但需要在挡板300的顶端301与支撑壁200之间的垂直距离h3在检测板厚度hi 和固定柱高度h2之间。
[0039] 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该识别部件为连接在支撑壁底部的凹槽400,这样,落入 间隙的检测板1〇〇即落入凹槽400内,方便下一步的操作,比如,由设备带动沿凹槽400将 凹槽内的检测板100输送到下一工序。如图5d,图5e和图5f所示,该凹槽的外侧壁401可 以与支撑壁200平行或者形成一定的角度,但是该凹槽400的外侧顶部401处与支撑壁200 的间距h3同样要满足小于检测板固定柱103的高度h2,并且大于或等于检测板100的厚度 h 1。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该间距h3在2-4mm之间。
[0040] 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支撑壁200底端连接有凹槽400,该凹槽外侧壁401与支撑 壁200平行,外侧壁401与支撑壁200形成一个间距为3mm的间隙,此时,凹槽外侧壁的顶 端401处距离支撑壁200的垂直距离h3同样为3mm。如图5所示,当厚度为2mm,并且反面 边缘处具有高度为5mm固定柱的检测板的正面107与支撑壁200接触时,该检测板100因 厚度2mm小于凹槽400的宽度3mm (即凹槽外侧壁顶端与支撑壁之间的间距),检测板100 落入到凹槽400中,同时,又因为凹槽400的宽度3mm小于检测板100的固定柱103的高度 5mm,检测板100在下落到固定柱103与凹槽外侧壁顶端401接触后被卡住,停止继续向凹 槽300内移动,如图6和图7所示。而如图8所示,当该检测板100的正反面相反时,SP检 测板的反面108接触支撑壁200时,该检测板100由于有固定柱103的支撑,在支撑壁200 上的整体厚度变为5mm,大于凹槽400的宽度3mm,因此在滑落的过程中,不能落入凹槽400 内,而是检测板的下部105落在凹槽的顶端401处。因此,正面的检测板100与反面的检测 板100就分别处在不同的高度上,形成一个高度差。这样,正面的检测板与反面的检测板被 区分开来。
[0041] 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检测板100的两面能够被有效的分开,该凹槽400 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检测板的固定柱103到检测板下部105的间距c。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该 间距c为3謹,则凹槽400间距为3-5謹。
[0042] 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正面和反面的检测板100能够被分离开来,在装置10中 还包括一个去除检测板的零件500,如图6,图7和图8所示,该零件500位于支撑壁200上, 并且在凹槽400的上方。更为具体的,该零件500位于由支撑壁200底部的凹槽400形成 的正面和反面检测板100之间的高度差内。如图7和图8所示,该零件500与凹槽顶端401 的间距h4在检测板100的宽度b和检测板的固定柱103到检测板上部106之间的距离a之 间。为了使被区分开的正面的检测板1〇〇与反面的检测板1〇〇彻底分离开,一个方式就是 使其中的某一种检测板100 (正面的或反面的检测板)从支撑壁200上去除,而之前由凹槽 400使正面的检测板100与反面的检测板100之间形成了一个高度差h0,如图8所示,本发 明设置在支撑壁200上的零件500要实现这一功能,就必须在这个高度差h0之内。当零件 500在这个位置内时,正面的检测板100 (即反面接触支撑壁的检测板)由于所处位置较高, 会接触到处于该位置内的零件500而被零件从支撑壁200上去除,同时,由于反面的检测板 (即正面接触支撑壁的检测板)最上部106低于这个高度差区域,从而,不会接触到零件500, 因此能够继续留在支撑壁200上。高度差h0的大小其实就是检测板的最下部105到与之 相邻的固定柱103之间的间距c的大小,同时,该零件500在支撑壁200上的最低位置需要 保证不能接触到反面的检测板100并且一定要接触到正面的检测板100。因此,零件500距 离凹槽顶端401的距离h4就应该大于检测板100宽度b减去检测板的最下部105到与之 相邻的固定柱103之间的间距c,即a,也即是a=b_c,h4>a (即b-c);并且,该距离h4应该 小于检测板100的宽度b,即h4〈b。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检测板宽度b为50mm,间距C为 3mm,因此a为47mm,h4在47_50mm之间。更为具体的,该零件500距离凹槽顶端401的距 离 h4 为 48mm η
[0043] 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该去除检测板的零件为一个气管500,气管500的 另一端可以连接有气泵,气泵通过气管500将气体连续的吹向检测板,使接触到气管的检 测板100被气体吹离支撑壁200。
[0044] 而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零件500为位于支撑壁上的凸起。通过该凸起将固定 柱一面108接触支撑壁的检测板,即反面接触支撑壁的检测板100顶出,脱离支撑壁200。 该凸起的高度稍高于检测板上固定柱的高度,这样,凸起能够接触到检测板100并将其顶 离支撑壁200。
[0045] 另一方面,本发明中,识别检测板前后方向的装置20包括支撑体700,为了能够区 分支撑体上的检测板100的前后方向,还包括一个筛选块600,该筛选块600被固定在支撑 体700上,并且,位于检测板100移动的路径中。如图10a所示,当第一方向的检测板100经 过筛选块600时,筛选块600与检测板100不接触,这样,检测板100在支撑体700上沿原 来的方向前进,即为一条直线701.而当第二方向的检测板100经过筛选块600时,二者相 接触,并且,因固定的筛选块600对检测板100产生的阻力,导致检测板100沿与筛选块接 触的路径(筛选块的三角形的斜边)来改变方向,形成新的移动路径,如图l〇b中的路径702 所示。
[0046] 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筛选块600能够更好的区分不同方向的检测板 100,该筛选块600为三角形的块状结构;当检测板100移动经过筛选块600处时,筛选块的 三角形的顶端601处首先进入检测板100。同样的,为了保证某一个方向的检测板100能 够顺利通过该筛选块600, 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该筛选块600在支撑体700上的凸起高度 (即筛选块的高度)不超过检测板100及检测板上的所有部件的最高厚度。此外,在检测板 100上有能够与筛选块600配合识别检测板100方向的支撑柱104,该支撑柱104在检测板 100上的位置以及筛选块600在支撑体700上的位置需要满足:当检测板100为一个方向 在支撑体700上移动时,检测板100能够顺利通过筛选块600区域;而当检测板100为另 一相反方向在支撑壁700上移动时,检测板100能够被筛选块600阻挡,即检测板上的支撑 柱104被筛选块600阻挡。这种另一方向的检测板100被阻挡后不能继续沿支撑体700向 前移动,而之前的方向检测板100在继续向前移动,从而两个相反方向的检测板100被区分 开来。为了使筛选块600能够充分发挥阻挡检测板100的作用,筛选块600通过三角形的 斜边来接触检测板上的支撑柱104,这样,使检测板100能够顺利按照斜边的方向来改变方 向,偏离支撑体700。
[0047] 适用于装置20的检测板100可以具有两个及以上的间隔102, 一个实施例中,如图 9a和图9b所示,检测板100的间隔为2个,1021和1022,间隔1021和间隔1022相对称。 在其中的一个间隔1022上具有支撑柱104。当检测板的前端109在前在装置20的支撑体 700上移动时,如图9a,检测板的一面108 (具有支撑柱的一面)与支撑体700接触,当检测 板100移动到固定位于支撑体上的筛选块600处时,筛选块600位于间隔1021内,此时,整 个筛选块600的宽度小于间隔的宽度,同时筛选块的高度低于检测板100的高度(此时为支 撑柱的高度加检测板的厚度),检测板100顺利通过筛选块600 ;而当后端110在前的检测 板在支撑体700上移动时,如图9b所示,因间隔1021和间隔1022对称,该含有支撑柱104 的间隔1022在支撑体700上的位置为之前间隔1021所在的位置,从而检测板100经过筛 选块600时,间隔1022位于筛选块600上,间隔1022内的支撑柱104也会与筛选块600接 触,产生阻力使检测板100改变移动的方向。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l〇a和图10b中所示,检 测板100的间隔为3个,1023,1024和1025,间隔1023与间隔1025对称。在其中的一个间 隔1025上具有支撑柱104,在与间隔1025对称的间隔1023上没有设置支撑柱。当检测板 的前端109在前在支撑体700上移动时,如图10a所示,该筛选块600的位置位于间隔1023 的下方,而当检测板的后端110在前在支撑体700上移动时,如图10b所示,筛选块600则 位于检测板间隔1025的下方,与支撑柱104接触。这两个实施例中,都是当检测板100为 一个方向时,检测板100顺利通过筛选块600 ;而当检测板100为另一个方向时,检测板的 支撑柱104与筛选块600接触,检测板100不能通过筛选块600,从而,两个方向的检测板被 区分开来。依次类推,当检测板的间隔102为一个以上时,当检测板位于支撑体上时,使筛 选块600位于其中的一个间隔位置处,则支撑柱104需要位于与该间隔对称的另一个间隔 内。
[0048] 下面就一个具体的区分检测板的装置进行描述,需要被区分的检测板如图2-图4 示,具有能够安装5个试纸条的检测板100,因此检测板具有5个窗口,在5个窗口之间具 有4个间隔102,每个间隔之间间距相同,并且每个间隔的宽度相同,因此,第一个间隔与第 四个间隔对称,第二个间隔1026与第三个间隔1027对称,在第三个间隔1027上设置有支 撑柱104。如图12所示,支撑体700与检测板100的宽度相同,为50mm。支撑体700上具 有一个固定的筛选块600,该筛选块的高度为3mm,筛选块的三角形的底边宽度为2mm,筛选 块的顶端601朝着检测板移动来的方向。该筛选块600在支撑体700上的位置由检测板上 的支撑柱104的位置确定,即需要当检测板的后端朝前在支撑体700上时,筛选块600会碰 触到支撑柱104。本实施例中,检测板宽度为50mm,并且,支撑柱中心距离检测板的一边为 20mm,距离另一边为30mm,因此该筛选块600的中心距离支撑体700的外边缘的间距h5为 30mm,如图12所示。
[0049] 如图12-14所示为方向正确的检测板100 (前端朝前的检测板)在支撑体700上 移动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当方向正确的检测板100位于支撑体700上时,检测板的前 端109在如,后端110在后,向着筛选块600方向移动。由图12不意图可以看出,此时,筛 选块600的位置与检测板100的第二间隔1026相对应。当检测板100移动到筛选块600 的正上方时,如图13所示,该三角形的筛选块的顶端601先进入第二间隔1026,而后整个筛 选块600都进入第二间隔1026,并顺利通过第二间隔1026,而后当检测板100通过筛选块 600后,仍然沿着支撑体700向前移动,如图14所示,直至到下一工序。
[0050] 而图15-16所示为方向相反的,即方向不正确的检测板100 (后端朝前的检测板) 在支撑体700上移动的示意图。当后端110在前,前端109在后的检测板100在支撑体700 上移动时,由图15中所示,此时筛选块600对应的位置为检测板的第三间隔1027,即具有 支撑柱104的间隔。并且,由图15中所示,当该方向的检测板100移动到筛选块600区域 后,筛选块顶端601进入第三间隔1027,在继续移动的过程中,筛选块的顶端601碰触到位 于第三间隔内的支撑柱104,因筛选块600固定不动,检测板100在继续向前移动的过程中 接收到来自筛选块600的阻力,并且,因筛选块600的斜面的阻挡,使检测板100相支撑体 的外侧偏移,如图16所示。从而,该检测板100不能再继续沿着支撑体700向前移动。
[0051] 一个更具体的实施例中,该区分检测板方向的装置20还包括另一个气管800,用 于提供气体以及气压。该另一气管出口 801位置在筛选块600的后上方,更具体的,在因筛 选块600而偏移位置的检测板100的上方。如图16所示,更具体的,该另一气管出口 801 位于偏移的检测板100偏离支撑体的边缘处。这样,当气体吹到检测板100的该处时,该处 因气体的压力向下压,此处因无支撑物而向下坠落,进而使整个检测板100向下坠落,从而 离开该支撑体700。实现了这一个方向的检测板100全部脱离支撑体700,从而使得支撑体 700上仅剩余另一方向的检测板100,方便下一工序的操作。
【权利要求】
1. 一种识别检测板的前后方向的装置,包括支撑检测板的支撑体,其中,该装置还包 括位于支撑体上的筛选块;筛选块与第一方向的检测板不接触,使检测板沿第一路径移动; 筛选块与第二方向的检测板接触,使检测板沿第二路径移动;其中第一路径与第二路径不 同。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筛选块接触检测板上的支撑柱来识 别检测板的前后方向。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筛选块与第一方向的检测板上的支撑柱 不接触,检测板沿第一路径移动;筛选块与第二方向的检测板上的支撑柱接触,检测板被改 变方向,沿第二路径移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筛选块位于检测板上两个及以上不 同宽度的间隔下来识别检测板的前后方向。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筛选块位于检测板的一个宽的间隔下时, 二者不接触,检测板沿第一路径移动;筛选块位于检测板的一个窄的间隔下时,二者接触, 检测板偏离支撑体,沿第二路径移动。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检测板上具有两个及以上的宽度相等的 间隔;所述支撑柱位于一个间隔内。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检测板为第一方向时,一个无支撑柱的 间隔区域通过筛选块,检测板按原定的路径移动;当检测板为第二方向时,有支撑柱的间隔 区域通过筛选块,检测板方向改变并偏离支撑柱,沿新的路径移动。
8. 根据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筛选块为三角形的块状结构,其底 部宽度小于或等于检测板的间隔宽度。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筛选块的高度小于支撑柱的高度。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柱沿三角形的筛选块的斜边移动。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去除支撑体上检测板的元件。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元件位于支撑体外边缘,与偏离支 撑体的检测板的外边缘处相对应。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元件包括位于支撑体上方的气管, 气管里吹出的气体将检测板吹离支撑体。
14. 一种识别检测板前后方向的方法,包括:使检测板沿支撑体移动,使检测板通过位 于支撑体上的筛选块,筛选块与第一方向的检测板不接触,使检测板沿第一路径移动;筛选 块与第二方向的检测板接触,使检测板沿第二路径移动;其中第一路径与第二路径不同。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筛选块与第一方向的检测板上的支撑 柱不接触,检测板沿第一路径移动;筛选块与第二方向的检测板上的支撑柱接触,检测板被 改变方向,沿第二路径移动。
16.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板上包括两个及以上的宽度相等 的间隔;支撑柱位于一个间隔内。
17.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检测板为第一方向时,一个无支撑柱 的间隔区域通过筛选块,检测板按原定的路径移动;当检测板为第二方向时,有支撑柱的间 隔区域通过筛选块,检测板方向改变并偏离支撑柱,沿新的路径移动。
【文档编号】B23P19/00GK104097044SQ201310291431
【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3日
【发明者】杨康 申请人:艾博生物医药(杭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