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2558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包括:上模及下模,所述上模与下模通过固定件固定在一起,所述上模包括:呈对称设置的两组分流孔、三个分流桥、三个模芯及三个焊合室,所述下模包括三个导料口及三个工作带,每组分流孔包括:第一分流孔、第二分流孔及第三分流孔,所述第二分流孔设置于第一分流孔与第三分流孔之间,所述三个模芯均匀分布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三个导料口均匀分布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三个工作带分别与三个导料口相连通,本发明中的挤压模具结构强度较大,采用本发明中的挤压模具来生产型材,不仅能使送料均匀,而且生产出的三股铝型材均呈水平设置,有利于后续的收线,在喷锌工艺中能具有较好的均匀性。
【专利说明】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涉及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
【背景技术】
[0002]铝制品具有一系列优良特性,如强度好、耐气候性好、密度小等特点,常被用来制作散热器零件或外装饰件。目前,在铝型材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挤压模具对铝型材进行塑型。
[0003]现有技术中的铝型材挤压模具一般包括上模、下模、定位销和连接螺钉,所述上模包括分流孔、分流桥、模芯及焊合室;分流孔实际上就是料流的通道,分流桥为模芯的安装支架,模芯用于成型铝型材的形状,所述焊合室把分流孔流出来的料流汇集在一起重新焊合起来形成以模芯为中心的一个整体,所述下模包括导料口及与导料口相连通的工作带,主要的工作原理为:料流自分流孔、焊和室和导料口进入工作带并被挤压成型。
[0004]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出于对生产效率的考虑,模具上通常不会仅仅设置一个分流孔,而是设置多个,业界较多采用的是两个或四个,也有设置三个的,如图1及图2所示,但是采用图1及图2所示的模具制造铝型材时会存在如下缺陷:由于分流孔之间均呈120°设置,即分流孔为非水平设置,这就导致由挤压机挤出的三根铝型材也为非水平状态,使得后续铝型材的收线变得较为麻烦,另外在后续的喷锌工艺中也会使得喷锌的均匀性较差。
[000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铝型材挤压模具。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配方便、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又能提高产品质量的铝型材挤压模具。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包括:上模及下模,所述上模与下模通过固定件固定在一起,所述上模包括:呈对称设置的两组分流孔、三个分流桥、三个模芯及三个焊合室,所述下模包括三个导料口及三个工作带,每组分流孔包括:第一分流孔、第二分流孔及第三分流孔,所述第二分流孔设置于第一分流孔与第三分流孔之间,所述三个模芯均匀分布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三个导料口均匀分布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三个工作带分别与三个导料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分流孔包括:与模芯相邻设置的第一孔壁、与第一孔壁相平行的第二孔壁及连接于第一孔壁及第二孔壁两端的第三孔壁及第四孔壁,所述第一孔壁的宽度大于第二孔壁的宽度,所述第一分流孔包括与模芯相邻设置的第五孔壁、与第二分流孔相邻设置的第六孔壁及连接第五孔壁与第六孔壁的第七孔壁,所述第六孔壁设有与第二分流孔距离最近的第一线,所述第六孔壁自第一线沿远离第二分流孔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七孔壁为圆弧面,所述第三分流孔包括与模芯相邻设置的第八孔壁、与第二分流孔相邻设置的第九孔壁及连接第八孔壁与第九孔壁的第十孔壁,所述第十孔壁为圆弧面,所述第九孔壁设有与第二分流孔距离最近的第二线,所述第九孔壁自第二线沿远离第二分流孔的方向延伸。[0008]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分流孔的截面形状与第三分流孔的截面形状相同。
[0009]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分流孔的截面呈等腰梯形设置。
[0010]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分流孔的截面面积是第一分流孔的截面面积的80%,所述第一分流孔的截面面积与第三分流孔的截面面积相同。
[0011]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料口的截面呈矩形设置。
[0012]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下模设有四个通孔,所述上模设有四个盲孔,分别为两组定位销孔和两组螺钉孔,所述上模与下模之间通过定位销定位,所述上模与下模之间通过螺钉装配固定。
[0013]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七孔壁及第十孔壁的截面均为圆弧,所述圆弧的半径均小于铝棒的半径。
[00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中的挤压模具结构强度较大,采用本发明中的挤压模具来生产型材,不仅能使送料均匀,而且生产出的三股铝型材均呈水平设置,有利于后续的收线,在喷锌工艺中能具有较好的均匀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现有技术中铝型材挤压模具中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现有技术中铝型材挤压模具中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发明中铝型材挤压模具中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发明中铝型材挤压模具中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发明中铝型材挤压模具上模与下模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至图5中:1、上模,2、下模,3、固定件,4、分流孔,40、第一分流孔、400、第五孔壁,401、第六孔壁,402、第七孔壁,41、第二分流孔,410、第一孔壁,411、第二孔壁,412、第三孔壁,413、第四孔壁,42、第三分流孔,420、第八孔壁,421、第九孔壁,422、第十孔壁,5、分流桥,6、模芯,7、焊合室,8、导料口,9、工作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2]请参阅图3至图5,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包括:上模I及下模2,所述上模I与下模2通过固定件3固定在一起,所述上模I包括:呈对称设置的两组分流孔4、三个分流桥
5、三个模芯6及三个焊合室7,所述下模2包括三个导料口 8及三个工作带9,每组分流孔4包括:第一分流孔40、第二分流孔41及第三分流孔42,所述第二分流孔41设置于第一分流孔40与第三分流孔42之间,所述三个模芯6均匀分布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三个导料口8均匀分布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三个工作带9分别与三个导料口 8相连通,所述第二分流孔41包括:与模芯6相邻设置的第一孔壁410、与第一孔壁410相平行的第二孔壁411及连接于第一孔壁410及第二孔壁411两端的第三孔壁412及第四孔壁413,所述第一孔壁410的宽度大于第二孔壁411的宽度,所述第一分流孔40包括与模芯6相邻设置的第五孔壁400、与第二分流孔41相邻设置的第六孔壁401及连接第五孔壁400与第六孔壁401的第七孔壁402,所述第六孔壁401设有与第二分流孔41距离最近的第一线,所述第六孔壁401自第一线沿远离第二分流孔41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七孔壁402为圆弧面,所述第三分流孔42包括与模芯6相邻设置的第八孔壁420、与第二分流孔41相邻设置的第九孔壁421及连接第八孔壁420与第九孔壁421的第十孔壁422,所述第十孔壁422为圆弧面,所述第九孔壁421设有与第二分流孔41距离最近的第二线,所述第九孔壁421自第二线沿远离第二分流孔41的方向延伸。
[0023]所述第一分流孔40的截面形状与第三分流孔42的截面形状相同。所述第二分流孔41的截面呈等腰梯形设置。所述第二分流孔41的截面面积是第一分流孔40的截面面积的80%,在本发明中,由于第二分流孔41位于中间位置,因此它的挤压流速要比第一分流孔40及第三分流孔42的大,因此,为了保证送料的均匀性,在本发明中,第二分流孔41的截面面积仅为第一分流孔40的80%。所述第一分流孔40的截面面积与第三分流孔42的截面面积相同。所述导料口8的截面呈矩形设置。所述下模2设有四个通孔,所述上模I设有四个盲孔,分别为两组定位销孔和两组螺钉孔,所述上模与下模之间通过定位销定位,所述上模I与下模2之间通过螺钉装配固定。所述第七孔壁402及第十孔壁422的截面均为圆弧,所述圆弧的半径均小于铝棒的半径。设计时,首先是根据经验确定第二分流孔41的分流比,范围在50%?100%,然后用分流比乘以铝型材的截面面积(去掉中间孔后的面积)来得到第二分流孔41的截面面积,根据第二分流孔41的截面面积即可得到第一分流孔40及第三分流孔42的面积。
[0024]本发明中的挤压模具结构强度较大,采用本发明中的挤压模具来生产型材,不仅能使送料均匀,而且生产出的三股铝型材均呈水平设置,有利于后续的收线,在喷锌工艺中能具有较好的均匀性。
[002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包括:上模及下模,所述上模与下模通过固定件固定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包括:呈对称设置的两组分流孔、三个分流桥、三个模芯及三个焊合室,所述下模包括三个导料口及三个工作带,每组分流孔包括:第一分流孔、第二分流孔及第三分流孔,所述第二分流孔设置于第一分流孔与第三分流孔之间,所述三个模芯均匀分布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三个导料口均匀分布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三个工作带分别与三个导料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分流孔包括:与模芯相邻设置的第一孔壁、与第一孔壁相平行的第二孔壁及连接于第一孔壁及第二孔壁两端的第三孔壁及第四孔壁,所述第一孔壁的宽度大于第二孔壁的宽度,所述第一分流孔包括与模芯相邻设置的第五孔壁、与第二分流孔相邻设置的第六孔壁及连接第五孔壁与第六孔壁的第七孔壁,所述第六孔壁设有与第二分流孔距离最近的第一线,所述第六孔壁自第一线沿远离第二分流孔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七孔壁为圆弧面,所述第三分流孔包括与模芯相邻设置的第八孔壁、与第二分流孔相邻设置的第九孔壁及连接第八孔壁与第九孔壁的第十孔壁,所述第十孔壁为圆弧面,所述第九孔壁设有与第二分流孔距离最近的第二线,所述第九孔壁自第二线沿远离第二分流孔的方向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孔的截面形状与第三分流孔的截面形状相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流孔的截面呈等腰梯形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流孔的截面面积是第一分流孔的截面面积的80%,所述第一分流孔的截面面积与第三分流孔的截面面积相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口的截面呈矩形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设有四个通孔,所述上模设有四个盲孔,分别为两组定位销孔和两组螺钉孔,所述上模与下模之间通过定位销定位,所述上模与下模之间通过螺钉装配固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孔壁及第十孔壁的截面均为圆弧,所述圆弧的半径均小于铝棒的半径。
【文档编号】B21C25/02GK103464503SQ201310443119
【公开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6日
【发明者】徐建明, 吴杰, 朱俊明 申请人:张家港市宏基铝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