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压接轴承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093266阅读:88来源:国知局
自动压接轴承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转子领域,特别涉及自动压接轴承机,包括转子上料装置、轴承上料装置和轴承压入装置;所述的轴承压入装置包括直线驱动机构和用于托撑待装配转子两端转子转轴的托架,所述的托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轴承压接座且三者位于同一直线上,直线驱动机构驱动轴承压接座朝向托架移动。所述的轴承上料装置将待装配轴承传输至轴承压接座,所述的转子上料装置将待装配转子传输至托架,轴承上料装置将待装配轴承传输至轴承压接座,转子上料装置将待装配转子传输至托架后,轴承压入装置的直线驱动机构推动与其相连的轴承压接座朝向托架移动,直线驱动机构继续移动轴承被压接在转子转轴上,实现自动压接轴承,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劳动成本。
【专利说明】自动压接轴承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转子领域,特别涉及自动压接轴承机。
【背景技术】
[0002]电机在装配过程中需要在转子两侧的转轴上安装轴承,目前的转子装配线上是采用人工装配,即安装工人手工将轴承放置在轴承压接座上然后再进行压接轴承,这种装配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费工费时,效率非常低,生产成本非常高。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效率高的自动压接轴承机。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压接轴承机,包括转子上料装置、轴承上料装置和轴承压入装置;所述的轴承压入装置包括直线驱动机构和用于托撑待装配转子两端转子转轴的托架,所述的托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轴承压接座且三者位于同一直线上,直线驱动机构驱动轴承压接座朝向托架移动。所述的轴承上料装置将待装配轴承传输至轴承压接座,所述的转子上料装置将待装配转子传输至托架。
[0005]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轴承上料装置将待装配轴承传输至轴承压接座,转子上料装置将待装配转子传输至托架后,轴承压入装置的直线驱动机构推动与其相连的轴承压接座朝向托架移动,位于托架两侧的轴承被套在待转配转子的转子转轴上,直线驱动机构继续移动轴承被压接在转子转轴上,实现自动压接轴承,该轴承压接机能够自动上料,压接,减少人工操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劳动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7]图2是轴承压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3是轴承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4是转子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5是自动进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压接轴承机,包括转子上料装置10、轴承上料装置20和轴承压入装置30 ;
[0012]所述的轴承压入装置30包括直线驱动机构32和用于托撑待装配转子50两端转子转轴51的托架31,所述的托架3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轴承压接座33且三者位于同一直线上,直线驱动机构驱动轴承压接座33朝向托架31移动。
[0013]所述的轴承上料装置20将待装配轴承60传输至轴承压接座33,所述的转子上料装置10将待装配转子50传输至托架31上。[0014]轴承上料装置20将待装配轴承60传输至轴承压接座33,转子上料装置10将待装配转子50传输至托架31后,轴承压入装置30的直线驱动机构32推动与其相连的轴承压接座33朝向托架31移动,位于托架31两侧的轴承被套在待转配转子50的转子转轴上,直线驱动机构32继续移动轴承被压接在转子转轴上,实现自动压接轴承,轴承压接机能够自动上料,压接,减少人工操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劳动成本。
[0015]如图3所示,所述的轴承上料装置20包括支撑台21和用于串接待装配轴承60的直杆23,所述的直杆23沿竖直方向布置且位于支撑台21的上方,直杆23的底端和支撑台21之间设有间隙,该间隙高度不小于待装配轴承60轴向宽度,位于直杆23 —侧的支撑台21上设有用于储置待装配轴承60的导向槽24,所述的导向槽24的槽底呈倾斜向下布置,槽底高度低于支撑台21所在高度,所述的导向槽24低端的连接轴承压接座33,位于直杆23另一侧的支撑台21上设有用于推动待装配轴承60朝向导向槽24 —侧移动的推动机构25。将多个待装配轴承60依次串在直杆23上,位于直杆23最下方的待装配轴承60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到支撑台21的台面上,推动机构25将该待装配承60推动到导向槽24内,由于导向槽24的槽底倾斜向下布置,待装配轴承60沿着导向槽24的槽底向下滚动到轴承压接座33内,前一个轴承被推动到导向槽24内后,后一个待装配轴承60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到支撑台21的台面上,推动机构25再次动作,以此类推,推动机构25不断重复动作,实现了轴承的自动上料,该装置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0016]本实用新型中,托架31两侧的轴承压接座33的旁侧分别设有轴承上料装置20,如图1所示。这两个轴承上料装置20分别向对应侧的轴承压接座33内传输待装配轴承60。
[0017]如图4所示,所述的转子上料装置10包括移动机构11和用于夹持待转配转子50的气爪12,所述的气爪12固定在移动机构11上,移动机构11驱动气爪12抓取待装配转子50放置在托架31。
[0018]如图1和5所示,所述的轴承压入装置30的旁侧设有待装配转子50的自动进给机构40,所述的自动进给机构40包括两组分别位于待装配转子50的两侧且平行布置的导轨41,所述的导轨41包括两级滑道42,每一级滑道42上均设有用于支撑转子转轴的斜面421,该斜面421向下倾斜布置,其中前一级滑道42a的斜面421低端连接后一级滑道42b的斜面421高端,相邻的两级滑道42之间构成限位台43,所述的滑道42a的旁侧设有用于提升待装配转子50的升降机构44,该升降机构44的升程距离大于限位台43的高度,所述的导轨41的前一级滑道42a连接前一工序,后一级滑道42b位于托架31的旁侧。前一工位装配完成后,将待装配转子50被放置在前一级滑道12a上,转子转轴51沿前一级滑道42a的斜面421自行滚动到限位台43处停止,如若需要待装配转子50上料时,那么升降机构44将待装配转子50从前一级滑道42a提升到后一级滑道42b上;若下一工位不需要物料,那么待装配转子50停止在限位台43处等待,该结构通过转子转轴51的自行滚动实现待装配转子50的自动进给,结构简单,操作简单,效率高,节省生产成本。而且待装配转子50的表面始终是处于悬空状态,没有和其他物体接触,并不会损坏转子表面,从而保证了转子的质量。
[0019]所述的托架31固定在滑板35上,滑板35的下方设有滑轨36,该滑轨36位于托架31和轴承压接座33的连线上,托架31其一侧的轴承压接座33a连接直线驱动机构32,该轴承压接座33a固定在滑轨36上,所述的滑板35、轴承压接座33a均与滑轨36构成滑动配合,所述的直线驱动机构32为电缸,电缸的输出端连接轴承压接座33a,推动机构32和托架31之间设有回位气缸34,该回位气缸34的一端固定在托架31上,另一端固定在电缸缸体的旁侧。电缸是将伺服电机与丝杠一体化设计的模块化产品,将伺服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如图2所示,轴承压接座33a与电缸的输出端相连,位于托架31另一侧的轴承压接座33b固定在工作台,滑轨36也固定在工作台上,轴承压接座33a和滑板35均可以在滑轨36上滑动,电缸推动轴承压接座33a朝向托架31 —侧移动,轴承压接座33a内的待装配轴承60套在待装配转子50的转子转轴51上,电缸继续推动轴承压接座33a继续移动此时托架31也被向前推动并逐渐的靠近轴承压接座33b,待装配转子50另一侧的转子转轴51伸入轴承压接座33b内,则轴承压接座33b内的待装配轴承60套在该侧转子转轴51上,电缸继续动作,套设在待装配转子50两侧的待装配轴承60压紧在转子转轴51上,实现自动压接轴承。压接轴承动作结束后,回位气缸34拉动轴承压接座33a恢复原位,为下一次动作做好准备。
[0020]所述的移动机构11包括水平移动单元111、升降单元112和龙门支架13,所述的龙门支架13横跨在托架31的两侧,水平移动单元111固定在龙门支架13上,升降单元112固定在水平移动单元111,气爪12固定在升降单元112上。如图4所示,例如,水平移动单元111驱动气爪12移动到后一级滑道42b上方时,升降单元112向下移动驱动气爪12靠近后一级滑道42b,等待气爪12抓取待装配转子50之后升降单元112向上提升,然后水平单元111驱动气爪12移动到托架31的上方,再接着升降单元112向下运动气爪12将待装配转子50放置在托架31上,然后升降单元112向上收缩。水平移动单元111驱动气爪12在不同工位上来回移动,实现待装配转子50的自动上料,升降单元112的设置可以避免气爪12在移动过程中和其他零部件发生干涉。
[0021]所述的自动进给机构40的导轨41位于托架31的一侧,托架31的另一侧设有出料机构70,所述的出料机构70包括两组平行布置的出料导轨71,该两组出料导轨71分别支撑已装配转子80两侧转子转轴,所述的出料导轨71上设有自上而下布置的出料斜面,且出料导轨71的高端位于靠近托架31的一侧,其低端连接下一工序。已装配转子80沿着出料导轨71的出料斜面自行滚动到下一个工序,为下个工序的上料动作做好准备,省去人力传输、搬运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0022]如图4所示,所述的后一级滑道42b低端与托架31之间的距离和出料导轨71的高端与托架31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的转子上料装置10上设有两个气爪12,且两个气爪12之间距离和后一级滑道42b低端与托架31之间的距离相等。上述结构可以实现气爪12a位于后一级滑道42b上方时,气爪12b恰好位于托架31的上方或者气爪12a位于托架31上方时气爪12b恰好位于出料导轨71高端的上方。也可以说是气爪12a在抓取后一级滑道42b上方的待装配转子50时气爪12b恰好在抓取托架31上的已装配转子80,气爪12a将待装配转子50放置在托架31上时气爪12b恰好将已装配转子80放置在出料导轨71上。水平移动单元111 一次移动可以实现两个动作,简化结构,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0023]所述的龙门支架13上设有两根水平布置的导向杆14,所述的水平移动单元111为平移气缸,该平移气缸的气缸杆上固接有连接板15,所述的升降单元112固定在连接板15的一侧板面上,该连接板15另外一侧板面向外延伸出两个间隔布置的支耳151,支耳151上设有供导向杆14穿过的通孔,如图4所示,龙门支架13横跨在托架31的两侧,导向杆14相当于是龙门支架的横杆,龙门支架13的两条支腿分别位于托架31的两侧,水平移动单元111沿着导向杆14移动,保证运动的平稳可靠性。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压接轴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子上料装置(10)、轴承上料装置(20)和轴承压入装置(30); 所述的轴承压入装置(30 )包括直线驱动机构(32 )和用于托撑待装配转子(50 )两端转子转轴(51)的托架(31),所述的托架(3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轴承压接座(33)且三者位于同一直线上,直线驱动机构(32)驱动轴承压接座(33)朝向托架(31)移动; 所述的轴承上料装置(20)将待装配轴承(60)传输至轴承压接座(33),所述的转子上料装置(10 )将待装配转子(50 )传输至托架(3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压接轴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承上料装置(20)包括支撑台(21)和用于串接待装配轴承(60)的直杆(23),所述的直杆(23)沿竖直方向布置且位于支撑台(21)的上方,直杆(23)的底端和支撑台(21)之间设有间隙,该间隙高度不小于待装配轴承(60)轴向宽度,位于直杆(23) —侧的支撑台(21)上设有用于储置待装配轴承(60)的导向槽(24),所述的导向槽(24)的槽底呈倾斜向下布置,槽底高度低于支撑台(21)所在高度,所述的导向槽(24)低端的连接轴承压接座(33),位于直杆(23)另一侧的支撑台(21)上设有用于推动待装配轴承(60)朝向导向槽(24) —侧移动的推动机构(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压接轴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子上料装置(10)包括移动机构(11)和用于夹持待转配转子(50)的气爪(12),所述的气爪(12)固定在移动机构(11)上,移动机构(11)驱动气爪(12 )抓取待装配转子(50 )放置在托架(31)。
4.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自动压接轴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承压入装置(30)的旁侧设有待装配转子(50)的自动进给机构(40),所述的自动进给机构(40)包括两组分别位于待装配转子(50)的两侧且平行布置的导轨(41),所述的导轨(41)包括两级滑道(42),每一级滑道(42)上均设有用于支撑转子转轴的斜面(421),该斜面(421)向下倾斜布置,其中前一级滑道(42a)的斜面(421)低端连接后一级滑道(42b)的斜面(421)高端,相邻的两级滑道(42)之间构成限位台(43),所述的滑道(42a)的旁侧设有用于提升待装配转子(50)的升降机构(44),该升降机构(44)的升程距离大于限位台(43)的高度,所述的导轨(41)的前一级滑道(42a)连接前一工序,后一级滑道(42b)位于托架(31)的旁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压接轴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架(31)固定在滑板(35 )上,滑板(35 )的下方设有滑轨(36 ),该滑轨(36 )位于托架(31)和轴承压接座(33 )的连线上,托架(31)其一侧的轴承压接座(33a)连接直线驱动机构(32),该轴承压接座(33a)固定在滑轨(36)上,所述的滑板(35)、轴承压接座(33a)均与滑轨(36)构成滑动配合,所述的直线驱动机构(32)为电缸,电缸的输出端连接轴承压接座(33a),推动机构(32)和托架(31)之间设有回位气缸(34),该回位气缸(34)的一端固定在托架(31)上,另一端固定在电缸缸体的旁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压接轴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机构(11)包括水平移动单元(111)、升降单元(112)和龙门支架(13),所述的龙门支架(13)横跨在托架(31)的两侧,水平移动单元(111)固定在龙门支架(13)上,升降单元(112)固定在水平移动单元(111),气爪(12)固定在升降单元(112)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压接轴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进给机构(40)的导轨(41)位于托架(31)的一侧,托架(31)的另一侧设有出料机构(70 ),所述的出料机构(70)包括两组平行布置的出料导轨(71),该两组出料导轨(71)分别支撑已装配转子(80)两侧转子转轴,所述的出料导轨(71)上设有自上而下布置的出料斜面,且出料导轨(71)的高端位于靠近托架(31)的一侧,其低端连接下一工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压接轴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一级滑道(42b)低端与托架(31)之间的距离和出料导轨(71)的高端与托架(31)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的转子上料装置(10)上设有两个气爪(12),且两个气爪(12)之间距离和后一级滑道(42b)低端与托架(31)之间的距离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压接轴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龙门支架(13)上设有两根水平布置的导向杆(14),所述的水平移动单元(111)为平移气缸,该平移气缸的气缸杆上固接有连接板(15),所述的升降单元(112)固定在连接板(15)的一侧板面上,该连接板(15)另外一侧板面向外延伸出两个间隔布置的支耳(151),支耳(151)上设有供导向杆 (14)穿过的通孔。
【文档编号】B23P19/02GK203471269SQ201320459424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30日
【发明者】顾强 申请人:合肥凯邦电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