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连轧机粗轧立辊辊缝标定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102041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连轧机粗轧立辊辊缝标定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热连轧机粗轧立辊辊缝标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侧立辊轴承座(11)上设置有通过立辊圆心、垂直于所述入口框架横梁(9)的传动侧立辊中心线(1),所述工作侧立辊轴承座(16)上设置有通过立辊圆心、垂直于所述入口框架横梁(9)的工作侧立辊中心线(7),所述立辊框架鼻梁(13)上设置有轧制中心线(4)。根据本实用新型,可使立辊辊缝标定效率大大提高,减轻了人工劳动强度,降低了安全风险。避免由于立辊辊缝标定不准导致宽度模型系数自学习异常的现象,提高了热轧机生产板坯的宽度控制精度。
【专利说明】一种热连轧机粗轧立辊辊缝标定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连轧机用测量装置,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连轧机粗轧立辊辊缝标定装置,所述热连轧机粗轧立辊辊缝标定装置可进行对热带钢连轧机粗轧立辊开口度、对中度的标定。
【背景技术】
[0002]在热连机,需要对带钢宽度进行控制,带钢宽度进行控制的目的就是要确保精轧出口的成品带钢的宽度精度达到用户的要求,并尽可能地减少带钢全长的宽度偏差和宽度波动。
[0003]由于在热连轧机中,只有粗轧机的立辊才具有宽度压下的功能,因此带钢一旦离开粗轧机进入精轧机以后,带钢的宽度就无法进行主动的控制。因此,对带钢宽度进行的控制主要是在粗轧区域。其中,立辊辊缝的准确性对宽度精度影响较大。立辊辊缝标定不准不但会导致宽度偏差较大,同时还会对整个宽度控制模型自学习产生很大的副面影响,例如,由此导致新立辊更换后,宽度控制精度大大下降,需要再经过一段时间的模型自学习,才能恢复到稳定控制状态。所以,粗轧立辊辊缝的准确性对宽度精度控制尤为重要。
[0004]目前粗轧立辊辊缝标定采用一般卷尺、直尺的测量工具,直接测量立辊辊面间距和两侧辊缝偏差,将测量结果输入控制系统中进行标定。
[0005]然而,上述现有装置的不足之处在于:
[0006]1、由于受现场条件的限制,现场水汽雾气较大、光线暗淡,测量精度得不到保证;
[0007]2、立辊辊面为圆弧面,利用卷尺和直尺很难找到辊面的平行基准面,测量误差较大;
[0008]3、由于测量人员需要进入立辊轧机内,且需要重复测量验证,每次进出立辊轧机均需挂牌和摘牌,作业效率低;
[0009]4、测量空间狭小,立辊设备下面为氧化铁皮地沟,人工测量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0010]经检索:虽然有类似的技术方案申请专利,但是,例如,专利CN201110274492.X描述的是测量辊缝间距与基准位置进行比较,通过辊缝调整是精度控制在范围内,需要多次实测辊缝间距;另一方面,专利CN200920288404.X、CN200720016470.2、CN201220528345.0.CN200920288404.X.CN200720016470.2.CN201120372130.X 描述的都是
利用主尺、测量杆、滑标尺框等组合测量装置来测量辊缝的方法。
[0011]综上所述,所述专利均利用主尺、测量杆、滑标尺框等组合测量装置来实测两侧辊缝间距,均需进入轧机内测量,或测量环境差,操作不安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12]为克服所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连轧机粗轧立辊辊缝标定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在现场复杂设备结构及环境恶劣、特殊工况条件下,方便准确地一次性标定立辊的开口度、对中度。提高标定精度,解决一般卷尺、直尺无法准确标定的缺点,提高带钢宽度控制精度和板形稳定性及作业效率。
[0013]根据本实用新型,不需要测量立辊辊缝实际值,而是通过测量立辊轴承座与基准位置的两侧间距,通过换算直接得出两侧实际辊缝值,一次性进行立辊开口度和对中度标定,且不需要多次实测辊缝间距。且,无须利用主尺、测量杆、滑标尺框等组合测量装置来实测两侧辊缝间距,且不需进去轧机内,测量环境好,操作安全方便。
[001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0015]一种热连轧机粗轧立辊辊缝标定装置,包括平行设置的立辊入口框架横梁9和立辊出口框架横梁12,设置于所述立辊入口框架横梁9和立辊出口框架横梁12之间的传动侧立辊轴承座16的工作侧立辊轴承座11,设置于所述传动侧立辊轴承座16的工作侧立辊轴承座11之间的中点、连接所述入口框架横梁9和立辊出口框架横梁12的立辊框架鼻梁13,其特征在于,
[0016]所述传动侧立辊轴承座11上设置有通过立辊圆心、垂直于所述入口框架横梁9的传动侧立辊中心线1,所述工作侧立辊轴承座16上设置有通过立辊圆心、垂直于所述入口框架横梁9的工作侧立辊中心线7,所述立辊框架鼻梁13上设置有轧制中心线4 ;
[0017]所述传动侧立棍轴承座16边缘与所述传动侧立棍中心线I的交界处设置有传动侧测量板2,所述立辊框架鼻梁和所述立辊入口框架横梁的交界处设置有中心测量板5,所述工作侧立辊轴承座11边缘与所述工作侧立辊中心线7的交界处设置有工作侧测量板8 ;
[0018]所述轧制中心线4 二侧设置用于测量轴承座与横梁基准位置的传动侧测量板2、中心测量板5、工作侧测量板8的间距的传动侧激光测距仪3和工作侧激光测距仪6 ;所述传动侧激光测距仪和工作侧激光测距仪6与粗轧基础自动化控制系统CPU15电控连接。
[0019]根据本实用新型,传动侧激光测距仪3和工作侧激光测距仪6测量轴承座与横梁基准位置的传动侧测量板2、中心测量板5、工作侧测量板8的间距,传动侧激光测距仪3和工作侧激光测距仪6测量的数据自动上传到粗轧基础自动化控制系统CPU15,粗轧基础自动化控制系统CPU15换算出两侧辊缝系统设定值,并进行立辊辊缝标定过程。由此,一次性完成立辊开口度和对中度的标定。
[00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热连轧机粗轧立辊辊缝标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0021]每个立辊轴承座均安装两块中心线测量板,对称布置。
[00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热连轧机粗轧立辊辊缝标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0023]所述立辊轴承座为周转使用,可旋转180°安装。
[0024]根据上述方案,主要是立辊轴承座为周转使用,且安装过程中可旋转180°安装,便于操作人员在实际测量过程中站立在立辊入口过桥上,不需到出口框架横梁上。
[002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热连轧机粗轧立辊辊缝标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0026]传动侧激光测距仪3、工作侧激光测距仪5测量数据通过通讯电缆14自动上传到粗轧基础自动化CPU15。
[002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热连轧机粗轧立辊辊缝标定装置,具体的标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8]设定标定位置:粗轧基础自动化系统CPU15接受标定辊缝值L0,即立辊开口度自动打到辊缝标定状态的设定值LO ;[0029]测量两侧间距:传动侧激光测距仪3、工作侧激光测距仪5分别测量传动侧立辊轴承座中心线、工作侧立辊轴承座中心线和传动侧测量板2、中心测量板5、工作侧测量板8的间距,Lds和Los,如图2所不;
[0030]上传测量数据:传动侧激光测距仪、工作侧5测量数据通过通讯电缆14自动上传到粗轧基础自动化CPU15 ;
[0031 ] 系统计算立辊两侧辊缝值:粗轧基础自动化CPU15根据立辊辊径Dds和Dos,利用换算公式计算出实际传动侧立辊和工作侧立辊辊缝值,Sds和Sos,如图2所示,具体公式如下:
[0032]Sds = Lds+h-Dds/2
[0033]Sos = Los+h-Dos/2
[0034]其中h为测量板的厚度
[0035]进行辊缝标定:粗轧基础自动化CPU15自动进行立辊辊缝标定过程;
[0036]辊缝对中度确认:立辊辊缝标定结果后,粗轧基础自动化CPU15再次接受标定辊缝值L0,再次按照步骤(b)测量Lds和Los ;
[0037]对中度和开口度偏差对比:计算立辊对中度Λ L和开口度偏差AS ;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0038]AL = ILds-Los
[0039]AS=| Lds+Los+2h_ (Dds+Dos) /2_L01 ;
[0040]准确性判断:如果对中度AL和开口度AS偏差在标定精度控制范围内,完成辊缝标定;若在精度范围外,则重复进行步骤(a)-(g),直至偏差值在标准范围内。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热连轧机粗轧立辊辊缝标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004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热连轧机粗轧立辊辊缝标定装置的运算值示意图
[0043]图中,I为立辊轴承座中心线,2为传动侧立辊测量板,3为传动侧激光测距仪,4为轧制中心线,5为轧制中心线测量板,6为工作侧激光测距仪,7为工作侧立辊中心线,8为工作侧立辊测量板,9为立辊入口框架横梁,10为工作侧立辊,11为工作侧立辊轴承座,12为立辊出口框架横梁,13为立辊框架鼻梁,14为通讯电缆,15为粗轧基础自动化控制系统CPU, 16为传动侧立辊轴承座,17为传动侧立辊。
【具体实施方式】
[0044]实施例
[0045]一种热连轧机粗轧立辊辊缝标定装置,包括平行设置的立辊入口框架横梁9和立辊出口框架横梁12,设置于所述立辊入口框架横梁9和立辊出口框架横梁12之间的传动侧立辊轴承座16的工作侧立辊轴承座11,设置于所述传动侧立辊轴承座16的工作侧立辊轴承座11之间的中点、连接所述入口框架横梁9和立辊出口框架横梁12的立辊框架鼻梁13,其特征在于,
[0046]所述传动侧立辊轴承座11上设置有通过立辊圆心、垂直于所述入口框架横梁9的传动侧立辊中心线1,所述工作侧立辊轴承座16上设置有通过立辊圆心、垂直于所述入口框架横梁9的工作侧立辊中心线7,所述立辊框架鼻梁13上设置有轧制中心线4 ;
[0047]所述传动侧立辊轴承座16边缘与所述传动侧立辊中心线I的交界处设置有传动侧测量板2,所述立辊框架鼻梁和所述立辊入口框架横梁的交界处设置有中心测量板5,所述工作侧立辊轴承座11边缘与所述工作侧立辊中心线7的交界处设置有工作侧测量板8 ;
[0048]所述轧制中心线4 二侧设置用于测量轴承座与横梁基准位置的传动侧测量板2、中心测量板5、工作侧测量板8的间距的传动侧激光测距仪3和工作侧激光测距仪6 ;所述传动侧激光测距仪和工作侧激光测距仪6与粗轧基础自动化控制系统CPU15电控连接。
[0049]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在现场的条件下方便准确地一次性标定立辊的开口度、对中度。避免由目前使用一般卷尺、直尺受设备结构和复杂环境的影响,无法实测标定准确和精度的把握。解决了一般卷尺、直尺无法做到实测标定准确的缺点。确保了立辊开口度、对中度精度与计算机设定值一致性,从而提高热轧机生产板坯的宽度控制精度和降低宽度质量损失的有效控制方法。大大消除了人工测量过程中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也提高了标定速度。所属热轧带钢生产控制领域。
[0050]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法,能在现场的条件下方便准确地一次性标定立辊的开口度、对中度。避免由目前使用一般卷尺、直尺受设备结构和复杂环境的影响,无法标定准确和精度的把握。解决了一般卷尺、直尺无法做到实测标定准确的缺点。确保了立辊开口度、对中度精度与计算机设定值一致性,从而达到带钢宽度精度控制的效果和带钢板形稳定性,提闻广品质量精度。
[0051]具有在复杂设备结构及环境恶劣、特殊工况条件下:1、标定方便准确;2、简单实用;3、提高作业效率等优点。同时本实用新型过程简单,利用现有设备可以达到测量的目的,节约了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专利已于2011年I月在宝钢股份公司2050热轧粗轧立辊轧机上实施。实施后,立辊辊缝标定效率大大提高,减轻了人工劳动强度,降低了安全风险。同时,立辊辊缝标定稳定受控,未出现由于立辊辊缝标定不准导致宽度模型系数自学习异常的现象,提高了热轧机生产板坯的宽度控制精度。
【权利要求】
1.一种热连轧机粗轧立辊辊缝标定装置,包括平行设置的立辊入口框架横梁(9)和立辊出口框架横梁(12),设置于所述立辊入口框架横梁(9)和立辊出口框架横梁(12)之间的传动侧立辊轴承座(16)的工作侧立辊轴承座(11),设置于所述传动侧立辊轴承座(16)的工作侧立辊轴承座(11)之间的中点、连接所述入口框架横梁(9)和立辊出口框架横梁(12)的立辊框架鼻梁(13),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侧立辊轴承座(11)上设置有通过立辊圆心、垂直于所述入口框架横梁(9)的传动侧立辊中心线(I),所述工作侧立辊轴承座(16)上设置有通过立辊圆心、垂直于所述入口框架横梁(9)的工作侧立辊中心线(7),所述立辊框架鼻梁(13)上设置有轧制中心线⑷; 所述传动侧立辊轴承座(16)边缘与所述传动侧立辊中心线(I)的交界处设置有传动侧测量板(2),所述立辊框架鼻梁和所述立辊入口框架横梁的交界处设置有中心测量板(5),所述工作侧立辊轴承座(11)边缘与所述工作侧立辊中心线(7)的交界处设置有工作侧测量板(8); 所述轧制中心线(4) 二侧设置用于测量轴承座与横梁基准位置的传动侧测量板(2)、中心测量板(5)、工作侧测量板(8)的间距的传动侧激光测距仪(3)和工作侧激光测距仪(6);所述传动侧激光测距仪(3)和工作侧激光测距仪(6)与粗轧基础自动化控制系统CPU15电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连轧机粗轧立辊辊缝标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立棍轴承座均安装两块中心线测量板,对称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连轧机粗轧立辊辊缝标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辊轴承座为周转使用,可旋转180°安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连轧机粗轧立辊辊缝标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传动侧激光测距仪(3)、工作侧激光测距仪(5)测量数据通过通讯电缆(14)自动上传到粗轧基础自动化CPUl5。
【文档编号】B21B38/10GK203778497SQ201320682543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31日
【发明者】张先念, 幸利军, 刘苗, 吴真权 申请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