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十辊轧机的油气润滑连接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110729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十辊轧机的油气润滑连接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二十辊轧机的油气润滑连接装置,包括主连接轴、传动侧端盖、压板、碟形弹簧、密封端盖和O型密封圈组件;主连接轴的右端口与带密封的管接头连接,主连接轴凸环的右端面与传动侧端盖之间安装有碟形弹簧,油气润滑组件接口孔的覆盖面的交集区对应背辊轴承心轴的油气孔,即背辊轴承心轴的油气孔设置在油气润滑组件接口孔工作轨迹交集区域,形成孔域全覆盖。本实用新型在背辊就位后碟形弹簧被压缩产生的压力,使安装在后盖支承孔中的主连接轴与背辊形成紧密贴合式结构;能够实现油气管路的自动对接及密封,从而实现背辊换辊过程中油气润滑连接装置的自动脱开和连接;通过油气润滑组件的孔域全覆盖设计,保证了良好的通道连接。
【专利说明】一种二十辊轧机的油气润滑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冷轧工艺领域,具体涉及二十辊冷轧机背辊辊系,特别是一种二十辊轧机的油气润滑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代钢铁生产朝着高速重载方向发展,二十辊轧机作为一种高效可靠的轧机机型,在生产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二十辊轧机的背辊由安装在一根心轴上并间隔排放的多个轴承组成,其轴承润滑一般采用稀油润滑,机组速度普遍不高。为给轴承提供清洁润滑形式且提高机组速度,轴承需油气润滑来实现。由于二十辊轧机背辊结构特点所限,其轴承润滑所需油气由支承辊心轴内油气润滑组件来输送。由二十辊轧机背辊工况条件可知,其轴承在轧制过程中承受着大轧制力且磨损严重,所以必须需要定期更换。由于二十辊轧机装配的特点,背辊更换只能在轧机的操作侧用更换吊具来完成。由此必须在背辊的操作侧保留必要吊具配合接口。从而使轴承所需润滑油气的输送,只能从背辊轴的传动侧进入,就是说油气必须在轧机传动侧供给,现有的油气润滑连接装置安装于二十辊轧机传动侧盖板内,与背辊通过手动连接无法实现对背辊轴承润滑的油气输送。因为二十辊轧机结构紧凑,传动侧空间被传动轴及保护罩类设备限制,无人工操作空间。因此提出一种可靠快速的油气自动对接方式,对于油气润滑系统的可靠性具有重要作用。

【发明内容】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设计一种可实现可靠快速自动对接的二十辊轧机的油气润滑连接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二十辊轧机的油气润滑连接装置,包括主连接轴、传动侧端盖、压板、碟形弹簧、密封端盖和O型密封圈组件;所述的主连接轴为一多阶梯空心圆柱形轴,其左端带环形槽、左端面与背辊轴承心轴的油气润滑组件的右端面贴合连接;所述的O型密封圈位于环形槽内,所述的密封端盖左端与背辊轴承心轴的油气润滑组件的右端面贴合、右端与O型密封圈连接;环形槽左端面安装有压板,压板的内圈套在密封端盖的外圈上;所述的主连接轴的右端口与带密封的管接头连接,主连接轴凸环的右端面与传动侧端盖之间安装有碟形弹簧,所述的传动侧端盖用螺栓安装在二十棍轧机后盖上,与后盖端盖一起将主连接轴限制在传动侧端盖和后盖端盖之间;
[0005]所述的油气润滑组件接口孔的覆盖面的交集区对应背辊轴承心轴的油气孔,即背辊轴承心轴的油气孔设置在油气润滑组件接口孔工作轨迹交集区域,形成孔域全覆盖。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07]1、本实用新型在背辊就位后碟形弹簧被压缩产生的压力,使安装在后盖支承孔中的主连接轴与背辊形成紧密贴合式结构;当背辊离位后,后盖端盖限制碟形弹簧自由回弹,使安装在后盖支承孔中的主连接轴位置固定。当换辊时,背辊由操作侧抽出,油气润滑组件右侧端面同主连接轴的左侧端面自动脱开,实现管路自动断开过程。当换上新辊时,背辊由操作侧推入,碟形弹簧将主连接轴左端面紧紧压靠在油气润滑组件右端面上,实现油气管路的自动对接及密封,从而实现了背辊换辊过程中油气润滑连接装置的自动脱开和连接。
[0008]2、本实用新型的背辊的压下调整过程为偏心调整过程,背辊轴承心轴在调整中会产生轴向转动(心轴轴线会绕鞍座轴线旋转)和径向的浮动。本实用新型通过油气润滑组件的孔域全覆盖设计,保证了良好的通道连接。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本实用新型共有附图3张,其中: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001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0012]图3是油气润滑组件的孔域全覆盖设计示意图。
[0013]图中:1-主连接轴,2-传动侧端盖,3-压板,4-密封端盖,5-碟形弹簧,6_0型密封圈,7-管接头,8-油气润滑组件,9-背辊轴承心轴,10-后盖,11-后盖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地描述。如图1-3所示,一种二十辊轧机的油气润滑连接装置,包括主连接轴1、传动侧端盖2、压板3、碟形弹簧5、密封端盖4和O型密封圈6组件;所述的主连接轴I为一多阶梯空心圆柱形轴,其左端带环形槽、左端面与背辊轴承心轴9的油气润滑组件8的右端面贴合连接;所述的O型密封圈6位于环形槽内,所述的密封端盖4左端与背辊轴承心轴9的油气润滑组件8的右端面贴合、右端与O型密封圈6连接;环形槽左端面安装有压板3,压板3的内圈套在密封端盖4的外圈上;所述的主连接轴I的右端口与带密封的管接头7连接,主连接轴I凸环的右端面与传动侧端盖2之间安装有碟形弹簧5,所述的传动侧端盖2用螺栓安装在二十辊轧机后盖10上,与后盖端盖11 一起将主连接轴I限制在传动侧端盖2和后盖端盖11之间;所述的油气润滑组件8接口孔的覆盖面的交集区对应背辊轴承心轴9的油气孔,即背辊轴承心轴9的油气孔设置在油气润滑组件8接口孔工作轨迹交集区域,形成孔域全覆盖。
[0015]本实用新型的主连接轴I的结构为中空,左侧为油气输出端,端面压靠在背辊轴承油气润滑组件8上;右侧为油气输入端,其螺纹孔连接输送油气的管接头7 ;中心腔体为油气输送通道。油气由主连接轴I的B 口进入,通过中心腔体流向左侧背辊的油气轴承润滑组件,从而进入背辊轴承进行润滑。
[0016]本实用新型可实现与背辊轴承心轴9润滑组件的自动连接。当换辊时,背辊由操作侧抽出,油气润滑组件8右侧端面与主连接轴I的左侧端面自动脱开,实现管路自动断开过程。当换上新辊时,背辊由操作侧推入,碟形弹簧5将主连接轴I左端面紧紧压靠在润滑组件右端面A上,实现油气管路的自动对接及密封。
[0017]本实用新型的油气泄漏点在主连接轴I的左右两个端口上。右端口的密封由连接B 口的带密封的管接头7来密封。左端口由主连接轴I与油气润滑组件8的端面贴合密封及密封端盖4与O型密封圈6的组合密封来实现两级密封。主连接轴I由碟形弹簧5将其紧紧压靠在油气润滑组件8的端面A上,实现对油气的第一级密封。密封端盖4由变形的O型密封圈6将其压靠在背辊轴承的油气润滑组件8端面A上,与O型密封圈66 —起组成第二级密封。
[0018]本实用新型的左侧油气出口可以连接径向浮动及轴向转动的构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左侧连接不是固定连接,而是依靠端面贴合实现连接和密封。因此,当贴合于A处的背辊轴承心轴9转动及径向小幅度浮动时,密封端盖4及主连接轴I仍然能贴合于端面A,即仍可实现油气的连接及密封。
[0019]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安装简单,维修方便,油气漏点少,灵活可靠。可实现与背辊油气管路的自动对接,节省换辊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可以用在输出端端面为径向浮动及轴向转动的场合,特别适用于二十辊轧机背辊轴承的油气润滑自动连接。
【权利要求】
1.一种二十辊轧机的油气润滑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连接轴(I)、传动侧端盖(2)、压板(3)、碟形弹簧(5)、密封端盖(4)和O型密封圈(6)组件;所述的主连接轴(I)为一多阶梯空心圆柱形轴,其左端带环形槽、左端面与背辊轴承心轴(9)的油气润滑组件(8)的右端面贴合连接;所述的O型密封圈(6)位于环形槽内,所述的密封端盖(4)左端与背辊轴承心轴(9)的油气润滑组件(8)的右端面贴合、右端与O型密封圈(6)连接;环形槽左端面安装有压板(3),压板(3)的内圈套在密封端盖(4)的外圈上;所述的主连接轴(I)的右端口与带密封的管接头(7)连接,主连接轴(I)凸环的右端面与传动侧端盖(2)之间安装有碟形弹簧(5),所述的传动侧端盖(2)用螺栓安装在二十辊轧机后盖(10)上,与后盖端盖(11)一起将主连接轴(I)限制在传动侧端盖(2)和后盖端盖(11)之间; 所述的油气润滑组件(8)接口孔的覆盖面的交集区对应背辊轴承心轴(9)的油气孔,即背辊轴承心轴(9)的油气孔设置在油气润滑组件(8)接口孔工作轨迹交集区域,形成孔域全覆盖。
【文档编号】B21B31/07GK203635622SQ201320891447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1日
【发明者】张康, 宋智良, 高成章 申请人:一重集团大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