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折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115033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弯折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车身搭扣的弯折装置,装置包括固定机架,固定机架上设置有直线导轨与移动架的中后段构成直线移动段,固定机架上设置有转动铰接配合部与移动架的中部构成转动配合,移动架的前段呈悬伸状且悬伸端设置柱面状的滚压部,驱动机构驱动移动架平移和转动,转动铰接配合部构成直线移动的限位终点,驱动机构驱动移动架做直线移动,滚压部与搭扣的板面贴合并驱动搭扣的板面弯折,当移动架位于直线导轨的终点位置处时,移动架可绕转动铰接部转动,滚压部驱使搭扣的板面进一步地呈垂直的弯折状态,从而将搭扣弯曲至与下部车身的侧部板面贴合夹紧,该弯折装置实现了自动化生产,可保证白车身的零部件贴合一致且牢靠,保证白车身的焊接质量。
【专利说明】弯折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汽车装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白车身搭扣的弯折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汽车白车身经过冲压成型后,需要将白车身移送至焊装流水线上进行预拼装,白车身在进行预拼装焊接时,为保证白车身中侧围与下部车身焊接时的一致性,结合图1所示,在侧围上设置有搭扣A,在进行焊接装配之前,将搭扣A弯曲至与下部车身的侧部板面贴合夹紧,从而可以保证白车身的零部件搭接时的一致性,进而可保证焊接时各个车身零件贴合时的一致性;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敲击将搭扣A弯曲至下部车身的侧部板面贴合夹紧,该种方式不仅效率低,无法满足自动化的生产要求,而且无法保证搭扣弯曲时的一致性及牢靠性,进而会影响白车身焊接时的质量。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弯折装置,在满足自动化生产的同时可以保证白车身的零部件贴合一致且牢靠,保证白车身的焊接质量。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弯折装置,装置包括固定机架,固定机架上设置有直线导轨与移动架的中后段构成直线移动段,固定机架上设置有转动铰接配合部与移动架的中部构成转动配合,移动架的前段呈悬伸状且悬伸端设置柱面状的滚压部,驱动机构驱动移动架平移和转动,转动铰接配合部构成直线移动的限位终点。
[000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存在的技术效果为:在移动架的前段设置柱面状的滚压部,移动架在固定机架的直线导轨上做直线移动,驱动机构驱动移动架做直线移动,柱面状的滚压部与搭扣A的板面贴合并驱动搭扣A的板面弯折,当移动架位于直线导轨的终点位置处时,移动架可绕转动铰接部转动,移动架转动时滚压部一同转动,滚压部驱使搭扣A的板面进一步地呈垂直的弯折状态,从而将搭扣A弯曲至与下部车身的侧部板面贴合夹紧,该弯折装置实现了自动化生产,可以保证白车身的零部件贴合一致且牢靠,保证白车身的焊接质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搭扣A弯折时的状态示意图;
[0007]图2是本发明的轴测图;
[0008]图3是本发明中第一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4是本发明中第二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5是本发明中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6是本发明中移动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7至图9是本发明弯折搭扣A的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13]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4]一种弯折装置,装置包括固定机架10,固定机架10上设置有直线导轨与移动架20的中后段构成直线移动段,固定机架10上设置有转动铰接配合部与移动架20的中部构成转动配合,移动架20的前段呈悬伸状且悬伸端设置柱面状的滚压部40,驱动机构驱动移动架20平移和转动,转动铰接配合部构成直线移动的限位终点。
[0015]结合附图1至9,在移动架20的前段设置柱面状的滚压部30,移动架20在固定机架10的直线导轨上做直线移动,驱动机构驱动移动架20做直线移动,柱面状的滚压部40与搭扣A的板面贴合并驱动搭扣A的板面弯折,当移动架20位于直线导轨的终点位置处时,移动架20可绕转动铰接部转动,移动架20转动时滚压部40 —同转动,滚压部40驱使搭扣A的板面进一步地呈垂直的弯折状态,从而将搭扣A弯曲至与下部车身的侧部板面贴合夹紧,该弯折装置实现了自动化生产,可以保证白车身的零部件贴合一致且牢靠,保证白车身的焊接质量。
[0016]进一步地,结合图7至图9,所述固定机架10上设置条形通孔11与移动架20中部设置的销轴21滑动铰接配合,条形通孔11的孔芯方向与销轴21的轴芯方向一致,固定机架10上设置有直线导轨与移动架20的中后段架体上设置的滚轮构成滚动配合,滚轮的轴芯与销轴21的轴芯平行,条形通孔11的两端轮廓为半圆形,移动架20的销轴21沿着条形通孔11直线移动,从而可将搭扣A呈近似的90°弯折状态,当移动架20的销轴21移动至条形通孔11的一端位置处时,由于条形通孔11的端部轮廓为半圆形,驱动机构继续驱动移动架20移动时,销轴21于条形通孔11的端部构成转动配合,移动架20旋转时滚压部40一同旋转,从而驱使搭扣A做进一步的近似90°的弯折动作,直至将搭扣A与汽车侧围板的板面贴合。
[0017]进一步地,结合图1,所述移动架20的后端设置连接臂22,连接臂22和移动架20上设置的滚轮分置在移动架20的上下两侧部位,连接臂22与构成驱动机构的气缸30的活塞杆31的杆端铰接,气缸30的缸体32与固定机架10铰接,结合图2和3,在固定机架10的后段上侧设置通孔12a,就可以实现缸体32与固定机架10铰接,在移动架20的下侧部位设置滚轮,当气缸30的活塞杆31做直线运动时,驱动移动架20使得移动架20的滚轮沿着固定机架10的上部滑动,当移动架20的销轴21位于条形通孔11的端部位置处时,连接臂22于铰接位置处转动,气缸30的缸体32于固定机架10上转动,这样就可以使得移动架20上的滚压部40转动。
[0018]更进一步地,结合图1,所述移动架20由两个相同的板体25构成,所述两个板体25的板面平行间隔设置,两板体25之间设置有垫块26,两板体25与垫块26通过螺栓连接为一体,所述连接臂22固定设置在两板体25之间,所述的滚轮包括第一、第二滚轮23、24,所述第一、第二滚轮23、24的轮轴两端固定在两板体25上且轮轴与板体25的板面垂直,第一滚轮23位于第二滚轮24的上方,第一、第二滚轮23、24伸出两板体25的下侧端面,第一、第二滚轮23、24的周向轮面与固定机架10的上端部板面构成的直线导轨形成滚动配合。
[0019]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机架10包括第一架体12及第二架体13,所述第一架体12与第二架体13紧固连接,所述第一架体12的上端部板面为平面,所述第二架体13前端设置有托块131,所述托块131上端部板面为平面且位于第一架体12的上端板面的上方设置,所述托块131的上端部板面与第一架体12的上端部板面平行,条形通孔11设置在第一架体12上且孔长方向与第一架体12的上端部板面平行,所述第一滚轮23与托块131的上端部板面贴合,第二滚轮24与第一架体12的上端部板面贴合,结合图5所示,所述的第一架体12的后段的上端部板面构成第二导轨C,所述的第二滚轮24的滚面贴靠在第二导轨C上,所述的第二架体13的托块131的上端部板面构成第一导轨B,所述的第一滚轮23的辊面贴靠在第一导轨B上,第一导轨B的与第二导轨C呈阶梯状设置且第一导轨B的轨面高于第二导轨C的轨面,当移动架20下侧的第一、第二滚轮23、24分别位于第一、第二导轨
B、C上滚动时,当第一滚轮23沿着第一导轨B直线滚动时,移动架20前端的滚压部40可将搭扣A呈近似90°的弯折,结合附图7和附图8 ;当第一滚轮23滚动至第一导轨B的末端时,第一滚轮23下落,在附图9中,移动架20的前端沿箭头所示的方向向下转动,此时,第二滚轮与第二导轨C分离,移动架20沿着连接臂22的铰接轴位置处做转动,使得移动架20连动滚压部40将搭扣做进一步近似90°的弯折,从而将搭扣A弯折至与下部车身的侧部板面贴合夹紧。
[0020]更为具体的,所述的托块131的上端面的长度小于条形通孔11的长度,以确保销轴21与条形通孔11的端部配合时,第一滚轮23与托块131的上端面分离时,或者第一滚轮23与第一导轨B分离时,保证移动架20能够转动。
[0021]更为具体的,结合图1所示,所述的滚压部40包括设置在移动架20前端位置处的支架41及设置在支架41上的滚轮42,所述支架41固定在两板体25之间,所述滚轮42的轮芯与第一、第二滚轮23、24的轮芯平行。
[0022]更进一步地,结合附图4和5,所述第二架体13的侧部板面开设有条形孔13a,所述条形孔13a的孔长方向与条形通孔11的孔长平行,第二架体13的后端与调节板14连接,所述调节板14的一侧板面与第一架体12的板面固连,调节板14的前端与第二架体13的后侧间隔设置且二者之间设置有调节垫圈15,通过在调节板14与第二架体13之间设置不同厚度的调节垫圈15,可改变第一滚轮23位于托块131上端部板面构成的第一导轨B的滚动行程,从而改变滚压部40的滚轮42的滚动轨迹,由此实现对搭扣A夹紧力大小的调整,该调节机构方便、灵活。
[0023]最后,所述的气缸30的缸体32上设置有气缸行程传感器33,气缸行程传感器33用于检测活塞杆31的伸出长度,当气缸30的活塞杆31伸出至设定的长度,气缸行程传感器33发出指令,使得气缸30停止工作,此时的搭扣A的板面与下部车身的侧部板面贴合夹紧,结合附图,所述的第一架体12设置在机架板50上,机架板50 —侧板面设置在立式布置的机座上。
【权利要求】
1.一种弯折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包括固定机架(10),固定机架(10)上设置有直线导轨与移动架(20)的中后段构成直线移动段,固定机架(10)上设置有转动铰接配合部与移动架(20)的中部构成转动配合,移动架(20)的前段呈悬伸状且悬伸端设置柱面状的滚压部(40),驱动机构驱动移动架(20)平移和转动,转动铰接配合部构成直线移动的限位终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折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机架(10)上设置条形通孔(11)与移动架(20)中部设置的销轴(21)滑动铰接配合,条形通孔(11)的孔芯方向与销轴(21)的轴芯方向一致,固定机架(10)上设置有直线导轨与移动架(20)的中后段架体上设置的滚轮构成滚动配合,滚轮的轴芯与销轴(21)的轴芯平行,条形通孔(11)的两端轮廓为半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弯折装置,其特征在于:移动架(20)的后端设置连接臂(22 ),连接臂(22 )和移动架(20 )上设置的滚轮分置在移动架(20 )的上下两侧部位,连接臂(22 )与构成驱动机构的气缸(30 )的活塞杆(31)的杆端铰接,气缸(30 )的缸体(32 )与固定机架(10)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弯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架(20)由两个相同的板体(25 )构成,所述两个板体(25 )的板面平行间隔设置,两板体(25 )之间设置有垫块(26 ),两板体(25)与垫块(26)通过螺栓连接为一体,所述连接臂(22)固定设置在两板体(25)之间,所述的滚轮包括第一、第二滚轮(23、24),所述第一、第二滚轮(23、24)的轮轴两端固定在两板体(25)上且轮轴与板体(25)的板面垂直,第一滚轮(23)位于第二滚轮(24)的上方,第一、第二滚轮(23、24)伸出两板体(25)的下侧端面,第一、第二滚轮(23、24)的周向轮面与固定机架(10)的上端部板面构成的直线导轨形成滚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弯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机架(10)包括第一架体(12)及第二架体(13),所述第一架体(12)与第二架体(13)紧固连接,所述第一架体(12)的上端部板面为平面,所述第二架体(13)前端设置有托块(131),所述托块(131)上端部板面为平面且位于第一架体(12)的上端板面的上方设置,所述托块(131)的上端部板面与第一架体(12)的上端部板面平行,条形通孔(11)设置在第一架体(12)上且孔长方向与第一架体(12)的上端部板面平行,所述第一滚轮(23)与托块(131)的上端部板面贴合,第二滚轮(24)与第一架体(12)的上端部板面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弯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滚压部(40)包括设置在移动架(20)前端位置处的支架(41)及设置在支架(41)上的滚轮(42),所述支架(41)固定在两板体(25)之间,所述滚轮(42)的轮芯与第一、第二滚轮(23、24)的轮芯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弯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块(131)的上端面的长度小于条形通孔(11)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弯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架体(13)的侧部板面开设有条形孔(13a),所述条形孔(13a)的孔长方向与条形通孔(11)的孔长平行,第二架体(13)的后端与调节板(14)连接,所述调节板(14)的一侧板面与第一架体(12)固连,调节板(14)的前端与第二架体(13)的后端间隔设置且二者之间设置有调节垫圈(15)。
【文档编号】B21D5/08GK103920756SQ201410148930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4日
【发明者】吴锦文, 尹明英 申请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