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卡管铜管缠绕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136637阅读:1115来源:国知局
防卡管铜管缠绕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铜管缠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防卡管铜管缠绕机,机座、设置在机座上的预弯装置和压臂,压臂的前端安装有导管块,缠绕机还包括收卷装置,收卷装置包括芯杆以及固定安装在芯杆两端的收卷主盘和收卷辅盘,铜管依次经过预弯装置、压臂下方、导管块缠绕在收卷装置的芯杆上,芯杆为锥形芯杆。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防卡管铜管缠绕机,由于将缠绕铜管的芯杆设计成有锥度的芯杆,增加了铜管在芯杆上缠绕水平位移的长度,从而增大了铜管与铜管之间缠绕的间隙,盘管底部的铜管由原来垂直方向的单方受力,分散为垂直方向和沿锥度方向的双向受力,减少放线时卡管现象,使得放线顺畅。
【专利说明】防卡管铜管缠绕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铜管缠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防卡管铜管缠绕机。
【背景技术】
[0002]在铜管加工过程中,铜管经过盘拉机或内螺纹管成型机组后,一定要用缠绕机将大散盘铜管缠绕成客户需要的圆状盘管。盘管方式供应输送方便,用户使用快捷。
[0003]现有的线性铜管在缠绕机的芯杆上排线是螺旋线挨挤排列的,当第一层的铜管沿水平方向排列到收卷主盘内壁时,铜管层次的换向是依赖铜管螺旋线排线至与收卷主盘内壁无间隙时,发出信号给电器控制系统,达到换向的目的。另外此收卷装置是被动收卷,即靠芯杆的牵引收紧铜管。因此,靠近收卷主盘内壁的铜管与铜管间无间隙,且存在错层的现象。如图1所示,图中d点和f点位置的铜管就出现了向外挤压错层的现象。
[0004]盘管在缠绕成型后,是按收卷主盘方向翻转后包装的。这使得靠近收卷主盘内壁处的铜管都是向下的。当盘管内抽芯被动水平放线时(如图1),铜管从最内侧的上部a的位置向下到b的位置依次放线,当放到第一层的最底部位c的时候,铜管开始向第二层d的位置跳管,且放线变为由下而上,此时d点位的铜管由于受到上部铜管垂直方向的挤压,导致铜管出现抽不出卡管的现象,特别是在f点的位置更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盘管放线时出现卡管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卡管铜管缠绕机。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卡管铜管缠绕机,包括机座、设置在机座上的预弯装置和压臂,所述的压臂的前端安装有导管块,所述的缠绕机还包括收卷装置,收卷装置包括芯杆以及固定安装在芯杆两端的收卷主盘和收卷辅盘,所述的铜管依次经过预弯装置、压臂下方、导管块缠绕在收卷装置的芯杆上,所述的芯杆为锥形芯杆。
[0007]所述的锥形芯杆锥度为1° -2°。
[0008]作为最佳方案,所述的锥形芯杆锥度为1.1°。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防卡管铜管缠绕机,由于将缠绕铜管的芯杆设计成有锥度的芯杆,增加了铜管在芯杆上缠绕水平位移的长度,从而增大了铜管与铜管之间缠绕的间隙,盘管底部的铜管由原来垂直方向的单方受力,分散为垂直方向和沿锥度方向的双向受力,减少放线时卡管现象,使得放线顺畅。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1]图1现有技术中缠绕机缠绕出的盘管剖视图。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缠绕机缠绕出的盘管剖视图。[001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是图3的侧视图。
[0015]图5是现有技术中收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6是本实用新型收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机座,2、预弯装置,3、压臂,4、导管块,5、芯杆,6、收卷主盘,7、收卷辅盘,
8、铜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8]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0019]如图3-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机座1、设置在机座I上的预弯装置2和压臂3,压臂3的前端安装有导管块4,所述的缠绕机还包括收卷装置,收卷装置包括芯杆5以及固定安装在芯杆5两端的收卷主盘6和收卷辅盘7,铜管8依次经过预弯装置2、压臂3下方、导管块4缠绕在收卷装置的芯杆5上,芯杆5为锥形芯杆,即芯杆5的外表具有一定的斜度,锥度为1° -2°。
[0020]现有的芯杆5为圆柱型辊筒,经过多次的实验,本实施例的为最后确定将锥形芯杆的锥度定为1.1°的圆台形辊筒,使得包装成品的盘管呈一种上面口大,下面口小的喇叭口状,如图2所示。
[0021]由于将芯杆5设计成有锥度的芯杆,增加了铜管8在芯杆5上缠绕水平位移的长度,从而增大了铜管与铜管之间缠绕的间隙,使得铜管8在进行换向的时候,铜管和收卷主盘6内壁之间有了合理的间隙,如图2中d点和f点位的铜管错层的量也有了明显的减少,在内抽芯放线中更容易将底部d点位的铜管抽出,减少卡管现象。
[0022]由于将芯杆5设计成有锥度的芯杆,从而将盘管底部的铜管由原来垂直方向的单方受力,分散为垂直方向和沿锥度方向的双向受力,在盘管内抽芯被动水平放线中(如图2),铜管从c点位跳管到d点位更加的流畅。d点位的铜管受到上部铜管垂直方向的挤压力降低,另锥度方向的挤压力迫使铜管向内,从而使盘管由下而上的内抽芯被动水平放线中底部的铜管更容易抽出,放线更加顺畅,解决了内抽芯卡管的现象。
[0023]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防卡管铜管缠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I)、设置在机座(I)上的预弯装置(2)和压臂(3),所述的压臂(3)的前端安装有导管块(4),所述的缠绕机还包括收卷装置,收卷装置包括芯杆(5)以及固定安装在芯杆(5)两端的收卷主盘(6)和收卷辅盘(7),所述的铜管(8)依次经过预弯装置(2)、压臂(3)下方、导管块(4)缠绕在收卷装置的芯杆(5)上,所述的芯杆(5)为锥形芯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卡管铜管缠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锥形芯杆锥度为`I。-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卡管铜管缠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锥形芯杆锥度为`1.1°。
【文档编号】B21C47/06GK203737749SQ201420152615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31日
【发明者】邵俊 申请人:江苏兴荣美乐铜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